2010/11/2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一十二面第一行,经文: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前面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的开示,讲了三个自,「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我们前面学过了。这个意思确实很深,如果不是法身菩萨,这些话实在是听不懂。我们听了略知一二,是因为长年接受大乘经教的薰习,像《法华》、《华严》这些大经大论,对於这些道理从经文当中略知一二,不会怀疑。实际上,这个不会怀疑,我们术语叫解悟,不是证悟。真正理解佛说法的义趣,那要证悟才行,解悟还是隔了一层。法藏菩萨慈悲,他知道前面所说的,我们明白他完全能够体会,但是这世间上中下三根不得利益。尤其是现代人,现代人相信科学,科学讲什么?相信证据,得拿证据来,他相信了。他没有看到的他不相信,要亲自看到才相信,有许多事情到他亲自看到已经太迟了。 所以佛在经教里把人的根性分成四等,用马来做比喻。上上根的人,就像这个马是好马,主人骑上这鞭子一比,一拿,地上有影子,这马看到主人拿到这个鞭影,就晓得主人要我走了,它就开步走。这是什么?这是第一等的,上上根。第二种,它看到影子像没看到一样,必须这个鞭子敲它一下,轻轻的敲它一下,它知道了,警觉到,开步走了,二等人。三等,小小的敲它,不痛不痒,它还没在意,得狠狠的打它几下,这不是开玩笑的,这要走了。第四等的,鞭子打它都没用,再怎么打它,它也不走。所以骑马穿马靴,马靴后面还带马刺,那个马刺就是对於最难驾驭的马,用马刺刺它,它受不了,不得已而走了。四种根性,后头还有一种,也是佛说的,说马刺一刺的时候,它躺到地上去,不走了。 法藏菩萨知道,这是众生根性,上上根人太少了,其余这些根性的人,如果要不是给他讲清楚、讲明白,他怎么会相信?所以在此地一开头他就说明,『斯义宏深,非我境界』,这个「我」是代表,代表我们六道众生,六道天人没有这个境界。於是再求佛,『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这就符合现在科学讲的精神了。「演」是什么?表演,最好能把一切诸佛刹土叫我们大家统统看见,我们在诸佛刹土里面去精选,哪些我们希望得到的,我们统统采纳;哪些我们不希望遇到的,我们全把它淘汰掉。这样一来,极乐世界是依据什么样才造成的?依据一切诸佛刹土精选出来的,这个说的我们容易懂,不是阿弥陀佛凭空想像的。后面这四句话重要,『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这几话说,佛能够为我示现,我一定认真来学习,思惟修习,誓满所愿,满自己的愿、也满佛教诲的愿。佛教你了,你不去修,那也是枉然。佛教导我,我一定去修,我一定把它修成功,这老师开心。 我们看黄老居士的注解,斯义宏深,「斯,此也。宏,大也。境者,心之所游履攀缘者」,心里面所想的,想能得到的,这是境。下面举几个例子,譬如「色为眼识所游履,谓之色境」,也就是我们的眼所攀缘的对象,眼见色,眼所对的就是色境,色的境界。「乃至法为意识所游履,谓之法境」,知道眼,耳鼻舌身跟这个意思一样的,你都明白了。意是思想,思想这个境界称之为法境。眼耳鼻舌身意这叫六根,它所缘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法,你看每一个根对一个境。根境交结当中,识就生了,识是什么?分别执着,就会起分别执着。换句话说,外头境不造业,内里头根也不造业,谁造业?识造业,识有分别执着。根跟境里面都没有染净、都没有善恶,识里头有善恶,有染净、有善恶,所以这不是个好东西。佛家用的这些术语含义都很深,现在我们一般讲知识,所追求的知识,这个名词不是个好名词,你自性里本有的智慧变成识,知变成识,知识。学佛,学佛的目的是转识为智,怎样把你这六个识转变成智慧,你就成功,那就成佛了。换句话说,凡夫是转智为识,这知识,佛菩萨是转识成智,这个重要,我们从这个地方做一个转变就成功了。转识成智是觉悟,转智成识是迷惑,这个学佛不可以不知道。这把六根、六境(六境就是六尘)、六识简单介绍。 下面,「又实相之理,为妙智游履之所,亦称为境」,也是属於法境。可是实相之理在哪里?实在说就在眼前,在眼前没有人知道,你要是知道,这叫妙智。妙智是真实智慧,就是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妙智就是如来智慧,换句话说,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它能缘实相,就是说它不迷。实相是什么?实相无相,无相的实相是本性的自体。我们学过《还源观》,用《还源观》的名词来说大家就很容易懂得,实相是自性清净圆明体,它是一切法的本体,你能够见到。从哪里见?从相上就见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古大德用金跟金器做比喻,把金比作自性,金器比喻作现相,相分。任何一个金器,诸位想想,金跟器能不能够分开?我们用黄金做一串念珠,做个手镯、做个戒指,这不一样,器不一样,相不一样,金是一样的,黄金没有变。我问你:金在哪里?你要是着了相,你就找不到金,这里有念珠、有手镯、有戒指,没有金;你要是不迷的话,原来全部都是金,随拈一法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在现相里面就见性了,性相不二,性相一如,这是妙智,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这个智慧我们有没有?没有,我们知道这回事情,我们确实没有。为什么?如果有了,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对於一切现相你再不会执着了,不但不执着,真的连起心动念都没有了。为什么?你晓得万法皆空,没有自性,自性就是清净圆明体。而且知道实相无不相,无不相就是它现相,所现的相全是虚妄的,没有一个相是真实的。佛家讲真跟妄,它的定义是:永恒不变是真的,凡是会变的都是假的。那么哪一样东西永恒不变?只有自性,自性永恒不变,除自性之外,没有一样是不变的。连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都会变,这个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学了不少,学了很多遍,印象都很深刻。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菩萨升级升到妙觉位,妙觉是究竟佛果,实报庄严土不见了。这就是实报庄严土有生有灭,但它不变,可是最后它还是保不住,还是没有了,它回到常寂光里面去了。所以,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恒不变,不生不灭。大乘教里面,佛也说得很清楚,万法皆空,没有说实报土例外,「一切法从心想生」,也没有说实报土例外,实报土是无始无明习气,还是现相。 这是讲法身菩萨的境界,也叫法境。法境里面一般讲有粗有细,凡夫所履的是粗境界,法身菩萨所履的是细境界。这说了这个「境」字。界怎么解?界是「界域」。「境界指所观之境、之界域」,就是境界里它有界限、它有范围。「又《无量寿经笺注》」,这是丁福保居士注的,他注得很好,他说「自家势力所及之境土,又我所得之果报界域,谓之境界」。阿罗汉所证得的果报、境界跟菩萨不一样,权教菩萨证得的境界跟法身大士又不一样。我们可以能够体会到,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所证得的境界是一样的、是平等的,但是有清浊不相同。我们居住在香港这个地区,早晨起来常常看到有雾,这雾有浓淡,有时候的雾很轻,外面的境界能够看得很清楚,有一层雾;有的时候雾很浓,看就不十分清楚;有遇到晴天,没有雾,非常明朗,境界都在面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的境界,就像我们打开窗户看外面风景一样。十住菩萨习气比较浓,就是他这个雾大一点,都看一样的境界,带着雾;十行位、十回向的,他的雾就愈来愈轻,愈来看得愈清楚;到十地菩萨就大晴天。我用这个比喻诸位好懂,他们不是虚妄的境界,他确确实实的,所看到的都是真的,实相,诸法实相。可是有这种情形在;虽有这情形在,不妨碍他的自行化他,没有一点障碍,只有这一点不同而已。这是我们对实报土应当有的认知。 「演」是宣说,演说,演是带表演的,说是说明。「如来应正遍知」,这是如来十号里面的三种,第一个是如来,第二个是应供,第三个是正遍知,这是简称。十号我们在前面学过了,前面经文讲得很清楚。「此段大意为」,前面这一段,在讲经规矩里面这叫破字,把每个字的含义说出来,再讲全段大意。这一段的大意为,「法藏菩萨答曰,此义太深,超我境界」,若通俗,勉强可以作为水平来解,我的水平不够,这个话是谦虚的话,「於是再度请佛广说无量佛刹」,做为建造极乐世界的依据。极乐世界依什么建立的?是依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最美好的,是这样建筑出来的。「我若闻后,定能如法修习,圆满所愿」,这是这次启请的大意。 下面我们看,黄老引用日本峻谛法师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说,「斯义弘深,非我境界者」,这里头有三个意思,这些都可以值得我们参考的。第一个,「谓菩萨常途净土之行,我已知之,今欲得诸佛土之中最胜净土,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我不是建立一个像一般诸佛刹土一样的,这是我的境界,现在我想超过一切诸佛。这超过一切诸佛里头,有一桩最重要的大事情,如何能叫业障深重的凡夫都能在一生成就佛果,这个问题真大了。这个问题可能一切诸佛都没想过,没想到过这个事情,他想到了。为什么?一切这些众生成佛,我们知道最后都会成佛的,那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习,在修学当中还进进退退,这是个普通现象。尤其是在没有证得法身之前,六道里面肯定是进得少、退得多,到四圣法界,进得多、退得少,必须是起心动念放下了,才真正不退转。经教里面佛常常告诉我们圆证三不退,你圆满证得了,什么人?初住以上,《华严经》上说的。 三不退,第一个是位不退,位不退这是最容易证得的,小乘初果就证得。这个地位是圣人的地位,不是凡夫,你已经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八十八品见惑,世尊为了要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好说了。第一个就是身见,最难破的。六道里面一切众生,包括无色界天人,虽然他不执着身是我,他执着灵魂是我,他不执着身是我,执着灵魂是我也不行。执着灵魂是我,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你看你麻不麻烦?灵魂也不能执着,不执着,那就叫灵性,那是你的自性。虽然说自性,说这个名词,他执不执着这个名词?没有,他心里真干净,真叫一尘不染。有没有我?佛说有我,什么是我?遍法界虚空界是我。为什么?统统是我自性变的,那怎么不是我?这才叫真开悟,真的是把身见破掉了。第二个就要破边见,边见是二边,我们现在讲对立。诸位要知道,佛法里头找不到对立,里头没有对立,这跟你讲事实,对立是错误的见解。 我们现在明了,没证得,证得就自在了。明了什么?佛给我们讲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跟自己是一体。我们缩小来说,用比喻来说,我们执着我们这个身是自己,譬如身是法身,我们身上有多少细胞?科学家有过概略的估计。细胞是分子组成的,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粒子组成的,粒子现在知道是小光子组成的。我们人这个身体,有多少个小光子?每个小光子都是自己。大宇宙就好像我们身体一样,小宇宙就像我们小光子一样,不能分割,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小大不二。这个难了,这不是我们境界,我们无法理解,可是事实真相是这样的。所以,佛法里有高等科学、有高等哲学。 这些东西明白之后,确实我们对立的念头没有了,我们能看,就像法身菩萨所看到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到这个。你对待一切众生再不会有分别心,这人是好人,那人是坏人,这事是好事,那事是坏事,没有这个分别了,没有分别就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为什么?它统统归零,都回归到自性里面去。自性里头一法不立,它也一法不舍。就像六祖惠能大师开悟时候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什么?一法不立,自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末后他说了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一法不舍。我们用隐显两个字来说明,他第三句所说的,隐,隐藏的隐,就是常寂光里头,什么都没有,一法不立。能生万法那就是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同居土是六道,方便土是四圣法界,实报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修学的处所,能生万法。无论是隐是现,都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你才晓得佛心清净平等觉是什么境界。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不清净、就不平等。 这叫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这真相里头有体、有相、有用,有作用,这个作用是什么?作用就是因果报应。相是现相,体是一个,这个相差别就太大,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作用就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体、相、用。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是讲作用。念善是因,生天是果,天是十善业去往生的。五戒是因,我们中国古人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你能够一生遵守这五种德行,这是人的因。我们现在这个世间,这么多的人,他为什么到人道来?前世都是修这个因,佛家讲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我们中国老祖宗讲的仁义礼智信,仁者不杀,义者不盗,礼者不YIN,智者不饮酒,信跟佛五戒里不妄语一个意思。过去生中修这个因,这一生到人道来了,没有修这个因,他不能到人间来。到人间来,为什么我们受的报不一样?有人富贵、有人贫贱,佛说这是满业不相同。引业相同,引导你到这一道来,这个业相同,引导你来。满业是你过去的造作不一样,你过去造作的善、修的福,这一生你得福报,过去生要没有修,你就得不到。如果过去生中造作不善,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要受苦,日子过得很辛苦。这些什么?这是作用,自性的作用,在佛经里面常讲的德用。这个德,范围非常广,不但十法界都用这个字代表,就是实报土里头也用这个字来做代表,性德起用。 真正通达明了,就知道人不能不修福,不能不修慧,这两样东西太重要了。福跟慧不但是这一生当中你得到享受,更重要是来生,为什么?有福有慧来生不断的向上升,向上攀升;如果你造作罪业,你就往下堕落。是上升还是往下堕落,这个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才晓得无一不是自作自受,与别人没关系,与天地鬼神也没有关系,与佛菩萨是更没有关系。佛菩萨不过是指导我们而已,真干得靠自己,佛菩萨只能教我们,所有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还是自己在做主宰。佛菩萨慈悲、圣贤慈悲,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告诉我们,人不能造恶业,应当要行善,为什么?性德原本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所以一定要受教育。什么是教育?教你怎样做人,这个教育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你得会做人。至於会做事那是属於技能,技术、能力。你看孔子教学,他讲的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政事,最后是文学。政事是我们现在讲的职业教育,是技能,技能可以谋生,生活能过得去,这物质生活,文学那是艺术,是精神生活。你看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它的基础在德行。没有德行,后面这个享受你都得不到;你没有智慧、没有福报,真正的享受你得不到。德行是教育的大根大本,我们在一起学习也说得很多,中国教育的根从哪里来的?从父子有亲,父母跟子女那种亲爱是传统教育的大根大本,那是天性。现在人的迷惑反常,一百八十度的反常,那是什么?天性没有了。如果真的天性没有了,他将来的果报在哪里?在阿鼻地狱,我们讲这人良心没有了。从什么地方看?从现在自己母亲亲自杀她的儿女,堕胎,堕胎是杀儿女。 儿女跟自己的缘,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四种缘,没有这四种缘不会到你家里来。第一种报恩的,过去生中你对他有恩,他是来报恩的。他来报恩的,你把他杀掉,恩变成仇,下次来他是报仇的,他来索命的。如果是来报怨的,过去你伤害他,他这次也来害你,来报怨的,你把他杀掉,怨上又加上一层怨,你说这个麻烦大不大!再两种就是还债跟讨债的,还债是过去他欠你的钱,这一生做你儿女来还债的,他会辛辛苦苦赚钱统统供给你。末后一种是讨债,是你欠他的,你要好好栽培他,去养活他,债讨完他走了。欠得少的,三四岁、五六岁就走了,这讨债鬼;欠得多的,供养他到大学毕业,眼看可以独立,他走了,欠得多的。不是这四种关系,不会变成一家人,它统有因果在。因果从哪里来的?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体只要有相就有因果,所以因果跟宇宙万有同时发生的,这桩事情只有大乘经里面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我们知道了,就晓得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有所警惕,一定要跟性德相应,为什么?菩萨道,跟性德相违背那是凡夫道。十法界都是凡夫,六道叫内凡,四圣法界叫外凡,就是六道以外的,还是凡夫。凡夫迷而不觉,佛菩萨觉而不迷。 这个事情明白之后,我们看峻谛法师所说的,「菩萨常途净土之行」,常途净土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释迦牟尼佛的净土。这个净,染净是对六道说的,六道染,是秽土,四圣是净土,这个容易知道。可是今天法藏心里面所想的,是想得到诸佛土中最胜净土,一切诸佛世界里头最殊胜的,他要这个;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是要集一切诸佛净土的精华,这样去建造。他就很客气了,这不是我的境界,「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