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3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九十九面第四行。 「智慧,即般若」,从这里看起。这是经文:「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老居士跟我们解释智慧,就是梵语般若。「《智度论》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这句话我们要特别留意,没有比这个更超过的;换句话说,这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在佛法称之为般若。 智慧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自性本有的,本有的智慧,本有的德能,本有的相好。换句话说,自性里头没有一丝毫欠缺,它是圆满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是说佛有我们没有,我们跟佛没有两样。但是事实上,现在差别很大,我们跟佛不能比,原因在哪里?佛也说过,「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句话重要。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不见了,不是没有,因为自性里面东西不生不灭,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现在不见是有障碍,这个障碍不是般若德相有障碍,是有一种障碍把它障住,我们看不到这些东西现前。什么障碍?妄想、分别、执着。换句话说,我们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智慧德相就现前,圆满的智慧。德是什么?德在佛法里面讲神通,那是德能。眼,眼见能见到遍法界虚空界,能见到过去无始未来无终,这个能力多大!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能看见宇宙的源起,智慧能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相是相好,我们一般人讲真善美慧,在什么地方看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了,那世界美好;华严会上世尊为我们介绍华藏世界看到了,那是没有障碍,也就是完全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现出来那种德能相好,本来是那个样子,一点都不稀奇。 华藏世界是我们自己心现识变的,它那没有识,所以它没有变化,只有心现。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自己心现,自己哪有不能受用到、享受到?肯定有!佛说得这么清楚,只要把障碍除掉,而且佛还告诉我们,我们无始以来这业障习气太重,迷的时间太长,现在要想恢复,不能一起放下,佛教给我们慢慢的放也行。教我们先放下执着,执着一放下,六道就没有了,六道里面这些灾难你就不会受,六道没有了。先放下执着,再放下分别,分别放下了,声闻、缘觉这两道没有了,四圣法界这两个法界没有了,只有菩萨、只有佛。如果把起心动念也放下,这两道也没有,菩萨、佛也没有了,也就是说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出现的是什么?出现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就出现,这个只有心现没有识变,这个境界里头,像相宗所说的,都已经转识成智。 怎么放下?要晓得,你不要去用它。在日常生活当中,我用眼见,我用耳听,我都用,眼耳鼻舌身全用上,但是什么?不执着。不执着就是不用第七识,末那识是执着,我不用它;第六意识的分别,我不分别就是不用第六识。相宗转识成智,六、七因上转,就是修因的时候,我们现在要下这功夫。所以真修行,真放下,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对分别执着是愈淡愈好。我们先从什么?先从淡薄,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淡薄,一月比一月淡薄,那你就很有进步。真正能够到一个月比一个月淡,我们往生就有把握。如果不肯放下,那就没有法子,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古人所说的,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没放下,口念弥陀心散乱,分别执着的习气还在,没减少,这个不行。 所以佛教给我们教得好,你看佛教后世的学生,必须遵守两桩事情,这释迦牟尼佛灭度的时候讲的,第一个持戒,第二个吃苦。「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都得要放下;你不放下,你就不能持戒,不放下你就不能吃苦。这两桩事情好事!帮助你成就道业,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你要是不愿意持戒,持戒受拘束,不自由、不自在,不愿意吃苦,换句话说,你还愿意继续搞六道轮回,不就是这桩事情吗?我不想再搞六道轮回,那我就老老实实持戒,真正学吃苦,生活愈简单愈好,这个事情重要。所以这个智慧,经上这么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是什么智慧?明心见性的智慧,这是无比无等无胜。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智慧现前,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中国同学们都熟知的,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为我们示现,他也是一时顿舍,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下放下,这很了不起。放下就见性,智慧就现前,障碍没有了,见性成佛。 再看,「又《往生论注》曰:般若者,达如之慧名。其义为,通达於真如之智慧,名为般若。」实际上跟前面讲是一个意思,无上无比无等无胜,就是通达真如。真如就是本性,通达真如就是明心见性的智慧,叫般若,可见它不是普通的智慧。我们今天习惯上讲,言词上说,这世间人的智慧我们称之知识,通过戒定慧得到的那是智慧,不通过戒定慧全是知识,决定不是智慧,这要知道。也就是说阿罗汉的智慧从哪里来的?清净心来的,我们这经题上后面这五个字。阿罗汉的智慧是清净心,也就是说得清净心就证阿罗汉果,六道就没有了。菩萨的智慧是从平等心来的,平等比清净高,分别没有了;佛比菩萨更高,佛是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看看清净平等觉,声闻、菩萨、佛陀,这在经题上告诉我们,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完成?一句佛号。所以你会念,清净心现前,这真会念。念一辈子佛,心里面还是妄想分别执着,那你是一点功夫都没有,出不了六道轮回。他不是白念,做为来生后世的善因,他这一生当中考试不及格,来生后世遇到缘继续再干,这个现象是正常的,是普遍的。 惠能大师当时就能开悟,就见性成佛,我们知道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不知道修了多少世,他才有这样殊胜的境界出现。我们过去世修学功夫比不上他,那要加功用行。不过我们虽然功夫不行,这一生当中遇到了净土,这真是无比的幸运,为什么?净土法门可以带业往生,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统统可以带着去。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没有带业的,只有把业障统统消除,你才能提升,唯独这个法门,它不需要断烦恼。它需要什么?你能把烦恼伏住,烦恼在,不起作用就行了。用什么方法伏?一句佛号。古人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念起来了,不管这个念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起来,这是念起。善念,诸位知道三善道;恶念,三恶道,只要是念头起来就是六道轮回,那个业起来,它在浮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取而代之,念念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三善道不相干,跟三恶道也不相干,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念念相应,这么个道理!我们要明了,千万不能错过。只要把阿弥陀佛抓住,抓紧了,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这是世间任何行业都不相干,都可以去做,只要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就成功了,那叫真正念佛人。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心里真有阿弥陀佛,那就是真学佛、真念佛。《大势至圆通章》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话重要!我们明白之后心就安了,道理明白,不再疑惑,信心就十足。所以我们看到念佛往生的人,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那是我们的好榜样。 再看底下这一句,引《大乘义章》的,「又《大乘义章》曰:真心体明,自性无暗,目之为慧。其义为,真心本体明现,自性朗然,明显无暗,称之为慧。」这是引经论,祖师大德给我们解释的。真心是万事万法的本体,它是明的,光明的。真心就是自性,自性就是真心,说的是一桩事情。自性是光明的,所以见性之后,你看到整个宇宙是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见性的人再看不到黑暗,这就是真正智慧现前。真正智慧现前,不但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通达明了,而且你看到遍法界虚空界是一片光明。暗是什么?暗是无明。无明从哪里来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无明就现前,自性里头的光明就没有了,被黑暗遮住、障碍住。所以《大乘义章》这句话,它的意思是真心本体明现,见性的人境界,明心见性就是这个境界,自性朗然,自性里面的智慧光明完全透露出来,所以一切黑暗都没有了,这称之为慧。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所以我们见的是什么?唯暗无明,没有明。我们今天看到明是什么原因?日、月、灯光,把日、月、灯去掉之后就一片黑暗,你就知道那叫无明。我们的太空,这诸位都晓得,太空是黑暗的,太空不是明亮的,是黑暗的。如果明心见性,太空是明亮的,不是黑暗的,它不需要日月光,日月灯光不需要,自然明亮,本来是明亮的。我们到底是真的见性,还是没有见性?从这个地方就明了,你什么时候看到整个宇宙是一片光明,你明心见性了;你还看到有黑暗的,你还没有,没到这个境界。这是自性般若智慧现前。 「今经於自觉愿中」,这求自觉,「首言智慧者,以智慧最上故。又佛法大海,智为能度故。」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就对了,你求别的你就错了。你求智慧,你永远不会迷失方向;你求其他的,你误入歧途自己不知道,你会愈陷愈深,那个麻烦就大了。我们深深相信,法藏比丘、诸佛应化在西方极乐世界,就像世尊释迦牟尼佛一样,三千年前他到这个世间来出现,来示现,《梵网经》上告诉我们,这一次来示现是第八千次,早就成佛了。法藏比丘还不是早就成佛!这个示现是做给我们看的,我们是真的凡夫,不是假的,是真的,做给我们看的;是教我们怎样破迷开悟,怎样脱离六道十法界。所以修学目标一定要定在智慧,究竟圆满的智慧。那你要定在智慧,这经后面都告诉你,你要放下,把障碍放下,你的智慧在,你的智慧没失掉,只是有障碍而已,障碍放下,智慧就现前。菩萨证无上菩提,没有一个例外。所以在这部经上,你看求自觉的愿,首先讲智慧。佛法大海,智为能度,这是《大智度论》上说的。大海有两个意思在里头,一个是迷,一个是觉,迷了的时候,六道十法界是苦海,只有智慧才能度。你看清净心生的智慧,就脱离六道;平等心生的智慧就脱离小乘,声闻、缘觉是小乘,这是迷的海。觉海是佛菩萨所证的,把起心动念放下,超越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这两个法界,这才能证得实报庄严土,一真法界。这不放下不行! 底下,「如《汉译》曰:檀施调伏意,戒忍及精进。如是三昧定,智慧为上最。」汉译这段经文里讲六度,这也是教给我们,我们放下从哪开始?从布施开始。布施是什么?布施是调伏,就是伏烦恼,什么烦恼?意,就是念头,贪瞋痴慢疑的习气就是这个意。欢喜布施,这个习气慢慢自然就薄。修财布施,欢喜财布施,你对那个贪就放下了,而且这个贪里面范围很广,财色名食睡都要放。为什么把财摆在第一?确实一般人真的把财看得太重,所以把它放在第一,第二个就色。我也曾经听同修告诉我,他们曾经有人做调查,普遍去采访,问问这些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各行各业的,问他们,「在你们理念当中,人生在世什么最重要?」只说一桩,什么最重要?大家都说财。几千个人里面几乎都是一致的,好像没有说财的话只有几个人。有了财之后,第二个什么最重要?一定是色,你看看你麻烦不麻烦?你说这个多可怕。所以这个东西要淡化,你不淡化,不但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三恶道。因为贪瞋痴慢,它是与三恶道相干,它不是三善道。仁义礼智信是三善道,十善业是三善道,他们都没有说,起心动念全是跟恶道相应,这还得了!你说这多可怕!几个人起心动念跟孝悌忠信相应,跟礼义廉耻相应,跟仁爱和平相应,有几个?一个都没有。你去调查,一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一千个人当中也没有一个,一万人当中恐怕还是没有一个,这个社会所以才会有灾难。 二0一二这个灾难的预言,很多人问我,大家对这桩事情心都不安,这是我们能想像得到的。科学家布莱登他不以为然,他说:「二0一二是全人类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的一个契机,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端正心念,将来的世界会愈来愈美好。」我们听了有没有问题?你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假如现在世界的人不肯弃恶向善,不肯改邪归正,没有正念,那怎么办?这是一个转捩点,端正心念,这个世界有救,不会毁灭;如果不能改邪归正,依旧念念都是自私自利,那这个世界就跟预言家讲的一样,世界末日!时间愈来愈近,科学家提出警告,时间大概就在十二个月到十八个月,就能够明显的见到。我们佛门弟子听到这个信息,好事!我们要加功用行,克期取证。来得及吗?来得及。《弥陀经》跟我们讲,若一日到若七日都能成功,那我们还有十二个月到十八个月,这时间足够了。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不但往生,高品位的往生。所以这个信息对真修行人来讲,是很好的增上缘。你这个时候不能不放下,摆在你面前两条路,一个是极乐世界,一个是世界毁灭,你走哪条路?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心念端正,都是弃恶扬善,都是改邪归正,纵然不往生极乐世界,那就像布莱登博士所说的,拯救了地球,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念佛人这里有两重意思在里头,我们可以像科学家所说的一样,我们能拯救地球,我们把地球带到更好的方向;另外一个意思,我们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会永远离开,不但是六道轮回,离开十法界。取决的权在我们手上,不在任何人手上,我们自己真觉悟,真的干,就能有成就。所以布施就非常重要,看到别人有需要的,我们自己能帮得上忙的,全心全力帮助大家。 持戒、忍辱、精进非常重要,持戒是德行,从哪里做起?决定要从《弟子规》做起,这个事情不能躐等。古来祖师大德走的这条路,在古印度是以小乘做基础,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小乘大概也兴旺了二、三百年;唐朝中叶之后,我们的祖师大德不用小乘,改用儒跟道来代替小乘,这个实验成绩非常可观。从达摩祖师到中国提倡禅,这一千二百年当中,我们看到禅宗的典籍《五灯会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一千七百多人。你再看《传灯录》,如果再加上教下的大开圆解,密教的三密相应,净土的理一心不乱,统统合起来,我估计应当有三千人左右。这三千人修行成佛了,他们真的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给我们做出非常好的榜样。持戒念佛有凭有据,有效果、有成绩,我们不能够疏忽,我们一定从《弟子规》、从《感应篇》、从《十善业》。净宗学会成立之初,我提出修学净宗的人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多简单!一说大家都能记住。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起心动念不能违背,一定要与这些戒律相应,这个好!成就自己的德行,你的心就清净。因戒得定,六度里面讲得详细一点,你有戒你就有忍,忍是得定的前方便,你都不能忍,你怎么会得定?所以忍进是得定的前方便。你能忍,你能够精进,精进两个字重要,那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叫做精进。一门深入是精,长时薰修是进,这个要搞清楚。如是三昧定,你才能得定。定是什么?定是清净平等觉,那就是定,定能开慧,智慧为上最。 「《嘉祥疏》曰:明五度为行,不能出离生死。」不能出离生死,那就是讲前面五度纵然得禅定,如果不开慧,你将来往生到哪里去?四禅天、四空天,得定!不在欲界,在色界、在无色界,出不了六道轮回。出六道要什么?要有智慧,智慧开了就出六道。所以这个地方,五度为行,不能出离生死,这是六道的生死轮回。「要须智慧达解本原,方皆过出」,一定要智慧,智慧才能看破,看破什么?看破六道的虚妄、看破六道的真相,你不再留恋,这样才能够超越。这个过就是超过,出就是出离,所以称智慧为「最上」。 「又从上引《大乘义章》,可见智慧即真心体明,自性无暗。故知正当智慧深广如海时,其内心亦必清净,无恶无过,离垢离染,绝诸尘劳,故云:内心清净绝尘劳也。」这是说六波罗蜜修行有功夫了,你一定得到清净平等觉,肯定会得到。什么是清净?这个地方讲得很具体,你的心里没有恶念、没有过失。这个恶跟过非常微细,恶它的根就是十恶业,此地讲不是造作,极其微细的意念,在佛法里面讲烦恼习气,十恶烦恼习气都没有了,这叫无恶无过。我们晓得习气难断,但是这种习气不断,出不了六道轮回,它会障碍你。阿罗汉的定功把它伏住了,决定不起作用,见思烦恼断了,六道里面十恶的习气没有了,贪瞋痴慢疑的习气还有,这个没有关系,带走了,超越六道,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他用的功夫是什么?就是断习气,见思烦恼的习气,习气断掉了,他就提升,他就成辟支佛。所以辟支佛见思烦恼的习气断了,阿罗汉六道轮回里面十恶的习气没有了。在辟支佛这个果位上,他修什么?他要断分别,也就是尘沙烦恼,他的功夫是断分别。分别真的放下,不再分别,有分别的习气,没有关系,带着习气上升,带到哪里去?他成菩萨。菩萨用功就是要断分别的习气,分别习气断掉,他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是分别执着的习气都没有,他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放下,他成功了,他超越十法界,到实报土。到实报土去修什么?断起心动念的习气,那叫无始无明习气,那个习气不好断,为什么?没方法断,只有让时间长了,慢慢自己就没有了,不像见思烦恼、不像尘沙烦恼,那个习气是有方法去断它,无始无明烦恼没有方法。那要多长的时间它自然就没有?经上跟我们讲,三个阿僧只劫,要这么长的时间它自然没有了。 所以实报庄严土里面有四十一个阶级,那是什么?带着习气厚薄不一样,习气很薄,品位就高;习气多一点,品位就下。所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那就是带的无始无明习气多少不一样说的。无始无明习气统统断尽,妙觉,等觉最后一品,那个断尽,妙觉。证得妙觉的果位,给诸位说,一真法界不见了,就实报庄严土没有了。由此可知,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你看佛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没有说实报庄严土除外,没说这个话。实报土怎么来的?无始无明习气,这么来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妙觉到哪里去?那不叫等觉,叫妙觉,究竟圆满的佛果,到哪里去?回归自性,回归到常寂光去了。所以极乐世界讲四土,最高的是常寂光土,他回归到常寂光去。常寂光里面没现象,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那就是一片光明,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但他这个光是有机体,他是活的,不是死的,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有感,他都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身,得大自在,真正成就四德「常乐我净」,这四个字他真的具足,一点都不缺。十法界里面没有常乐我净,实报土里面有常乐我净,但不是究竟的,常寂光才是真正究竟的,永恒不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