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2/12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三十五面,第六行: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前面为我们解释的是「开廓广大」,接着说「超胜独妙」,都是赞叹极乐世界的依报殊胜庄严。妙这个字有很多意思,《法华游意》里面说,精微的意思。精,我们说是精华、精致;微,我们通常把妙常常连在一起,微妙,微就是妙的意思。深远,我们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不容易用言辞想像观察到的,这称之为妙。《大日经疏》里面,这个意思比较好懂,就是没有能跟它相等,也没有超过它的,这个叫妙,我们俗话说,达到顶尖。《净影疏》说,「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也说,「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是正报,「土」是依报,「依正,皆悉第一无比」,庄严到极处!「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会疏》说得比较具体,下面又说,「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超胜独妙。这些话不是赞叹的话,不是形容的话,它是事实真相,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他还举出事实,举出七桩事情,七也是代表圆满的意思,可见得字字句句含义也是非常的精妙。「疏曰」,这《会疏》上讲的,「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这句话的意思真的是深妙至极,这个意思就是说,佛的法身、报身、应身、化身,法身是体,是本体;报身、应身、化身是作用,报身是度法身大士的,应化身是度十法界有情众生的,有体有用。底下这句话说得就妙极,真的不可思议,「所出本国故」,本国是极乐世界。这个意思就是讲,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这是依报;报身佛、应身佛、化身佛,这是正报,所出都是极乐世界。这个意思就是说,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诸佛的刹土,都是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里流出来的。善导大师有一句话说,「诸佛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与这句话的意思很接近。我们要怎么看这个问题?其实经上都有,祖师们曾经说过,极乐世界的依报是法性土,极乐世界的正报是法性身。我们可以说,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自性能生万法,一切法不离自性,也就是一切法皆是法性,不离自性,皆是法性,说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流出能讲得通。

这底下讲,「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这是一个说法。另外一个说法,这是阿弥陀佛因地他想建造一个世界,希望这个世界能够超出一切诸佛世界之上。我们知道,在诸法实相里面,佛佛平等,没有谁超过谁的,因为同一个理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平等法界,和睦对众生,这是事实真相。弥陀要建一个刹土,也就是我们讲建个道场,在一切道场之上,世间自在王佛是他的老师,曾经带着他参访过一切诸佛的刹土。他很用心,我们用方便语来说,采取一切诸佛刹土的优点,舍弃一切佛土里面的过失,所以他的世界就超胜独妙。极乐世界,无论是依报正报,是集诸佛如来依正之大成,集大成!这经典前面有说,有根据的,超胜独妙这么来的。

「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还是集大成。这桩事我们应当学习,心量要拓开,取人之长,改己之过,这就超胜了。别人的优点我吸收它,我采取它;别人的缺点我舍弃它,不取它,弥补自己的过失,弥补自己的不及,这是诸佛菩萨求学的仪式,绝不是孤陋寡闻。我们平常非常重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什么?这是教初学,要用这个方法。开悟之后,广学多闻,没有违背四弘誓愿。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个方法是对治烦恼的。烦恼统统断尽了,大彻大悟之后,再广学多闻。你看我们这一心一意,一部《无量寿经》,或者是一部《阿弥陀经》,一句佛号念到底,为什么?为往生极乐世界,目标在此地。到了极乐世界,每天听本师阿弥陀佛讲经说法,没有间断。这是诸佛之中,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听他教导,做弥陀弟子。

这听还不够,佛还教我们十方去参学。那个能力可大了,能够同时异处,同一个时间不同处所,能分无量无边身。顺从老师的教诲,到十方去参学,供佛闻法,供佛是修福,闻法是修慧。《弥陀经》上是方便说,每天都出去供养十万亿佛,那是方便说。实际上是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哪里只止十万亿?不止。说十万亿是什么意思?对娑婆世界阎浮提众生一种特别的安慰,因为佛告诉我们,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里十万亿佛国土,你一听这个话,这个好!到极乐世界去,我随时都可以回来看看,我每天都可以回来看看,是这么个用意。实际上你的神通、道力比这个要大得太多太多。佛知道阎浮提众生情执很重,念念忘不了娑婆世界的亲朋好友,所以就告诉你,你每天都可以回来看看,感释迦牟尼佛之恩,每天都可以亲近释迦牟尼佛,每天都可以供养世尊,闻世尊说法,用意在此地。其实不然,你所供佛闻法的那是无量无数无尽无边。

底下注的小注有,「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这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说出来的。世尊是代表一切诸佛所说的,这不是假的。我们现在一心一意想亲近善知识,遍法界虚空界第一位大善知识,诸佛如来没有不赞叹的,排名第一是阿弥陀佛;道场的殊胜庄严,也是十方诸佛刹土排名第一。我们今天是太有幸,遍法界虚空界多少声闻、多少菩萨,心里想求第一善知识,想求第一道场,而不可得。心里有求,还没听说过。我们在这一生能遭遇到,十方世界声闻、菩萨他们知道了多么羡慕、多么赞叹。我们这一生要是疏忽,没去得成,那叫真可惜,那真正叫不通忏悔。我们务必得坚定信心,坚定大愿,求生净土。这是讲正报「寿命无量」。正报无量无边的德行,寿命是第一德,如果没有寿命,万德庄严也就落空,所以寿命是第一德。

「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这是阿弥陀佛度众生的善巧方便,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不能跟它相比,这个念佛往生的方法确实超胜独妙。「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十方诸佛赞叹,十方诸佛劝导大家念佛求生净土,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佛没有不宣扬的,大家都知道。「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这个里头最要紧的,至心信乐,就这一句。至是至诚,至诚到了极处,深信不疑。乐是喜欢、爱好,喜欢极乐世界,爱慕阿弥陀佛,向往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专念不失不退,一心一向专念,必定得生。十念必生是第十八愿说的,这十念要至心信乐才行,必定往生。我们今天一天念一万声、念十万声都不能往生,什么原因?我们在至心信乐这一句里头有了问题。我们是在念,信心、爱好没有达到往生极乐世界的标准。这个问题在我们自己,不在弥陀,也不在释迦,也不在经本,这个不能不知道。如何能够到至心信乐?我们今天唯一的方法,学习经典。我们对经典学习得不够,所以疑没断干净。你说我不疑了,疑的习气在,是不疑了,疑的习气障碍你。我是相信了,对世间还有很多贪恋的事情没放下,这是你信出了问题。愿,有,真想往生极乐世界,可是对於世法、佛法还是难分难舍,这愿出了问题。行,念佛,还有夹杂、还有间断,这你能怪谁?我们细心反省分析一下,问题就知道了。不细细分析不知道,以为自己还不错;细心一分析才晓得,我们跟极乐世界有相当的距离。

「闻名信受,速至菩提。」真信,真的接受了,真信、真接受的样子就是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真放下,那就是闻名信受的样子。没能放下,信受都有问题。信心不够,你所接受的也不够,不够标准。要是真够了,那就很快。倓虚老法师跟我们介绍的修无法师念佛往生,锅漏匠念佛往生,他们是闻名信受,速至菩提,念佛也不过是三、五年的时间,他就成就了。「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这个法门确确实实十方法界一切诸佛都像释迦世尊一样,广为宣扬,共同赞叹,赞叹弥陀,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赞叹净土,超胜独妙。他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让我们生起信心,目的是希望我们听了之后,能发愿也像根熟众生一样求生净土,不再留恋这个世间,这就对了。

「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得忍是证果。前面我们读过,大愿里弥陀有说过,能得一二三忍,那个第三忍是无生法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闻名,闻即受持,你是真的闻。闻名之后,不能够相当程度的认知,所以你得的好处就有限。善根非常深厚的人,他闻名,他就能理解,他理解,他就能发心,发心,他就能真干。所以底下讲住三摩地,这个三摩地是念佛三昧,心就安住在念佛三昧当中。我们常常念出来勉励我们同学,希望我们能做到真正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我心上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就住三摩地了。心要住在阿弥陀佛才行,心里头真有,这是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的人就证不退转。这里头就是印祖讲的诚敬,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念佛三昧。就像十八愿所讲的,十念必生,你不必用多功夫,生到极乐世界你就证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那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功德无量。我们自己达不到这个程度,说老实话,我们连个位不退都达不到。位不退是决定不堕三恶道,我们有把握吗?没有,那就知道我们念佛这个诚敬心非常有限,诚敬心总是生不起来。

我相信每一个念佛的同学,我们在一起学习,谁不想:我有没有圆满的诚敬心?学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不诚不敬、不仁不义、不忠不孝?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这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虽然在听经,虽然在学教,但是没落实,我没做到。我是以诚心待人吗?是以恭敬心接物吗?是以仁义道德来处理问题吗?如果这些都没有,我们就依然是不诚不敬、不仁不义。所以这句佛号虽然天天念,念得不少,佛号里面夹杂许许多多妄想杂念,这些东西把我们念佛的功夫全破坏了,我们讲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被破坏了。怀疑,真有怀疑,清净心没有现前当然有怀疑,自己不晓得,自己以为没有怀疑了。诸位要记住,真正没有怀疑,你就依教奉行了。没做到就是有怀疑、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起心动念还是造业。慈云灌顶大师在《大势至圆通章疏钞》里面告诉我们,念佛有一百种的果报,开头第一句就是阿鼻地狱。念佛怎么会念到阿鼻地狱?念佛里头夹杂着不善的妄念,念头不善,言行不善,还求阿弥陀佛来保佑你,哪有这种好事?违背佛陀的教诲,冒充佛的弟子,这个罪过太重,所以他念佛得阿鼻地狱的果报。灌顶大师这篇开示不是很长,很值得我们警惕。他这个堕地狱的业因,他的原文是说,你的目的,念佛的目的,是为五欲六尘,贪恋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为贪恋五欲六尘而念佛,希望佛菩萨保佑他得到。不管他得到不得到,果报是阿鼻地狱,你说多可怕。

念佛为自己求生西方世界,生到西方世界离苦得乐,这能往生吗?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好,经上讲的一点都没错,超胜独妙是让你去享受去吗?极乐世界太好了,我去了,再不离开了,错了,完全搞错了,这种人不能往生。什么样的人能往生?我到极乐世界是去学习的,是去成佛的,成佛之后像佛一样普度众生。佛所需要的条件是这个,这叫大菩提心。大菩提心,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没有度众生这个愿,西方极乐世界就没分,这是大家不能不知道的。阿弥陀佛接引这些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作佛干什么?作佛就是度众生,没有一尊佛不度众生,没有一尊菩萨不度众生,而且主动的。佛是至尊,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可是这个众生不敬佛,对佛不认识、不尊敬,甚至於对佛还有误会,批评它是宗教、它是迷信,佛要不要度他?要度他,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怎么度他?不用佛的身分,用平常人的身分,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不用佛的身分,这叫善巧方便。

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菩萨都应化在其中,菩萨做一切众生不请之友,这都是这个经上说的,众生不请,菩萨自己想尽方法要来接触你、要来帮助你。你实在不愿意,一定要排斥、要拒绝,那菩萨离你就远一点,等待你回头;你回心转意,菩萨就来了,这是大菩提心的示现。我们有没有?如果没有,往生就靠不住。得真有,真干,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为度众生而发的。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念是最难的,念念都是为众生,念念为正法久住,念念为苦难众生。三途众生就在面前,他今天造贪瞋痴这样的业,他的果报就在三途,贪心,饿鬼道;瞋恚,地狱道;愚痴,畜生道。每天都在搞贪瞋痴慢疑,现在他是个人的样子,也可能是个富贵人,但是他每天造的是贪瞋痴慢疑,菩萨就晓得,他果报在三途,很快他就感受果报了。对这样的人能怎么办?还是全心全力去救他,没有办法直接劝他,间接,讲经教学是间接,讲的人没过失,听的人有感受,只要他听懂了,他回头了,他就得救,回头是岸。不回头果报在三途,回头就能往生,法门不可思议!所以难思独妙,这功德无量。

123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八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七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八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七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八三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七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八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八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三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