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10/16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九十六面倒数第六行:

从「上明如来之语密」,从这一句看起,「下曰: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念老为我们所说的,前面所讲的如来的语密,言语密就是前面这个两句偈,「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这是属於语密。后面两句这是身密,「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此二句显世尊之身密,能现一微妙之色身,普使种种众生各各随其品类而得见佛。」明心见性的菩萨都有这个能力,只要真正能够放下起心动念。这句话我们听起来好像是懂得,实际上是似懂非懂,不但诸位听是似懂非懂,我在这里跟大家讲,我也是似懂非懂。为什么?没入这个境界,你怎么知道事实真相?一定得放下。起心动念,我们知不知道自己起心动念?肯定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自己知道的,这是很粗的念头,不是佛在经上讲的。佛在经上讲的起心动念是极其微细的念头,那个念头是根本无明,我们怎么会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地上菩萨才知道,我们相信。现在我们也明白了,我们真的不知道。

正如同弥勒菩萨跟世尊的对话,你看世尊问的话,他说「心有所念」,这个话就是说我们能够理解的,我们能够体会到的,我们心里起个念头,这一个念头里有几念、几相、几识耶?佛问这句话,这一个念头里有几个念?有几个相?有几个识?弥勒菩萨回答的,其实佛菩萨这一问一答是给我们听的,是在那里教导我们的,让我们明了事实真相。弥勒菩萨说「一弹指」,这时间很短,一弹指里头有多少念?「三十二亿百千念」。用我们中国人的讲法,一弹指有多少念?三百二十兆,单位是兆。现在我们一般人都讲秒,用一秒钟做时间的单位。一秒钟我们能弹几次弹指?我这个弹法可以弹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弹得快的,有人决定能够弹到五次。如果是弹五次,用他做标准,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一千六百兆。我们怎么会知道?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念头,「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就是精神现象,合起来就是五蕴,形就是色蕴,识就是受想行识。你看看这样一念,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一千六百兆那叫一念,我们怎么能体会到?佛讲得这么清楚,我们还是体会不到,为什么?心太粗,粗心大意。我们哪里能够体会到,动个念头里头有那么多东西在里头。

实在讲今天量子学家他们说出来,你看他说的跟弥勒菩萨说的一样不一样?念念成形,这不就是意念的累积吗?一秒钟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现象能看到,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能看到。但是一秒钟里头有多少个意念?有一千六百兆的念头累积在那里。所以物质跟精神现象都不是真的,这些科学家告诉我们,什么东西是真的?念头是真的。就是一秒钟里面,一千六百兆这么多的意念累积,才有一个物质现象、有一个精神现象被你发现,在你的感官里面是物质、是精神,是这么个现象,其实呢?其实没有。讲真话,《般若经》上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想到每一念的那个相,你就没有办法,佛觉得那是虚妄,它存在的时间太短。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这是它存在的时间,太短了,没有办法觉察到。我们看电影,以前这个电影是用胶片、用幻灯片构造成的,一秒钟二十四次,放映机的镜头二十四次的开关,我们就被欺骗了,一秒钟二十四次。现在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我们怎么能知道?这叫密,密是这个意思。所以如来的语密、身也密,这才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万有的真实相。宇宙之间不外乎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从念头来的。所以佛说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你心里起念头,一切法就现出来了。我们实在是得到现代量子科学的发现,才能把佛经上这句话讲清楚、讲明白,我们懂了,这是真相。

这一念从哪里来的?这一念,最初这一念实在讲它没有因,第二念就有因。第一念是因,第二念是果,第二念是因,第三念是果,所以因果什么时候出来的、出现的?就在那里一念不觉的时候因果同时,因果跟依正庄严同时出生的,同时出现的。佛家有一句话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话对谁说的?对十法界众生说的,一点都不假,一点都不错,因缘果报自作自受无法避免,这个道理一定要清楚。到什么时候给诸位说因果也没有?到妙觉位的时候因果就没有了,回归自性,自性里头没有因果,你要想到妙觉位。等觉还不行,等觉菩萨还没有离因果,妙觉位回到自性了。自性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现象,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不生不灭,什么都没有,它能生万法。所以经典里面这些教诲,我们不能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才有菩萨学处。否则的话,到哪里去学?

如来能现妙色身,这也是真的,让种种不同的众生见到的佛菩萨不一样。在早年,应该是在一九八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那个时候我每年都到香港来讲经一个月,常来。圣一老法师告诉我一桩事情,大概那个时候大陆还没开放,他进去观光旅游,三个出家人香港的,他们到普陀山去朝山,普陀山有个梵音洞,听说观世音菩萨常常在那里现身,有缘人都能看到。他们三位还有大陆的几位同修陪着一起,他告诉我,大概有五个人,在梵音洞洞口前面,大家都在礼拜观世音菩萨,拜了大概半个小时,真的菩萨出现了,都看到了,看得很清楚,而且看的时间很长,有好几分钟的时间,决定不是眼花。离开梵音洞的时候,他们几个人互相就问,你看到没有?三位法师看到了,有两个陪同去的人也在那里拜,没有看到。看到观音菩萨什么样子?圣一法师他所看到的戴毗卢帽,就像地藏菩萨那个帽子,全身是金色的,那他看到的。另外一位法师看到的是白衣观音,就像平常我们画的白衣观音女相。还有一位法师看到的是出家的和尚,比丘相男的。都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三个人看的三个不同的相,你看同样在洞门口拜,拜了半个多小时真看到,看的不一样,各各随其品类而得见佛,见的不一样。佛菩萨哪有一定的身?佛菩萨的身是从哪来的?是我们自己念头意念当中变现出来的。《楞严经》上讲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虽然没有想,我要想见观音菩萨什么样子,你那个时候不会有这个念头,你有这个念头见不到,为什么?这是妄念。你在那里拜的时候要一念不生,真诚心一念不生,你会见到。你有妄念,打妄想我想见个什么样子,这个不行,你这个缘就没有了。清净心,现的相就与你自己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每个人不一样。纵然见的是同样的相,譬如说两个人,像圣一法师一样,都见到是戴毗卢帽全身金色的,两个人见金色,那个金色有浅深不一样,光彩有大小不一样,不会完全相同,这就说佛没有身相。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大乘教里面常讲报身佛,实报庄严土的报身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在我们这个世间的应化身。释迦牟尼佛示现的是应身,跟我们人一样,也在这个世间有父母,也有投胎、出胎,这个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报身如来不是的,他的相好真的是无量无边,每个人去见他的时候,看的也不会相同,妙色身,他随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显现出来。这个道理,我想我们的同学都相信、都能接受,听经听多了!佛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起心动念没断掉,他确实分别执着完全放下了,就是起心动念没放下,所以出不了十法界。诸位要记住,起心动念是弥勒菩萨所讲的那个动念,一弹指里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念头没有,这个念头只要一没有,他就超越十法界。

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称他作相似即佛。天台讲六即佛,第一个是讲理即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理上讲理即佛。第二个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在这个世间称佛,慈禧太后人家就称她老佛爷,她是人,她不是真的佛,那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日本国家称天皇,那也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是对他的尊称,这第二种。第三种相似即佛,那就是十法界里面最高的层次这个佛,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佛,你看他非常像。为什么?佛在经上讲的道理他都明白,变成自己的思想,经上讲的这些行谊他都做到了,真像佛。为什么不是真佛?因为他还是用阿赖耶识,用阿赖耶识就是凡夫。为什么?阿赖耶识是妄心,他用的心是妄心,妄心跟佛所说的他相应,不容易!佛的教诲他都做到,但是他用的是妄心。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四个位次统统用阿赖耶,这四圣法界。

什么时候,这相宗的话大家好懂,转八识为四智他就是真佛,他不是假佛。那就是禅宗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天台家讲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证的他没有圆满,所以叫分证,这是真佛不是假佛。分证即佛在实报土里面,圆教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都是分证即佛。所以分证里面阶层不一样,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个阶级,这是什么?他起心动念放下,为什么还有这种情形?起心动念的习气还有,有习气,确实没有起心动念了。习气怎么断法?习气没有方法断,时间久自然没有了,不理它就没事;你一理它,你就又有妄想,又起心动念。所以古人在这个境界里有一句话说,「此处用不得力」,就是讲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淘汰这个无始无明习气,完全是随顺自然,真的是保持什么境界里都不起心、不动念,到时候习气断了,习气断了那就是妙觉,妙觉位。妙觉位叫究竟佛,妙觉之前四十一个位次叫分证即佛。天台讲的这六种佛。

理即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但是现在迷惑了,起了妄想分别执着,变成六道凡夫。大乘教里讲得好,三种烦恼,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分别叫尘沙烦恼,执着叫见思烦恼。修行修什么?没有别的,不是智慧德相,智慧德相是自性里本有的,你怎么能修它?哪有这种道理?修行就是放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执着放下了,不再执着,《华严经》上的执着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见思烦恼,统统放下了,你就成阿罗汉果,六道轮回就不见了,没有了。为什么?它是假的,《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梦幻泡影」。好像睡觉的时候作梦,「梦里明明有六趣」,这醒过来,醒过来六道没有了,梦不见了,没有了。醒过来是什么样子?四圣法界。看你道行的功夫,功夫差一点你是阿罗汉、辟支佛,功夫好一点你是菩萨、你是佛,那个境界出现。那个环境比我们现在这环境好太多了,清净没有染着,这是什么?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四圣是净土。

在净土里面还得要修,为什么?你还有妄想分别没放下,所以首先要把分别放下。我说得详细一点,诸位就更好懂,不成了阿罗汉吗?你执着放下了,但是有执着的习气,在四圣法界里头,阿罗汉把执着的习气放下,习气没有了,他就升了一级辟支佛,他就升一级。在辟支佛的位置上,就要把尘沙烦恼放下,就是分别,不再分别,分别放下,升级升到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有分别习气,所以菩萨用功用什么功?把那个习气放下。分别习气都没有了,他又升一级,他是佛了,四圣法界的佛法界,菩萨习气没有了,他成佛了。但是佛起心动念,这就是根本无明,无始无明没有放下,无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他把无始无明、起心动念放下了,他又升级,这一升,好了,出了十法界,真的是醒过来,好像作梦一样真醒过来了。这一醒过来之后,那是什么境界现前?实报庄严土现前,实报土也叫一真法界,六道是假的,它那是真的。

这个真跟假怎么个说法?什么样才叫真?什么样才叫假?佛法里头,无常是假,真常就是真的。十法界里面都是无常的,都是有变化的。诸位想想,我们在这个世间,你看到哪一样东西没有变化?我们这个身体,诸位都知道有生老病死。老是老化了,怎么样老化?一年比一年老,五十岁以上的人就非常明显了。五十岁之前还懵懵懂懂的,没有留意到这个事情,五十以上感觉到老化了,六十岁之后就非常明显,一年比一年老化。其实你还没有觉悟到,一月比一月老,再给你讲是一天比一天老,再给你说真的,是每一秒钟都在老化,这叫无常!人是刹那刹那在变化。你看动物变不变化?花草树木植物变不变化?山河大地有没有变化?都是在变化。这在佛法八苦里叫行苦,五蕴里头受想行识,这叫行,行就是什么?不住,它停不住。

实报庄严土没有这个现象,实报土里面只有化生,胎生的没有,没有胎生、卵生、湿生,都没有,他是变化的,到那边去是化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化生,莲花化生,化生不是像一个小孩慢慢在那里长大,不是,那不还是变化吗?他那个化生就跟阿弥陀佛的身是一样的,平等身,永远不变。你在实报土住多长的时间?经上告诉我们三大阿僧只劫,这个时间太长了。三大阿僧只劫你的容貌没有改变,你的身体也没有改变,你从来也不生病,这是金刚不坏身,你的相貌没有改变,那叫真!极乐世界花草树木四季常春,它没有四季,永远也不会凋谢;山河大地美好,它没有变化。没有像我们这个世间水灾、旱灾、地震这些东西,那个地方统统没有,什么灾难也没有。实报土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你在那里居住,慢慢在那里提升,从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你都住那里,到妙觉,妙觉你毕业了,你不住那里,住哪里去?住到常寂光里面去。西方的四土最高的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是自性,回归自性那叫究竟圆满,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才能真正懂得,法身大士都能现妙色身,让十法界的众生看的,各各所见不相同,不要说六道见的不一样,四圣法界见到佛菩萨也不一样。这就说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经上这句话的意思,没有一样不是虚妄的。

我们明白、了解了,在经上读到这些经文,或者跟同学们在一起分享,把它讲清楚、讲明白就可以了。自己要用什么心态?真的要用「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里的痕迹都不沾染,这样就提升自己。我们如果还想这个身是怎样,那个身是怎样,那你就又堕落到凡夫,又在原点踏步,没有提升。不能执着、不能分别,起心动念是没有办法,叫你不起心、不动念做不到,决定做不到。我们起心动念没有的话,十法界就没有了,这肯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在分别执着上下功夫,相宗它教你修行就在这里。你看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地转,在因上转,五八是果上转,五八不要转的,六七一转,五八跟着转,第六,第六是分别,第七是执着,我们就在这上下功夫。学着什么?学着不分别、不执着,你会开智慧,你会得定,这个定叫三昧。我学《无量寿经》,我每天非常认真学习,不分别、不执着,你得《无量寿经》的三昧,这个三昧也叫念佛三昧。你研究《华严经》很用功,非常认真,甚至於一个字、一个名词都查得清清楚楚,查完之后心里不执着、不分别,你得华严三昧,你会开悟。说明什么?说明你没有被外面境界干扰,你天天接触这个境界,在境界里面而不受它的影响,这叫功夫。

许许多多的人他学佛,学了一辈子很用功,能言善道,著作等身,为什么走的时候连个瑞相都看不到,什么原因?他在学习的时候,他没有把分别执着放下,就出在这个地方。没有放下分别执着是凡夫,凡夫学佛得的是什么?是佛学常识,是佛学的知识,没有三昧,更没有智慧。所以这都叫妙法,知道的人不多,能用得上的就更少,得会用!不能不认真,不能不努力,认真、努力是消自己的业障。可是书本一合,心地清净,干干净净,人家问我我知道,不问不知道,这样学佛就如法。心地清净,记住我们这个经题后半部「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是因,「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报,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你看智慧、德相,那是果,从哪来的?从清净平等觉来的,清净平等觉是性德。所以诸位你细细去体会,你就懂了。如果我们学了,学了还常常念着,还常常不忘,还常常在分别执着,你的清净心没有了。八万四千法门,研究经教是里头的一门,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着相,这个着相就是执着,不能执着。再往上提升一些,不能分别,不着相你得清净心,不分别你得平等心,平等心比清净心高,清净心就生智慧,何况平等!那生大智慧。这是佛法修学的秘诀。

要记住古人常常给我们提示,真修行人省事,「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为什么真正修行人他要住到山里面去,跟外面隔绝?那就是知事愈少愈好。为什么?凡夫你会受到外头环境干扰,不受干扰的时候,那是有相当定力、相当功夫。这个定力,不一定是要天天盘腿面壁,不是的,不受境界干扰是真定力、真功夫,那叫禅定。盘腿面壁那是初学,真正得定了,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佛经上有两句话,佛常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定中,没有受外头境界干扰,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一定要学习。净宗的殊胜,我们学习学到什么程度没关系,学对自己决定有好处,而这个法门、这个修学,所以叫做方便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法门,方便当中的方便,最殊胜的方便是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四个字这一句名号,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常常想着阿弥陀佛,其他的都不要想。我每天读经,到这个地方来跟同学们分享,读经完了之后经本一盖,你要问我读些什么我不知道,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不晓得,你问我我都知道,你不问我我全不知道。到这边来跟大家分享,经本一展开我知道,我讲完之后,问我讲些什么我都不知道。这真的,几十年都是这样的,心里干干净净的。如果心里还想着这个、那个,那麻烦了,那累死了。

佛菩萨的教诲、祖师大德的教诲、老师的教诲,与经教都相应,那能不信吗?能不学吗?最初学习的时候,自己没有把握,这个经教要不熟记怎么行?我是一开头老师就不准我记笔记。告诉我的方法,听经的时候,听老师讲经的时候,一心专注,听懂好,听不懂也好,不要去想它,不打妄想,一心专注是定,定生慧。要听什么?要听老师弦外之音,这不容易!老师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你看前面我们念的,「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那不是弦外之音吗?各人理解的都不一样,那是弦外之音。给诸位说,每个人一说话都有弦外之音,你自己不知道,一般人也听不懂,为什么?他有妄想分别执着。如果他要是没有分别妄想执着,往往听一句话他大彻大悟,他明心见性,禅宗里头有。参禅的人,偶然听到人唱歌,他开悟了;下雨的时候听到雨打芭蕉,在芭蕉叶上打的时候他听到,开悟了。不定什么缘分,他心清净的,清净心才有这种能力,心不清净不行。老师讲经,有时候,真的,很少就是,偶尔有那么一次,听到一点,有一点悟处,向老师报告。老师:我有说出这个吗?老师自己不晓得。自古以来这种情形有,不是没有,会说不如会听,会说的人没开悟,听的人开悟!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九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九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九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九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九三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七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七三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