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9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八十六面第四行,看十号第八。 「八、调御丈夫。《净影疏》曰:能善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合赞》曰:自既丈夫,复调丈夫,故号佛为调御丈夫。若具四法,则名丈夫。何等为四:一、近善知识,二、能听法,三、思惟义,四、如说修行。」我们就看这一段。这是如来十个德号里面第八个,称调御丈夫。《净影疏》里面说得比较简略,能善调伏众生。这个调伏是教化,比教化的意思要深,教化的成果出现了,也就是所教导的这些众生都能够心服口服,伏是这个意思。可见得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佛能做到,法身菩萨也能做到,为什么他们能做到?《合赞》里说清楚了,《合赞》讲「具四法」,用我们现在话说,他具足四个条件,所以他能做到。教育必须要真正调伏众生,教育才算成功。我们知道人心本善,佛在《华严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教导我们信解行证,对佛陀的教法,首先我们要建立信心,信了之后要求解,要把佛的教诲搞清楚、搞明白,然后如教修行。修行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调伏我们的妄心、起心动念。行这个字是说行为,行为有善有恶,起心动念由意念指挥我们言语造作。所以修行从哪里修?如果说是从言行上来修也算不错,那不是根本,还是在枝叶上修;根本是起心动念,根本修好了,枝叶自然茂盛,这肯定的,也就是圆满的调伏。 实在讲,在大乘法里说,起心动念也是烦恼,这一类的烦恼叫根本无明。这个名词很有意思,顾名思义,无明,明是明了,无明,现在不明了了。对什么不明了?对自己不明了,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尤其是大乘佛法的教学,它教什么?终极的目标就是明了自己,这个教学就圆满。自己是什么?几个人能认识、几个人能说得出来?别说我们凡夫说不出来,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也说不出来。为什么?不明了。用佛法的术语说,无明破了你就明了。无明破了是什么人?成佛了。佛门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明心见性,见性成佛,那是真的明了,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情,完全搞清楚了。在《华严经》里,那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那就是圆满的调伏。谁调伏他的?如来教他的。所以如来称丈夫,大丈夫!自己称丈夫,又能调伏丈夫,这个丈夫是指十法界。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丈夫是佛的别名,是因为他迷失了自性,迷而不觉。他自性有没有失掉?并没有失掉。诸位要记住,迷失,迷了,好比失掉,并不是真的失掉,只要他觉悟,他就认识了,所以迷失不是真失。《楞严经》上讲的「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就是说明什么叫迷失,没失掉,自己不知道。 我讲这一小段经文,我用现代比喻容易懂。我们做学生的时代,念小学、念中学就有军训课程。为什么?跟日本人打战,那八年抗战期间。小学五、六年级叫高年级的同学要受军训,接受军训。接受军训,教官常常举行紧急集合。因为那个时候的学生,抗战期间非常辛苦,日本人到处轰炸。小学我是记得四年级开始就住学校,学校都迁到乡下,不敢在城市,学生都住在学校里,跟老师共同在一起过生活,是好!老师真的便於管教。住在学校里,真的师生如父子,同学像兄弟姐妹一样,学校是个大家庭。紧急集合规定是小学生五分钟,起床的时候,早晨起床,那时教官哨子一吹,服装整齐到操场去集合。常常就发现有人慌慌张张问同学们,帽子找不到了。没有戴帽子不可以,到处问: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同学指着他:你的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头上一摸,真的是戴在头上。帽子有没有丢?没有丢,迷了,自己以为丢了,到处找找不到。这就是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同样的情形,所以叫迷失。没失掉,你迷了不知道,就等於失掉。 六道十法界都是这个情形,六道到处找找不到,四圣法界虽然不找,知道,知道有,得不到享受。为什么?他知道有,是佛告诉他有,他没有感觉到他真有。为什么?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的相好,他没有得到受用。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开悟。这个开悟,都是佛门常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十法界的佛菩萨都没有,他的悟是解悟。我们今天经念多、看多了,长时薰修,「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虽然没有契入境界,听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明白这个事情,不疑惑了,也能肯定,自己没得受用。没得受用是我们行的功夫不得力,你看信解下头是行,行不得力,行要得力那就会开悟。行是什么?八万四千法门行的总枢纽,给诸位说就是定,就是禅定。佛门,十方三世一切行人,这个行人就是修行人、佛弟子,修行证果,没有一个是离开戒定慧三学。疏忽了戒定慧,充其量你只得一个解悟,解没有行,很多观念往往是你体会错误了。为什么?这些错误是因为你没有通过修行,通过修行你就明白了。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愿好!没有认真修行的,也就是说疏忽了戒定,绝大多数是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太多太多了。这一类的人看起来好像是修行人,修菩萨道、修佛道,可是最后都到三途去了。我们看到慈云灌顶法师讲念佛法门一百种不同的果报,第一种就是阿鼻地狱。 自以为是,不行,中国古谚语有句话说得最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佛菩萨、祖师大德。你看看,你细心去观察,没有一个不讲究戒定慧;讲究戒定慧,可见得他很认真的学习戒定慧。佛法的戒,根本戒是十善业道。我们再看,通常在家居士修的五戒,杀盗YIN妄,出家的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一开端也是杀盗YIN妄。杀盗YIN妄从十善开始到菩萨戒,菩萨到等觉菩萨都要遵守。从凡夫初学到等觉,这还得了!这个时间很长,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太长了。他持戒的那个功德,一步一步向上提升,我们只大概人天能够理解、能够想像得到,像法身菩萨他们那个持戒的功德,我们想像不到的。所以能够感化诸天,能够感化四圣法界,等觉菩萨能够感化十地菩萨。上面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我们要跟他学,条条戒到明心见性才算圆满,没有到见性没有圆满。要打分数的话,不够一百分,总是欠几分,到明心见性满分,就一百分,等觉菩萨九十九分,差一分,十地菩萨差两分,九地菩萨差三分。我这个说法诸位有个概念,不可以轻视,你有这个概念你才晓得此地调御的意思,调伏,我们才知道在这上真正用功努力,知道自己不够,差太远了。 我们讲到不起心不动念,是,不起心不动念真了不起,什么地位?初住菩萨,初住往上面去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初住就不起心不动念。所以,这是极其微细的叫细行,你看看菩萨八万四千细行,八万四千从哪来的?全从十善业道来的,十善业道是根,那我们不修怎么行!十善业道为什么修不好?这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这问题太大了。在家学佛,十善业道没修好,出家学佛,沙弥律仪没学好,那是什么?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世间法里作假都不能成就,何况佛法!佛法纯真无妄,第一个就给你讲真诚。十善业道修不好也不能怪人,没人教,现在佛门里谁教十善业道?在台湾还有些法师偶尔讲讲《十善业道经》,就是讲讲而已,没去做。听的人不会去做,讲的人自己也没做,你说这怎么行?我们也在这个世界走过很多地方,看得多也就想得多,如何来挽救?所以就想到古人用儒道来帮助十善业道,让十善业道扎根。我们这才想到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才找到儒释道的三个根,要从这里修起,要真干。你真干,你学佛的根基深厚,这在佛门术语叫善根深厚;你不真干,你没有善根。没善根,所以你对於佛法的信,古德所谓「露水道心」,你信不坚固,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道心就没有了。没有信,哪来的愿!因此,没有办法抗拒这个社会上种种的诱惑,内伏不住烦恼,外面无法抵御诱惑,徒有学佛之名,没有学佛的实质,这是佛法衰的原因。佛法现在衰到极处。庙有,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要让佛教复兴起来做不到。佛教兴旺起来要人,真正修戒定慧的人能兴佛教,离开戒定慧研究经教的人他不能够兴教。为什么?他能够讲、能够教、能够着书立说,调御两个字做不到,道理在此地,得真干。 发心真干的人不多,很少见,可是我们中国十三亿人口,找个三百、五百真干的人我相信不难,这么多人口里面去找,找真正发大心的,真正把「我」放下的。我学佛,有这个缘分亲近章嘉大师,他老人家教我非常简单,「看破、放下」。看破是什么?看清楚、看明白了。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真相是什么?佛常说,我们自己也会说,会说没用,佛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在这个虚妄怎么样?认真,没有觉得它是虚妄,比一般人更认真,这就没有法子。你没看破,所以你放不下,这老师告诉我的。为什么放不下?他没看破;为什么没有看破?因为他放不下。麻烦就在此地,头一关!佛法修学的秘诀就这四个字,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好像我们现在爬楼梯一样,一阶一阶往上走,你才能走得到。最难的是第一步,第一步提上去了,以后就容易。我们现在第一步有没有踏到?没有,为什么?第一步踏到的时候,在小乘你就是须陀洹,大乘你是初信位的菩萨。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十信是小学,初信是小学一年级,你是真正的佛弟子。在这个位次上,在佛家的名词讲你是小圣,小圣里的小圣。十信是小圣,你是十信里最低的初信,小小圣。小小圣都了不起,他不是凡夫,为什么?他真的看到,真看破了,知道这个世间一切境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真看破,所以不再执着身是我。 小小圣无我了,这几个人能做到?无我就不会跟人对立,身见放下了、边见放下了,边见就是对立的概念,与一切人事物都没有对立,小小圣能做到,成见放下了。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是邪的还是正的,不管这些,不再坚持了。凡夫坚持,坚持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做法,初信菩萨把这种坚持放下了,这一放下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才能做到。为什么能放下?假的,不是真的。善,善等於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恶,恶也等於零;换句话就是,我们用这个大家好懂,统统归零了,初信位的菩萨。所以,一切不正的这些观念都没有了,这是初信位的菩萨。所以他虽然没有出六道,六道要见思烦恼断尽,他没有,他只是见烦恼断了,思烦恼没断,一品都没断,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就等於拿到保证,天上人间七次,七次往返他就超越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我们要把他跟小乘来相比很清楚,初果等於初信,二信是二果向,三信是二果,四信位是三果向,五信位是三果,六信位是四果向,七信阿罗汉是四果,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这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再往上去就明心见性。再往上去无明破了,也就是说,六根在六尘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 不起心不动念,是妄心放下。起心动念是阿赖耶;不起心不动念,阿赖耶就转了,转成大圆镜智。阿赖耶一转就是明心见性,那就是初住菩萨,禅宗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名词不一样,同样境界,是一回事情,那就成佛了,十法界没有了。那个时候,他所现的这个境界是什么?实报庄严土。给诸位说,处处都是实报庄严土,一现一切现,绝不是说这个地方是实报土,那个地方不是的,一现一切现。众生有感他就应,六道众生感,他就到六道应,那是不是他又到六道轮回来了?不是,他还是实报庄严土。所以他知道六道也是实报土,三途还是实报土,妙极了!他住实报土,可是有六道业的他看是六道,有三途业的他看是三途。幻相,不是真的,《还源观》上给我们讲「出生无尽」,随什么出生?随自己念头出生。所以你要懂得事实真相,你能怪人吗?你怪人是造罪业,都是自作自受,与谁都不相干。与诸佛菩萨不相干,与上帝不相干,与神不相干,与阎罗王也不相干,一切境界都是自己意念变现的。所以佛给我们讲修行的过程次第,变现境界不一样。「出生无尽」这句话把我们唤醒了,你看这个念头多重要。决定不能有妄念,念念要跟性德相应。性德是什么?智慧、道德、伦理、因果,这是性德,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是性德,佛给我们讲的十善、五戒、六波罗蜜、普贤十愿是性德,只要你一回头,起心动念跟性德肯定相应。这个起心动念是自然发生,法尔如是,有没有自己的概念?没有,好像是自然的。怎么发生的?众生的感,自己的应。众生感有心,也有无心,无心也能感,冥感;佛菩萨应,不管是显应是冥应,都没有起心动念,法尔如是,法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法称之为微妙法,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学了之后得干,这才行。就是说一定落在日常生活,它就起作用,这个作用会带给你法喜充满,无论遇到什么状况迎刃而解,不要去思索。这是什么?清净心起作用。一般人做不到,为什么?他那个杂念太多,他心不清净,他要想、思考,问题现前他要思考,思考里面就会产生很多错误。这就是什么?知识。我们常讲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知识是妄想。智慧能解决问题,智慧里头没有妄想,清净心就生智慧。所以我们学东西也很麻烦,学东西你要不知道学习的要领,不知道学习的秘诀,就会变成知识。这秘诀是什么?马鸣菩萨教我们,我们看书,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字相,名词术语。这实在讲是应该的,可是最重要的是第三句,第三句你的印象落在阿赖耶,这个麻烦,这就变成什么?变成所知障,叫心缘相。你看你有心缘相,你的清净心没有了。你要知道,执着言说跟名字,心被污染;名相,心也被污染,染得不深;最严重的染污就是意识,心缘相,你的心攀缘这个相,也就是什么?我自己懂得什么想法,我觉得这是什么意思。你不知道这经没有意思,你怎么会有意思?佛是从没有意思说出来,你怎么念了会有意思?那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是你的意思。这是佛法最难的地方,不能用心缘相。 我们要不要天天看?要,我们天天看经、天天读经、天天听讲经。会不会?关系在这个会,会的时候,我在这里是修禅定,修清净心,修什么?修不着相。听经不执着言说相、不执着名字相、不执着心缘相,我在这里听经,这样听怎么?这样听智慧现前。佛的经、佛的言语,把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引出来了。如果我们一着相,智慧就发生障碍,这种障碍叫所知障,贪瞋痴慢那是烦恼障,叫二障。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十九岁出去参学,学了十二年,最后怎么样?彻底放下,他才能入定,他才能大彻大悟,这个用意很深!所以东西要不要学?要学,要会学,要在学习里面去,东方人讲、佛法讲,以后儒跟道都讲,悟性!在学习里头怎样把悟性启发出来,一闻千悟、闻一知十,那是智慧,那个才管用。所以教学,古时人教学跟现在教学完全不一样,现在人教学机械的,全着了相,古时候高明的老师他反对,他不会用这个方法。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十年,老师不准写笔记。我听经我的座位是坐在第一排,是跟他两个面对面,这是他安排的,叫我专心听。好东西写下来怕忘记!用不着,你自性里头有,在听经里面修清净心。你看经教给我们印下去,你自性里头有经,《无量寿经》,你自性里头有《无量寿经》,跟无量寿佛无二无别。你相不相信经上所说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如果你相信,你就不必执着,你就真放下。放下,智慧现前;不放下,知识,你所记的是全知识。知识有限,你那个藏书的地方不大,会装满;智慧是无尽的,你装不满的,而且不是外面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有的,这个重要。所以怎样让我们这个自性、德能、智慧能透出来?那你就一定依戒得定,因定开慧,你得走这个路子。 读经是不是修行?是的,你得会;听经是不是修行?是的,完全在你会不会。会的人怎么样?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会的人着相。会的人少,不会的人多。我们要慢慢的练,从什么地方练?就是从放下,认真学习又不着相,这就如法。如果你真的我一切放下,我也不学了,你一事无成。为什么?你不是真的放下,真放下就开悟了。那怎么不是真学,我是真放下了?你放下没放下,你心里还有个「我什么都放下」,这还没放下,这个放下你才能开悟,你还是有!四空天人就是这一类的,我什么都放下了,万法皆空,空了,结果怎么样?他的果报是四空天里面无想天,他什么都不想,他在那里头。为什么出不去?因为他有无想,那个没放下。我什么都不想,你看,这一念没放下,这一念就变成无想天,他就受这个果报。无想也得放下,才干净。这很难,太难太难了!大乘法里面讲「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二边不立就是中道,你执着中道,你还是没放下。所以凡夫,不是执着有就是执着空,二边不着又跑出一个中道,总是放不下。放下是真正得大自在,真正活活泼泼,什么障碍都没有。从这一点也能够体会,我有没有障碍?有障碍。有障碍就想想,没放下,真放下哪来的障碍!由此可知,戒定慧是多么重要。我们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成就自己。佛如此,自己丈夫,自己能调御自己,才能帮助别人。调是对心讲的,起心动念,是对这个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能够调;御是从行为上讲的,言语动作你能控制,你不会受外头影响。 底下讲,这是具四种法,若具四法,则名丈夫。四法,第一个,「近善知识」。非常重要,亲近善知识。我们今天善知识在哪里?其实,一切法都是善知识,只是我们不知道,哪一法不是善知识?问题是只要你有善,你才会知识,你自己没有这个善字,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还是凡夫,回到凡夫位上,《弟子规》里面讲的,教我们亲近仁者,这是佛法讲的善知识。仁慈的人、有德行的人、有学问的人,亲近他们,向他们学习。在现前这个环境,善知识找不到,怎么办?过去善知识的著作留在世间,我们找这个就行了。可是我们初学,初学要找一个善知识,不能找太多,太多了麻烦就来,会把我们搞乱,找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