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一十面第二行: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这一段是佛为他作证。这是第一段经文,佛教给他修行、证果、度生都要自摄。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段大意」,右面这段经文大意,「佛答法藏曰:譬如一人以斗量取大海之水,久经时劫,尚可穷见海底。」这是比喻,我们中国古人讲海水不可斗量,那就是太多了。其实要根据逻辑来说,用斗去量是以长时间、不休息的,那个海水也会量得尽的。佛的意思就是说的这个,海水可以量得尽。比喻人要是以「至心求道,精进不已,必皆得果」,天下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这天下事。至心,这里的关键就是这两个字,至极之心,用心用到极处,求道。「会者」,义寂法师说「皆也」,憬兴法师说「亦必也」。「尅」,底下说了,跟下面这两个克(克)字是一个意思,简体现在用这个「克」,我们知道就行了,意思是杀者、杀也,叫克敌,那就是消灭敌人,有必的意思、有遂的意思、有得的意思,有四个意思,在此地取最后这个意思,得也。「又有何愿,不能求得」,这个克果就是求得,有愿必成,佛给他作证。 下面引用「彭绍升居士《无量寿经起信论》」里面一段话说,「释曰:法藏云:我发无上正觉之心。当知无上正觉,一切愿王从此出生,一切净土从此建立。才发此心,极乐庄严一时具足,故曰: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下面还有一句话,我们把它念下去,「所以者何?一切法不离自心故」,到这里是一小段。彭绍升就是彭际清,前清干隆时代的人,这是一位在家居士,一位很了不起的居士,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跟我们近代,像夏莲居老居士、梅光羲老居士,居士当中修学成就的人很多,这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做了一部书叫《无量寿经起信论》,当中有这么一段话说,跟这段经文有关系,经里面法藏说「我发无上正觉之心」,这个我们在前面念过了,就是他发求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彭居士告诉我们,「当知无上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桩事情就是中国禅宗里面所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教下叫大开圆解,在净土宗叫理一心不乱,名称不一样,是一个意思,同一个境界。这个心只要一发,凡夫就成佛了,要晓得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这个心不发则已,一发就成佛了。 在《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初发菩提心就已经成佛道,为什么?凡圣就是这一念之差,一念迷你就是凡夫,这一念迷,念念都迷,一念觉,念念都觉,他就不迷了,觉是真心,迷是妄心,迷叫阿赖耶。所以佛法在理论上讲,凡夫作佛需要多长的时间?这一念转了就成佛。为什么?这后头说,一切法不离自心,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一念觉不就成佛了吗?所以这一念心很难发,诸位要知道,阿罗汉没发,辟支佛没发,权教菩萨也没发,权教菩萨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跟菩萨,这个心要一发出来,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不见了。不见了,是什么世界出现?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出现了,其实诸佛的实报庄严土就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怎么才叫做觉?大乘经里面我们也学了不少年,知道,知道做不到,这真的不是假的。佛给我们说了,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妄想是起心动念,也就是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叫无上正等正觉。说清楚一点,不执着就是正觉,不分别是正等正觉,不起心、不动念是无上正等正觉,你说诸佛菩萨无尽的弘愿不都在其中吗? 所以说「一切愿王从此出生」,正报之因;「一切净土从此建立」,这是依报的根本。这说的什么?就是自己实报庄严土,自己的报土跟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个十方无量如来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妙觉不算,妙觉回归自性了。实报土里面就是四十一个级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级别,他们住实报土,他们都是不起心、不动念的人,我们跟他们没有两样。「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跟诸佛如来有什么差别?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差别在哪里?我们讲,第一个是情执,你放不下,你迷了,情叫迷情,没觉悟!觉悟了,这迷情就转变,就变成智慧。为什么断不掉?你迷得太深、迷得太久,只要这个东西不断,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是从理上讲。可是事上讲,情执很深的人,只要你一句佛号功夫得力,你把它压住,它不起作用,这在什么时候?临命终时最后一念,你能伏得住,那恭喜你,你叫带业往生,就是带着你的情执去往生。另外一个就是烦恼,贪瞋痴慢疑,这烦恼。一个情执,一个烦恼,这两样东西让你在六道里头长劫轮回。轮回是什么?做恶梦!永嘉大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现在科学家也明白的告诉我们,宇宙之间这些东西不是真的,全是假的。为什么会现这些问题?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为什么会现这个境界?迷失了本性,本性里面的智慧德相产生了变化,这一迷,智慧就变成烦恼、变成情执。德行呢?德行就变成造业,造这个善恶业、染净业,这造业了。相好呢?相好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变质了,不是不起作用,作用变质了。一念觉悟,他就回归到正觉,回归正觉就是实报土,实报土里头的依正庄严,换句话说,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这桩事情总得搞清楚、搞明白。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知道佛法在世出世法里头无比的殊胜。我们这一生当中有幸遇到,不是容易事情,开经偈上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是百千万劫今天遇到了;也是彭绍升说的,他说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桩事情,被你碰上了。无量劫来稀有难逢,我们遇到了,遇到了当面错过,那就太可惜。遇到了应该怎么样?这一生当中成佛。我们没有本事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下放下,咱们没有这个本事。没有本事,遇到这个法门行,老实念佛,用这一句佛号把你的情执烦恼伏住,就行了。他不叫断,断太难了,我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把情执跟烦恼伏住,就是宗门的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不怕,第一个念头情执起来了、烦恼起来了,第二个念头呢?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念头换成阿弥陀佛。也就是说,只许你有一念,不许有第二念,给诸位说,这叫念佛。念佛不是佛号念得愈多愈好,不是这个意思,念佛就是叫你把烦恼习气控制住,时时刻刻有警觉心,念头才起,马上阿弥陀佛,就是不要想它是善念、恶念,什么念头都不要想它,马上换成阿弥陀佛,这就对了。换得要快,否则的话第二念又是情执,第三念又是烦恼,念念就迷了。这叫真正会念佛,念佛是这么个念法的,不能不知道。 这样念法功夫就得力,慢慢怎么样?慢慢的这一天到晚只有佛号没有妄念了。功夫从哪里见?古人讲一支香,我们现在讲二十四小时,每一个小时,这古大德讲的,还有三、五个念头会起来,功夫不错了。大概念佛要念多久的时间?应当是三年到五年,勇猛精进,可以达到这个境界。古人讲一支香,一支香长香一个半小时,短香一个小时,他是用这个来计算,算时间的,一支香里还有三、五个念头,三、五年的工夫才行。我们现在想想,不要说多,十分钟的时间,你有多少个念头起来?一面念佛一面念头会起来。十分钟你看看有多少个念头?不止五个,这说明我们不行,人家一个小时才有三、五个念头,我们十分钟就超过他多多了;有时候一分钟都不行,都有念头起来。念佛的功夫得力不得力,就从这里观察。念上个七、八年,一支香里偶尔还有一、二个念头,念到没有妄念起来,你这个功夫就伏住了。那叫什么?叫功夫成片,功夫成一片,伏住了。在这个境界里面,那就恭喜你,你往生自在,你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与这个世间还有缘,多帮助一些众生,行,没问题,你在这个世间爱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为什么?是愿力,他不是业力。我们凡夫做不到,凡夫是业力,这就是有寿命,寿命到了,医生没有用,再好的医生,他能医病,他不能医命。如果医生好,这个人寿命到了,阎王派无常小鬼去抓他,医生把他延命了,那阎王不就傻了,没有这个道理。谚语有所谓「阎王叫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延长两更的时间都不可以。这就是寿命跟疾病是两码事情。疾病当中医生用错了药,也能把你治死,如果你还有寿命,依旧能够回来,寿命到了,那就没有法子,那就回不来。学佛人总得懂这个道理。 我们在这个世间第一桩要紧的事情是念佛,身体好有个好处,无疾而终,走的时候不生病。这个病,佛法里面说有三种因缘,第一个是生理上的病,这个一定找医生,医生能治生理上的病。第二种是业障病,冤亲债主找到你了,要报复你,过去你杀他,他现在来讨命,要来报仇,很多,这种情形。这个病医生医不好,他冤业,他不是生理的。这种病要调解,冤亲债主接受调解他离去了、离开了,你病就好了。第三种是宿业病,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这个病最麻烦,不是生理,也不是冤亲债主,自己造的罪业累积而成就的,还是有救,真正忏悔,忏除业障,病就好了。有三种原因。我们要让自己不生病要懂得,生理上生活有规律,能减少,饮食起居有规律。第二,不跟任何人结冤仇,处处跟一切众生化解对立,不要制造对立,他跟我对立,我跟他不对立,这个对立就不能成立,成立一定是双方,你一方不跟人对立,它就不能成立。要有慈悲心,要有爱心,常常念着帮助一切众生苦难,叫大慈悲心,化解冤业。第三个,起心动念纯净纯善,把自己过去现前业障都化解,这个罪业都能化解,我们的身体就不会生病。经教讲的三种病因,讲得很有道理。 所以一切法不离自心,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些话现代科学家证明了,证实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此可知,修行修什么?你真搞明白了,才晓得修行是修心而已,只要心正,没有一样不正,心要邪了,就出毛病,心不可以偏,心不可以邪。一切吉凶祸福不要去问人。你看看这个地方,这个意思多好!法藏菩萨去问世间自在王佛,世间自在王佛怎么回答他?你问你自己!「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你看全叫他自己,佛没有教他,这就是真正教他。你要问生死大事,你要问吉凶祸福,来生我到哪里去?佛就会这样说,问你自己。你自己起的是什么念头,问你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全明白了,佛这个回答就是这个意思。十法界里面这些众生,无不是自作自受,可不能怪别人,怪别人你就有罪,没有人教你。圣贤人教你为善,妖魔鬼怪教你作恶,他教你,你不接受,没事。他教你,你接受了,佛菩萨教我们行善,我们接受了,好事,妖魔鬼怪教我们干坏事,我们不接受,没事,我们接受了,你自己自作,他虽然教你,他没办法逼着你做,所以还是要自己负责任。佛菩萨劝你作善,你修善很好,佛菩萨不会叫你感恩,为什么?你自己做的,你自己不做,佛菩萨也不能强迫你,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菩萨度化众生不居功,《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度化无量无边众生,最后说一句话,「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他们得度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自己肯干,他自己度自己。佛菩萨就说真话,佛菩萨只是劝导大家,你自己觉悟,你自己回头,你自己行善,你自己断恶,你自己成就,全是你自己。佛菩萨要能强迫我们干的话,我们不是个个都成佛了吗?他没有法子强迫我们!所以责任要自己承当,不能推给佛菩萨。 所以彭际清这几句话说得好,「才发此心,极乐庄严一时具足」。这说什么?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一时顿现,不是今天造一点、明天造一点,不是,一时顿现!在大乘教里面全是这个说法。菩萨把烦恼习气一时顿舍,就是一下就放下,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一时顿现,为什么?自性里头的智慧、德相一时现前,没有先后的。不但极乐世界实报土如是,四圣六凡又何尝不是?一个道理!四圣六凡里面夹杂着情执、夹杂着烦恼,所以才说唯识所变。这个变化,要知道,刹那刹那在变化,没有相同的,就像我们看电影,你去看电影的底片一样,底片是幻灯片,一张一张的,张张都是独立的,张张不一样,它速度太快了,一秒钟二十四张,这样的速度就把我们欺骗了,我们以为那是真的。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现前这个世界一秒钟多少张?如果一秒钟弹指五次,我相信有动作很快的,身体强壮的可以弹五次,一次三十二亿百千念,五次呢?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所以你不知道是假的。这讲我们现前的世界,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现在讲波动的现象。这个波动一停止,这世界就没有了。怎么停止?佛说了,你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就停止了,就没有了。我们在此地能体会到,这个波动确实有大小不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具足,这个波动大,六道出现了。如果我们只有起心动念、分别,没有执着,这个波动就小,六道没有,四圣法界出现了。如果再把分别放下,还有起心动念,四圣法界没有了,实报土出现了。实报土是什么?实报土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放下了,实报土也没有了,回归自性,那就是圆满的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实报土的波动是很微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八地菩萨才能见到阿赖耶,这讲别教,圆教就是第八住的菩萨,十住里面第八住,对於阿赖耶就清清楚楚。虽然初住菩萨已经不起心、不动念,但是他还有相当浓的习气,这个习气让他不能够亲证阿赖耶,到第八住才明白,习气慢慢就薄了,阿赖耶是个什么样子就现前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这个地方这一句很重要,就是「极乐庄严一时具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一时顿现的。所以说「至心求道」,这个至心就是一心不乱,在此地讲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事一心那就是一心,他这是至心,用心到极处,理一心不乱。「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这不都是自己的事情吗?你看佛的开示多好,一字都不假,句句真实。「所以者何」?为什么是这样的?这底下引用佛的话说,「一切法不离自心故」。世出世间一切法从哪里来的?你自己心里变现的,能现能变的这个心是共同的,这个要知道。真心是一个,妄心也是一个,真心永恒不变,妄心从一个变成无量个,那是讲妄心。道家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什么?识变。识是什么?分别执着,分别执着无量无边,所以事理因果就无量无边。再多,佛是一句话就把它讲尽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不是真的,全是假的,你把假的当真的,那你就苦不堪言,这个要知道。觉迷关键在此地,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真的什么?永恒不变,那是自性,在实报土里面看见,实报土依正庄严永恒不变,所以叫它做一真法界。十法界里头千变万化,连佛说法亦复如是,佛是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你看一样的经本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一百个人在此地学,每一个人学的、解释的、想法,都不一样,众生各个有他的解,为什么?他没见性。见性就一致,一致是怎么解法?一致是没得解。只要有解就不一致,到没得解那就一致,这个要知道。 佛的法从自性流出,自性是一法不立。众生问佛,佛给你讲解、给你解答、给你演说,释迦牟尼佛有个比喻,比喻得非常好,譬如这有鼓,你每个人去敲,你去敲就好像问他,佛好比是鼓,我们是凡夫,我们去叩,拿着鼓槌去敲它,你敲,它就应。我敲,它应我;你敲,它应你;他敲,它应他。我们的感觉同不同?不同,为什么?每个人敲的速度不一样,用的力大小不一样,所以它反应也不一样。他都说了,众生随类各得解,那些解是众生自己的解,不是佛的解,佛没解。因为他没解,所以他能够应一切解,叫一切众生各得解,妙!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修学不要重视在解,重视在解你所求得的是知识,不是智慧。所以教下讲解绝,智慧就生,你只要有解,你不生智慧,到解到究竟处,没有解了,智慧忽然现前,跟宗门一样,大彻大悟。总的原则来说,离不开戒定慧,这妙绝了。戒是什么?规矩,你得守规矩,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诸佛菩萨对我们最大的恩德就是规矩,依照这个规矩你就能得定,三昧现前,三昧现前之后,纯熟了,不定是什么因缘,能帮助你大彻大悟,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佛法。佛法没有说因文字开慧,没有。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佛法的难处也就在此地,经没有一定的讲法,我们从这些地方得细心体会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