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6/5日本冈山净宗学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五十面,第四行最后一句看起:

「今诸菩萨赞叹弥陀,穷尽诸法实相之本源,出入无碍,故曰游入深法门。穷尽源底,是为甚深,故曰深法门」。这一段末后,念老为我们解释《会疏》跟《净影疏》里面所说的,现前这些菩萨们,就是从十方世界到极乐世界去参访阿弥陀佛,这些菩萨前面我们看到供养,此地看到赞叹,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前面的两愿,「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这些菩萨看这个样子都是修普贤行的。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普贤菩萨的法界,因为每个人「咸共遵修普贤之德」,这在第二品里面我们就看到,所以我们晓得,普贤菩萨跟极乐世界的缘非常之深。赞叹弥陀,穷尽诸法实相之本源,诸法实相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如果有人问,佛教经典里讲的是些什么?或者问,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他讲些什么?这四个字就答尽了,「诸法实相」,是讲一切法的真相。这是什么意思?今天的哲学跟科学,他们所学的是什么?也是在探索、在寻求宇宙万法的真相。所以早年方东美教授把佛法介绍给我,他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的哲学最高峰。佛经跟哲学所讲的是一桩事情,都是在穷尽诸法实相。

但是科学跟哲学,对诸法实相的本源没找到,是世世代代都在努力去探索,现在探索的成果,可以说是相当的令人满意,无论是探讨宏观的宇宙,或者是研究量子力学。今天物理分向两个方向,宏观宇宙是无穷大,量子力学,就是从反方向去寻求到最小的微观世界。宏观世界跟微观世界都有很了不起的成就,跟佛法讲的愈来愈接近,可是本源没找到。佛找到了,佛经上找到,本源就是真如自性,有的时候说法性,前面我们讲的第一义谛,都是讲这桩事情,佛说这桩事说了几十个名词。我们要问,一桩事情,佛为什么说这么多的名词术语?这是世尊教学的善巧方便,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知道是这个意思就行,不执着这名相。与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学习佛法的心态完全相同。学佛一个是读诵,一个是听讲,读佛的经典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字相、不执着心缘相,那就对了。听讲亦如是,听讲不执着言说相,言语说多、说少、说浅、说深没关系,不要执着言语、不要执着名词、不要执着心缘。心缘是什么?我听了之后我以为是什么意思,这不可以,这叫心缘。你以为是什么意思,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这个一定要知道。因为佛菩萨没有意思,你听出意思出来,那才怪。佛菩萨没有意思,你怎么会听出意思出来?所以这个东西只可以心去领会、去悟,不能言传,说不出来的,这佛法的妙处。

逐渐逐渐的你去体会它,不要去想它,就是你不要用分别、不要用执着、不要用想像,那你就全都搞错了,愈想愈错,不想就对了,一想就错了。所以佛法需要用直觉,不懂没有关系,不懂再念,这就是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不要想的,意思自己体会到了。为什么?一千遍念下去之后,依照《起信论》这个方法,你心就定了。用这个方法修定,入定了,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自然就开智慧。所以会听经的人听经,会读经的人读诵,是什么?修禅定。因为你不专心听、不专心去读,你心里就有杂念、就有妄想;用这个方法把妄想杂念给念掉,让心定下来。定下来你看文字、你听讲那是智慧,听得清楚、明白,没有听错,没有念错,这是修慧;没有杂念、没有妄想的时候,这是修定。所以读经、听讲都是定慧等学,两个小时,修两个小时的定慧,守规矩那就是持戒。这就是说,这两个小时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是佛法,这是世间教学里找不到的。我们中国过去传统私塾教学也有这个意思,这从佛法里头学来的,儒家、道家都学到了。所以他们如果是真的依照这种原理原则去学习,都能开智慧,都能够得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现前。所以确确实实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一定把这个诸法实相的本源找到,「出入无碍,故曰游入深法门」。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要用哲学的名词来说,本体、现相、作用,一点障碍都没有,这是佛菩萨。「穷尽源底」,这叫甚深,叫深法门,把宇宙的根源找出来这是学问,是大学问。这哪里是迷信?你看现在微观世界的研究,物质,这物质现象到底是什么,搞清楚了,物质现象的基础是意念,就是念头。念头是什么?这个还没搞清楚。物质现象这个问题解决了,意念变现的,意念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意念?这个今天科学还打了问号在那里存疑。但是科学家给我们提了个提示,说无中生有,无中生有很含糊、很模糊,也就是说没讲得清楚。学佛的人懂得,这个无,佛法也讲,佛法常常讲无、讲空,但是无不是没有,不是什么都没有,无中它又有有,这道理就深了。无是什么?自性里头无物质现象、无精神现象、无自然现象,这是无。但是它能现物质现象、能现精神现象、能现自然现象,所以说无中生有,在大乘佛法讲没错。可是无讲得含糊,没讲清楚,无是什么?无是自性,无是本性。

我们中国古圣先贤说出来了,「人性本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那个善是赞叹的名词,是大圆满。就像惠能大师开悟讲的五句话,用一个字来说,善,善是什么?太好了、太圆满了。能大师见到自性、见到本性,他第一个说「清净」,本性从来没有染污;第二个说它是「不生不灭」,它没有生灭。三种现象都有生灭,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都有生灭,自性没有生灭,它能生能现这三种现象,所以他说「本自具足」。这句话交代清楚了,它为什么能现?本来具足,没有缘它不现,有缘它就现,一现一切现。就像作梦一样的,梦中境界你说有没有?你要说没有,它怎么会现出来?为什么会作梦?这是个问题,现在没人能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作梦?有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很多人白天想的,晚上为什么梦不到?可见得这个不能自圆其说。梦境不是自性,自性里头没有,阿赖耶里头的意识,现在讲潜意识。潜是什么?潜伏在里面,就是很深的意思,深藏在阿赖耶里头,这个意识是落谢种子,我们一般讲习气,能讲得通。深藏在阿赖耶识里头,也是遇到缘,遇到缘它就起现行,梦中起现行。你总得有个解释,解释得合情合理,说出来别人相信,自己不怀疑,这都是诸法实相。我们这个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在朗然大觉的佛菩萨他们心目当中就是梦境,自性里头本来具足,遇缘能生万法。能生万法,不能说它有;不现不生,不能说它无,你怎么说它都不对。你真正体会到、真正证得,怎么说都是对的,确实佛说的话没错,「唯证方知」。怎么个证法?放下就现前。

一切众生平等平等,佛的自性里面本自具足,不比我们多一点,我们跟佛相比不比他少一点,而且自性是一个,不是很多的。所以佛常常用大海做比喻,大海是一个,叫性海,自性像大海。我们每个人呢?每个人是海水里的一个水泡。现水泡的时候,好像每个水泡不一样,很多;可是水泡如果破掉,一个大海,没有离开大海。那个大海是自性,那个大海,性海就是哲学里面讲的本体,本体是一没有二,所以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讲得很清楚,这篇论文一共六段,头一段显一体,第二段起二用,二用就现相,第一个现宇宙,第二个现自己,叫依报跟正报。宇宙跟自己是有先后,但是那个先后你找不出来,好像是同时,它的速度太快,确实有先后。像阿赖耶的三细相,确实有先后,业相、转相、境界相,可是这三种现象都是在一念里面。这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里头的一念,一念里面有业相、转相、境界相。所以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它同时起来,那么短的时间,无法想像的,它三个现象还是有次第相生,一念完成,这三个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讲的自己。所以科学跟哲学,这个还是问号,可在佛学里已经有答案。这个答案,科学跟哲学能不能够得到?在佛经上讲,很难。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得到?佛就讲,你放下就得到。科学家如果没有放弃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就没办法证得。

为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妄心,妄心只能够缘妄境。自性所现出来的,我自己这个相、宇宙的现象、万物的现象,统统不是真的,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心能够缘到虚妄的境界,缘不到真,真性它缘不到,道理在此地。放下这些妄心,真性就现前,真性不要去找,妄的放下,真的就现前,那个本来是这样的。真性里面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所以用阿弥陀这个名号来称它,阿弥陀就是自性,这一定要知道。「阿弥陀佛」这四个字从梵语翻过来的,可以翻成中国字,为什么不翻?翻音不翻意思,这叫尊重不翻。要是翻呢?阿翻成无,弥陀翻成量,佛翻成觉,意思就是无量觉。无量,这里头有人事物,在佛法里面讲依正庄严。所有的依正庄严,你都能够觉悟、都能够明了,这叫阿弥陀。阿弥陀不就是此地所说的吗?「穷尽诸法实相之本源」,这就是阿弥陀的意思,阿弥陀佛的意思。由此我们就能知道,每尊佛都证到这一句,每尊佛都可以称为阿弥陀佛。佛没有一定的名号,都是从性德上称他的名号,菩萨是从修德上称名号,都没有名字,名字是假的,所以不要执着名字相。佛说的这些名相也都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要把真的真相,了解这个名相说的是什么,明白就行了,名字相不必去执着它,所以这甚深法门。

第二段,第二首偈是「赞佛号功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实际上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皈命的意思、恭敬的意思,是这个意思。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称南无阿弥陀佛,意思是皈依阿弥陀佛、皈命阿弥陀佛、礼敬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明朝末年莲池大师,这是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有人问他老人家:你自己怎么样念佛?他告诉别人,「我念四个字,阿弥陀佛。」他说:你怎么样教别人?「我教别人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他说:「我这一生决定要生净土,不再搞六道轮回,所以经上讲执持名号,我遵守经上所说的,名号就四个字,我就念阿弥陀佛。我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个人未必真正有心发心往生极乐世界,你不是真心想去,加个皈依阿弥陀佛好,就是要加个客气话,礼敬阿弥陀佛。我真去,这客气话就不要说了。」这在《竹窗随笔》里,你们都可以看到。祖师这些话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真正相信,一点怀疑没有,真正想去就不要客气,念四个字比念六个字简单。愈是大道就愈简单,愈是成就高的也愈容易,绝对不会有麻烦的。所以真想去,四个字就可以,专念阿弥陀佛。

而印光大师教我们念的方法,三个清楚,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记得清清楚楚。这个记,有人问我,是不是一面念一面记?阿弥陀佛一,阿弥陀佛二,阿弥陀佛三,是不是这样记法?不是这样的,阿弥陀佛里还夹杂着一、二、三、四,你把念佛功夫破坏了。心里头记,一点痕迹都没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第几声清清楚楚,这个样子妄想杂念才进不来。为什么?妄想杂念一进来,你马上就忘掉,你就乱掉,乱掉了不算,重头再来。印祖教我们记多少呢?只记一到十,十句之后又是一到十,就这样记法。实际上并不教我们每天记着一定要念几千声、几万声,不是的。你这一直念下去,不管念多少只记一到十,我这句佛号是十句佛号当中第几句,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样记法确确实实杂念进不去,这是摄心的方法。

念佛总的指导纲领,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说的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念佛,六根摄不住,就是妄想、妄念,没有办法,这是许多念佛人最痛苦的一桩事情。怎么样念才真正把这些妄念给念掉?都摄六根,这里头最高的一个原则,就是你彻底放下。眼根放下色尘,耳根放下声尘,六根在六尘里面统统放下了,不再攀缘,叫六根清净。用这个清净心去念佛,叫净念相继,不怀疑、不夹杂,就是清净心。不怀疑,你对於净宗要有相当深度的了解,你才不会怀疑它,这是经教帮助你。特别是《无量寿经》,帮助你断疑生信,帮助你破迷开悟。可是怎么样摄心?那是功夫,真正放得下,摄心容易。我们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放下,名闻利养没放下,五欲六尘没放下,贪瞋痴慢没放下,怎么可能没有杂念?杂念是念佛严重的障碍,所以你念佛功夫不得力,你法喜得不到;功夫得力的时候,欢喜心就起来了。有人用印光大师这个方法,这也叫十念法,这个十念是时间愈长愈好,得空就念。能够每天有二、三个小时,那是最理想的,二、三个小时里头你没有杂念,你得清净心,这个功德跟参禅没有两样,所以可以试试看。

我们看第二段,「赞佛号功德」。「闻佛圣德名」,这是偈颂里的一句,这个佛是阿弥陀佛。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弥陀本愿从第十八至二十七共十愿,又从第四十四至四十八共五愿」;换句话说,这总共十五愿。四十八愿里头有十五愿提到闻佛名号,说明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十五愿「愿愿皆因闻佛名号,永离诸恶苦,终得究竟乐」。闻佛名号,所以我们念这个佛号的时候,一定要听得清清楚楚,这个可不能疏忽。我们不是念给别人听的,也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的,是念给自己听的,你就真有受用;念给别人听,自己不得受用。这个方法,自古以来祖师大德就教导我们,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从口里头念出来,从耳朵听进去,用这个方法摄心,古时候人烦恼轻,这个方法行,有效。现在烦恼严重,这个方法不能摄心,所以印光大师加上记数。记数不许用念珠,用念珠什么?掐珠分心,那不是一心念佛。也不能用这里头夹杂着数字的想法,这样想法也不行。一定要心记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够摄心。

这两句话来形容名号功德,说得非常好,「永离诸恶苦」,诸恶是三途、六道、十法界,统统苦。「终得究竟乐」,最后你一定得到,究竟乐是成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必定见佛,见佛就是成佛。「例如闻名得福,闻名发心,闻名得忍」,都是因为闻名。「十方众生闻名,悉皆安稳,得种种真实之利。是云安隐得大利」。名号的功德在前面讲了很多,在四十八愿里面讲过,也讲得很详细。一般人疏忽念佛,不知道念佛的好处,他要真知道,他一定肯念。不知道念佛的好处,以为还有法门比念佛更好,所以还想这个、想那个,错了。念佛法门的殊胜,确确实实只有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都说不究竟,何况以下,十地以下更不行了。所以在《华严经》里面,十地菩萨地地不离念佛,这给我们透露什么信息?登地菩萨他们求无上菩提统统用念佛法门,这是我们能够利益的。为什么?初地以上你给他讲念佛法门,他懂,他不怀疑,他完全能接受。所以在华严会上,文殊、普贤率领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我是看到这个经文,对念佛法门才有信心。以前我对这个法门没信心,以为这个法门是度老太婆的,不是对知识分子的,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大概不是,佛八万四千法门,这个法门大概不是的。看到《华严经》上这么一种景观,才完全觉悟、了解。

八万四千法门,只能帮助你到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报土,不简单,要想到那个境界,都得要明心见性。也就是说,《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大乘教里面所说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你才能证得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往生到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可是绝大多数都是到华藏世界,到华藏之后,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两位菩萨,我们后面这个像就是华严三圣,当中是毗卢遮那佛,你看一边是文殊、一边是普贤,这边是普贤菩萨,这边是文殊菩萨,文殊、普贤带领大众统统到极乐世界去。诸位想想看,这是毗卢遮那佛的道场,这么多菩萨往生那里去,是毗卢遮那的学生!现在毗卢遮那佛这两位大弟子把所有的学生带走,到极乐世界去了,毗卢遮那佛生不生气?怎么把我人全带跑?不但不生气,还鼓掌、还欢喜,太好了,你们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太好了。为什么?你能见阿弥陀佛,你修行往生的时间就大幅度的缩短。你在华藏世界修行证果要三个阿僧只劫,到极乐世界去,大概几天就成就,他那里是速成班。佛佛道同,你去亲近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你:你真有智慧、真聪明,你选对了。你不到极乐世界去,跟别的诸佛如来修行,那佛都摇头:好吧,慢慢来!你想快速成就的话,就到极乐世界。

所以诸佛如来没有门户之见,决定没有分别执着。我们这个世间麻烦在此地,同行相忌,他互相嫉妒;诸佛如来同行不相忌,他们同行非常合作。十方菩萨来往生,每尊佛、每个世界都是如此,十方有缘的都来往生,到一定的程度,佛一定给他介绍极乐世界。也就是诸佛如来讲经说法,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的,介绍极乐世界。听到欢喜的人个个都想去,佛鼓励他们去,绝对没有门户之见。因为一切诸佛如来只有一个目标,大家完全相同,希望所有众生快快成佛。不像世间,世间人没有这个目标,都是希望自己有成就、自己有名利,不愿意看到名利落在别人家里,所以彼此互相有嫉妒。诸佛如来这种现象决定没有。佛佛道同,为什么极乐世界独胜?这个道理,前面我也跟大家提到过,是弥陀如来在因地里发愿修行不相同。他成就之后,别的佛来跟进行不行?没有这个必要,统统都到你那里学就好了,我这就省事了。这是诸佛如来的心量,也做给我们看,没有门户之见,大公无私,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有无量的福慧。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一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八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