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4/28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七十八面,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最后两个字看起: 「《疏钞云》:往生净土,要须有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救,诸佛即护。心常忆佛,口常称佛,身常敬佛,始名深信。任意早晚,终无再住阎浮之法。此策发信心,最为切要也。」莲池大师在《弥陀经疏钞》里面,这几句话非常重要,跟《无量寿经》此地讲的,可以说完全相同。念佛,真正求往生净土,一定要真信。可是这个信太难,实实在在不容易,要有这个信心,那是世间真的是第一等有福报的人。为什么?因为你这一生作佛去了。世出世间法作佛谈何容易?到顶点,佛是福慧二足尊。我们常常念三皈依的时候,「皈依佛二足尊」,第一个是智慧圆满,第二个是福报圆满,福慧二足尊,足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如果不是大智慧、大福德,他不会相信。真相信的,你看乡下阿公阿婆非常贫苦,也不认识字,他就真信,你跟他一讲他就信,他就老实念。念到最后你看他往生的时候,那么自在、那么潇洒,作佛去。我们不能瞧不起他,那是世间最有福报、最有智慧的人。所以这个法叫难信之法,什么人难信?知识分子难信。上智下愚都容易,上智他一听就明白,他就能马上相信;下愚像老太婆,她什么都不知道,她过去生中有善根福德,遇到缘了,你给她一讲她就相信。 锅漏匠不认识字,他真相信了,你看念了三年站着往生,往生了还站三天,等老和尚给他办后事。极乐寺往生的修无法师,做泥水匠出身也不认识字,往生多潇洒。极乐寺刚刚建成,倓虚法师的。跟香港的缘很深,晚年都住在香港,像畅怀法师、大光都是他的学生。那个时候它建成了,他老人家是方丈,定西法师是当家师,道场建成,头一桩大事想开戒,请谛闲老和尚做得戒和尚。当然开戒需要很多义工,修无师是外面来,发心在道场做义工,分配他的工作是照顾生病的人。那个时候的戒期三个月,三个月当中,难免有些伤风感冒,需要人照顾的,他就做这个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可是住了没多久,有一天向老和尚告假:他要走了。倓老是很有修养的人,出家人来去自由,没有意见。定西法师就没有老和尚这个定力,就责备他:你看你这出家人没有长远心,戒期只有九十天,你怎么就想走了?修无师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极乐世界去。」这两个老和尚一听,你到极乐世界,什么时候?「不出十天,请常住给他准备两百斤劈材,准备火化。」到第二天他又来找老和尚,「老和尚,我明天就走。」匆匆忙忙赶紧替他办后事,真的第二天就走了,有几个人帮他助念,送他往生。 送往生的人看到他这么自在,盘腿坐在床上,还跟他说:「法师,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也该留几首诗、留几个偈子给我们做纪念。」他告诉大家,他说:我一生苦恼(出家人非常苦恼),都是做粗活,也不认识字,也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子,最后我有一句老实话告诉大家,给大家做个纪念。他说什么?「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就留这么一句话给大家做纪念。戒坛开戒那一天,谛闲法师到了,看到他这个样子非常赞叹,这才是出家人最好的榜样,那么清楚、那么自在,一生什么都不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经都不会念,就一句阿弥陀佛。出家之后在常住,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他做,所以就修苦行。我们所看到的,像这种一般人认为是下下根,他真信,真想去,他就真去成了。「千信千生,万信万生」,那不信就没有办法,不信是什么?不想去。这是你看民国以来,多少人做出这个好样子给我们看,国内、海外我们都看到,不是假的,这个事情是真的。 这部书,特别是夏莲老的会集,黄念老的注解注得真好,我们为了报二老之恩,特别这次来学习注解,跟大家分享。这把极乐世界讲透了,十方诸佛刹土,找不到像极乐世界这样美好的学习环境。这个道场阿弥陀佛建立的,不容易,阿弥陀佛在因地,出家修行的时候比丘,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五劫的修行,这么长的时间每一愿都落实了。所以极乐世界的成就,当然因是自性本具的德行、德能,但是缘,缘就是阿弥陀佛本愿跟他的修行。所以极乐世界一切都不是人工所成就的,那个地方没有人设计,没有人铸造,自然成就的。这桩事情,我们现在明白了,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它是心想变现出来。心想有这么大能力?有。我们也有心想,我们变不出来,什么原因?我们的心是散乱的,我们想的力量不能集中,他的力量集中。就像光一样,你看光的力量不可思议,我们今天灯光打开,四面八方去照,分散,隔一张纸它就不能透过。如果把光集中,集中成一条线,钢板都能透过,你说那个力量多大。激光,不要让它到四面八方,让它向一点,一个方向去照,那个力量多大!所以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我们能把心集中在一点的话,烦恼就断了,不但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连无明烦恼都断了。禅定是什么个道理?就是把心制於一处,定在一个地方。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今天念佛都不能摄心。念佛的方法,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上讲得很清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今天念佛还有很多杂念,还有很多妄想,这就是你心散乱,这就是你信心不足,你念佛功夫不得力。如果真的能够摄心,就是心不往外跑了,就集中在阿弥陀佛佛号这一句上,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个力量就不可思议,这个力量可以灭现前的烦恼,甚至於把习气都断了。中峰禅师,元朝时候人,《三时系念佛事》他造的,他在里面开示两句话说得很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正报转了,依报跟着就转,依正是一不是二。净宗的殊胜,净宗的稀有,净宗为一切诸佛之所赞叹,就是方法太妙。只要你能够摄心,就是都摄六根,就摄心一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成佛有余,你到极乐世界就作佛去了。所以一千个人相信一千个人往生,一万个人相信一万个人往生。「信佛名字」就是信阿弥陀佛,这非常非常重要。可是人为什么不相信?对极乐世界不认识,知道有极乐世界,认识不清楚,对这个世界还有贪恋,还放不下。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给我们做榜样,那就是事要做,要帮助一切众生,但是人家是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用是不着相,丝毫不沾染,心地清净,没有受到一丝毫干扰,这叫妙用。对於宇宙万法,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度众生有没有度众生念头?没有,真没有。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他起心动念?没有。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动念头?没有,真的没起心、没动念,这叫妙。那他为什么能现身、为什么能说法?自然,众生有感,众生动心是有感,佛菩萨应,应的时候是不起心、不动念。那个应是什么?应是回应。像我们敲鼓敲下去它就响,那个鼓有没有考虑我要怎么样回应你?没有考虑,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我们想佛,求佛帮助,佛立刻就应,我们起心动念,他没有起心动念,没起心动念叫妙用;起心动念就不妙了,那凡夫了。他为什么会有反应?反应是本能自然的。所以回归常寂光还是有反应,不是说回归常寂光就没有了,那不是的。 实报土还有相,有色相,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有色相,没有起心动念会有色相?因为他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习气变成这个实报土,叫法性土,法性身。这个里面的人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不但没分别执着,起心动念都没有。如果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这个境界就没有了,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庄严土。最后一个,不生不灭的常寂光,常寂光里面没有现象,但是它一切具足,圆满具足。像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包全了。如来是讲自性,自性里头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这德能今天讲能力,你什么都会,万德万能,相是相好,依正庄严统统具足,一样都不缺。佛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万法是心现的,千变万化是识的事情,就是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会变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没有变化,所以实报土没有变化。佛法里面粗说真跟妄,会变的是妄,不会变的是真。所以实报庄严土不变,我们称它作一真法界;十法界是千变万化,十法界里面的人有分别、有执着;实报土里的人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这个要搞清楚。 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在哪里学?生活上学。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学什么?学不起心、不动念,这学佛,这难,做不到。做不到,学菩萨,菩萨不分别、不执着,可以学;如果再不行,学阿罗汉,阿罗汉只有一样,不执着。他有起心动念、他有分别,他不执着;不执着学成,六道轮回就不见了。你就晓得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执着来的,有执着就有六道,我们一般讲情执,情执断了六道就没有了。分别、起心动念没有,四圣法界就没有了。四圣是净土,六道是秽土,四圣是净土,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相当於四圣法界,凡圣同居土相当於六道。但是极乐世界只有两道没有六道,那边只有人道跟天道,没有三恶道,没有罗刹、没有阿修罗。那边只有善人,善因、善果,没有恶因、没有恶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不但要断恶修善,更提升一步染净都离,这才到实报土。实报土里头没有染净,所有一切对立全没有,自他这个念头没有,众生跟佛也没有,平等世界,真的是不可思议。 念老注解这部经引用了一百九十多种经论,讲得太好了。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前面说得很多,后面还要反覆说,不怕重复,重复愈多愈好。中国古人所说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什么道理?一千遍,你心定了,心定了得到三昧,一千遍读下去,觉悟、明白了,你不用记自然的印象就很深刻,他就开悟,得定开悟。一遍两遍、十遍二十遍不行,得不了定,也开不了悟。开悟之后,什么都通了,没有学过的也通了,这一点我们要相信。你学佛连这个不相信,那可惜了。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样子,他是示现做个知识分子,我们今天讲知识分子,好学,广学多闻,什么都想学,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参学。印度在当时文化水平世界第一,超过中国,是宗教之国,也是哲学之国。印度人无论是世法跟出世法都重视禅定,所以修禅定是非常非常普遍,得定人之多那也是没法子计算的。四禅八定是婆罗门教的,佛经里头有讲,释迦牟尼佛对这是完全成就了,四禅八定得到,六道里面的事情你一清二楚,为什么?你见到,你契入境界了。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到无间地狱,业因果报全都知道,现量境界,这不是理想,不是推测,理量境界,亲自看到、接触到。可是要问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像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回答。 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把求学放弃了,在恒河边上毕钵罗树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十二年所学的放下,这叫放下什么?现在叫放下所知障。十九岁出家放下了烦恼障,两个阶段,又过了十二年学习,把所知障放下才大彻大悟。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这些东西,没有烦恼,也没有所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要无所不知,先要做到无知,无知而后才无所不知,无所不知从哪里来的?自性,你见性了。性德里头,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一切一切都无量,你全知道了。所以东方人学这个东西,这管用,能解决问题,六道里哪一道问题都能解决,这是天人师。东西不要学,学那么多干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得定开慧。印度人是走这个路子,中国人也走这个路子,佛教传到中国来,把印度这些方法,儒接受,道接受,所以儒释道都有大圣大贤出现在世间。外国没有,外国看到科学家,有哲学家,他没有修定,他没有开悟,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的修学就有方向、有目标了。 弥陀名号功德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在前面讲了很多,后面还要讲,你真晓得它功德不可思议,你才真肯念,你才欢喜念,念一句阿弥陀佛,把遍法界虚空界全念到了。所以「信佛名字」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就是阿弥陀佛。莲池大师当年在世,他老人家念佛就念四个字,有人问他:你教别人呢?「教别人念六个字,自己念四个字。」问他:为什么?他告诉人:「我决定这一生要生净土,我就念四个字。」因为经上讲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南无两个字是皈依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是客气话,我不要念那两个字,我直接就念,持名,执持名号。不想求生的念六个字,对阿弥陀佛恭敬、礼拜,这个好,你会得福,所以加上南无那是得福一边的事情。不用南无,那是真的要往生,完全听阿弥陀佛的教诲,阿弥陀佛教我们执持名号,我们就是四个字,这不一样。大道,愈是大道、真道,简易,简单、容易,绝不麻烦,真能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