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6/19台湾高雄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面最后一行,从第二句看起:

「此七觉支之义为:一、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前面我们学到此地,这个意思未尽,还得要补充说明。法无论是世间法、是佛法,如果要想有成就,选择法门是最重要的一桩事情。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成败的关键,与这桩事情有极大的关系。我们想想中国在古代,历史上所记载的古圣先王,我们的老祖宗,确实以智慧简择法来教导后人,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在佛法里面讲,与性德相应的是真的,与性德不相应的是假的。性德是什么?中国古圣先贤说「人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是赞叹的一个词句,那就是完美,圆满到极处,没有一丝毫的缺陷,这叫善。《大学》里面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就说得很清楚了。自性是明德,明是智慧,与智慧相应的这叫明德。在亲民,这个亲是亲爱,五伦第一句所说的「父子有亲」,就是这个意思。凡是由亲爱所衍生出来的种种德行,无一不是止於至善,一个人一生才能够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

择法这种智慧达到究竟,可以说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第一个为一般大众所选择的正法就是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是真的,所以称为十善业道。反过来,杀盗淫妄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这是伪,会给你带来无穷的灾祸。我们从这个地方去观察、去体会,就知道这个智慧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把它摆在第一条,你要觉,你要知道选择。选择,各人根性不相同、爱好不相同、文化背景不相同、志趣不相同,但是万事万物只要随顺性德就是真的。也就是我们能够随顺十善业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能随顺伦常八德,它的效果跟诸佛菩萨所说的十善业道无二无别。所以中国大乘佛教,唐朝中叶之后,就不再用小乘经论四阿含,不学这个,用儒跟道代替小乘,直接入大乘,这都是祖师大德的智慧简择。这一千五百年当中,佛法修学证果确实取得辉煌的成就。

佛法之衰,衰在最近的两百年。怎么衰的?我们择法错误,没有坚持祖宗的教诲。这两百年我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相信科学,甚至於我们可以说我们迷信科学。什么是科学?真正懂得的人并不多。认识科学不是一个坏事情,认识科学把中国老祖宗的圣学丢掉,这就是坏事情。所以今天社会动乱,我们居住这环境里面的灾变异常,为什么?有人在想,很多人在想,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他学了科学的方法论,科学能够发现有灾难,解决不了灾难。能够化解灾难需要圣贤智慧的教诲,但是现在说起来没人相信,这个没有人相信的原因也是科学造成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所以今天科学称为物理学。

近代的物理学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研究宏观宇宙,一个相反的是研究量子力学,宏观宇宙是无穷大,量子力学是无穷小,大小两个极端,有成就。这些科学家他们研究观察必须有现象,这个现象可以分为三大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可是诸法的根源,科学里讲得最好的,认为这是自然现象,讲得不算错,但是他讲得很模糊,不够透彻,为什么会有这个自然现象他说不出来。佛法里头讲得清楚。我们前两年学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这是隋唐时代华严宗贤首国师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不长,完全依《华严经》,简单明了为我们列示出来宇宙的源起,讲得清楚、讲得明白,随顺性德,性修不二。为我们提出四大纲领,第一个是随缘妙用,第二个是威仪有则,第三个是柔和质直,第四个是代众生苦。这是诸佛如来所示现的化身佛为一切众生做出来的榜样,这样的生活才是究竟圆满的幸福,具足真善美慧。我们这世间人讲真善美慧是假的,有名无实,大乘佛法里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选择就完全是真的,我们今天要想离苦得乐,不能不重视这条。

说到最现实,现在人哪个不想发财、哪个人不想有智慧、哪个人不想健康长寿?非常现实。走遍全世界,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你问这三桩东西他要不要?统统要,没有一个说不要的。怎样才发财、怎样才有智慧、怎样才有健康长寿?那你得选择,这三种都是果报。果一定有因、一定有缘,佛家讲因缘果报。你修因、你随缘,果报就现前。财富的因是什么?佛告诉我们是财布施,愈施愈多,愈吝啬就愈少、就愈有限。台湾人在现前这个世间,这个地球上,是一个很慷慨好布施的这么一个族群,所以这个族群有福报,慷慨布施,舍得。如果我们要聪明智慧,聪明智慧的因是法布施,这一点我们做得不够,聪明智慧是从法布施来的。法布施怎样?首先自己要认真修学,你不学你怎么布施?布施就是为人演说,这是法布施。演是表演,做出来给人看,人家才相信。法布施的难,是你要认真去修学你才有法。像财布施一样,你得有财,你才能布施,你没有财拿什么布施,可是这个施愈施愈多。

我初学佛的时候,我也跟诸位做过多次报告,勉励大家,我在没有学佛之前,人有命运,人一定要认命,你才有幸福,你才有快乐。命富贵,你有富贵的快乐;命贫贱,他有贫贱的快乐,这叫道。幸福美满快乐,实在讲与贫富贵贱不相干,与什么相干?明理有关系。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诸法实相,你通达诸法实相,与这个有关系。通达诸法实相就叫悟道,就叫得道,你得道了。理明白了,理得心就安,心安就生智慧,智慧就能通达明了诸法的真相,这个里头有乐,有非常的快乐。你得道了,你可以教别人,永无止境的去教学,你的智慧就不断向上提升,这是获得聪明智慧的方法。这不是知识,这是智慧。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欢喜帮助苦难众生,牺牲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果报是健康长寿。你修三种因,一定得三种果报,这是最现实的择法。

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你想发财,那得看你有没有命,你要没有发财的命,你一生想尽方法你也发不了财,为什么?你命里没有财,你怎么发?你懂得佛法,命里没有财也能发财。我是个例子,这个方法是章嘉大师教我的,我用了六十年,非常有效。老师当年教我修布施,那个时候我生活非常艰难,自己做一个小公务员,收入非常微薄,仅仅勉强的维持一个人的生活,哪有钱布施!章嘉大师问我,一毛钱有没有?我说:有,一毛钱可以。一块钱行不行?一块钱也还可以。你就从一毛、一块去布施,布施的心不能够中断,常常有这个心,尽心尽力去布施。真的愈施愈多,钱从哪里来的我不知道。最近这十几年来,每年我布施出去做好事,美金一千万,没有少过这个数字,我自己都不敢想像。刚学佛的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现在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去布施,老师的话没有骗我,我天天把老师的像供在我面前,感恩!三种布施都是他教我的,我财用不缺乏,不问人要钱,不化缘,常常劝大家不要送钱给我。哪里来的都不晓得,确实心想事成,想做什么,财力、物力都不缺乏。现在,现在年岁大了,什么都不想做了,只是想每天能有四个小时讲经,这我就很满足,其他的什么都不干了。海外的朋友们,你们来看我,我欢迎,我不再去看你了,八十五岁可以不出去看别人了。

所以择法比什么都重要。学佛选择法门更重要,你这一生有没有成就,这个关键就大了。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慈悲,我们凡夫愚痴没智慧,不会选择,可是他们常常叮咛嘱咐教导我们。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里教我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慈悲。我们生在什么时代?现在生在末法时代,末法一万年已经过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中国古人的记载,这是历代祖师大德都相信的,没有怀疑,释迦牟尼佛出生,周昭王二十四年,你们看看普佛偈赞里面都说得很清楚,甲寅,释迦牟尼佛属老虎的,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世尊住世八十年,我们中国人算虚岁,外国人讲七十九年,七十九岁圆寂的。照这个年代来计算,到今年,佛灭度到今年,三千零三十八年,跟外国人讲的不一样,外国是二千五百零六年,差很远。这个不必去计较,也用不着去考证,这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我们今天是怎么样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问题重要,其他的不重要。

所以末法已经过了一千年,祖师大德都劝勉我们选择净土,好!净土非常适合於现前这个时代,为什么?它的经典少,总共只有六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这是三部经,还有一部论,《往生论》,原本就三经一论。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就是魏源居士,把《四十华严》最后一卷「普贤行愿品」,最后一卷附在三经的后面,叫四经,四经一论。诸位如果看到有四经一论,就这么回事情,你就了解。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讲得好,为什么?我们看《无量寿经》的第二品「德遵普贤」,可见得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修什么法门?个个都是修普贤法门。《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菩萨不学普贤法不能成佛,菩萨要成佛一定要修普贤法门。西方极乐世界普贤法门是主修的课程,必修的课程,所以这部经附在那里好,应该的。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附在四经后面,变成净土五经一论,好不好?好,圆满了,不必再加,到此为止了。《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短,《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圆通章》二百四十四个字,可以说它是净土的《心经》。《般若心经》是大般若的《心经》,《大势至圆通章》是净土的《心经》,也可以说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全部《大藏经》的《心经》。印祖如果没有这个举动,我们疏忽了,大意了,体会不到。他这么一个举动,让我们就注意到,细心一观察,体会到它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所说的核心,太重要了!讲什么?就是劝我们念佛往生净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方法很简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就成功,你就圆满了。所以净土经论就可以到此为止,不要再加,五经一论分量都很少。

佛慈悲、祖师慈悲,又告诉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要真正懂得这句话,你这一生没有不成就的。根利的,你会大彻大悟,会明心见性,决定上上品往生,往生就是成佛。上上品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就是法身菩萨,不必阿弥陀佛加持,你就成就上上品。不能达到这个境界的没关系,只要能往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好,到达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的功德加持给你,你就成为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什么?就是法身菩萨,这个便宜可占大了,一切法门里面没有,一切诸佛国土里头也没有。所以阿弥陀佛被一切诸佛尊称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前面学过的,这都是择法。所以你要会选择法门,一门选择了,长时薰修,至少十年,十年就学一个法门,心是定的。

可是修学之前你必须有基础,像盖房子一样,盖大楼,基础打得好,如果没有基础,修一辈子不能成功。这个基础是什么?就是这些年来我们提倡的儒释道的三个根,这是基础,一定要做好,《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十善业道经》上世尊说得好,这个基础是人天法的根基。你在人道,来生还不失人身,也可能你到天上,什么原因?十善业道是因。可是你要晓得,《十善业道》是建立在《弟子规》跟《感应篇》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十善业道》不能成就。现在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十善业做不到,什么原因?下头没有基础。古时候,下面基础是小乘,我们现在小乘也不要了,儒道也不要了,就变成没有基础,你这个地基永远不坚固,底下的土是松的。这样你才能知道,《弟子规》、《感应篇》跟我们学佛关系是多重要,决定不能疏忽。

所以儒释道三个根扎得牢,然后你一门深入,五经一论里你只选一种就够了。你用十年的时间,依照一部经专修专学,你的心是定的,一般平常人,这个平常人是三个根的基础扎好了的这种人,没有三个根的不算,应该在三、四年就会得念佛三昧,也就是说他得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生智慧,不清净的心起作用生烦恼。得三昧,有个三、四年他就会开悟,纵然不能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悟是肯定有的。过去李老师告诉我,大彻大悟,他所悟的是教理,所以他对於一切经都能贯通,不必学自然就会了,那是大彻大悟。次一等则是大悟,虽然不能通各宗的教义,你本宗会通。本宗通什么?净土宗。与本宗有连贯的这些经典你也都能够通达,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一经通,一切经自然就通了,你不需要学,自然就通了。

这真的吗?真的。有例子?有,你去看《六祖坛经》,惠能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不认识字,没有读过经,他在五祖道场住过八个月,五祖分配他的工作是做苦工,碓房里面是舂米破柴,干这个事情。所以道场里面的讲堂他没去过,禅堂也没去过。讲堂是解门,禅堂是行门;换句话说,行解他连边都没有碰过,他开悟了。他凭什么开悟?老实、听话、真干,他就凭这个开悟。他对五祖有万分诚敬,五祖跟他说话,他就得万分利益,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最后那一天夜晚,五祖跟他讲《金刚经》,他不认识字,当然没有经书,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悟了以后,后头不要讲了,完全明白。五祖衣钵给他,叫他赶快走,找地方去躲藏起来,怕人陷害他。他就躲了十五年,大家把这个事情忘掉,十五年过去忘掉了,他出来了。

根据《坛经》里面所记载,他刚出来的时候,在逃难,路途当中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个比丘尼受持《大涅盘经》,我们知道《大涅盘经》的分量很大,两种译本,一个三十六卷,一个四十卷,你听听卷数就晓得这分量很大。比丘尼天天念、天天读诵,能大师那个时候二十四岁,他在旁边听,听她念完之后,能大师就把她刚才念的那段的意思讲给她听。无尽藏比丘尼都呆了,真是高人,讲得那么透彻,拿着经本向他请教。惠能大师跟她说,我不认识字,不必拿经给我看。她说,你不认识字,你怎么会领悟这么深,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系。悟了之后一切经都通了,他认识字,一看就明白;他不认识字,一听就明白,一接触就明白,一经通一切经通,没有障碍了。

《坛经》上记载的法达禅师,那是个念《法华经》的人,到曹溪去亲近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有着地。起来之后,六祖就问他,你刚才礼拜,我看到了,头没有着地,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他就讲,他念《法华经》三千部。《法华经》分量大,一天念一部,三千部也得十年,很难得,不容易。六祖问他,《法华经》讲些什么?他答不上来,反过来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有听说过,你既然念了三千部,你就念给我听听。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念到第二品,六祖就说:可以了,不要再念了,我全明白了。把《法华经》大意讲给他听,他开悟了。再磕头,头着地了。诸位想想,你要想通宗通教,不开悟不行。怎样才能开悟?开悟,实在讲个个人都有分。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要你肯放下,你就开悟。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华严经》上说的。大乘经里面所讲的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你只把这个东西放下,你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你跟惠能大师一样,没有一样不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你不懂。这叫什么?择法。我们学佛应该这么选择。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三集)

《六祖坛经》的净土思想

净土开示84题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五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六八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