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五五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4/1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一十八面倒数第二行,从「又据往生论」这里看起:

「又据《往生论》,则此宝树显国土庄严中种种事功德成就。论曰: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树是妙宝所成,是即备诸珍宝性之浅义。深言之,盖显弥陀之性德。一切妙宝皆弥陀性德所本具,一一宝中备具一切珍宝之妙德。」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深言之,盖显弥陀之性德。一切妙宝都是阿弥陀佛性德所本具的,一一宝中当然圆满具足一切珍宝的妙德,这句话我们要记住。《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性没有大小、没有内外、没有广狭,它是圆满的,它是究竟的,一毛一尘的微点都圆满具足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之妙德,这《华严经》上讲的。

在西方极乐世界,一一宝中当然具足一切宝的妙德。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当中是不是呢?是的,一点都不错,没有例外的。我们这个世界一毛一尘,毛是身上汗毛,这是比喻正报里头最小的,尘是微尘,依报里头最小的。这一毛一尘,它具不具足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之妙德?具足。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我们实在是迷失了自性,不是它没有,它有。它有,它不起作用,不起作用只是暂时的,迷了时候不起作用,觉悟就起作用。佛菩萨觉悟了,它就起作用,它起作用就像世尊在此地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没有两样。佛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又告诉我们「境随心转」。《华严经》上说得很明白,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大到宇宙,佛法讲法界,小到微尘,它是一体的,一一圆具一切德,一一圆具一切妙,这个境界《华严经》称之为不思议解脱境界,解脱是大自在。谁证得?普贤菩萨证得。《华严经》末后一品,贞元年间所翻译的,我们称它作《四十华严》,四十卷《华严》就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经,品题就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行愿是能入,不思议境界是所入。在此地我们就明白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能入、能显,极乐世界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显、所入。普贤菩萨十愿是略说,只说了十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细说,是一不是二,阿弥陀佛说得更微细。

一切境界皆是不思议解脱境界,没有例外的,问题是我们不会。我们的根真的是钝,迟钝,几乎到麻木不仁,看经看不懂,看不懂就不想看了,听经听不懂,也不想再听了。可是他很善於胡思乱想,从胡思乱想中看起来好像他并不笨、不迟钝,这就是谚语所谓错用了心,你把心用错了,你没有用正,把心用偏了,把心用邪了。偏了就偏到二乘去了,就偏到十法界去了;要用邪了,可麻烦,邪了会邪到三途去了,会到饿鬼、畜生、地狱去了,邪可怕,比偏可怕。如何将这个心用到正、用到圆、用到妙,那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佛菩萨与我们凡夫有什么差别?给诸位说,就是他会用心,我们不会用心,除此之外,我们确实找不到差别。会用心的,显示出来实报庄严土,这经上所说的。我们现前这个社会,大家用心不但是偏而且是邪,偏邪到极处,那果报就不好了。

怎样从偏邪回归到真正呢?净宗的方法非常巧妙、非常简单,只要你肯干,你不难恢复。从偏邪回归到真正,一般讲三年时间足够了。这个方法就是读经,或者是听讲、念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够了。一生经只要学一部,皈依《大乘无量寿经》,皈是回头,其他的经教我都不要,我从一切经教回过头来,只依《无量寿经》,只依这一个会集本,只依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叫万德洪名,我就够了,念兹在兹,要会!还有杂心闲话,那个还不会,还有胡思乱想,不会,没有入境界。真入境界了,妄想没有了,妄念没有了,废话没有了,一天到晚就这一句阿弥陀佛,你问他什么,他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都不知道。这什么?这是入境界了。能够契入三年,他得三昧,他开悟了,他跟阿弥陀如来那个热线接通了,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决定往生,决定成佛,这是会的人。

现在可以说是四面八方不断传来灾难的信息,有一些人听到慌张、恐怖,无所适从。念佛的人收到这些资讯不慌不张,如如不动,知道什么?我什么时候该走了。如果把时间订在二0一二年十二月,现在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时间就很迫急,没有时间想别的事情,也没有时间说闲话。这个世间所有的,包括身体,都不是我自己的,统统放下,一切随缘,叫「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我不造业了,看到任何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都是观世音菩萨,看到无论人干什么事,都是好事,没有分别执着,把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找回来。帮助众生还要众生有缘,缘是什么?他真信,他能解、真干,这是有缘人。如果他不信,信了,他不了解,了解时候做不到,这个都是缘不成熟。不成熟的,随他去,不要为他着急,为他着急自己耽误了。自己往生成佛第一重要,成佛之后我再回过头来倒驾慈航再来照顾他们,这是正确的,你有能力照顾,有本事照顾。不往生极乐世界,没有智慧、没有能力、没有本事,想照顾也枉然,这是我们所处的现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底下一句说,「具足妙庄严者,浅言之」,这是下文里面讲的,「荣色光曜与出五音声等义,深言之,则一一宝树皆是圆明具德。」这是真的。再深一步,十方世界一切刹土所有树木花草无不皆是圆明具德,只是我们念头不善,搞得它变质了,本来是无量珍宝,现在变成木本、草本,变这个样子。现在我们懂得了,如果我们恢复正念,眼前树木花草都变成无量珍宝性,它随性转。恢复珍宝性是自然的,为什么?它本来就是无量珍宝性,这是性德。所以扭曲它的时候,这是假相,这不是真相;它的真相,就像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们在这个世间看到树木花草不是众宝所成的,换句话说,这就是提醒我们,我们没有见性,我们自己没有恢复正常,正常是性德。什么人恢复?《华严经》上大乘圆教初住以上,大乘教里面别教初地以上,这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就看到它真相。凡夫所看的全是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

前面的一段我们学过的,「表树之质」,树的本质。这段话一共有七句,是「表树成行,井然有序,光色明丽」。树不是人种的,也没有人设计,自然就长得那么好,一行一行的,一点都不杂、都不乱,这全是性德。从树「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你看这秩序多好。性德里面的秩序,就是中国古圣先贤讲的礼,礼就是讲秩序。中国世世代代所传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它是讲秩序的。礼的精神与现象从哪来的?从自性来的。圣人把性德一条一条的写出来,教给我们迷失自性的人要认真去学习,照这个样子去做,做久了不知不觉性德就现前,做久了一点勉强都没有,他自然就是这样的。所以说熟能生巧,到熟透的时候,性德自然它就流露、就现前,像极乐世界,没有一样不是自然的。

这正是「《往生论》中,庄严地成就」。前面我们学过《往生论》里面的十九种成就,依报十七种,正报八种,所以不可思议。「偈云杂树异光色。极乐国土地平如掌,杂色宝树遍满其国,上覆宝网,下饰宝栏,皆表地庄严也。」极乐世界没有一桩事情是经过设计来筑造的,没有,没有一个人起心动念,没有一个人在经营这些事情,完全是修心见性,性德自然流露,不可思议。极乐世界的大地,地平如掌,这是平等心现出来的,人心不平地就高低不平,人心平这个大地自然就平了。杂色宝树遍满其国,美不胜收,极乐世界到处你都看到整整齐齐的。这些宝树上覆宝网,树上面这个装饰是宝网,罗网,树下面有栏杆,宝栏,都是表大地之庄严。这一段是总说。

下面别说,「各自异行,表种种不同之宝树各各依类成行」。像我们这个世间有这个现象,你仔细去观察,原始的森林,这一片如果是杉树,全都是杉树,那边那一片全是松树,它好像是一群一群的,它不乱。看这些植物,会看的人就懂得这个地区居民的民心。为什么?是心现识变的。所以我们要是想选择居住的地方,哪个地方好,找一块好地方,风水好的,在那个地方居住,特别是修行。修行人在山林里面建筑的寺院道场,懂得风水的人,风水家去看,每一处都是宝地。风水家佩服这些出家人,你看他们找的地都是宝地,宝地都被他们找去了。其实祖师大德里头懂风水的有,少数,不多。为什么好地方都是他的?人好,不是他找的地方好,不是,这些祖师大德人好、心好、修行好,他住在那个地方住上三年,风水不好的都变成最好的。这就是谚语所谓是「福人居福地」,这个人有福,他住在这个地方风水自然就好,道理在此地,不是他找的。福地福人居,福地,一定是有福,跟它相称的,不相称的他在这里住不下去。那是一块风水宝地,没有福报的人在那里住不住,一定要相应,不相应怎么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不要再去看风水?不要了,风水看我,我何必看风水。我的心正,我的心清净,我的心善良,我住在这个地方住三年,这个地方就是宝地,三年这个地方山河大地全都转过来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明了。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动乱,地球上灾变这么多,学佛的人是凡夫,并没有成就,於是也得求佛菩萨,求感应。佛菩萨指导我们就是这个原理,就是这个原则,你好好的修福,你住的地方就是福地,无论你住哪个地方都是福地。这是真的,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行行相值,《定善义》曰:彼国林树虽多,行行整直而无杂乱也」。我们这个世界的树木花草,需要真正懂得园艺、学园艺的人,他们用他的爱心来照顾、来修剪,花草树木一类一类整整齐齐的。极乐世界比我们还要整齐、还要美,不需要人工去照顾,也不需要去修剪。什么原因?是自性里面功德之所成就,真的是心现识变,实报土里头的人都转识成智了,只有心现没有识变,一真法界,你看它整齐,一点都不杂乱。实,实是果实,「《会疏》曰:实谓果实,不差其处(洽在其位),故云相当」。像我们画画一样,这个地方画一个果实,就称这个位置,没有果实就不好看,有它就好看。西方极乐世界不必用心,它都长最恰当的位置,供养给你欣赏。它也在表法,跟你表性德,圆明具德,圆满光明具足,没有一丝毫欠缺,没有一丝毫你感觉到有遗憾,没有,决定找不到,所以叫相当。「荣色」,荣是繁茂,色是形色。「光曜者,光明照耀」。「不可胜视者」,极乐世界的风光你永远看不完,你永远看不尽,此地这三句话来形容它,「目不暇给,五色缤纷,目光难辨」。这个环境太美!太殊胜!

「又《定善义》云:诸宝林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由佛心是无漏故,其树亦是无漏也。乃至亦无老死者,亦无小生者,亦无初生渐长者。起即同时顿起,量数等齐。」这是不可思议境界。无漏是阿弥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放下了,这叫无漏。执着是见思烦恼,这有漏的,分别是尘沙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都用漏来做代表。佛这个三大类的烦恼全断尽,无漏心中流出。这个流出是自自然然的感应,就是无漏心所感得的这个环境,环境也是无漏的。所以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土,是一时顿现,永恒不变,所以这个树没有老死,也没有小生,这个树从小慢慢长大,没有这个现象,不现则已,一现这个树就这么大,就是这么高,所以这个树没有初生渐长。起同时顿起,量数等齐,跟这是平等,一样的,这树不是人栽的。十法界里面位次最高的是佛,佛把起心动念放下了,十法界就没有了,就像作梦,十法界没有了,这一醒过来,什么境界?就是实报土,实报土境界马上就现前,依报、正报同时现前,一时顿现。

下面这一句说得更好,「何意然者」。这是一个疑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底下接着就解答,「彼界」,极乐世界,「位是无漏无生之界」,它跟十法界不一样,十法界是心现识变的。换句话说,十法界里头是以阿赖耶为主,阿赖耶称为心王,阿赖耶是生灭法,它是无常的,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全是生灭法,全是无常的。起心动念放下之后,他用真心,真常。真,不是虚妄;常,永恒不变。所以彼界,法身大士,每一个都是把起心动念放下了,个个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同居土与实报土不二,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同居土里面这些往生的人,他们个个都已经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他们的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他们的心,於是他们确确实实把阿弥陀佛大愿大智大德大能完全摄归己有,阿弥陀佛所有的他都有,那我们可以说是弥陀无漏心中所流出,也是往生极乐世界每一位菩萨无漏心中所流出,是一不是二。我们这一生要求生净土,不能不知道,你要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学会了,你是必定生净土,一丝毫疑虑都没有。现在虽然还没去,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等於说你已经拿到极乐世界的护照,你随时都可以回家,极乐世界欢迎你。问题在哪?问题就是要真正放得下,对这个世间不能有丝毫留恋,不能有丝毫执着,你就是阿弥陀佛。为什么?学阿弥陀佛学得太像了,你很像阿弥陀佛。

所以这后头一句,「岂有生死渐长之义也」,这是不可能有的,不可能有生死,不可能有从小长大,没有这种现象。「准上之义」,这是《定善义》所说的,善导大师讲的。「则彼国宝树,皆阿弥陀无漏心中所流出,无有老死,亦无迁变,故无初生与渐长之相。彼土是无生之界」,是一个不生不灭的世界,「故林树亦住无生」,林树也是无量寿,无论是「有情无情,平等一味。囫囵是个不可思议」。这囫囵在此地有总而言之的意思,总而言之,整个西方极乐世界是不可思议,同居土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大德大能加持,显现出不可思议,实报庄严土是真实不可思议。「如下所云,树出妙音,自然相和」。我们看底下这个六句经文:

【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

这个「宫商」是音乐,我们中国古时候有五音,宫商角徵羽。

【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这样的宝树周遍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太大太大了,树木周遍。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会疏》曰:无漏清净风,故云清风。应时而吹,故云时发」。这妙极了,想什么时候要风,风就来了,不想它就没有了,这个风不可思议。清风上面加个无漏,说明它不是从阿赖耶生的,阿赖耶是有漏的。「五音声者,指宫商角徵羽」,这个不念徵,念止,宫商角徵羽五声,像现在一般音乐用外国的Do Re Mi Fa So,就这个意思,中国古时候叫宫商角徵羽。「此五声可摄一切音声」,五声会合就是交响乐。「此五声乃中国古代乐律之本」,再加上变宫、变徵,也是七声,跟现代音乐的七声相同。所以音乐是共同的语言,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字,不同的言语,但是音乐每个人都能够会听,都能体会,所以音乐是共同语言。

「微妙宫商,以宫商代表一切音声、悉皆微妙」。「相和者,相应也。《会疏》曰:愿力所成」。这一句很重要,极乐世界有这样自然美妙的音乐,不需要人去演奏,想听的时候自然就听见,与自己决定相应。相应是你听了一定会非常欢喜,你听了这个音乐的时候会有感动、会有觉悟,这个才妙!音乐帮助你觉悟,帮助你开悟,这不可思议。「愿力所成,不藉鼓吹」,就是不需要人去演奏,「故云自然相和。树出和声,显极乐世界一草一木悉皆圆明具德也」。西方极乐世界妙不可言,一草一木,我们在前面读到,比这更微细,前面读到,一毛一尘里面的微点,皆是圆明具德,何况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当然圆明具德。这一品我们就学到此地。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五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五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五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五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五0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六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五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六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五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三六五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