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16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四十三面,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依真谛门者,依第一义谛为门也。」第一义谛在前面说过,《涅盘经》上说「佛性名第一义空」。佛性就是真性,就是真如,就是实相,称它作第一义空,它是空有二边都不着,又名叫涅盘,所以涅盘跟第一义是一个意思,也叫做智慧,是自性本有的智慧。一切众生是平等的,诸佛如来跟我们也没有两样,完全平等,只是我们迷失了自性,这个失不是真的失掉,迷了以后它就不起作用,实际上还是起作用,不过扭曲了,不是正用。它的正用是现实报土依正庄严,就是华藏,就是密严,就是极乐世界;迷了之后就现十法界、现六道、现三途。所以还是有作用,只是迷悟的作用不一样,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虽起作用,实际上痕迹都不着。就如同现代量子学家所发现的,整个宇宙是一个刹那生灭的连续相,相续。迷失自性的人,把这个虚幻不实的现象当作真的,这问题就出来了。当作真的,顺自己的意思就起贪爱,不顺自己的意思就起怨恨,这就讲七情五欲。七情五欲就是里面的烦恼是因,外面这个缘影响你,把自己里面的烦恼勾引出来,这叫造业。造业它也有应,感应,这个应就是业报,善业是乐报,感得的是人天;恶业所感的是地狱、饿鬼、畜生,那是苦不堪言,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而且确确实实如同佛在经典上常常引用的比喻「梦幻泡影」,人作梦不知道自己是在梦中,所以梦里面的苦乐他都受了。如果自己作梦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在作梦,有苦乐的境界,他不会起心动念。为什么?晓得这是假的,这是一场梦,醒过来的时候知道是一场空。正在作梦的时候,又何尝不是一场空?梦中醒悟过来的境界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不执着,这叫第一义空。我们从比喻里头体会到第一义,诸佛如来永远住在第一,没有落在第二,第二就迷了,第一是觉悟。所以「依第一义为门也」,这就是依真谛门。 「依真谛之胜义」,胜是殊胜,胜是超过一切虚妄,它是真的,依这做什么?依这植众德本。我们就知道,植众德本的条件是要真诚心、要恭敬心,你才能得到。如果没有真诚、没有恭敬,你用什么方法去做都得不到。得到的是什么?梦中里面的苦乐,你醒不过来。要是一用真诚恭敬,它能帮助你醒过来,用这个做比喻,醒过来是真实的,作梦是假的。如何帮助你从梦中清醒过来,这就要依真谛门;用虚妄的心,虚妄的心就是你作梦那个心,作梦那个心是怎么样也醒不过来的。前面经文教我们放下虚妄,接着这个地方叫我们依真谛门,才能植众德本。世间法,中国我们的老祖宗千万年前教导我们,这是我们有理由去肯定的。文字发明得很晚,黄帝时候发明的,距离现在四千五百年。四千五百年之前没文字,但是这些教训我相信早已经有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肯定都是千万年前老祖宗世代相传,口传。愈是真理愈简单,愈是真理愈容易,决定不麻烦。五伦是讲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说尽了。端正心态,就是端正对这些关系的心态。第一个是父子有亲,亲是亲爱,父母的爱子女,子女的爱父母,天性,人人都有的。 早年,这个话大概有三十年前,我好像是第二次、还是第三次到日本访问,跟我一起同行的同修有二十多个人,一半是日本的侨民。有一个年轻的母亲推着小车,推着她的婴儿四个月。我们走在路上,我就叫大家停下来,你们看看这对母子,你看她母亲对儿子的爱;你再看儿子虽然不会讲话,四个月,你看他的态度,你看他的眼神,他对母亲的爱。我说我们在这个地方体会一下,五伦里父子有亲,体会这句话,真的,没人教。在这个地方看到真诚心,看到从真诚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恭敬心。我们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一点都不假,这是什么?这是此地讲的德本。「植众德本」,众是众多,无量无边的德本就是在这个亲爱。我们活生生看到这对母子来给我们展现,给我们表演。中国千万年前这个孝道,这个教学,就是从这个地方生起来的。中国古人讲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种亲爱如何能保持一辈子都不会变质,这是中国教育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是如何能将这种亲爱发扬光大,他爱兄弟姊妹,他爱他的家族,爱他的亲戚朋友,爱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族群,到最后「凡是人,皆须爱」,这是教育第二个目的。这种科学技术在教学是排在最后的,这才最根本的。 今天世界社会动乱,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问题在哪里?枝末发达了,根本没有了。社会出了问题,地球出了问题,连天象都出了问题,自然现象,为什么?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都是随我们念头在转。我们念要是善,没有一样不善;念头坏了,没有一样不带来麻烦。科学技术带来的是灾害,不是幸福,科学家的警告那更严重,科技发展到极点,最后的结果是世界毁灭。这是一个可怕的警告,这个警告是很有可能发生。如果没有伦理道德教育,没有父子有亲这个教育的核心,会出问题。你看现在的社会自杀率多高,古时候很少听到人自杀,现在每天这个世界上自杀人多少?不但老人活得不耐烦自杀,老人公寓里常常发生,不想活了,觉得什么?生不如死,自杀。中年人自杀,看到事业都还不错,压力太重了,名闻利养是得到了,付出是惨痛的代价,没有幸福可言。现在呢?连小朋友也活得不耐烦自杀,小学生,七、八岁,十来岁。为什么现在、古时候差异这么大?古时候教育的核心是爱,现在整个世界的教育是利,利是人必争的。所以教育从小就教竞争、教斗争,这还得了吗?古时候很少听到有什么冲突,现在的社会各式各样的冲突,让人受不了,他才有寻短见的动机。 我们在这里看到这句经文,就晓得德本的重要。所以中国古代的教育世世代代相传,一直到满清没有失掉。民国初年还能看得到,民国二十年之后就淡薄了,国家提倡教育办学校了,接受西方教学的模式。私塾教育淘汰了,民国二十年之后,私塾教育好像没有了。在这个之前,偏僻的地方乡镇农村还有私塾教育,私塾教育里面依旧保持着传统。新式学校一开办,新编的教科书,私塾里面童蒙养正的这些课程都没有了。最早还有修身,大概只有两年改成公民,公民也教了大概三、四年的样子改成社会,这慢慢改了以后完全没有了。只教你知识,不再教做人,人与人的关系也模糊了,这是造成整个社会动乱的原因。年岁大的人都向往着过去的旧社会,怎么恢复?必须把老祖宗的东西找回来,这才有救! 现在保存这一点确实就在佛教,佛教也变质,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没人知道了。现代的佛教,我的看法,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在这个社会上活动。第一个,释迦牟尼佛教育的佛教,没有了,我们今天是仅仅走这条路的这一家,其他的没听说过。第二种就是宗教的教育,宗教就是把释迦牟尼佛、这些菩萨,不认作是老师,把他看作是神明,神佛不分,看他们是神明,这就变成宗教,没有教育,变成宗教。现在连这种宗教好像已经没有了,已经衰落了。许多有历史的这些道场,都变成观光旅游的景点,观光旅游必到的,变质了。还有变成企业开连锁店,分店、支店已经走上国际化,许多国家都有它的分店、支店。佛教稍微比较好一点,变成学术,许多大学用佛经开课,称为佛经哲学,这也是一种型态。末后就是变成邪教,利用这块招牌欺骗善男信女,这都造业。 我们在没有遇到方东美老师之前,根本就不知道佛教是什么,看到外面的形式确实是迷信,烧香拜拜真能求到福吗?真能化解灾难吗?都会叫人产生许多疑问。到老师介绍给了我们,我们才知道过去的看法、想法全错了,全是误会。这个误会不是没有原因,我们没有看到真正的佛教,所以才造成这些误会。老师传承佛教,虽然他不是佛教徒,你看他那个样子不像是僧人,可是他是真的佛教。从我认识他之后,他的晚年几乎全部都是在讲佛经,在台湾大学他讲了三个大单元,一个是「魏晋佛学」,第二个是「隋唐佛学」,第三个是「大乘佛学」,第四个单元,是他退休之后在辅仁大学博士班讲的,「华严哲学」。那就跟释迦牟尼佛当年讲经没有两样,释迦牟尼佛面对的是大众,老师面对的是学生,是在课堂里面讲佛经哲学。我们才恍然大悟,这才叫做佛教。所以老师告诉我,佛教如果要复兴,一定恢复丛林制度。丛林制度是什么?唐朝马祖、百丈这两位大师倡导的,也就是把佛教教学正规化。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那种教学,非常像中国私塾教学的方法,孔子、孟子都是这个方法,是私塾教学法。丛林呢?就变成学校,正式有组织,丛林的主席就是方丈、住持,那是校长。他下面有三个纲领执事,跟现在大学一样,名称不一样,事实完全相同。首座和尚是教务长,管教学的;维那是管训导的,训导长;监院是管总务的,总务长。你看跟现在学校分工完全相同,每个人下面又分工,有好几个层次,总共从上到下有一百零八个单位,大学。 现在我们不必再称它为丛林,就称它为大学。老师的意思是一定要办佛教大学,佛教才能够兴旺起来。现在佛教还没大学,只有日本有,日本有不少私人办的,大概还到不了中国隋唐那个丛林制度。研究的人不少,一般大学也都有,我们到伦敦去参观,牛津、剑桥、伦敦大学都有汉学系,都有用佛经开课,我们看到的研究经教,把它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不是学佛。佛经里面的真义、真谛,他能不能得到?他不能。为什么?心态不对,真正学一样东西,得到它的精髓,要尊师重道。尊师是什么?尊师是尊重我所修学这个科目,我对它尊重,指导我的老师,我当然对他尊重,我认真学习,你能得到它的真谛。你没有这个真诚恭敬心,佛菩萨来指导你,你也一无所获,你什么都得不到,你得到是常识、是皮毛。真正好东西是在文字之外,你如何能懂得说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那个意思说不出来的,只有真诚恭敬能体会到,为什么?不离自性。真诚恭敬是性德,用性德来学,你才能明心见性,你才能体会到。如果没有真诚恭敬心,你天天在佛菩萨身边,你跟他一辈子你还是凡夫,什么也没学到。你所学到的没有离开生死轮回,这是佛法的难处;如果有真诚恭敬心,佛法比什么都容易。所以这真谛门,你就知道它多重要!真谛就真心,一丝毫虚妄没有。 我们这几十年提出来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十个字,这十个字就是真谛门。你起心动念跟这十个字相违背,你就没有办法植众德本。不是植众德本,你植的是什么?你是植众业报,你搞这个;你不是在积德,那你就是在造业。你不能不造作,起心动念是造作,言语、动作是造作。印光大师大声疾呼教了一辈子,几个人听懂?几个人觉悟?那就是一分诚敬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十分利益。为什么会有这么难?根坏掉了。根是什么?佛法是师道,它是教学,它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没有了,佛也就没有了。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那是根,第二句「奉事师长」,那是佛道,佛道的根是孝道,孝道没有了,佛就很难存在。真正发心学佛,发心续佛慧命,正法久住,你从哪做起?你要从孝养父母做起。你不从这里做起,学一辈子学不到东西。孝养父母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你把《弟子规》里一百一十三桩事情都落实到生活,你的孝道就差不多了。孝顺父母的人,不会不尊敬长辈;不敬长辈,不敬老师,那就是不孝父母。中国传统文化的根,从五四运动以后就没人再提了,不但看不到人去做,说的人都没有了。外国人研究中国的学术、知识、常识,中国人连这个也不学。所以传统文化,现在中国人感到很陌生,还不如外国人,外国人还懂得一点皮毛常识,中国人连这点皮毛常识都没听说过。这个事情真难,真不容易,典籍、文献都在,没人学了,更没有人依教奉行。 可是我们要想自己这一生当中不空过,自己一生的生活,真正是很充实、很幸福、很美满,那不学习圣贤教诲,不学习佛法,你得不到。老师讲了,我们听了要真干,我们真干,老师欢喜。我出家剃了头之后去看方老师,方老师一看到我:你真干了。我说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怎么能不真干!这是老师教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真干了。是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的,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干了六十年。二十六岁那一年,方老师把佛经哲学介绍给我,讲给我听。我三十三岁出家,也就开始讲经教学,讲经教学到今年五十三年,没中断过。这一生所遭遇的顺境、逆境太多了,没有受到影响,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乐此不疲。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读书,读圣贤书无比的快乐,真正幸福是跟大家一起分享,这个生活多快乐。今天我们物质环境,在这个山里面小城、小镇,这是地球上可能是最后的一块净土,我们希望这块净土能保持,不要再被染污。在这个环境成就自己,也成就了佛法,希望中国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能在这个地方扎根。扎根要人,真正有几个人发大菩提心,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一定要认真努力,一年的时间可以把根扎好,根深蒂固。 中国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经典都是文言文写的,所以要学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不难,要背熟。老师当年教我们能熟背五十篇古文,不多,你就有能力读文言文,阅读的障碍就没有了;你能够熟读一百篇古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我们一个星期学一篇,两年的时间一百篇,《四库全书》的钥匙你拿到了,《大藏经》的钥匙你拿到了,这个宝藏就是留给你的。我们现在的学院保存有十套《四库全书》,今年《四库荟要》印成,至少也会保存十套,《大藏经》,我们收藏着有十套不同版本的《藏经》。我都用不上了,我修学的年龄过去了,我现在就是老实念佛,就这一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圆满了,大家要再需要我讲的时候,我把《华严经》讲完。再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研究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全部是为你们搜集的,你们要认真努力。马来西亚,蔡老师领导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那个地方建立一个汉学院,马来西亚汉学院,也是做同样的工作,那边我也送了十套《四库全书》。这些老师,是早年庐江汤池小镇文化中心的老师,他们现在在吉隆坡进修。我希望他们十年不下山,「十载寒窗,一举成名」,十年之后,我相信他们会成为世界上一流的汉学家,绝不输给欧洲。一个人专攻一门,一门深入,十年薰修,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这些人真正值得人尊敬,没有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名闻利养的念头,他都放下,真正发心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为正法久住,为光大佛法。记住,孝亲尊师这种人能做到,不孝父母、不尊重圣贤,那一点办法都没有。许多错误的心态,不能不把它端正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