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六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10/14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九十三面第四行:

「坚固不动。其心如金刚,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故云坚固。」这是行愿精进的一句经文。前面在经文上读过,「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这就接着这来的,「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逾者」。这是念老为我们解释这一句,先说坚固,用《金刚经》上的意思来解释,说明法藏比丘用心的专注。这是真正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就很难成就,而这个条件是很不容易得来的。为什么?世间一般人,心里面他总是好奇、贪多,所以广学多闻。现在一般社会上都讲求这些,哪一个不是这样学习法?在今天这个社会上我们看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研究所,都是向着这个方向,没有人讲坚固不动。坚固不动只有过去传统文化里面儒释道都讲,而大乘佛法里面对於这桩事情尤其是坚持。为什么?大乘佛法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开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终极目标。像这样一个目标,这就非常重要,坚固不动你才能得定,定才能开慧。

真正的智慧不是学来的,这个道理要懂,真正智慧从哪里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智慧有多大?跟诸佛如来一样大。这个地方我们是讲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诸佛如来当中是最被尊敬的,诸佛赞叹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是从性上说的,佛中之王是从相上说的。我们每一位同学,我们的自性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说明你也是光中极尊;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你也是佛中之王,你今天为什么沦落到这种地步?智慧没有了,德相也没有了。世尊很慈悲,把这个缘故一语道破,在《华严经》上,「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的,我们每天有没有在打妄想、有没有在搞分别执着?如果有,那佛说的话没错,我们的性德、我们的智慧是被妄想分别执着给障碍住;跟诸位说,并没有丢掉,只是障碍,障碍就不能现前。好比太阳,今天是阴天,云彩把太阳遮住了,看不到太阳,不是没有太阳。换句话说,你不是没有智慧,你的智慧跟佛无二无别,只是你现在有妄想分别执着。在人间、在天上,也就是讲在六道,六道里面这些众生,智慧不相等,有人聪明智慧很高,有人聪明智慧很低。这个差别我们理解,智慧高的是妄想分别执着少一点,他智慧就透出来的多;如果分别执着很严重的人,他智慧透出来就少,就这么回事情。

道理明白了,真搞清楚了,就晓得,古大德这种教学的方法,佛门的这个方法,高明,非常殊胜,依照这个方法来学,你很快就成就。就是集中心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有开悟的希望;纵然不能大彻大悟,一般讲大悟是可以达得到的。我们早年在台湾跟李老师学经教,老师就告诉我,经教要求的是大开圆解,教学都圆满,教的是老师,学的是学生,成绩都算圆满。这个是教下讲的大开圆解,跟宗门的大彻大悟是相等的,明心见性。如果达不到这个境界,不得已而求其次,求其次,这其次的标准是什么?通一宗,譬如学《华严》,华严一宗能够通达,这是大悟,不是大彻大悟,那是大悟。都要有悟性,没有悟性你做不到。这些都不是学经教多,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一门,从一门当中有彻悟、有大悟、有小悟。

坚固不动里面,尤其是讲求不用心意识。你看看我们一般讲,心的作用是什么?记忆,学了之后我记得,能够记得住;第二,我不用意识,不用分别心;第三不用末那识,没有执着。你看,没有执着、没有分别,这样去学习,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诸佛菩萨是这样学习的。世间人学习,用分别、用执着,用分别、用执着就是你用六识、七识、八识,你用这个东西,你用识。识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缘不到真正的境界,真正的境界是自性,缘不到自性。如果遵循经典上的教诲,能不能缘到自性?缘不到,这个你一定要懂得。为什么?经教这是有形的东西,佛在《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经教、就是经典,这个东西要丢掉,说得这么清楚。你要是完全依据经教就变成佛学、知识,不是智慧。因此惠能大师才说,这一桩事,就是智慧这桩事,与经教、文字不相干!他不认识字,你把经念给他听,他没有一样不懂。他不需要去研究,不需要去分别,为什么?自性里头本自具足。无量无边无尽的智慧,是你自己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要你把障碍去掉,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叫用功夫,什么叫会。宗门祖师常讲「你会么?」会不会学?会学的人不用心意识听,不用心意识去读,不要求你把它记住,记住不记住是自然的,没关系,只要智慧开了就管用。

心要真诚,心要慈悲,心要常常念着孝敬诸佛如来,像佛一样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要想自己,为什么?想自己就坏了,想到自己,你看增长我执,这个麻烦可大了。我执要是增长,六道你就注定,你真的是六道凡夫,就注定了,你出不了六道。佛法里头一个破身见,须陀洹。《华严经》十信菩萨初信,初信等於小学一年级,条件是什么?不再执着身是我。不但身不是我,现在能够想像分别执着的统统不是我。外国的哲学家还说「我思故我在」,比普通人是高一点,他不执着身是我,他执着什么?能够思想的那个是我,执着第六、第七识是我,不执着身了。那还不是我,八识五十一心所,你们看看《百法明门论》,它排在哪里?排在有为法,有为法不是真的。有为法五大类,头一个就是心法,八识,八识是心法,第二个心所法,第三个不相应行法,这都全属於今天讲的精神这一方面的,十一个色法那是物质方面的,全不是真的,真的是无为法,无为法里头纯真是「真如无为」,现在这个经上讲的真如。你看引用《金刚经》上,其心如如,「如如不动」,是真如。这在百法里是属於最后的一条,真如无为。

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是习惯用妄心,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无始劫以来就用这个。现在我们觉悟了、明白了,但是还是放不下,起心动念不知不觉又用这个东西。怎么样才能够真正改过来?这是两个因素,第一个善根深厚,那很容易,善根深厚是你过去生生世世你修了不少时间,所以你很容易;第二种,我们没有那么深厚的善根,在这一生当中要多训练。听经要学马鸣菩萨的教诲,《大乘起信论》上的,离言说相听,就是你不要执着言说,读经不要执着文字。要不要用这个?要,要用言语、要用文字,不要执着,它是工具。不要执着名词术语,要懂得它的意思,但是不能执着,都知道这些东西是释迦牟尼佛帮助众生的善巧方便,执着就错了,一执着就变成世间法。第三个不能用心缘相,不能用想像,也就是不要用思想,思想是错误的。思,在中国这个文字,中国发明文字,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但是它跟佛法就相应,你说中国古人,不是佛菩萨再来我不相信。思就是第六意识,想就是第七识,就是末那识。你看「思」这个字,下面是个「心」,心上面是个「田」,那个田就是格子,一格一格的,那是代表分别,这一格不是那一格,代表分别。想,想是心里有相,出了现象,心里有相,那就执着,有相了,那是第七识起的作用。所以不要用思想,一用思想,你就晓得你已经落到第七识跟第六识去了,把佛法变成知识,现在的名词叫佛学,你是在搞佛学。如果不用心意识,那你是学佛。

学佛,心一定是清净的,为什么?你不用思想,用思想心不清净,不用思想是清净的,跟这个经题上所讲的原则就相应。你看你清净心现前,功夫深一点,平等心现前了。清净心现前,给诸位说,是小悟,平等心现前是大悟,后面那个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这个道理要懂。懂的时候,经要不要听?要听,会听;经要不要读?会读,要读,天天都要读,不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你坚固不动,你要守住这一条。假以时间,时间长短个人不同,个人的根性不同,个人坚固不动不同,这个力量不同,力度都不一样。真有大的这种毅力、决心,我一定要坚持,这就属於持戒。我们的心在任何境界里不要被境界所干扰,这个心是什么心?真心。会被外面境界干扰是妄心。我们要学,学着在境界里用真心。先在听经、读经,在这上学,然后学得差不多了,应用在日常生活上,穿衣吃饭、工作应酬,在这个里面要用上它,不分别、不执者。不分别,思没有了;不执着,想没有了,我们用思想这两个字大家好懂。佛教的术语是第六识跟第七识,第六识是思,第七识是想,不用思想,清净心才会现前。清净心生智慧,生小智慧,平等心生大智慧。那要真的彻悟了、觉了,大彻大悟,你自性里面本来有的智慧就完全现前,那跟佛没有两样。

佛教里讲的是这个,比世间高明太多!所以在今天佛法里,这种修学的方法已经没有人了,哪一个学佛是用这个方法?不但教下没听说过,参禅、学密的里头我也没见过;不但没有见过,听都没听说过。当然我们不能武断,在今天信息这么发达,我相信我们自己还是孤陋寡闻。真正用功的人我们没见到,我们见到的人都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换句话说,都是搞佛学的,没有看到真正学佛的。所以佛法衰,有道理。佛法怎么样兴?兴,我们自己今天明白了,修学的态度不能不改变,我们得真干。持戒、念佛,得走净宗这个路子方便,持戒念佛还是用心意识,他能往生。生到哪里?功夫好的,这一句佛号真的能把烦恼习气给念掉,生方便有余土;烦恼习气没有念掉也行,生凡圣同居土。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生搞佛学,遇到净宗法门能不能往生?能,凡圣同居土,因为凡圣同居土里头依旧用八识五十一心所。遵从佛陀的教诲,经典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都做到了,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也做到了,学得很像菩萨、很像佛陀,学得真像!妄想分别执着没断,只是很淡薄,不很严重,很淡薄了,有,没断,生方便有余土,相当我们这个世界里面四圣法界。我们知道,四圣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还是用阿赖耶;大悟,不是彻悟。彻悟,不用了,转八识成四智那是彻悟。这些道理、现象,佛很慈悲,跟我们说得很清楚,我们自己要明白、要觉悟。当然最好时时刻刻能够用在生活上,那对於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真的会大幅度提高你的境界,你会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样的学法,就是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说的「你会么?」会了,真的在学佛了。

学佛的人肯定都具足坚固不动,他的信心坚固不动,愿心坚固不动,他的行也是坚固不动,其心像金刚一样,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叫坚固。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心,信、愿、行都不会被外境干扰,我们有能力克服外面境界。顺境、善缘不起贪恋,没有一丝毫贪恋的意思;逆境、恶缘不起一点点怨恨。也就是说,无论什么境界现前,都能保持一个清净平等心,这叫功夫,这叫什么?你念佛功夫得力了。还会被外面干扰,不得力。不但自修如是,帮助别人亦如是。到这个境界才真正是随缘不攀缘了。起心动念就是攀缘,不起心不动念这是随缘。随缘没有自己,攀缘有自己。那是无始劫来的习气,攀缘是习气,不好断。我们怎样帮助自己?最简单、最稳当、最可靠的方法,是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弘法利生也没有。弘法利生的事情要不要做,随缘,有缘就做,没有缘就不做。缘是肯定有,绝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什么?就干扰阿弥陀佛,我心里只有一个阿弥陀佛,还有一大堆的这些杂念、这些烦恼习气围绕着阿弥陀佛,我们跟阿弥陀佛的感应就被障碍了。人随缘才有真正的法喜,不能随缘就有烦恼,「我做了好事,你为什么障碍我?」他会有这个念头生起来。一定要把这些念头一扫干净,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弘法利生亦复如是。「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非法不是佛法,也就是讲的世间法,世出世间法统统舍掉。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世出世间法,世出世间法全是假的。这些道理,我们实在讲,在大乘教里面薰习这么多年,才有这种印象,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虽然断不掉,常常能提起来。这就是几十年的薰习,慢慢养成了习惯,这个习惯好。

「《金刚经》曰:如如不动。故云不动。」下面解释,这个如如不动,「不是沉空滞寂」,也就是不是一般人讲的空跟寂,不是这个意思。它是什么意思?这个意思也说不出来,「而是心心契於真如法一,念念流入如来觉海也」,这叫如如不动,它跟自性相应、跟性德相应、与大般涅盘相应,这才是《般若》上所说的如如不动。这两个如,第一个「如」是修行人的心,第二个「如」,真如,是佛心。自己的心跟佛心相应,佛心不动,我现在这个心是觉心,觉心不动,明了。沉空滞寂是什么?是无明,佛法里面所讲的无想定,是这个,他真的一切放下,让心里面完全空掉。这个定修成了,果报在哪里?在第四禅的无想天。实在讲,你问他,他什么都不想,也就是他执着一个无想。他不是真的空掉,他还是有,他有个无想,所以他的果报在无想天。真正修四空定的比他高。四空定是怎么回事?四空定是无明。他有定中那种享受,那个境界的享受,确实他连身体都不要了。中国老子《道德经》上有这么一句话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我有个身体,要没有身体多好。四空天里头没有身体,四禅有身体,四空天没有身体。所以我常常称他们为高级凡夫,六道里头高级凡夫,没有身体。他没有身体,他就不需要居住的地方。所以四禅天里面,色界天他没有欲,财色名食睡这个没有,这个念头都没有。实际上他是定功把欲望伏住、压住,不起作用,跟没有那个境界是相同的,是这么个境界。但是四空天,他连这个都不要。所以我们只可以说四空天是纯粹的灵界,在中国世俗讲灵魂,那个地方是灵魂,他不要身体,他是在禅定当中,很深的禅定当中,修四空定。

四空定高下程度不等,那就是他定功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最长的是第四层,最高的这一层,我们说他寿命八万大劫。说他寿命,就是他定功的时间,他入定的时间,在定里面不失去定力,能够有这么长的时间,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可了不起!我们太阳系,这个星球一次成住坏空,这一个循环叫一个大劫。换句话说,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太阳系,经过多少次的成住坏空?八万次,他还没出定,你就想这多利害。六道里头的凡夫,功夫最高的。但他出不了六道,也就是什么?他没有办法破无明。这个无明不是根本无明,根本无明破了,那超越十法界,这个无明是十二因缘里的无明,无明缘行,识缘名色,是那个无明。这个无明就是六道里面的灵魂,我们这样称,诸位就容易懂。不出六道,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就是它起作用,这个无明起作用。所以他不是沉空滞寂,不是四禅里面的无想定,也不是六道里面讲的四空天,不是,跟这个不一样。

他的心是觉心,他不迷,所以「心心契於真如法一」。一字非常重要,这个一就是一真,这个一就是自性,在佛法里面讲的自性、本性、法性、真如,名称很多,都是一个意思。一桩事情,佛说这么多名词,就是教我们不要执着名字相,名字相是假的,一执着就错了。佛法最怕的是执着,执着就是六道,六道真正的原因。执着没有放下,你就出不了六道;分别没有放下,你就出不了十法界,所以这个事情不可以不晓得,我们做什么事情别执着。不执着才能恒顺众生,这东西要这么做,好,那么做也好,没有一样不好。我们要坚持怎样,错了,没有坚持的必要。如果真的坚持,就坚持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那你就对了,决定往生。在世间法里头,任何一法你要是坚持,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增长我执,这个第一关很不容易突破。第一关突破之后就容易,往后就容易,头一关是最难破的。「念念流入如来觉海」,这是讲如来觉海。这是大乘里面的名词,从梵语翻过来的,也翻作性海,自性、性海。佛在经上有很多比喻,海比喻深、比喻广,取这个意思。如来的大觉,这是自性觉,像海一样。

「修行精进,无能逾者」,这是这一小段里末后的两句,讲到修行。「修行者为通用之辞,自晋后(晋朝以后)转为佛教术语。」修行在中国古人有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说法都在佛教之前,佛教还没传入中国。行是行为,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动作是身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所以修行,我们再加几个字进去就容易懂了,修正错误的行为,是这个意思。诸位要明了这些名词的真实义,你就不会产生误会。现在很多人误会,认为什么?念佛是修行、拜佛是修行、念经是修行、念咒是修行,是不是?未必!口念阿弥陀佛,心里打妄想,那不叫修行,那哪里叫修行?古大德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那就是说他不是修行。真的用阿弥陀佛来修行,那是怎么回事情?心里有着阿弥陀佛,口里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杂念妄想统统放下,把它念掉,用一个来对付一切妄念,这是修行,这真修行。读经是不是修行?是的,不读经打妄想,我读经就没有妄想了,我这个念头都在经文上,那叫修行。一面念经,一面想这一句什么意思,那一段什么意思,这不是修行,那还在打妄想,不过这个妄想是善的,不是恶的。不管你善恶,总而言之你是妄想,你是增长无明,为什么?得不到定。依照这些方法修行,你得要得定才行。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六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五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七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