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七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0/10/4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八十二面倒数第三行,从涅盘梵行品看起:

「《涅盘梵行品》曰:云何名如来?如过去诸佛所说不变。云何不变?过去诸佛为度众生,说十二部经,如来亦然,故名如来。」经里面所说的意思,很清楚、很明白为我们显示出,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他来干什么?说十二部经,讲经教学,他是为这个来的。为什么要讲经教学?古大德告诉我们,大乘「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是看到众生在受苦难不忍心,怎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要离究竟苦,究竟苦是什么?生死,生死是大苦,怎样帮助众生永远脱离生死大苦。乐是什么?乐是究竟乐,佛经里面的术语叫「大般涅盘」,这是梵文音译的,照这个意思里面来讲,永恒的乐就没有苦,一切苦永远远离了,这就是大涅盘的境界。经论里面说苦,通常说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苦苦里面跟我们讲了八种,叫八苦交煎。这八大类,前面四种生老病死,任何一个人都免不了的,富贵贫贱平等要受;除这个之外,有求不得苦、有爱别离苦、有怨憎会苦,还有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苦特别显示在我们的身心不健康,所以多愁多病这种人也占了不少。大般涅盘,这些苦的现象、苦的果报永远没有了,佛是为这个。

为什么用教学?我们不知道苦从哪来的,苦从迷惑造业来的,迷惑造业果报就是苦。所以佛把六道轮回比喻作苦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那我们就懂得,释迦牟尼佛以及一切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就是帮助我们回头的。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就是觉悟,觉而不迷,你就回头了;迷而不觉,这就是六道轮回的因。由此可知,佛对众生最大的恩惠,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破迷开悟的方便,方便为门,方是方法,便是便宜,合起来讲,最适合的方法、最恰当的方法就是教学。所以世尊出现,示现的是职业老师,是这么个身分,我们要知道。经典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个名词,叫「天人师」,十号里头有,天人师,所以佛的身分是老师,以这个身分出现於世,他给我们示现的三十岁开悟。在中国,孔子所谓说他一生,十五有志於学,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也差不多,十九岁离开家庭,他的家庭是帝王之家,舍弃荣华富贵出去参学,十九岁到三十岁,十二年之间,印度所有的学派、宗教都亲近过,没东西学了,也没地方去学了,问题没解决,大问题。

千万年来人类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宇宙从哪里来的?人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我?这大问题!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也没答案,舍弃了、不学了,在恒河旁边毕钵罗树下入定,他知道,只有甚深禅定才能解决问题,定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果然没错,释迦牟尼佛开悟了,开悟了,问题解决了,成就圆满的智慧德相,这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的,教学四十九年。如果这一段的行谊,你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释迦牟尼佛跟宗教不能说有关系,也不能说没关系。为什么?他学过宗教,印度所有的宗教他都学过,但是他不属於任何一个宗教。真的,他也不是宗教,用中国人的看法是道道地地的老师,像孔子一样,以老师的身分出现於世。所以我们后世的弟子称释迦牟尼佛为本师,根本的老师。用现在的话说,我们接受的是佛陀教育,创建佛陀教育的第一个老师,这称他为本师。我们跟他的关系是师生,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就是现在人讲的学生,我们跟释迦牟尼佛是师生关系。过去这些菩萨、阿罗汉都是佛的学生,我们现在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所以诸菩萨、阿罗汉跟我们什么关系?同学的关系,我们同一个老师,他们学在先,我们学在后,我们关系是学长、学弟这个关系。观世音菩萨是学长,这关系属於伦理,这得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当中没有宗教的关系,我们完全是师生关系,跟菩萨、阿罗汉是同学的关系,我们都是接受佛陀教育的。佛陀教育终极的目标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所以今佛如古佛一样,为我们讲十二部经。这十二部前面三种是体裁不同,三种属於体裁,后面这些是属於他所讲的内容。他讲些什么?理论与事实真相这两个部分。我们在十二部经里学到第八,今天我们从第九。

第九是「论议,以法理论议问答之经文也」,这一类属於论议,这讲到内容,经里面给你讲道理、给你讲真理。这里面很多经论上我们都看到问答,像大众所熟知的《大佛顶首楞严经》,就是属於这个,在体裁上它是长行,散文体,内容上它是论议。弟子们提出问题,佛来解答,佛也提出问题,让众弟子来解答,这一问一答,我们在旁边听,听明白,觉悟了,这一类的经文就叫做论议。在现在《大藏经》里面论藏就是属於这一类的。第十是「自说」,无问,没有人请教的,佛自己说的。「无问者,佛自说之经文。如《阿弥陀经》是也」。《阿弥陀经》我们念得很熟,没人问,自始至终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讲,叫着舍利弗,舍利弗也没什么话说,舍利弗恭恭敬敬在听,这一会全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为什么?这个法太深了,一般人问不出来,佛看缘成熟了。缘是什么?佛说出来,众生能信、能解、能行,这就是成熟了,后头能证,信解行证都具足,念佛往生就是证果。缘成熟了不能不说,没有人来请法也得要说,显示出佛陀慈悲至极,真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佛弟子对老师要认识,你对老师不认识,那种恭敬心生不起来,尊师重道,对老师尊重的心生不起来。认识得愈清楚,恭敬心就愈殊胜,自己才能得利益,印光大师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老师教学,同学很多,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师学经教,他开了一个班,经学班。班上同学有二十多个人,一个老师教,二十多个人程度不一样,什么原因?每个人对老师诚敬心不一样,真诚、恭敬。对老师的诚敬是表面的、是外表的,内里面是什么?内里面是对佛法的恭敬,诚於中自然就形於外,里面人家看不出来,但是从外表上能看到你里面。所以这些学生,哪个人有成就,哪个人没有成就,老师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於能成就的专心教导,对於不能成就的也很欢喜,看作什么?旁听生,也不拒绝他,种善根!古时候老师要栽培人、要选学生,完全都从这些地方看。如果老师要传法、要传道,正式指定你,把你选拔出来做接班人,那一个考察总在五年以上,才能看清楚你能不能肩负这个重担,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你能不能担起这个担子。没有这个能力不传给你,大慈大悲,为什么?没有能力,传给你,你这个担子挑不起来,那就是罪业。这个罪业,你看《戒经》里面结罪阿鼻地狱,罪很重,所以老师非常细心,非常认真的观察来选拔,就跟中国古代那些帝王选继承人,选贤与能。

你看《礼运大同》里「选贤与能」,非常谨慎,观察一个人往往观察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这样才选出来。第一个是德行,人品、学问、能力,看确确实实能够担这个重任,再把王位让给他。贤就是继承王位的,能是继承大臣的,这是大同之治,在中国出现过,不是理想!尧、舜、禹,我们再看看历史上记载,就是这样选拔出来的。禹以后这传儿子,这变成家天下,不过禹那个儿子实在是太好了,也就是启,夏禹的儿子启,德行、学问、能力、处事待人接物,在当时没有人不赞叹、没有人不佩服,所以大禹也就接受大众的推崇,把王位传给儿子,传给启。这以后中国人所讲的小康,小康讲三代,夏、商、周,这都是小康。孔子跟孟子出生的时代是乱世,春秋战国,这个动乱绵延四百多年,将近五百年,所以孔孟他们念念不忘圣贤政治,总是讲到尧舜禹汤,圣人。所以中国古时候的政治是圣贤政治,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教育是圣贤教育,政治就是圣贤政治,无论哪个行业,人是圣贤人,经商的,圣贤的商人,做工的,圣贤的工人。无论哪个行业都是圣贤,你要问为什么?因为所受的教育是圣贤教育,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读书志在圣贤,这天下大治,不敢说是极乐世界,也跟极乐世界相似。所以这是中国历代文人、读书人心目当中所向往的,跟现在人不一样。所以根性熟了,能接受了,没有人请,佛就自己说了,自动就教了。

第十一「方广,说方正广大之真理」,这一类的经文就标上「方广」,最着名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真的是方正广大的真理。用《般若经》上的话来说,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释迦牟尼佛讲的是什么?《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你们想想对不对?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讲的是诸法实相,诸法是一切法,实相就是现在人讲真相,宇宙之间一切法的真相,就讲这个,这一类的经就标上方广。最后的一条叫「授记,於菩萨授成佛之记之经文也」,这个没有专精的,一切经典里面佛有讲到这些事情的,这一段经文就是属於授记。佛有这种智慧、有这种能力,知道未来什么时候你修行证果成佛,你在什么地方成佛、在什么时候成佛,成佛的佛号称什么,他都能说得出来,这叫十二部经。所以十二部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的内容。佛佛道同,古佛出世是讲这些经典,今佛出世跟古佛没有两样,也讲这些经典,所以佛佛道同。今佛如古佛之再来,这称之为如来。

下面我们继续看经文。「又《会疏》曰:如来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在一百八十二面最后一行,也能称如来。法身就不必说了,法身是从自性上说的,报身是自受用身,应化是他受用身,都可以称如来,都是今佛与古佛没有两样的。这三身我们要了解它的真实义,法身没有相,净土宗里面讲的常寂光,常寂光是法身,常寂光土、常寂光身,身土不二。为什么?常寂光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但是要晓得它是活的,它什么都没有。六道里面讲灵魂,它不是灵魂,勉强说它是灵性,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它能看、能听,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它全知道。这个奇怪了,一点都不奇怪,你看日本江本胜博士用水实验,水它是个有物质的东西,但是它也没有眼睛也没有耳朵,但是它会看会听,它肉身器官都没有,它懂得人的意思。这什么?灵性!谁没有灵性?有。灵性是什么?灵性是法身。我们有没有法身?当然有法身,没有法身这个身怎么来的?法身是体,是本体,这身是现相。报身是佛把烦恼断尽了,自受用身,就是我们讲的离苦得乐。报身是真的得乐,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断了,这是报身。报身住哪里?报身住实报庄严土,所以叫报身。我们晓得,实报庄严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住的地方,一般人去不了。就是说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也断了,这个时候住实报土。实报土里头有身、有色相,有身,那个相,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我们平常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应身,报身是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为什么?性德完全从报身上显示出来。性德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不可思议,在报身上全都现出来,所以这是自受用,真正叫离苦得乐。

应身是他受用,应身是应化,在十法界、在六道,众生有感,佛就示现,佛示现这个身叫应身。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地球上出现应身,应身是跟我们这个地方的众生身没有两样。我们地球上的人道是来投胎的,他也示现投胎,跟我们人间没有两样,我们是个人,他也是个人,但是我们是个迷惑颠倒的人,他是个究竟彻悟的人,这个不一样。他来干什么?来教化我们。教人,示现人身;教畜生,示现畜生身;畜生众多,如果教一群老虎,他就示现老虎身,现同类身,不是同类身,怎么能够在一起居住?现同类身,这叫应身。要教饿鬼,他要现饿鬼身。你看佛教有些法事里面,焰口,焰口是施食。鬼很可怜叫饿鬼,得不到饮食。放焰口,放焰口是什么意思?请客,请谁?请鬼来吃饭。你看焰口台对面扎一个鬼王,叫焦面大士,青面獠牙,焦面,那是谁?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面现鬼身。在哪一道现哪一道身,这叫应身。没有这个身,你不能教化那类众生,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

1234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八二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五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一六七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