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弘法撰楹联 |
 
我为弘法撰楹联 作者:了意 “一世教育尽心培桃李,六旬学佛弘法撰对联”。我是一名退休中学语文教师,皈依佛教多年,喜爱用楹联形式弘扬佛法。楹联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史上的一株奇葩。用楹联形式弘扬佛法,既阐明了佛教道理,又弘扬了中华国粹,群众喜闻乐见。它将高深奥妙的佛法口语化、生活化。这样,更能直接有效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觉悟人生,可谓好处多多。下面我谈谈撰写弘法楹联的体会,与莲友分享个中品味与乐趣。 爱国爱教,与时俱进 佛教不能脱离时代与生活。每个佛教徒都应该首先热爱自己的祖国。明白只有国盛才能教兴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佛教本身教义也明确指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作为自己是皈依佛教的弟子,又是为人师表的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在精进学佛的同时,不忘关心国家大事。 早在1993年我撰写了一幅对联: 毛泽东开新天神州齐唱翻身曲 邓小平创特色华夏同写致富篇 1994我又撰写了一幅对联: 用两手抓 兴国添锦绣 分三步走 富民创辉煌 这两幅征联分别在南昌市昌北开发区与市文联联合举办的新春联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为了进一步体现爱国爱教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也十分注意在撰写楹联时把时代精神与学佛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如:为了学习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特撰一联: 做好人八荣八耻境由心造 明佛理三善三恶道从业来 为了纪念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中国召开和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我又撰写了两幅对联: 世佛论坛 共谋良策和谐祥光亮心宇 般若莲会 同献妙方正觉法乳滋善根 歌佛陀梵音 四海息浪显和谐 庆北京奥运 五州竞雄增友谊 立意如法,深入浅出 撰佛教楹联要更为认真慎重,特别在立意上要如法如理。如果意思搞错了,就会不经意地触犯戒律,说下妄语或绮语。 南昌市内某寺庙,有副楹联颇费歧义,联曰:“磨砖作镜凭功力,认佛即心知妙明。”此上联“磨砖作镜凭功力”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它绝不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意思。当年马祖道一曾一度用苦于坐禅的方法来想成佛。怀让禅师见了,就用生动的比喻启迪马祖说:“磨砖不能成镜,光坐禅怎能成佛呢?”教诲弟子不能执着与坐相,笔者琢磨,如果把此联改成:“磨砖作镜忌执相,见性悟禅方正觉”可能更为妥帖些吧! 另外,写佛教楹联要让人读懂一目了然。切实做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最近我撰写了三十多幅“2008年学佛新春联”,尽量让普通老百姓,四众弟子都能看明白,做到雅俗共赏。如: 精进路上悟佛理 生活禅中明正觉 除去三毒永持戒 免轮六道诚念佛 念佛风正民心顺 持戒人和国运昌 自净其意 一尘不染菩提地 心留我佛 万善回归般若门 当然,撰佛教楹联在形式上宜多撰短联,便于普及,明了,张贴或悬挂;在格律上要求平仄相对,词性相吻,结构相称,上下相衔,仄起平落。 贴近生活 急人所需 每当春节临近,不少信众,居士为找不到合适的学佛春联而犯愁。世俗一些恭喜发财、增福添寿的陈词套话与佛教教义有许多对不上号。而寺庙里虽有些现存的老对联却难以与家庭天伦、春节喜庆相适应。这是一个值得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弘法普及点。于是我就“毛遂自荐”地“班门弄斧”。写了一些春联给部分莲友,为新年增添了不少法喜。如: 念佛门第春常在 慈善人家乐永存 法雨丝丝甘霖洒 春雷阵阵狮子吼 春风拂明慈航道 法雨洒遍净土莲 辞旧岁 佛堂两课消业障 迎新年 弟子三学证菩提 有的爱好梵呗音乐的信佛家庭子女婚嫁及婚事新办的居士,我撰贺联: 瑟琴好配齐歌学佛曲 连理同根共绽并蒂莲 环保植树结连理 素宴放生配鸳鸯 有的居士过生日,我就撰贺联: 遐龄放生增康寿 上寿弘法添慧福 有的莲友乔迁之禧,我便撰贺联: 佛光长照新居暖 瑞彩喜盈善户安 颇为有趣的是去年元旦,学校校长请我为他办公室门口撰写楹联。我特意写了一幅首尾嵌名“爱国喜教”的楹联,联曰; 爱心苦口 重德育才报国 喜李亲桃 敬业为民执教 横批:和谐精进 此联一语双关,寓意“爱国爱教”。其实,佛教也是一种文明教育,凡圣各自都能有很好的理解和诠释。 提高品味 趣味典雅 虽说弘法楹联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也不是白开水一杯,寡然无味。它也应该精益求精,锦上添花。有的弘法楹联要求立意高,内容新,构思巧,语言活,情感真。要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趣味典雅的神韵风采。象一杯禅茶,喝后回味无穷,但又不能太深奥晦涩。在这方面笔者也作了点尝试,作为一种探索而抛砖引玉吧。如: 放生池中 鱼张笑口诉法喜 朝佛殿外 鸟闭歌喉听经声 此联用拟人手法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放生与弘法让众生法喜充满地感恩,聚精会神地闻法。在放生中,笔者还写了一幅正读倒读均可的“回文联”。联曰: 放生宜鸣蛙蹦鱼投活水 开笼喜翔雁飞雀进茂林 水活投鱼蹦蛙鸣宜生放 林茂进雀飞雁翔喜笼开 这幅放生“回文联”从情景到心境表明了三层意思,即科学放生,环保放生,法喜充满放生,饶有兴味。 在结合历史典故方面,笔者也写过几幅楹联,如: 风动?幡飘动?明察相生自心造; 桥流?水不流?暗喻身过佛性留。 上联“风” 、“幡”都是外境,内心一着相,自己心就在动。这就是说“境由心造,心使境转”。 下联出自梁朝傅翕写的一首偈语;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其中“桥”暗喻人身体的无常变化。“水”暗喻为人的佛性,它是不流动的,本来固有的。这是把古代禅宗公案与偈语典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禅意盎然。说明了“万法唯心”,“明心见性”的佛理精髓所在。 在庐山净宗祖庭东林寺朝佛,我撰有一联: 虎溪桥虽空 当年三笑说教无碍声犹在 聪明泉妙有 今日一掬念佛往生愿更坚 上联根据慧远大师与诗人陶渊明、道士陆修静三人“虎溪三笑”的历史典故而撰联,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相互交融的和谐情景。下联根据传说东晋名将殷仲堪到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当二人行至山脚下泉水旁时触景生情,大师赞叹名将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文思有如此泉涌。“聪明泉”由此而得名。把上下两联历史典故放在一起,即说明了佛教“真空妙有”、“法理圆融”、“离苦得乐”的真谛。 不揣浅陋,以上四点体会,也许是拙笔俚语而已,不知学佛同道师友以为然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