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0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5/19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二十八页倒数第三行,从「又何为至心」,从这看起。

「又何为至心?《无量寿经宗要》引什公之喻」,什公是鸠摩罗什大师,他说的这个譬喻。「譬如有人,值遇恶贼,直来欲杀。其人勤走,渡河求免。尔时但念渡河方便。但有此念,更无他念。当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杂余念」。这也可能是有人向罗什大师请教,什么是至心?什么是一念?罗什大师就举了这个比喻,譬如有人遇到强盗,旅行的时候遇到强盗,这个强盗非常凶恶,一定要杀人。这就逃命逃到一个河边,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怎么过河?除这一念之外没有别的念头,这个一念就叫一念。为什么?不杂余念。我们念佛也要用这个方法,什么叫至心?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杂念夹在其中,这个时候就叫一心、一念、至心,这意思都相同。

「行者亦尔」,行者就是念佛的人、修行的人,也是这样的。「若念佛名,若念佛相等」,都可以,念佛名是持名念佛,念佛相好那是观想念佛,都可以要紧的是「无间念佛」,这个念头不能停,为什么?一停就有夹杂进来,有念是妄念,无念是无明,都不能成就。妄想不能夹杂,无明也不能夹杂,无明是愚痴,妄想是贪瞋痴慢,都是障碍自性,都是破坏你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人不能不知道的。「无间念佛,乃至十念。如是至心,名为十念」。一念到十念,这是讲临命终时他决定得生。「是谓行人念佛,如彼喻中人之欲渡河,只是欲渡之念,更无他念,是名至心。如是之念,相续至十,即为十念。临终能行,决定往生。」这个句子十分肯定,一丝毫疑虑都没有,真正是如善导大师所说万修万人去。「乃至一念」,临终的时候十念时间来不及,他马上就断气了,他最后这一念是阿弥陀佛都能往生。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往生这一刹那他肯定见佛。如果最后这一念见佛,一念相应一念佛,他来不及了,就是没有时间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我了,我跟佛去了。说这句话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是十念他有时间,有时间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最后只有这一念,他来不及,他真看到佛来接引,那就真往生了。

这个意思,《念佛三昧宝王论》里面有说到,「念心纯固」,纯是不杂,固是坚固,这个信心非常纯、非常坚定,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亦得往生。盖以暗合道妙,巧入无生」。这两句话说得太好,这是说什么?临终那一念是真心不是妄心,不夹杂怀疑、不夹杂妄念就是真心。大乘教里佛常说「真心离念」,真心里头没有妄念,你真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就暗合道妙。道是什么?道是自性。妙是什么?妙是妙用,它起作用太妙了。临命终时最后这一念跟性德的体用相应,这还得了吗?这个品位可高了。巧入无生,这个巧是形容缘分太殊胜,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一辈子用妄心,临终一念是真心,太难得、太难得了。入无生就是入常寂光,就是契入自性,自性不生不灭,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他说了五句,第二句就讲「何期自性本无生灭」,讲得真好。

「是故五逆十恶,临终念佛,乃至一念,亦得往生」。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前,他要是真有畏惧之心,这个时候把他的妄念都吓跑掉,只有一念,要是提醒他「阿弥陀佛」,他就接受这一念,这一念里头没有怀疑,这一念里面没有夹杂,那他是什么品位?岂不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临终遇到这样殊胜的缘,肯定上辈往生。真诚到极处是上品上生,真诚里面差一等,上中品、上下品,上辈往生。我们知道,上辈往生是生实报庄严土,中辈生方便有余土,下辈生凡圣同居土,果报太殊胜。世出世间一切法,只有这一法是真实的,其他都是假的。佛在《般若经》上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这桩真实。「正显弥陀本愿不可思议」,这种成就,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成就。「法藏菩萨五劫思维之果,即在於此」。我们这一生能感得这样殊胜的缘,不能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恩德。我们真正修学,修学成就了,这是真正的报恩;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报恩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就是决定得生,要想决定得生,那你就决定要放下。大乘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果,永远不再搞轮回;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是理一心不乱,生到西方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所以关键,确确实实能不能放下,能不能彻底放下。这么多年来,我们在这个地方细心的思惟、观察,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是因为没看破,也就是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把假的当作真的,把真的打成问号,疑惑这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信心非常不坚定,摇摆不定,过失就出在这个地方。

於是我们就体会到,世尊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为的就这桩事情。你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不必劝你,自然就放下了,而且很容易放下。世尊给我们表演过,他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为什么会大彻大悟?没有别的,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一起放下,彻悟就现前了。在中国古大德,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带头,做出最明显的榜样,看破、放下,彻底放下,放下就成佛了。这个法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教化,是弥陀在因地,法藏比丘发的四十八愿,五劫修行,修行的时候,法藏是菩萨,四十八愿愿愿兑现,成就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四十八愿构成的,没有四十八愿就没有极乐世界,心想事成,阿弥陀佛天天想四十八愿,想了多久?想了五劫,念念不舍极乐世界,真成就了。我们今天有想,想不能成就,为什么?想几分钟就断掉,就不再想它。如果你想一桩事情能够想五劫,那个成就跟阿弥陀佛一样,这些我们要能体会到,念力不可思议。大乘教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凡夫想什么?想地狱、想饿鬼、想畜生,这想成了,真的是他想成的。地狱不是任何人建造的,不是有人去设计的,跟极乐世界道理完全相同,阿弥陀佛长劫想成了,那个造地狱罪业也是长时期想成了。你要真是能够体会得,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是念头,意念在造,它造成的,没人设计,没有人规划,没有人去造作,自然成就了。

「五逆十恶临终之际,地狱相现,众火俱至,而能以称名故,顿离妄惑,入理一心」。这里头这一句顿离妄惑,一下就入理一心,理一心是什么?理一心就是见性。「以契理故,众罪消灭」,你真的得理一心,得理一心就是明心见性,因为你见性,理就是性,自性里头没有罪福,罪没有,福也没有。如果有罪、有福,我们会想到它就有形色,有福,极乐世界现前;有罪,地狱现象现前,它肯定要现相的。今天我们知道自性没有相,不但没有物质现象,它也没有精神现象,精神现象是什么东西?受想行识,这是精神现象。自性里面有智慧,智慧里面有见闻觉知,但是这个见闻觉知,不但不是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所以我们不得已可以称它那是自然现象,它没有生灭。受想行识有生灭,有生灭现象,见闻觉知没有生灭现象,它是属於性德。见闻觉知有,它没有现象,刚才说过,三种现象都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见闻觉知,在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时候,他老人家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怎么解释?如来是自性,自性里头本来具足圆满的智慧。德是什么?见闻觉知就是德,相就是现象,我们讲的三种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自性里头本来具足。见性的人自性本来具足有这个东西,所以众生有感,自性有反应,反应里面起见闻觉知的作用,他用这个来反应。所以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着。

於是我们就体会到,真正是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他在外面表演的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骨子里头全不一样。不一样的是什么?见闻觉知变了,变成受想行识,受想行识就造业。受是什么?有感受。见闻觉知里头有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为什么?感受,他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怎么感受!所以他有见,他没有感受,众生现相让它见,见了他就起反应。就像水实验一样,我们想想水实验,用科学的方法测出这个见闻觉知的存在,我们今天知道水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懂得人的意思是觉知,会看是见,会听是闻,它起反应,这个反应是本能的反应,自性的反应。所以我们跟佛菩萨起感应道交,我们心有所感,我们有的时候有念去感,有的时候无念感。有念感,我们明了,无念怎么会感?其实无念,你的念动了,动得极其微细,微细到你自己都不知道。我们想想看,什么人能够觉察到我念头在动?什么人能够觉察到我们身体每个细胞都在那里波动?每个细胞这种波动的现象,从来没停止过,为什么?停止这相就没有了。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的底片不断在滚动,看到电影逼真;如果它不动,不动就没有了,银幕上什么都没有。我们今天看电视,电视不要用胶卷,用数码,密度比胶卷更大,速度比它更快。全是动才产生现象,不动,现象就没有了。三种现象都离不开运动,物质现象是运动产生的,心理现象也是的,自然现象也是的,决定离不开波动现象。

所以科学家有报告说,整个宇宙就像弹琴那个弦的波动,用这个来做比喻。宇宙这么产生,什么时候不动,全没有了,真的是佛法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到真正不动的时候,对於整个宇宙状况完全了解,这就是佛法所修学的禅定。禅定的功夫愈深,你就看到愈微细,极其微细的动荡你都看得很清楚。像经上所讲的,弥勒菩萨他老人家说的频率,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次的波动现象,他能看得清楚,一点都没看错。所以一弹指三百二十兆,我们如果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就会放下了。对於所有的现象你不再执着,你不会有控制的念头,不会有占有的念头,为什么?这些念头全是妄念,毫无意义。能占有吗?不能。能控制吗?不能,它的速度太快了。所以遍法界虚空界这三种现象,我们完全能接收得到,身体像个接收台一样,电台,这些波动全都接收到。我们自己这个身体,包括第六意识的念头,同时也是发射台,我们身体每个细胞、每个粒子都在发射,发射的速度立刻周遍法界。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你说佛菩萨知不知道?全知道。甚至於自己还不晓得,那个地方已经知道得很清楚,就是什么?这叫冥应。我们有求自己不晓得,菩萨收到,菩萨就来现身,就来帮助你,感应里面这叫冥感显应。还有极其微妙的冥感冥应,佛菩萨有没有帮助你?有,照顾你无微不至,你是一丝毫感觉都没有。我们只有在显应的时候感受到,冥应就不能感受了。两种冥应,冥感冥应,显感冥应。

所以修行最贵的就是契理,也就是上面这一句所说的「入理一心」,这最为可贵。这个层次,大乘教里常讲的法身菩萨,真的众罪消灭了。你找什么叫罪、什么叫福找不到,甚至於什么叫净、什么叫秽也找不到,乃至於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全没有了,自性清净心是一片常寂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登三不退」,我们常说圆证三不退,这是法身菩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小乘初果,别看他地位很低,须陀洹;大乘在《华严经》圆教十信位的菩萨,他是初信位,初信好比小学一年级。可是三种不退第一个不退他证得,他叫位不退,他的地位,证得这个果位就是圣人,他就不是凡夫,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他在六道里头决定不堕三恶道。更进一步,那是菩萨,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绝对不会退到二乘,这是第二次的不退。第三次的不退,是明心见性,他只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生常寂光净土,这是《华严经》上的妙觉位,这叫什么?念不退,他念念都是向着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没有第二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名符其实道道地地的无上正等正觉,真的无上,等觉上头还有妙觉,妙觉上面没有了,这叫念不退。

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登三不退」,我们就知道,他最低的境界,《华严经》上讲的初住菩萨,别教所说的初地菩萨。别教初地他所断的烦恼功夫,跟圆教初住相同,都是破无明,证得法身。证得法身是什么?肯定整个宇宙万事万物就是我的身,这叫法身,法是万法。他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的身,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是我的身,这叫证得法身。证得法身是什么意思?宇宙跟我真的是一体,这叫证得法身。见性才知道,不见性不知道,见性是什么?知道万事万物都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才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这是一切关系搞清楚。我们看到婴儿出生的时候,妈妈抱着他,叫他做心肝宝贝。真正开悟的时候,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万物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一体!你说在外面,眼耳鼻舌身这是外面,里面五脏六腑,一体!不是一家人,一家人两个体,一个体,真正证明了遍法界虚空界是跟自己一体。我们现在迷了,不知道,跟这个很好,跟那个怨恨,都对立了。你觉悟之后,看这个情形什么?鼻子跟耳朵对立,我的肺跟心脏对立,不就这个意思吗?其实有没有对立?没有。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作用,互相配合,这才叫健康长寿。它真的要是打架,不合作,人就生病,决定死路一条。

人这个身体是小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非常相似,小宇宙是大宇宙的模型。我们人在宇宙里很渺小,真的就像我们身体里头一个微粒一样。前面我们读过,黄念老给我们举的例子,「一毛一尘」,毛是汗毛,讲汗毛的尖端,很小了,尘是佛经上讲的微尘。这个毛的尖端一粒微尘,实在讲它很大,它还有更细的物质把它组成的。今天我们借重科学,知道有原子,原子我们肉眼看不见。可是我们的细胞,我们这根汗毛能看得见,这根汗毛是多少原子组成的,我们不知道,科学家知道。可是原子还不是最小的,原子的体积也很大。近代科学家发现的中微子,也许就是佛经上讲的极微之微,多大呢?一百亿个中微子组成在一起,就是一个电子。电子比原子小,一个原子有原子核、有电子,形状也像个小宇宙一样,围绕核子转,电子。你看一百亿个中微子是一个电子,就是一个电子把它分成一百亿个小点,那叫中微子。这个中微子从哪里来的?科学家也知道了,是念头造成的。所以科学家说,宇宙之间物质是假的,实实在在的说,根本就没有物质这个东西。

物质是意念,意念浓缩在一起产生的幻相,这个幻相就是佛家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心理现象、精神现象,都离不开想,就是念,离不开念,是念造成的。这个念头、念力,科学家这些报告我们看了,很像佛经上讲的阿赖耶。阿赖耶有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业相相当於现在科学家所说的能量;因为业相只是波动,从波动里面产生转相,转相就是阿赖耶的见分;从见分变现成物质现象,就是境界相,境界相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三细相是宇宙的起源。整个宇宙跟自己这个身(我们讲我)同时起来的,有没有先后次第?有,但是先后次第你决定不能觉察,你看不到。弥勒菩萨说的一念,你看一念里头有业相、有境界相、有转相,那么短的时间里头,还有分三个。所以在这细相里面,确确实实找染净、找真妄、找善恶,统统找不到。所以无始所造的祸福一笔勾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没有了,八十亿劫的福报也没有了,全勾消了。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一笔勾消掉,恢复到你真正的清净,「清净平等觉」这是真的,这恢复了。所以明白这个道理,要不要享福?不要,释迦牟尼佛一生给我们示现的,没享福。为什么?祸福是假的,相对的,不是真的。他的示现里头的含义非常非常之深,我们得慢慢去体会,慢慢去发现。然后再想想《还源观》上讲的「随缘妙用」,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表现,随缘妙用,要把他的妙用,你看出来,我们才能够真的得受用,我们才真正能够向他学习,要学得很像。释迦牟尼佛确实是方东美先生所讲的,他过的生活,是最高最高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一八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三集)

净土法门所依的经论——明旸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所依的经论——明旸法师开示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一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二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四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三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四四五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