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20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四十八面倒数第三行: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从这个地方看起。「自谦曰恭,尊人之德曰敬」。这是先解释恭敬这两个字的意思,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想学、想修、想有成就,这两句话是关键。我们真正能把这八个字做到,世出世法修学没有不成就的。换句话说,我们学习一切不能成就,没有结果,问题就缺在这两句上,不懂得恭敬,不知道奉事,问题就出在这里。这八个字做好,社会和谐,世界大同;这两句话没有了,社会肯定是动乱,居住环境肯定是灾变频繁。所以这两句话太重要,我们不能不认真学习。头一个学谦虚,没有谦虚就是傲慢,傲慢是严重的烦恼,障碍德行、障碍学习。不但不能成就功德,它是最容易破坏功德的,一切功德不能成就,问题就出在这里,所以谦虚比什么都重要。孔子五德,学生对老师看法,都承认我们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老师温和、善良、恭敬就是自谦、节俭、忍让,这是圣贤普遍都具足的,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具足。由此可知,这五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见性全都显示出来了。学习真正觉悟的人,这个五德不能像圣贤那样圆满的显示,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看得到,他都表现出来了。人有没有德,一看就明白,谦不谦虚?对一切人事物有没有恭敬心? 这个地方的举例是举三宝,三宝是佛法僧,是自性三宝,能不恭敬吗?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能离开三宝吗?没有一法能离开三宝,三宝是他的自性,代表觉正净。佛的意思是自性觉,觉而不迷;法的意思是自性正,正而不邪;僧是自性净,清净,清净不染。佛灭度之后,是以住持三宝来表法,这后面都说到了。见到三宝的形相,听到三宝的音声,恭敬承事之心油然而起,它有这么大的作用。现在这个作用没有了,於是佛法衰了,佛法衰不要紧,要紧的是什么?要紧是我们会堕恶道,说得不好听的话,我们会堕地狱。为什么?剃了头穿上这身衣服代表佛法,佛法兴我们有光彩,佛法衰我们有罪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尊人之德曰敬」。看到别人在行道,前面念过了,「行般若波罗蜜多」,这种人表现的是智慧、是德相,我们见到能不尊敬吗?学习都在日常生活当中,人有善行、有善言,就是我们尊敬的对象;他没有善行、没有善言,我们也要尊敬他。为什么?尊敬他的性德,现前他的性德是被烦恼障碍住,透不出来,他不知道,我们知道。烦恼习气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说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是永恒不失,本无是可以除得掉的。所以普贤十愿「忏除业障」,就是不觉是可以忏除得掉的。我们尊重一切众生的本性,不要去在意他的习性,恭敬三宝的心就圆满的出现。恭敬三宝成就了自己,我们学佛真得受用,就印祖讲的,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你读经、你听教,听教是我们听讲学、听分享,这些对我们都是一种教育,这叫听教,真受其利。如果没有恭敬心,你听得再多、念得再勤,得不到利益,听是耳边风,读是心不在焉,怎么会有成就?由此可知,心在散乱的时候不要去读经,不要去听讲,为什么?得不到利益。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应该走到没有人的地方,安静的地方去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对你有好处,心定下来了,再去读经、再去听教会开悟。为什么有人听读他开悟了,有些人听一辈子、念一辈子,都糊里糊涂不开悟?道理都在此地不能不知道。 世出世法的圣人教导弟子,头一个就是教恭敬,教礼敬,礼敬跟恭敬是一个意思。这个科目什么时候教?在古代父母教,小孩还没出生,怀孕的时候,母亲对一切人恭敬,特别是对长辈、对父母。小孩还没出生,他已经就学会了,所以他一出世,他自自然然没有人教他,他会恭敬,会鞠躬,这个影响多大!所以从前小孩好教,听话,孝子贤孙。现在人为什么不好教?不是不好教,是父母没教他,完全疏忽了。他一出生之后谁教他?电视教他,出生的小孩就看电视,看到三岁他学的东西可不少。学的什么?暴力色情、杀盗YIN妄全学会,你当然不好教。「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你就晓得不容易。我们小时候父母忽略这个教育,现在我们明白了,想补这一门功课,如果是真正通达明了,学习的愿心非常强烈恳切,有效;如果不是,很难收到效果,这些道理我们都得要懂。要不然这一生虽然遇到佛法,依旧是空手而过,遇到跟没有遇到一样的,不知道这是宝。世间什么是宝?佛菩萨留下的经典是宝,圣贤留下的典籍是宝,这是全球人类的宝藏。文化没有国家界限,没有族群界限,也没有宗教界限。 「《法华经嘉祥疏二》云:谦逊畏难为恭,推其智德为敬」。首先讲到谦德,这是性德,古人有一句话说,「学问深时意气平」,说明愈是有学问、愈是有德行的人,愈谦虚、愈能够礼让。确实他放下一切对立,放下一切竞争,放下一切矛盾、冲突,这些东西在他心里面找不到,他的心里一片慈悲。一片和睦、一片慈悲,这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外头的,从外面学不到的。佛菩萨、圣贤人做出榜样给我们看,苦口婆心的讲给我们听,启发我们自己的性德。我们学会了,是不是跟他学的?不是的,自己性德流出来了。他们以善巧方便把我们自己的性德引出来,帮助我们把障碍排除。实际上排除障碍,他们把他自己怎样排除障碍的经验、方法、效果告诉我们,他的帮助到此为止,我们明白、知道了,自己依照这个方法去做,真的也能把自己的障碍化解,障碍除掉,性德就透出来。所以这些老师、这些善友帮助我们,他有没有觉得他有功劳?没有。为什么?因为障碍是你自己放下的,你自己性德自然透出来的,与他毫不相干,他怎么能居功!他看到欢喜,他的性德流露出来了,你也流露出来了;他破迷开悟,看到你也破迷开悟了,欢喜,志同道合。 不居功,恭敬就透出来;居功,我做了多少好事,我度了多少人,傲慢就起来了。看到别人做得比我多、做得比我好的,嫉妒心就生起来,这样的学习,他的果报是走向反方向,不是走成佛之道,他走向堕落之道。他自己不知道,只看到眼前,没有看到以后,也就是说来生后世他没看到,这就是佛法讲愚痴,没智慧。有智慧人有前后眼,智慧的人能看到过去、能看到未来。我们智慧没开怎么办?读历史,看过去,吸取过去的那些经验。眼前的现象看到了,可以能够判断预测未来,这样的人也算不错。我们这一生的经验不够用,几十年当中所见所闻不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前问题,所以我们要借重老祖宗的经验、老祖宗的智慧那就是读书。中国的典籍对这个世界贡献非常之大,这什么道理?中国用的方法太巧妙,这个方法就是语、文分开。传递给后人信息的用文言文,文言文是永恒不变,又不难学。你学会文言文,中国古籍记载的四千五百年,这些典籍里面所记载的智慧、理念、方法、经验、效果,是你在人生解决问题上最丰富的资料,你不能不读。尤其像《群书治要》这一类的,把你解决问题迫切需要的这些资料,从这些古籍里一条一条抄出来,聚集在一起。你不必用很多时间去看书,在这一本书里头,你所需要的全部都在里面,多方便,多有价值。 这种教育对谁的?用现在的话,对全民的。谚语所谓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你没有成家,孤家寡人一个,你一个人也生活在痛苦烦恼的世间。这部书能帮助你解决,解决你个人的人生,解决你家庭,解决你事业上所遭遇这些困难。可以解决社会问题,解决国家的问题,解决全世界的问题,真是宝!我们称佛经为法宝,这些书是不是法宝?是的,都是法宝。《四库全书》,当时多少人真正有学问、有德行,在一切书籍里头去选,邪知邪见的统统剔掉不要了,能够收入的都符合正知正见。与性德相应,至少与十二个德目相应,「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与这十二个字不相应的不收进来。所以这些典籍能称之为宝,道理在此地。一个人谦虚,恭敬心起来。一个人畏难,什么难?做人难,做好人难,难,你能做到,可贵,难能可贵,你能做到。作圣贤难,作佛菩萨难,知道难,自己就谦虚,不敢有傲慢,不敢有轻视的态度,恭敬心自然就生出。推其智德,推是推崇,别人有智慧、有德行,我们要敬重他。 经文上举个例子三宝,「三宝者,一切之佛陀,佛宝也」。一切证得佛果的人,也就是说他把自性上的障碍全部放下,自性没有障碍,性德圆满的透出来,没有一丝毫欠缺,这个人称他作佛陀,佛陀是觉悟,圆满的觉悟。是谁?是自己的性德。如果我们把执着、分别、妄想、起心动念全放下,你就是佛陀。只要放下,性德就现前,他障碍没有了,障碍是不觉,你自性是本觉。佛法说本觉,我们中国老祖宗说本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本善跟本觉是一个意思,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你真的明白、了解,才知道佛法不能不学,学佛是为什么?是恢复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本性就是佛。恢复一半,没有完全恢复这叫菩萨;恢复少分,性德确实透出少分,这叫阿罗汉。所以佛经称为内典,佛法称为内学,不是向外是向内的,内就是你完全是本有的,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你的相好,统统是自性本来具足。佛说得好,「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法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用作梦的比喻比较容易体会,梦中所有境界都是自心变的。作梦的时候,我们整个的心变成梦境,整个梦境就是自心。同样一个道理,今天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就是我们真心变现的。你要说我们自心在哪里?我们真心在哪里?这境界就是,自心变的。自心之外没境界,境界之外没有自心,心境一如,心境不二,这是你真的明白,你真的觉悟了。 「佛陀所说之教法,法宝也」。我们今天所读到的、所看到的,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教学四十九年所留下来的,这些教法用文字记录下来,编成书本留给后世,在中国称为《大藏经》。这里面的内容,不但包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经,还包括这两千年来在中国祖师大德学习的心得报告,有经论的注解,有与我们分享的论文,这都是法宝。佛教传到中国两千年了,历史上记载的,正式是国家派特使到西域去迎请,皇帝派特使请他们到中国来的,东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到现在我们算是西元,也就是公元六十七年到二0六七年满两千年。这两千年来,中国人依照佛法修学的,成就的人很多,我们在讲席当中跟同学们分享,我们估计没有精确数字来统计,估计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宗门、教下合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超过三千人以上。这是宝!这些人是有缘人,所谓有缘人,遇到佛法了,抓住这个机会,锲而不舍,依教奉行都成就了。那个不成就的人呢?毛病还是没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自以为是,自以为聪明,不肯依教奉行。知道这个好,也想学习,但是没有依照它的方法、它的程序,所以一生空过了。方法很简单,跟中国老祖宗讲的是一样的,中国人代代相传的「专」,就这一个字,教、学都要专,专就能成就。为什么?专心是定的,不专,心是动的、心是乱的,专心就是定的。 所以世出世间法成就,决定离不开戒定慧这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在佛法里面说,不只是释迦牟尼佛教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的成就,都是依戒定慧。戒是什么?守法,一定要遵守这方法。定,你心是定的,不是散乱的,散乱心不会成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开智慧,定就能开智慧,不定生烦恼。佛在这上用个比喻用得好,比喻水,水不定它起波浪,起波浪它照不见;如果它水是平的,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这些景观全照在里头,清清楚楚。所以佛把心比喻水,水要清,不能染污,水要定,不能动,就是心要清净,心不能动摇。一门心是定的,两门、三门心就波动,你就开不了智慧。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教诲、佛菩萨教诲的最重要的一个原理原则,你不能不遵守。你不遵守,你试试看,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超过佛陀的教诲?包括今天所讲的科学方法,没有办法,实在找不出第二个办法。所以,大乘教里面提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智慧开了之后就有个效果发生,什么效果?叫触类旁通。触是你接触,你一接触你就通达,不需要学你就明了、就通达。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是自性变现的,你见了性,你能通一切法之性,就全明白、全通达了。我们学习就是希望对世出世间法全部都通达,像佛菩萨一样,佛菩萨怎么学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样学出来的。我们不相信,这一下手就广学多闻,那就完了,害死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