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佛像的故事——宋(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宋代的壁画创作由于皇帝尊崇佛道,继承唐与五代余,寺院石窟壁画尚有一定声势,故而寺观壁画仍具有一定规模。其中又以皇室主持绘制的壁画尤为宏伟壮观,尤其以大相国寺壁画为其代表。开封大相国寺为古代佛教名刹,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在宋初陆续加以扩建,寺内壁画皆出自名家之手:如高益在大殿走廊左壁绘《阿育王变相》、《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高文进在大殿画《降魔变相》、《擎塔天王》,在后门东西两壁绘《五台峨嵋文殊普贤变相》等。此外王道真、李用及、李象坤、王端、石恪、孙梦卿等人也参与了相国寺壁画创作,其绘制的作品亦为时人所珍视。太宗、英宗两朝对相国寺壁画屡有修补,如太宗时,因高益所绘壁画剥落,即命高文进、王道真等整修;英宗治平二年相国寺壁画部分被洪水淹毁,又命崔白、李元济等修补重绘。而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所修成的玉清昭应宫则尤为宏丽,壁画创作队伍也更为庞大:集中了全国各地名手3000余人,从中选拔出百余位,又以武宗元、王拙为首。其中张防画三清殿之奏乐天女,高达丈余却不起画稿奋笔立就;庞崇穆绘山水列壁,变换精妙,为时人称道;武宗元、王拙分绘五百灵官及众天女朝元,场面浩大、人物众多,蔚为壮观。

莫高窟第454窟

另外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东西北壁均保存北宋壁画。西壁中间为西方净土世界日月灯光如来及华色比丘尼、忍辱太子、转轮王舍身佛像,南侧为东方界喜王如来和须阐提太子本生。内容虽宣扬忍让、孝行及因果报应,但画中人物形象及生活景象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社会风貌,出现了航海、捕鱼、织布、耕作等场景,而且行笔道劲流畅,构图严谨。

还有汴梁城内的玉清昭应宫、五岳观等内的壁画亦由一批供职于画院的画家参与策划和绘制的。如景德末年,玉清昭应宫建成伊始就招募全国画手藻绘宫宇,分为左右两部,左部之长为画家武宗元,右部之长是王拙,由翰林图画院待诏高文进河王道真设计规划全部壁画。山西省现存宋代建筑三十座,殿内壁画经后人修葺多已重绘。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内壁画是目前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北宋寺观壁画遗作,北壁土墙及石柱上留有画匠郭发题记及作绘时间(北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年)。经变中部的佛、菩萨、比丘尼、天龙八部等描绘得精丽端严,在唐人的传统上有所变革。

两宋时代木版佛经及佛画遗迹留存颇多。当时的汴梁(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安(今福建建甄)、成都(今属四川)及眉山(今四川乐山)等地,先后成为雕版印刷中心。北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开刻《开宝大藏经》,费时十二年,书法端正整肃,佛画精细严谨。江苏苏州瑞光寺塔发现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四月刊印《大隋求陀罗尼经咒》,中间绘刻释迦像,环以汉字咒文,四个角上刻有天王像。北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刊印、画院待诏高文进画《弥勒菩萨像》等三联作版画,艺术上已经很成熟。还有北宋刊本《大佛顶陀罗尼经》及卷首图,南宋临安版《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中国古本连环图画之雏型),均可作为这一时期雕版佛经及佛画的代表。

宋代除壁画外,佛教卷轴也相当流行,可悬挂用于供奉,祈拜者名之为“行轴”。今存无款《燃灯佛授记释迦文图卷》是宋代民间卷轴佛画中的典范之作。

高文进:五代宋初画家。成都(今属四川)人。从遇子。工画佛道,师法曹(不兴)吴(道子),笔力快健,施色鲜润。干德三年(965)蜀平归宋。太宗赵光义留神绘事,文进与黄居寀常左右,人图画院为祗候。开宝八年(975)重修相国寺,寺内壁画为高益笔,经时圮剥,命文进与李用及、王道真、李象坤翻传高益旧本修复之,率皆称佳。迁翰林待诏。曾与道真对画寺庭北门东面《大神》;至寺大殿后壁 《擎塔天王像》,大殿西壁《降魔变相》二堵,为其所画,有出墙之誉。黄庭坚评曰:“国初高益,名大高待诏,文进名小高待诏,今为翰林画工之宗。”又奉敕访求民间图画,颇力,得奖赏。有一副版画《菩萨像》流传至今,刻工为当时有名的雕刻能手张延皎、张延袭兄弟,用了一年工夫刻成,雕像尚留唐风。

石恪,生卒年不详,五代末宋初画家。字子专,成都郫县人。幼无羁束,长有声名,虽博综儒学,志惟好画。初事张南本学画,后笔墨放逸,不专规矩。在蜀地余圣寿寺、龙兴观等作宗教壁画。宋灭后蜀(965),石恪至都城开封,奉旨绘相国寺壁画,后授以画院之职,坚辞还乡。《二祖调心图》传为他所写。


石恪 二祖调心图
纸本水墨,纵35.5厘米,横129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图中表现慧可、丰干二位禅宗祖师调心师禅时的景象。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桐城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中进士。产先后任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和朝奉郎等。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因病辞退,归老龙眠山。他继承了顾恺之以来的传统,而又有所创造,自立新意,在刻画人物个性和情态上极具功力。他把过去仅作为粉本的白描画法确立为一种画种,使之独立成科。有《华严变相图》、《维摩演教图》、《蕃王礼佛图》等作品。后人论其作画“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

《维摩演教图》

梁楷,祖籍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居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生卒年不详。宁宗嘉泰(1201-1204)时画院待诏,赐金带。嗜酒性豪放,蔑视皇权、礼法,不耐画院规矩,将金带挂于院内而去,号曰“梁疯子”。工人物、山水、释道鬼神、花鸟,其画师法传统而不拘泥,气势狂放有法度,下笔阔略却传神。笔酣墨畅,行笔如飞。画分两体:一曰“细笔”,宗法吴道子、李公麟,衣褶用尖笔作细长撇捺,致密入毫发,转折劲利,称“折芦描”,一曰“减笔”,节奏强烈,姿态生动,神完气足,开创写意人物画新天地,将水墨画推向新高峰。画院同仁“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服”。传世作品有《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六祖斫竹图》、《释迦出山图》、《八高僧故事图》、《布袋和尚图》、《六祖斫木图》、《黄庭经神像图》等。

梁楷《八高僧图卷》之《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

绢本,设色。分别描绘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禅宗八个高僧的故事。各个人物的神态、举止和服饰刻画入微、传神;山石多为斧劈皴,笔法简洁洗练,动静相映以烘托出人物的情绪。是梁楷作品中较为工整的一路。

梁楷是个参禅的画家,属于粗行一派。不拘法度,放浪形骸,与妙峰、智愚和尚交往甚密,虽非僧,却擅禅画。 “六祖伐竹”表现的就是慧能在劈竹的过程中“无物于物,故能齐于物;无智于智,故能运于智”。梁楷的《六祖伐竹》是其中年以后的作品,笔墨极为粗率。笔笔见形,笔路起倒,峰回路转,点染游戏;欲树即树,欲石即石, “心之溢荡,恍惚仿佛,出入无间”。

六祖斫竹图

法常,生年不详,卒于1281年左右,南宋画家。号牧溪,蜀人,在杭州为僧。法常善画龙、虎、猿、鹤、芦雁、山水、人 物,是南宋后期有新意的重要画家。所绘大多为佛教禅思题材,寓有静心、忘物、四大皆空的思想,而且形象刻划与写情传神俱得,如《观音图》、《猿猴图》等,落墨不多,却神形兼具。他的画大多流传于日本佛寺,深受日本僧俗欢迎。

法常 南宋 绢本墨笔淡彩 纵172.2 横97.6厘米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图中白衣观音端坐于溪边的岩石上,神态庄严,作冥思装。旁置净水瓶,身后为石崖,长幼垂草野竹,间有淡淡的烟岚。人物衣纹用淡墨,圆润流畅;岩石用披麻皴,用笔秀俊,画面清幽静穆,很好地表现了此画的主题。画幅的左下方署“蜀僧法常谨制”,钤“牧溪”朱文印。

贾师古,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汴(今河南开封)人。擅画道释人物,师法李公麟。高宗绍兴(1131—1162)时为画院祗候。白描人物,颇得闲逸之状。梁楷为其高足,名过其师。传世作品甚罕,有《大士像》、《岩关古寺图》。

贾师古《 大士像》 立轴绢本设色 纵42.2厘米横29.8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士像》绘观音大士秀发披垂,斜倚山石,手中宝瓶倾斜,琼液垂流,涌现一朵白莲。在众多以观音为题的绘画作品中,贾师古的这一幅可谓是殊异绝伦、超凡脱俗。他以墨笔钩勒、皴擦以成山石;以白描的手法写观音,衣褶如行书草笔,写意简洁,却用极工细的笔触描绘观音的发髻面容,柔美秀润,工写对照之间,气韵顿生。又以山石之粗糙厚重衬托出观音的空灵白晰之容、闲适自在之态,让人叹为观止。

刘松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住在清波门而被人称为“暗门刘”或“刘清波”,是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画院画家,在宋宗朝“进《耕织图》称旨,赐金带”。刘松年山水人物兼善,人物画著名者如《猿猴献果图》(一名《罗汉图》)等,描绘的对象是传说中的人物,形貌奇古,有石恪、贯休之遗风。

刘松年《猿猴献果图》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序

佛像的故事——元(一)

佛像的故事——元(二)

南怀瑾:禅宗与中国文学(上)

佛像的故事——元(三)

 

后五篇文章

方立天:《西游记》与佛教文化

佛教对汉语文字词汇的影响(四)

佛像的故事——宋(一)

佛教对汉语文字词汇的影响(二)

佛教对汉语文字词汇的影响(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