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佛像的故事——元(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我国现存的元代雕塑遗迹已不多,今日尚存的元代雕塑作品,散见于甘肃张掖、山西太原、山东济南、浙江杭州、北京近郊等地。

  杭州飞来峰元代石刻造像,现存67龛,造像大小合计116尊。其中“梵式”46尊,“汉式”62 尊,其余8尊是受“梵式”影响的汉式造像。这批造像是元代初期,由江南释教总管杨琏真伽主持营造的。造像目的,一是“端为祝延皇帝圣寿万安”,二是“祈保自身世寿延长,福基永固,子孙昌盛,如意吉祥者。”这些造像一般都较大,雕刻精美,保存亦较完好。是历代飞来峰造像中特别值得注目的一部分。

  元代造像分布于冷泉溪南岸的岩壁间和各洞口的上方。时代始自至元十九年(1282年),终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佛龛以方形和长方形者居多,也有凸字形和半圆形的。龛顶多呈现拱券或平顶。题材内容与前朝的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宋代盛行的十八罗汉和罗汉群像这时不见了,佛和菩萨题材的造像又盛行起来。其中喇嘛教题材造像最富有特色。

  内容有佛、菩萨、明妃、护法天等。佛部形象最多,共十三尊,分刻藏密各部主佛。金刚界五部佛指:佛部毗卢遮那,金刚部阿閦佛,宝部宝生佛,莲花部阿弥陀佛,羯磨部不空成就佛。胎藏界五佛指:中台大日如来,南方开敷花王如来,东方宝幢如来,北方天鼓雷音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龙泓洞口上部第13龛坐佛即是毗卢遮那,右手结降魔印,左手抱金法轮,方面大耳,神态安祥。第16龛为手握摩尼宝珠之南方宝部宝生佛。第48龛坐佛,为西方莲花部主无量寿佛,双手结弥陀印,掌心托宝瓶。

  佛像头戴宝冠,是喇嘛教造像的一大特点,傍溪栈道第37龛本尊,戴宝冠,饰璎珞、环钏,似菩萨形。右手结降魔印,左手施法界定印。而第60龛无量寿佛坐像,却又作螺髻,双手结弥陀定印,上置宝瓶。但造像风格又是典型的“梵式”。这是“梵”、“汉”融和的表现。

  规模最为宏伟的属呼猿洞第70龛释迦三尊,本尊通座高3.6米,左胁侍普贤菩萨持莲,右胁侍文殊菩萨执剑。“欢喜佛”是喇嘛教艺术所独有的,飞来峰一线天洞口第25龛之“欢喜佛”(应称秘单身结跏趺坐的菩萨形,像高约1.4米,右手握金刚杵,左手握金刚铃,结金刚印。著冠,面带喜色。)

  金刚杵,金刚铃都是佛门法器。金刚杵,梵语伐折罗,原为古印度的兵器,密宗借以幖示坚利之智,断烦恼,伏恶魔。金刚铃,用来警觉诸尊,警悟有情,摇而振之发出声响。按《大威德怖畏金刚尊佛仪轨全经》解释:“杵是方便,铃是智慧,二物皆真菩提心自性也。”

  藏密,是在印度密宗的基础上,吸收汉地佛教特点,又揉和西藏当地的本教汇合而成的。藏密艺术形象往往带有浓厚的原始色彩,一般人看不大懂,甚至产生误解。欢喜佛即是一例。究其本意,是要通过男女相抱的形象,宣扬阴阳调和,消邪避灾的佛法威力。男表示力量和智慧,女表示方法。这是一种象征手法。又有一说,欢喜天乃是宇宙的创造者大自在天的儿子,为暴害世界的大荒神,观世音化现为女性,顺其娱乐从而降伏其暴恶,使归于佛法正道。总之是象征阴阳调和,生生不息之意。

  飞来峰梵式造像中,菩萨形象更为丰富,数量居第二位,共十一尊。喇嘛教的菩萨形象多为多面广臂的式样。飞来峰第15、36、64龛均为四臂观音像,前二手合掌,后左手持莲,后右手执数珠。

  一线天洞口第23龛普贤菩萨,头戴五佛冠,背倚月轮,坐白莲花,右手持金刚杵安于心上,左手执般若波罗蜜金刚铃安胯上。高约1.5米,比例适度,姿态自然。

  第26龛文殊师利坐像,即显教之文殊菩萨。高与前龛略等。头戴五佛冠,右手挥剑举于脑后,左手持莲花,莲上有梵夹(即贝叶经),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剑和梵夹是密教文殊菩萨的特殊幖帜,宝剑是佛之智慧的象征。

  第49龛狮子吼观音像,也是独特的喇嘛教造像。像坐式,通高1.5米。像有三目,发髻冠,著虎皮,于狮子座(狮子为倒壁所遮)上作轮王坐。后壁右方有一支三叉戟,左方有一剑立于莲花之上。作男像装扮,体魄魁梧,威严中透着慈祥。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中国密宗的八大观音、三十六观音并无此像,而印度波罗王朝却流行此像,当系由印度传入西藏的。第49龛右壁所刻七头龙王浮雕,高约1米,内地未见,仅见于西藏色拉寺。故十分珍贵。

  救度母(或称佛母)也是喇嘛教所特有的形象。一线天洞外,编号第22龛,高约1.5米,龛楣刻有“一切如来顶髻中出大白伞盖佛母”名号。密教认为这位佛母能放光明,覆盖一切众生,大白伞盖即光明广覆之义。

  第55龛的尊胜佛母,三面三目八臂,分执各种法器,是飞来峰唯一的一件多面广臂密教造像。按尊胜佛母亦称佛顶尊胜,是所谓五佛顶之一,尊胜陀罗尼之本尊,即释迦如来由佛顶现出之轮王形,为佛顶尊中之最尊者,故名尊胜佛顶,能除一切惑业,故又名除障佛顶。此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长圆面庞,长眉细目微闭下视,高鼻小口,略含笑意,慈祥亲切,上身裸,有胸饰臂钏等饰物,下身薄衣裹体,衣纹细劲,是喇嘛教艺术形象中的精品。

  飞来峰的护法神像也别有特色,与显教的明显不同。如第46龛之多闻天王像,高约3.14米,骑狮。对龛前石亭额以“多宝天王”称之。多宝即喇嘛教的财神,号称“大黄财宝护府”,他身穿甲胄,右手执幡幢,左手攫一鼠狼,鼠狼口吐珠宝。他既护法,又司掌财宝,给人福寿如意,所以俗称“多宝天王”。

  喇嘛教“梵式”造像兴起于西藏,元代始曾在内地传播,但经历代兵火,内地喇嘛教造像绝大多数已荡然无存,而飞来峰保存了元初完整的喇嘛教造像。

飞来峰石窟造像之印度僧人慧理石雕像

  掺杂了喇嘛教成分的元代雕刻,还有北京北郊居庸关内镇的云台。券石上和券洞的内壁刻有天神、金翅鸟、龙、云等喇嘛教图样及用梵、汉、蒙、藏、维吾尔和西夏六种文字刻写的陀罗尼经咒。

  云台始建于至元二年(1342 年),峻工于至正五年。据时人欧阳玄《过街塔铭》载,此项工程是以藏族官员为主负责设计施工的。券门内外的浮雕及装饰,均源自西藏桑鸢寺及萨迦寺。券门内壁的十方佛、千佛及券顶五千曼陀罗,均具有西藏萨迦寺的风格。云台建筑在居庸关城中央,它是元代泰安寺中的遗物,台上原来有一座殿宇,不知毁于何时,现在只存柱础。这个台子的外形非常秀丽,青石筑成的台身,顶上用白色大理石栏干环绕着。台中间五边形门洞也是用白色大理石镶面的。门洞的外缘满雕图案花纹,洞壁洞顶是至正五年(1345年)雕刻的四大天王,刀法娴熟,刻划细致入微,形象威武雄壮,战袍衣带飘舞,动静相间,刚柔相济,是元代的雕刻上品。

 
 
 
前五篇文章

佛像的故事——明(二)

佛像的故事——明(一)

佛像的故事——清(一)

佛像的故事——清(二)

中国首部佛教交响乐《神州和乐》访韩演出圆满成功

 

后五篇文章

南怀瑾:禅宗与中国文学(上)

佛像的故事——元(二)

佛像的故事——元(一)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序

佛像的故事——宋(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