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验、想象和语言:肉身的放逐及其影响
2014-9-7|334
⊙ 从矛盾的语言里看禅的世界
2014-9-7|315
⊙ 回鹘文《玄奘传》的汉语对音
2014-9-7|540
⊙ 土族《格萨尔》中的语言特点及其学术价值
2014-9-7|349
⊙ 通过梵、藏文与奘译汉文对比辨析
2014-9-7|602
⊙ 佛经语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14-9-7|263
⊙ 阐释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2014-9-7|246
⊙ 佛教丛林语言规范
2014-9-7|180
⊙ 佛教语言修持及其意义
2014-9-7|514
⊙ 诗家语言与佛家语言
2014-9-7|425
⊙ 深简述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的介绍及其对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的影响
2014-9-7|637
⊙ 共时材料中的历时分析——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看汉语词汇的发展
2014-9-7|378
⊙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
2014-9-7|178
⊙ 中土佛教文献词语零札
2014-9-7|558
⊙ 崇圣寺三塔形形色色的梵文经咒塔砖
2014-9-7|459
⊙ 大理的梵文碑
2014-9-7|346
⊙ 禅宗公案的精神分析式解读——语言和行为
2014-9-7|296
⊙ 佛教文化与汉语传承
2014-9-7|216
⊙ 西双版纳南传佛教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初探
2014-9-7|410
⊙ 切莫对佛法用“儿戏”般语言
2014-9-7|237
⊙ 佛家语言礼仪略说
2014-9-7|309
⊙ 翻译佛经语料年代的语言学考察——以《大方便佛报恩经》为例
2014-9-7|827
⊙ 从常用词看魏晋南北朝文与汉文佛典语言的差异
2014-9-7|405
⊙ 佛家语言礼仪
2014-9-7|355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所见的语法成分
2014-9-7|321
⊙ 佛典语言的诠释学问题──以观诠教的建构
2014-9-7|352
⊙ 梵文与中国佛教
2014-9-7|1055
⊙ 吕澄是谁?——汉语佛学最严重的遗忘
2014-9-7|462
⊙ 汉语与佛教文化
2014-9-7|986
⊙ 大藏经的翻译传播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文字创制发展产生的影响
2014-9-7|260
⊙ 佛经语言学的重要性
2014-9-7|566
⊙ 由佛教观念演变而成的词语
2014-9-7|251
⊙ 印度梵文对中国声韵学的影响
2014-9-7|1233
⊙ 佛教典籍首创的词语
2014-9-7|511
⊙ 禅与言:一个禅语言学的问题
2014-9-7|468
⊙ 佛门经典语言
2014-9-7|238
⊙ 关于梵语译音中“阿”字的发音
2014-9-7|2089
⊙ 原始佛教语言问题
2014-9-7|437
⊙ 早期佛典词语杂俎
2014-9-7|428
⊙ 《比丘尼传》所见蜀地尼僧传记及其语言学价值
2014-9-7|323
⊙ 佛教丛林语言规
2014-9-7|426
⊙ 梵文开讲
2014-9-7|662
⊙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
2014-9-7|254
⊙ 图释密宗词语“尸林”
2014-9-7|875
⊙ 鉴真东渡对汉字、汉诗东浙过程的影响
2014-9-7|552
⊙ 佛教与中国文学一语言教育论文
2014-9-7|207
⊙ 佛陀说法的风格和语言技巧--度众的智慧
2014-9-7|600
⊙ 吕澂是谁?——汉语佛学最严重的遗忘
2014-9-7|569
⊙ 姚永铭著: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1)
2014-9-7|2369
⊙ 姚永铭著:慧琳《一切经音义》研究(2)
2014-9-7|894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www.wmxf.net),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