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A 一、箭毛经(上)(207)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A 一、箭毛经(上)(207)

 

  漫说《中阿含》(五十七)

  (卷五十七)

  一、箭毛经(上)(207)

  说法地点:王舍城的孔雀林

  参加人员:异学箭毛及其弟子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箭毛异学说瞿昙有五法,使其诸弟子恭敬不离。所谓粗衣、粗食、少食、粗卧具、燕坐。佛陀则告诉他,并不因此五法,佛教乃以无上戒、无上智慧、无上知见、说四谛、宿命智通作证,或漏尽智通作证等五法,使诸弟子恭敬不离的。

  佛陀自成就无上佛道之后,先后着手办三件大事,一是广招门徒(出家众与居家众),创立佛教比丘僧团;二是大开经筵,弘阐佛法,让佛陀清净之音遍传世间;三是带领弟子精进勤修,施设戒法与诸方便之法,使弟子严于律己,多获成就。世尊所采取的一系列的举措,使社会各界对佛法产生了由衷的好感,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抛弃原先的信仰,而改宗佛教。这其中,除了国王大臣、普通民众,以及拥有巨大物质财富与广泛社会资源的商人阶层外,连那些一向自恃了不起的婆罗门种姓,以及各种外道沙门梵志,对佛法亦礼敬三分。因此可以这么说,无论在原始佛教时期,以及后来的阿育王时期,佛教虽未占绝对思想统治地位,但是它在古印度的四种姓中,已经成为整个印度思想体想中一支不可小视的中坚力量。

  虽说佛教在古印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乃至于垂青有加,然而有一点我们却不容回避,即教外人士(包括那些外道异学)对与佛教的认识与理解,与教内对本教义理的理解,是不完全一致,有时候却是截然相反的。我们从那些异学外道、婆罗门的祭师等等人士对于佛教的各种评论中,便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这些不太正确或完全错误的认识中,绝大部分是对佛教的核心教理不太了解,或者不太予以认同;其中也不排除极少数别有用心的分子,为了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刻意曲解佛理,丑化(妖魔化)僧人形象,蓄意给僧团抹黑。但话又说回来了,在佛陀不遗余力地宣导之下,绝大多数的异学外道都纠正了他们原先的错误认识,对佛教开始产生了全新的理解与认知。

  本经名叫《箭毛经》,“箭毛”是一位异学外道首领的名字,又称为善生优陀夷。据说此人在当地有些威望,手下徒弟很多。这些人很不地道,没事时就喜欢高谈阔论,尽作些“种种畜生之论”。说白了,就是吃饱了饭没事干,闲得无聊闷得慌,因而“喧闹娆乱,放高大音声”。当然,若称呼得文雅一点,其该叫“玄谈清说派”,颇类似于两晋时期的玄学高人。

  不过此派的宗师箭毛先生对于佛教还是蛮尊重的。有一天佛陀前去造访,箭毛先生很是欢迎,宾主寒暄几句后分别落座,佛陀继而问道:“优陀夷(即箭毛)!向论何等?以何事故共集坐此?”——看你们都在高谈阔论,都谈些什么呢?

  这位箭毛异学倒也客气:“瞿昙!且置此论,此论非妙。沙门瞿昙欲闻此论,后闻不难。”

  然而佛陀对异学们的讲话还是很感兴趣的,于是又再三请教。

  箭毛异学见佛陀再三追问,也只好如实相告。那么箭毛师徒们究竟在谈些什么呢?实际上他们在谈的,正是佛陀。箭毛师徒在对那时期所有的著名思想家一一进行分析对比后,认为佛陀才是最了不起的。因为“此沙门瞿昙为弟子所恭敬、尊重、供养、奉事,不为弟子法骂所骂,亦无弟子难师”。弟子们都很听话,因此整个僧团和谐共住,非常祥和。

  佛陀闻已,便问异学箭毛:“优陀夷!汝见我有几法,令诸弟子恭敬、尊重、供养、奉事我,常随不离耶?”

  异学箭毛听后,便说:“瞿昙!我见瞿昙有五法。”哪五法呢?

  1、沙门瞿昙粗衣知足,称说粗衣知足——不讲究穿戴修饰;

  2、沙门瞿昙粗食知足,称说粗食知足——不讲究吃喝;

  3、沙门瞿昙少食,称说少食——日中一食,不贪吃贪喝;

  4、沙门瞿昙粗住止床座知足,称说粗住止床座知足——居住方面也很简俭,不讲究;

  5、沙门瞿昙宴坐,称说宴坐——不喜聚会热闹,喜于安身正坐。

  坦率地说,箭毛所说的此五法,对不对呢?自然是没有错。但是他们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相,却没有看到事情的实质。如果佛陀仅凭此五点就可以获得大众的恭敬与奉事,那就实在是太小瞧世尊啦!——实际上异学外道们也只是从表象上来观察判断世尊,从而得出结论。为了避免外界对于佛教的误会,因此佛陀就很注重弟子们的威仪教相,在第一印象上,就给众人一个了不起的感觉。有的人原先对佛教并无信仰,但是看到出家僧人举止如此得体,如此讲求威仪,从而对佛教好感倍增,从而生起信仰。

  佛陀听后,说箭毛先生,你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啊。理由是:

  1、在穿的方面,“我所持衣,随圣力割截,染污恶色,如是圣衣染污恶色”,“或我弟子谓尽形寿衣所弃舍粪扫之衣”;“若我弟子因粗食知足,称说我者,彼因此处故,不恭敬、尊重、供养、奉事我,亦不相随”。就是说,佛陀与弟子们在穿的方面,并没有什么两样。既然大家穿着都差不多,弟子们凭什么尊重奉事我呢?

  2、在吃的方面,佛陀与弟子们都是吃的最差的,都是捡人家丢弃的食物来充饥。既然大家吃的都差不多,那么弟子们为什么还要事奉尊重我呢?

  3、在少食方面,佛陀与弟子们都是一钵吃遍千家饭,都是日中一食,没有什么数量上的差别,因此这也不是弟子们尊重佛陀的充分理由。

  4、在住的方面,佛陀与弟子们只要有一个遮风避雨的栖息之所便足矣,哪有那么多讲究呢?有时候大家风餐露宿也是家常便饭——这能成为弟子们恭敬礼奉佛陀的充足理由吗?

  5、在宴坐方面,佛陀带领四众弟子,都时常居止于山林偏僻之处,只有半月诵戒之时,大家才齐聚到一起布萨竭磨。佛陀的所有弟子们,均能够做到安于宴坐,如沐春风。如果仅凭宴坐这一条,也不是世尊赢得弟子们尊重的充分理由。

  那么佛陀所具有的独特五法又是什么呢?

  1、无上戒:“我有弟子,谓无上戒称说我:世尊行戒大戒,如所说所作亦然,如所作所说亦然。”——佛教的第一个特色,就是“戒”,即弟子们的行事修持所遵循的规范。

  2、无上智慧:“我有弟子,谓无上智慧称说我:世尊行智慧,极大智慧,若有谈论来相对者,必能伏之,谓于正法、律不可说,于自所说不可得说。”——所谓“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即是此理。佛法乃正法,可摧伏一切恶法邪法,令有情出离,令群魔战栗丧胆。

  3、无上知见:“我有弟子,谓无上知见称说我:世尊遍知非不知,遍见非不见,彼为弟子说法,有因非无因,有缘非无缘,可答非不可答,有离非无离。”——佛陀洞彻三界一切真理,其舌灿莲花,出语皆真理。佛陀说法,皆对机而说,令弟子得无上正知正见。

  4、说四谛:“我有弟子,谓厌爱箭而来问我:苦是苦,集是集,灭是灭,道是道?我即答彼:苦是苦,集是集,灭是灭,道是道。”——四谛为佛教根本的、核心教理,含摄因缘法则与自然界的一切规律。若众生知苦集来处,悉心求灭,即踏上脱死了生之无上大道。

  5、宿命智通作证(漏尽智通作证):“我为弟子或说宿命智通作证明达,或说漏尽知足通作证明达。若我弟子于此正法、律中得受得度,得至彼岸,无疑无惑,于善法中无有犹豫者,彼因此处(此事、此法、此理),恭敬、尊重、供养、奉事我,常随不离。”——佛弟子奉事佛陀的根本原因,乃是世尊有速证涅槃的绝佳捷径。若弟子循序渐进,精勤持修,则五眼六通,皆为探囊取物也。

  以上五法,乃是佛子奉事世尊的最根本原因。

  异学箭毛闻佛所说五法之后,可谓茅塞顿开,遍体清凉。他白佛言:“瞿昙!甚奇!甚奇!善说妙事,润泽我体,犹如甘露。瞿昙!犹如大雨,此地高下,普得润泽。……唯愿世尊受我为优婆塞!从今日始,终身自归,乃至命尽。” (09.10.06)

 
 
 
前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B 二、箭毛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七)~C 三、鞞摩那修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后五篇文章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六)~C 三、心秽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六)~B 二、五下分结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六)~A 一、罗摩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五)~B 二、晡利多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五)~A 一、持斋经(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