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普巴扎西仁波切:修行不要追求虚名 |
 
普巴扎西仁波切:修行不要追求虚名
作为导师,虽然有时在摄受弟子的过程当中还是需要给弟子印证一些见解,但实际上,平时我很少对弟子说“你的见解已达到什么地步了。”因为往昔上师嘱咐过:“虽然有些弟子的确具有一些禅定的见解,但是在他的性格还没有完全改善之前,还是不要过早地印证他的见解。尤其是当一个修行人的性格占于修行上风的时候,过早印证见解,还会让许多人对佛法生起诽谤。”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的行为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因此我们无法知道一个修行人的内心到底有多清净,但是可以根据他的行为来做判断。如果一个修行人的外在言行都非常不如法,或者言行非常粗糙,那即便这个人说自己是开悟的,又有谁会相信呢?如果说自己的心已经开悟了,但是行为还没有开悟,我想,谁都不会相信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一般也不会过早地印证你的见解已经达到什么境界。 以前有一位居士对我说,他的见解已经被印证到八地了。我说:“具有八地的见解非常了不起,你是否能说一下八地的见解是怎么样的?”但是听到他的回答以后才知道,原来别是说八地,他就连什么叫见解都不知道。于是我和他开玩笑说:“你的见解怎么才八地呢,太低啦!”他说:“难道还有更高的见地吗?”我指着一边的老居士说:“你知道他的见解有多高吗?已经七十多地了!”从当时生出来着地的时候算起,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当然应该是七十多地了。 因此,对修行者而言,我们要的不是“七地”,“八地”乃至“开悟者”“成就者”等等名号,要的是成办解脱的见解。只要自己具备了真正的见解,无论是否给你安立这样的名号,实际当中,你都已经具备了这个功德。相反,若要是实际当中不具有这样的功德,无论谁给你起多少个名称,恐怕也就是那么回事。 尤其在末法时代,由于众生烦恼沉重的缘故,这样的现象还是挺多的。因为从某种角度而言,现前要得到一个“成就者”“活佛”或者“堪布”的头衔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往昔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有一个“活佛”已经认定她就是绿度母的化身,并且还给她很多授记。但是过两年,这位“活佛”又给她去了一封信告诉她,她的绿度母化身的职位已经被撤销了,不再是绿度母的化身了。我对她开玩笑说,你这个化身当得也太窝囊了吧,怎么今天是化身,明天又被撤销化身了?这个绿度母做得有点糟糕啊。 要记住,我们如上所传讲的这些公案,不是在讲解他人的过失,我们也不要仅仅当作一个与自己无关的笑话来听,而是要借此时时反观自心,看看自己对这些道理理解得如何。 因为对一个凡夫来说,有时候有虚荣心是非常正常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导师可能会肯定你的见解,给你一点信心,但是我们的内心不能执着于这些肯定并随着虚荣心开始飘动,而是应更加精进努力地去修行,去成办更高的见解才对。 我们修行佛法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一些虚名,而是为了成办解脱,令自他获得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更加快乐,这才是我们信仰佛教的目的。因此别人给你一个“八地”“九地”的头衔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即便实际当中你已经证得了“八地”“九地”的见解,你仍然需要继续精进修法,因为你还是没有成办圆满的见解,还是需要去努力修行。所以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要实在一些,不要去追求一些名称名号,这对解脱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有精进地修行,才能成办究竟解脱。 ----------------------------------------------------------------------------------------------------------------- 更多普巴扎西活佛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