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成观法师:菩提根本、福德 |
 
成观法师:菩提根本、福德
佛经中裹常说,末世众生最可悲愍的、件事情就是:根钝福薄。这里的「根」是指五善根,「福」是指福报。福报与善根都是修来的,而不是求来的,也不是天生自然的(「天生有福」),或者命运使然(「命中有福」)。现在先讲福报,以及如何方能得福与增长福德之法。上面说过,福报通常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因此若不修而只用「求」的方式,虽然也能求到一些福,但是效果很小,而且很慢;若是能用「修」的方式,就快得多。举个例说,假如你心中有个很重要的愿望,然而这个望的实现,又超乎人力的控制范围之外;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便可以发愿修一个法门,回向成就那个心愿;由于你修行的功德及三宝加持的力量,便能令你的所愿较易、较速成就。上面所谓的发愿修法,例如说发愿诵五十部或一百部『 地藏经』 、或是诵大悲咒一万遍,或是念『 药师经』 三百遍等等。你若已知道怎么修行及回向,而且在修持的时候又能够净持斋戒,那就更有助于你所修速疾成就,所愿速遂。若能如法发愿修持,并且长久不断,便能福德日口增长,宿业渐渐纯净,这就是真正修福积福之人。顺便提到,所谓「斋」是指过中不食,我知道有很多在家居士严谨地行持斋戒,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佛法在末世最薄弱的一环就是「戒」,而持戒却是一切修行的根木。 二、善根 以上谈了一下「福德」,接下来讲「善根」。为什么说我们末世众生根钝?到底是怎么个钝法呢?要对这问题有个明确的了解,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根」,根是指「五根」,五根是:信根、精进根、 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又称为「五善根」。此「根」之命名,是一种譬喻,即所谓「以喻得名」。像一切草木,都须要有根才能够生存、增长;众生的一切善法(福德、智慧等)也是一样,必须要有此五羔口根才能生存、增长。栽种植物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植物的根;相同的,对修行人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守护其善根。相反的,要砍树的人,若要令那颗树完全拔除,最彻底的,就是把树根砍断。同样的道理,若要破坏他人修行,最彻底的,就是毁坏他的善根,如破坏他人的信根、精进根等等。当然,令人善根断坏,那是魔之所为,我们一般人是不会这么作的,至少不会故意这么作― 然而当今之世,魔强法弱,很多人虽然并非「故意」,但常因本身的业障现前,而「为魔所趁」,乃至「为魔所用」,因而胡一畏胡涂地作出破坏他人善根的事,而他自己本身却还不知道,甚至还自以为是在说法「利益众生」哩!现在末法时期,真是「百家齐呜」,各尽所长;但也常莫衷一是,因此也常令初发心学佛的人不知所从,不知要跟那一家、 或那一位大德学才好。在此,我贡献一点点小心得,给大家作个参考:学佛的总目的,是要培养善根、增长善根、建立善根、成熟善根、以及成就善根。善根成就,然后才谈得到修行菩提,乃至得智慧解脱等等。如果说法人,不管是谁,他所说的,对你的善根有所帮助,也就是对你的信根、精进根、念根等的培养、增长、建立、成熟、成就有帮助,那么,他所说的法就是好的、有益的,他就是善知识。相反的,如果他所说的法,不但不能增进你的信根、 精进根等,甚至还会令你越听(或越读),反而越对佛、或对法、或对僧,起种种怀疑、不信,乃至起毁谤之心,甚至令你出言毁谤,这样就是他所说的,不但没有能增长你的善根,反而破坏了你的「信」根,增长了你的「疑」根(「疑」在唯识五位百法中,是六大根本烦恼之一)。这样的人,便不是善知识,而是「恶知识」、「邪知识」。譬如他说佛法中某事不合时代、 或不合科学,或说某部佛经依他考据的结果是假的等等。又,如果你本来很精进地在如法修行某个法门(例如念佛、持斋戒、持咒等),但一听了他的话? 或读了他的书之后,令你很泄气(譬如他说:这样是着相修行… … 等等),你因此就放弃精进,再也提不起劲用功,这就是他破坏了你的「精进根」。如果是这样,那么,不管他的学问再大、 文笔再好、或再有名气、地位,他不仅不能增长你的五善根,反而会破坏你的五善根。这种人便不能称为是你的善知识,反面是你的恶知识。你最好敬面远之;因为世尊在经中处处都说:善知识,不慎。学佛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 因为亲近才能学到善法,亲近恶知识,便会熏染上恶法,乃至断善根种性!不可 三、善根之本:信根 现在再继续讲「善根」。我们学佛所修的种种善法(福德、 智慧等),也必须要依靠「信、 进、念、定、慧」这五种根本,才能生存、增长、茁壮、 成熟,所以称信等五法为「善根」。因此可知,学佛的根本在于建立五美口根,而五美口根的根本― 也就是说:「一切根本的根本」― 是什么呢?那就是「信根」。这信根,甚难希有,甚深无量,不可思议,这是行者无量劫修行,一点、滴累积的结果,非一生一世之功。有人说:「这信佛有什么难?我一接触佛法,不用多说什么,或争辩什么,我就深信不疑了。」那正好说明:你不是今生今世才开始信佛、学佛的,而是你多生多世的熏习,所积集而成的善 根业力,所以你今世才能有如是的信根。得到「信根」以后,才可能精进地修行,于是开始长养「精进根」;精进根发起以后,才有办法修「念根」;因为修念根须念念不断,念念不忘失,因此须有很好的精进底子,才修得来念根。念根成就以后,便能进而长养「定根」;定根成就以后,方能「正修佛慧」:正修佛慧是在禅定中修种种观行。因此所谓「修慧」,不只是文字言说,而是须与定心相应― 并非嘴上会讲就行;若光在嘴上讲,纵使讲得口沫横飞,天花乱坠,而心中散乱、不信,也是与法不相应、不相干。因此可知,要发展五善根,须先成就信根。「信」这件事看似简单,事实上是很复杂的东西,为什么?因为众生的根器有种种,可谓千差万别。而这信根,也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层次。马呜菩萨着了一部『 大乘起信论』 ,其内容主要是教导我们信根薄弱的众生如何「起信」― 也就是:如何生起信根。要生起或增长信根,除了修『 起信论』 怯门之外,还有一个法门也非常好,那就是「地藏法门」。我们大家在佛寺裹都常有机会诵持『 地藏经』 。然而『 地藏经』 或地藏菩萨最重要的功德是什么呢?他是依其本愿,及秉承释迦牟尼佛的教敕,要广度末法之世、无佛时期一切世问根器最钝、业障最重的众生。而业隙最重的,不外是地狱众生;至于我们也是业很重,才会生在这末法浊恶之世。因此,地藏菩萨的发心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呢?因为教「放牛班」的学生比教资优班的学生,实是困难面辛苦得多,地藏菩萨因为悲愿深切,所以他发愿要专教放牛班、或弱智班的学生〔 那就是我们!因为我们不想升学(求菩提),只想在二界混混,得过且过〕 。地藏菩萨是想令我们成就什么呢?简单一句话,最重要的,就是要成就我们的信根― 令我们起信,令我们的修行有「根」,不再像无根的浮萍(没有善根的人),如一羼提人在六道的海中到处漂荡。各位回去若再仔细地研修一下咧地藏本愿经』 ,便可以很深切地体验到。 四、信根与大乘菩萨道接下来再说信根在大乘菩萨道的地位。大乘菩萨道的修证,共有一位,分别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十地,及等觉、妙觉。「信位十一)阶是菩萨修行的初阶,这信位,又分为r 等,称为「十信位」。菩萨十信是:「信、念、进、慧、 定、不退、迥向、护法、戒、愿」。因此修行者,首先要成就的是信心。所谓「信心成就」,并不是只具有少许一点点「信」就成,而是要「信位十心」皆具足、成熟、坚固、不退、不动,才能叫「信根成就」或「信成就」。因此可知,要想信根成就,是要一步一步、一位一位往上修,才能成就的。不要说:我很「幸运」能信佛,甚至把它视为理所当然,没什么了不起,不觉得有何可贵;事实上,如前所说,任何人能信佛、信法、信僧都是修了好久好久,过去生已受了好多苦,走了好多冤枉路,才能达到今日这一步,才能信佛,才知道要学佛。我们从无量劫来,生死流转,迷失方向,盲目地追求其它「身外」与「心外」之物,好不容易到今天才能够发起一些善根,而信佛、信法? 信僧,成为正信的佛弟子(按:追求「身外之物」者为凡夫;追求「心外之物」者为外道)。所以这是无量劫来吃了无尽的亏,与由凡外之迷,返悟而修行的结果。发心以后,就开始在「信位」上修行,到了信根成就,也就是「十信满心」了以后,便得入「初住」位,成为「住位菩萨」。从初住到「十住满心」,然后再进入「行位」,修十行,称为「行位菩萨」;十行满心后,再入回向位,修十回向;到了回向位,就已经是无上甚深菩萨摩诃萨的境界了,更何况是十地、等觉、 妙觉。十住、十行、十回向合称「三贤位」岔首萨。接下去就是十地,十地兹萨称为「十圣」。「三贤、十圣」是大乘菩萨道的修证阶位,但想要入贤圣之位,必须先成就基础的十信;而想要十信成就,就必须从「初信位」修起。初信位所修、所要成就的,就是「四信心」什么是「四信心」呢?依马呜菩萨在『 大乘起信论』 中所说,四信心是指:「信佛、 信法、信僧、信真如」这四种信心。修行人若能得此四信心坚固不动,便能于一切佛法得「决定信」,那么再大的风浪来袭,例如听到任何邪见、恶见、 不正知见,乃至毁谤三宝的话,都能不为所动。如此便能成就无量功德智慧。信位菩萨修到「六信位」时就到了「信不退」;什么是「信不退」呢?若得「信不退」,则生生世世皆能「信心永不退转」,非只今牛不退而已。(你看,这不是很不可思议吗?― 因此,佛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众生之善恶业果亦不可思议!)因此,你今生若能修到六信,你的信心就永远不退转了,此后生生世世都能保有此「决定信」,以有此成就故,往后的修行都是向上的,永不退转― 那该有多好! 五、信根与修行现在来谈「信」对学佛与学习世问法的关系。修行佛法跟学世问法不一样。学世间法,例如学中国古典哲学:如老庄、韩非、荀子等诸子百家;或学古希哲学:拉图、 格拉底、里斯多德、坚忍主义派及鸠派等;或学近代西方哲学如:尼、本华、博格、 存在主义、 实证主义、 数理哲学等。你在学这些学问或学术的时候,都可以一边学? 一边评它,乃至写一本书判它。你若是专门研究尼哲学的,所写出的评论,便可叫「尼哲学判」。你因而成为尼哲学专家,可教人尼哲学;学现象主义的,便可写出「现象主义判」这类的书。这「判」或「评论」两字是什么呢?在英文一袅称为「评」,而这「评」表示什么呢?表示你有你自己的看法,而且你在这领中有很广博、高深的学问, 媚是头很高,通常是学究那种,这是这个字的字源口酒。g 离。)因此,所谓判(是表示:高阶层的知识分子,对于所研究的对象有自己独到而原创的见解,因此才能判。作学问的人有自己的见解,不人云亦云,这是很好的。因此,在世的学术界很重要,非常受尊重― 但这在学佛上,就行不通了。学佛,你无法一边判佛或菩萨,还一边想跟他学,那可说是不可能的事。而在世学中,你却可以一边研究,一边判;像顾,他是研究儒学的专家,他写了『 古今伪经考』 及司古史降这两本判儒学的书,虽然破坏了儒家的典籍,却一呜惊人,名利双收。但在佛法一表,你就不可能一边读佛经,而一边心生不信、怀疑,乃至生出毁谤之念,却还能「依教奉行」,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修行佛法,就是为了要出离对世名、闻、利、养、敬、我执、 我见等等的贪着。如果学佛之人,为了出名,或为了获得他人的敬、供养、 出人头地,发表种种我见等,而去判佛法,以致令众生断失善根,来世堕大火,那便是修行人的魔事。学佛之人,若对佛法僧三宝有坚确的信心,以此善根力,当下就能不思议地去除掉不信、疑、毁谤等重大烦恼而信之心。然而这正信之心是否能生起,也可说是「由不得你」的。因为,说,这信心是无量世以来,修行善根的成就。一然、精进根生起正如上所以上讲「信根」,现在来谈谈「精进根」,我们常常听很多学佛的朋友说:「!我很想精进,可是就是精进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因为无始业力的关系,能不能精进,是由精进根的大小来决定的;精进根与信根一样,也是修来的:你越修,那个善根便愈长大,然后才能够茁壮,乃至于开花、 结果,这都是修来的。所以你对别人说:「你这么精进,我好!为什么我老是精进不起来。」你不用,那是因为你过去在精进根方面修得太少了,你若赶快开始修,你也可以像他那样精进。你就是因为一直不开始修,所以总是原封不动。因此,精进是修来的,不是自然就能精进。在佛法一畏,没有人是天生的自然佛,所谓「天纵英明」,本来就是圣人,不用修就能成佛,即使是佛的儿子罗喉罗,也是要修行才能证道。一切贤圣的慈悲、智慧、解脱,都是一点一滴修来的,连佛也是山修因,然后证果。如是说法,方为正说:不修就没有竞口根,没有善根则一切修行都谈不上。 七、不退转 我们如今身处末法时期,修学佛法既然如此困难,因此我们且先不要好高远,空想要有怎样的大成就,例如得诸禅? 三昧、解脱、三明六通,或明心、 见性、开悟等。我们须先脚踏实地,依照经教所说的「如法修行」,如实地,先建立起修行的根本― 信根,最好在今生能够「十信满心」。如果十信满心的话,你就能够从此以后,保证永不退转,也绝不会堕恶,这比美国商人所谓的终生保证还要长久实惠,因为这不只是今生今世不再退转而已,而是生生世世再也不退转。回向愒中说:「九品花为父母,不退菩萨为转」:,这「不退」的梵文叫阿 一、信不退一一、位不退三、证不退四? 行不退 第-、「信不退」是六信菩萨:信不退菩萨,其信心永不动摇,永不起邪 见,生生世世决定住于正信。 第二、「位不退」是七住位以上到十回向的菩萨。菩萨到七住位,即生生 世世永于佛法中住,无有退转。 第三第四 。共有四种「不退『 设不退」是初地到第七地菩萨,其所证真如本心,决不退转。「行不退」是第八地及八地以上菩萨,因已证无功用智,故于一切法皆能依真如起用,一切所行皆得不退。所以「不退」有种种差等,并非只有一种,而「不退菩萨为」的「不退」当是指于「信、 位、证、行」种种不退的菩萨,因此经中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这个意思。因修行无为法(佛法)之故,而能达到种种不一样的果证,信心也是一样,修行信根而能得种种不同的信心成就。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今生最好能修到十信满心,那是最重要? 且最可叹的事情。 八、四信心 现在进一步来发「四信心」的内涵。先谈第一项「信佛」 1 .信佛 前面提过说:四信心中的每一种信― 信佛,信法,信僧,信真如― 都是甚深无量、 不可思议,不是很单纯的。就以信佛来讲,因为众生根器种种差别,业障种种深浅、粗细都不一样,所以有的人信佛信得深,有的人信得浅;有的人信得广,有的人信得狭;有人信得多,有人信得少。善根愈大、愈利的人,他的信心越是深厚、广大,乃至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在信心上达到最虔诚? 最甚深广大不可思议的,莫过于「普贤行愿品」中所开示的:「十方三世无量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尊如对目前」。这是何等的境界!唯有如普贤菩萨那种甚深广大的善根? 智慧,其信心才可能达到如是境界。至于一般凡夫之人,大多没有办法作到这一点。这至少要到信心成就、十信满心,而且已得观智明了? 正智现前,其信心才能达到这种不可思议的广大境界。倘若善根微薄,甚至微薄到毫无信根的地步,则很难发心信佛。我们在美国,举目所见多是这种人― 实在可怜。换句话说,这就是没有福报、也没有善根,故不能信佛,因为能信佛是无量的福、以及无量的慧积聚起来的结果。没有信根的人,称为「一阐提」,一阐提是「信不具」的意思。信不具,就是不具备信心。「一阐提」梵文为工,这一畏的「一」不是一、二、三、四的「一」,「一」是译音,意思是「无」的意思,或表示相反的接头词(化rer → X ) ,「一阐提」者佛经中称为「断善根种性」,因为若无信根,则一切善根全部断坏,所以称为断善根种性。阐提的人,连一尊佛都不能信,更何况要他信二佛? 三佛,乃至无量诸佛。有一点信根的人能信一佛,通常是信本师释迦牟尼佛;小乘根器的人就是这样。善根再大一点的,能信一一佛,即除了释迦佛外,再加一尊,通常是西方阿弥陀佛。善根又再稍微大一些的,再多信一尊东方药师佛或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善根若再大一点的能信五方佛;接着,善根更大的,能信十方佛。然而同样是信十方佛,也有种种不同。有的人只能信现在十方佛,而不能信过去十方佛,也不能信未来十方佛。善根最大的,才能具足信受三世十方一切诸佛。什么是「三世」呢?就是现在? 过去? 未来,这三世都有无量诸佛。唯有信心成就的人,在信佛方面,才能如佛所说? 依经所教,而相信二世十方一切诸佛。也许您会问:「看经的时候也常看到『 三世十方一切诸佛』 这个词,但是我就是没办法信,这是为什么?」这就是业障的关系。由于我们过去无量世以来造成的种种恶业,例如妄语、两舌? 恶口、谤佛法僧等,以致令我们从八识田中,不可思议地就生起种种妄想分别,因而障住这个「正信」善根的发起,所以称为业障。业障于近程上,能障信根或其它善根发起;远程而言,则能障菩提。「菩提」的梵音是Bodh 沙,其意义是「觉」。觉什么呢?觉知佛、 觉知法、 觉知僧及觉知真如(如实觉知佛、法、僧三者为宝,觉知凡圣共具一体三宝之真如,能起恒沙不思议之染净妙用)。如果有障碍(业障),就不能够觉知三宝的功德及可贵(例如业障重的人便无法觉知父母的恩德一样)。因而不能起正信,更加不能信三世十方一切诸佛;至于自心真如,则更是如盲对日,如浪子怀珠之不知不觉。 2 .信法 讲完了四信心的第一项「信佛」,接下来讲第二项「信法」。关于信法,要先了解佛法有三种:一、声闻法,二、 缘觉法,三、 菩萨法。腾峦鹰种是属「出世法」,另外还有「世问法」。世问法是什么?就是二界六道之法。世间法与出世问法就合称为「一切法」。对于这一切法,因为众生自心取着的深浅不一,所以信受的程度也有所差别。有的人只能信受较少的法;有的人能信受多法;有的人则能够信受一切佛法;有的人能够由信而起修;有的人虽然信受,但只能修行少法,甚至连一法都不能修。我们知道,有些人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智慧、解脱生死、自利利他、安乐有情。他求什么呢?只求能多赚钱,拜药师佛为求延寿,拜观世音菩萨只为求生儿子、全家平安等等。这些到底好不好呢?这原是无可厚非,但是学佛修行之人,若以此为最终目的,就失去了学佛的究竟意义。佛家讲因绿,这个「绿」字是条件的意思,世人若具有好的世问条件,而能身心安乐,好好地专心学佛,也是好的。因此,如果由于拜观世音菩萨,念药师佛,因而生了儿子、 发了财,所求愿满之后就停止学佛了,这就不是佛菩萨度众生的本意。把佛法应用在赚钱方面,或应用在其它世间法上,例如日本的剑道之士,用禅法来增进他的剑术;还有人修禅定或是修行某一种法,以求升天。这些都不究竟,也不是善用佛法,而是「大法小用」,那是很可惜的事!佛的本意是欲令我们修习正法,而得出离世间轮回,得正解脱;至于因修行而得到世间法上的福报,则是佛菩萨见我们凡夫业重,没办法将身心、 世界一时放下,因此以大悲愿力成就我们,先一识我们身心内外所求满足,获得安乐,而后令我们安心修行办道。对于佛菩萨的悲愿,应具如是正知正见。接下来讲三乘法及一乘怯。 ( a )信「三乘法」欲得「信法」之信心成就,必须要对三乘法都能具足信受,方得名为成就。三乘法就是声闻法、 缘觉法和菩萨法。 第一、要能信受「声闻法」,因为声闻法教我们了知苦谛(乃至知苦、断集? 修道、证灭),由于了知苦谛,因而除去对世问法的贪着,而得出离三界生死轮回之苦。 第二、要能信受「缘觉法」,因为缘觉法令我们了知一切皆是因缘和合而 生;如是因、如是果;从无明、行乃至爱、取、有、生老病死,皆有其因果; 了其因果故,不再造恶因,结恶果,更进而修「还灭门」,冰泛善因? 得解脱果。声闻? 缘觉法合称为「二乘法」,属于小乘,因为他们最终的目的为「自求了脱」,不求广度有情,这是由于二乘人自无量世以来,没有发无上)一阙提之大愿,或虽发大愿,以道心不坚,退而自利,成为二乘。 第三、要能信受『 菩萨法」,菩萨跟一一乘人最大的差别即在于「愿力」与悲心。大菩萨都是乘着大悲本誓愿力再来度众生的;否则他已经到达超脱生死的境界了,根本不用再来这个世间受种种辛苦;然而菩萨因有度生的本愿,所以修行六度四摄之法,乃至修习一切整闷法,以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又,前面说过的世间法,是凡夫之人着于三界,贪着生死;声闻、缘觉正好相反:他们厌离三界,因他们见这世问的五欲六尘(财、色、名、 食、 睡;色、 声、香、 味、 触、法),全都是苦,皆是颠倒法,皆是苦因? 苦受、苦报、,所以要出离。菩萨法与凡夫、 二乘法都不一样:凡夫贪着世问,一一乘厌离世问;而菩萨则是不着不离、不取不舍,然超出凡夫、 一一乘之两边(二极端),层次上高得多,所以菩萨道难行。譬如说:你若讨厌某人,干就不理他,或远离他? 避开他,就不会受他恼或;话说「眼不见为净」,这还容易做― 这是一一乘所行境界:自求解脱。反之,如果你实在不喜欢某人,但为了要开导他、 利益他,而仍然去跟他接近,相机化他,这就很难为,这必须是修行相当有底子了才行,否则恐怕要被他下水― 这就是菩萨境界。 ( b )信「-佛乘」信心充足的人,可以具信二(乘法,然而唯有信根成熟的人,才能信受「一佛乘」,一佛乘为最究竟之法。以最严格的意义来说,所谓「佛法」是指一佛乘之法而言,以一佛乘即是诸「佛」如来所自行之「法」,也就是佛的自证境界,超出一切世出世问,故称「佛法」。叫法华经』 里面说三乘无实,「唯有一乘」因为三乘皆是权教。是故真正求佛法者,就应求一佛乘,求无上佛菩提,于世间法、声闻法、缘觉法,乃至于权教的菩萨法皆不住、不取,以无所住而生其心,名之为正住正法,此即无上甚深之法。 3 .信僧如果信佛、信法之心都得成就,那么信僧通常也就没有问题。僧有两种:一是凡僧,一一是圣僧。「僧」梵音是望界污僧伽,意思是「众」,也就是在佛法中出家修行的和合众,故称僧众。「凡僧」是指在佛法中出家修道,尚未证圣道之人;圣僧是指已证得圣果的出家人。圣僧又有三乘的不同:有声闻乘的圣僧(证声闻四果),及缘觉乘的圣僧(证支佛果),以及大乘菩萨三贤十圣得种种果证者,都叫作圣僧。学佛的人之中,信根较不成熟的,只能信声闻僧或缘觉僧,因为其心量小,故所信者也少;信根成熟、信心广大的行者方能信菁萨僧。就以信菩萨来说,亦有种种差别,有人说「我是拜观世音菩萨的」,于是他只信一尊观世音菩萨;有人专念地藏菩萨,因此变成好像只信一尊地藏菩萨;有人念阿弥陀佛,就好像法界之中只有一尊阿弥陀佛一样。我们应不是只信一尊佛? 一尊菩萨就满足了,不能如是狭,应该要能够信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信受佛于经中所说:「十方一切诸佛土,皆有诸佛由无量诸大菩萨海会围」。若能如是深心信解,这样才是所谓的「正信」,才达到完全「正信」的标准。否则若只是信一佛? 一僧或信受一、二小法,便非具足地「正信三宝」而只是名义上的正信(亦即「名为正信」,仍当不得其实)。因此可知,信根成就,具足「正信三宝」,多么不容易!最后再摄要言之:所谓「具足正信三宝」,就是要以深心信受一、一世十方一切诸佛;以深心信受三世十方一切大小、显密、权实、、一一乘、五乘一切佛法;以深心信受依止十方三世一切三乘凡圣僧众,从其所教,修习佛道― 这样才是名符其实的「具足正信三宝」 4 .信真如讲完正信三宝,接卜来讲「信真如」。信真如,又称为「信根本」,因为「真如」是一切扶的根本,是十法界的根本,也是佛、法、僧「二宝」的根本。因为佛? 法、僧皆从真如中来,皆同以真如为宝,若无真如,则三宝亦不成「宝」。「佛」以自证真如而为宝,「法」以显明? 开示如何修证真如而为宝。「僧」以秉佛之教法,自行教他修证真如而为宝― 所以三世诸佛菩萨及一切圣众,皆是以真如而为宝,乃至于三界六道、六凡四圣? 十法界、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莫不以真如为宝。真如又称为「本性」、「佛性」或「圆觉之性」。然此真如本性无上甚深,非有极大善根福德,不能得闻? 不能得信,更何况修行、证入!? 信真如有三种: a 信自真如h 信他真如C .信真如平等 ( a )信『 自真如」先讲第一「信自真如」:这是修习佛法一畏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信自真如」,就没有办法好好如实修行。什么叫「信自真如」?就是信我自己五身心之中,有个真如宝,莫但认为我现在是受苦报身,四大五所成,臭秽无量,怎么会有真如本性呢?那样就是怀疑自己,也就是信心未熟。你如果现在不能信解自己本具真如本性,就应努力依经教所说而修行― 在『 胜经』 一畏,胜夫人乘佛神之力而说:「如果我于如来经教有所疑问的时候,我应作如是思维:这是如来自证境界;我深信如来是一切智人,此非我境界,非我凡夫能知能见的境界;由于非我境界之故,我便不勉强地依我有限的知解去判别如来所说,去妄想分别。」这也就是信受佛「是如语者,是实语者、不妄语者? 不诳语者。」再简单一点讲,这就是「信得过佛」,也才是真信佛。佛子应依这样去修行、去体证。如果你说「但我还是不能信,怎么办呢?」那是业障太重。要想消除业障最简便的法门就是:多佛? 念佛。拜佛? 念佛能消无量劫生死重罪;念一声佛号,佛说能够消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为什么佛可消业障?因为佛可去我慢、我执? 我见,而我慢、我执? 我见即是业隙的根本。借着修敬,便可去除粗重的我慢? 我执、我见之障。我们罪障无数,所以要多念佛、拜佛。慈舟老法师在『 起信论』 的讲记一袅说:「依经教所说,如果有业障的话,一定要先消业障,才能谈到进一步的修行,也才是如法修行。」至于业障怎么消呢?就是「佛忏悔」,忏是普贤菩萨广大行愿中的两项:普贤的第一人愿就是「敬诸佛」,第四大愿是「忏悔业障」,合起来便是「佛忏悔」。即使是修首楞严法门中的首楞严大定,佛也是说先要忏除罪障,因为修此法门时,若一开始就盘起来修禅定,由于业障重的关系,极易业障现前而坐不下去,或致魔事。经中说,若欲修首楞严大定,首先要在第一个三七日中不眠不地精勤佛拜,忏除罪障;罪障忏除清净后,方容易得身心轻安明净;心得明净,才能够与禅定相应而入甚深三昧。所以忏除业障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有过错而不先「生忏悔心」,不先认过、过,则在修行上不可能顺利成就;譬如,已经长的树,要先将它正,将来才可能长得直又高。消除种种粗重业障之后,「心」清明,方能明鉴自己本具的真如木性,而且我此真如本性与十方诸佛所具有者,其木体完完全全相同,没有丝毫的差异。所以我只要随佛而行,依教起修,终究也能达到与佛无一)的境界。因为我们有此信念,相信自己能作佛,所以才会努力去修行― 如果真的觉得没有什么希望,因为自己业障这么深重,怎么可能成佛?怎么可能达到佛的境界?若对自己这样没信心,就一定不会精进了。这世问的事,若已经摆明了没希望,例如考学明知无望,那你还会努力准备而去应考吗?根本就不会好好准备了!做其它事也是一样。若你认为自己天生注定是个失败者,那你就一定会失败,因为你心裹作是念故。『 楞严经』 说:田二界一切众生皆由想成」。『 大乘起信论』 与『 楞严经』 也都说:要信自真如,深信自己有真如,才可能信「我也毕竟与佛无切众生毕竟成佛」;若具如是信,才能精进修行,修行也才能成就。 ( b )信「他真如」于自真如起信之后,便可进修「他真如」之信。此中义为:信我自身中有真如本性之后,亦信他人有真如本性。并非「唯我得天独厚,最为幸运,故有真如,其它众生则否。」须信其它众生亦有真如;不但信人道众生有真如,亦信六道一切众生皆有真如本性,小至、,大至牛、马!虎,亦皆有之。因为信自身有真如,所以才能由信解而起修,勉精进,从而亲证此真如之性。相同的,唯因信其它众生亦有真如,故信其它众生亦能于佛法得成就,所以才能发心努力教化众生― 佛菩萨亦然:因为看到我们六道众生毕竟与佛无一一,亦皆一一各有本具佛性,皆是「可造之才」,因此才累劫不辞劳苦,千方百计地以化度。由此可知:一个人不管他多么愚痴,也不管他多么劣,亦不管他业障多么重,他终究都有成佛之望― 只因他心中有个「宝」(真如宝),只可惜他怀宝而不自知而已。因为这个「宝」从无始以来,就一直被业障所好比原本是光洁的子,由于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因而看不到那子本有的明亮,乃至错认子本皆如是,而不知道埋藏在灰尘底下本是一面明亮之。众生无明,无法自知本具真如,故须诸佛菩萨慈悲,开示我等「心本明」之极理,并教授除去垢之方,我等依法奉行,乃得露出此自心本明。此「本明」即是真如,亦称「本觉」。本觉之本明全显之时,即是所谓「全体起用」之时,无量功德及神通妙用即于中显发。 ( c )信『 真如平等」 我们因为信「自真如」故,所以能于自修上精进;由于信「他真如」故,能够精进化他。除信「自真如」与「他真如」外,更须进一步「信真如平等」,亦即是深信一切真如之性究竟平等,无有高下,而了达「心、佛、众生」三平等之极理。因为信一切真如平等,故种种妄想分别之心皆一时顿息。因为妄想分别心息,因此再无久修与初习之别,即如司圆觉经』 所说:「不重久习、不轻初学。」种种分别之心自然不起;深信佛所证境: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与诸如来皆如如平等。故『 金刚经』 说:「如来者,诸法如义」。义为:「如来」即是证到「一切诸法皆是如」的意思,「如」是平等? 不动之义。随顺佛教,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是平等;因为平等,故以平等心修学一切法;证法之后,亦以平等心度化切有情。我们如今虽尚未证法,但以无始善根力故,以平等心受持一切法,以平等心教他一切法,契合一切平等之真如法界,如是即达司华严经』 所说的「入法界」。「入法界」者,「契入法界之性也」。而「法界之性」为何?法界之性无他,唯「一真如之性」而已,故称「一真法界」以上所说的是「四信心」:信佛、信法、信僧? 信真如。四信心成就以后,才是名实相符的「正信」佛弟子。我们常常问别人是否是「正信佛教徒」,这名词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有别于「佛道不分」、「儒佛不分」或「一、一教一统」「五教齐修」等等「非正信」之佛弟子。但是严格说来,必须是「四信心」具足,才堪称为真正的「正信」。四信心具足后,修学佛法将可速达甚深无量境界。然而须知要达到四信具足,是相当不容易的事,虽然依菩萨修证的阶位而言,四信具足只是「初信满心」,但凡事闲头难;经云:「发心毕竟两无二,如是二心先心难。」因此,「初信满心」虽然只是笠口萨道初心成就,但对凡夫来讲,也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因为初信满心就已正式人于「岔首萨正位」且可上二信位,这时就是正式的)首萨行者,是真)首萨。虽然如此,修行人并不作是念:「我是菩萨」;因为菩萨不着我、不取人、不取法? 不说「我入菩萨正位」,但是自心中了了分明,这叫做正修菩萨道。今天讲到这一袅为止。最后,回向愿大家及十方一切众生,皆速能于如来无上法中,得正法乐住。 【 后记:这讲词,是笔者出家前,在达拉斯了三年关后,于士顿佛光寺所讲,兹录于此,与十方大众广结法绿。】 一九八七年讲于德州「佛光寺」- ― 一九九年定于州「大慧精舍」- ― 二年八月一日北美化二 总定于密西根「遍照寺」 ----------------------------------------------------------------------------------------------------------------- 更多成观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