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南北传《长阿含经》对照:2、沙门果经 (南)二 沙门果经 |
 
南北传《长阿含经》对照:2、沙门果经 (南)二 沙门果经
二 沙门果经 本经是相当于汉译长阿含卷第二十七之沙门果经(大正藏一)增一阿含卷第三十九之第 七经(大正藏一二五)及寂志果经(大正藏二二)。以此比较汉译之诸经,汉译(北传 的)有些是略说本经之重要教义,或反而混同此经;本经之记述是甚为详细,而且其内 容极其鲜明。此经之前半是介绍大师外道之说,后半是沙门现世之果报。若换言之,成 为佛教中,揭举戒、定、慧三学之详说。大师外道,于世尊之时代,表明起反婆罗门主 义之思想运动中,为最有力的代表者,于本经以这些为一群,而且并举彼等之学说及其 主张者,此例,是其他所不易见到之重大的特征;同时本经列举彼等之所说和佛教之中 心思想,不能不说是检讨佛世时代之一般思想的最大任务。后半,如于梵纲经,戒分说 为大、中、小,具足此等戒之比丘的心状态,列举诸根之制御、正念、正智、知足之体 证,由五盖之解脱,其次指出得欢喜心入禅定,更详细地说由四禅、六通、四谛之证得 而至得阿罗汉果。此后半部份,是长部经典第一所载大部份之经的反复出现,因此,于 此等之诸经,大抵省略其个处。这是因为此配列次第而然,本经之此部份,不能依谓是 较古层,较根本的理由。读长部经典的人 -------------------------------------------------------------------------------- 长部经典一 五四 二 沙门果经 47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与千二百五十人之大比丘众俱,住王舍城小儿1医师耆 婆之庵罗园。其时,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于四月迦底迦之十五布萨日满月 之夜时,生于殊胜之宫殿高楼,被诸大臣所围绕。如是,摩揭陀国王韦提子阿阇世 于布萨日,发感兴而言:‘嗯!真实可爱之明月夜!嗯!真实美丽之明月夜!嗯!真 实和蔼之明月夜!嗯!真实幸福之明月夜!今我等如何亲近沙门、婆罗门,以亲近 能使我等之心得清净愉悦耶?’ 二 于此,有一大臣,对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奏言:‘大王!兹有不兰迦叶, 彼是僧伽之主,教团之首领,一派之导师,智识广博,名闻甚高,为一派之开祖, 受众人之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经验之长老。大王亲近彼不兰迦叶,由于亲近彼, 能使大王之心得清净愉悦。’虽如是上奏,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默然(不应)。 48 三 其时,其他之大臣,亦对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奏言:‘大王!兹有末伽梨 瞿舍利,是僧伽之主,教团之首领,一派之导师,智识广博,名闻甚高,为一派之 开祖,受众人之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经验之长老。大王!亲近彼末伽梨瞿舍罗, 由于亲近彼,能使大王之心得清净愉悦。’虽如是上奏,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 默然[不应]。 四 其时,其他之大臣,亦对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奏言:‘大王!兹有阿耆多 翅舍钦婆罗,是僧伽之主,教团之首领,一派之导师,智识广博,名闻甚高,为一 派之开祖,受众人所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经验之长老。大王!亲近阿耆多翅舍钦 婆罗,由于亲近彼,能使大王之心得清净愉悦。’虽如是奏上,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 阿阇世默然[不应]。 五 其时,其他之大臣,亦对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奏言:‘大王!兹有婆浮陀 迦旃延那,是僧伽之主,教团之首领,一派之导师,智识广博,名闻甚高,为一派 之开祖,受众人之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经验之长老,大王!亲近婆浮陀迦旃延那, 由于亲近彼,能使大王之心得清净愉悦。’虽如是奏上,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 默然[不应]。 二 沙门果经 五五 长部经典一 五六 六 其时,其他之大臣,亦对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奏言:‘大王!兹有散若夷 毗罗梨沸,是僧伽之主,教团之首领,一派之导师,智识广博,名闻甚高,为一派 之开祖,受众人之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经验之长老。大王!亲近散若夷毗罗梨沸, 由于亲近彼,能使大王之心得清净愉悦。’虽如是奏上,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 默然[不应]。 七 其时,其他之大臣,亦对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奏言:‘大王!兹有尼干 子,是僧伽之主,教团之首领,一派之导师,智识广博,名闻甚高,为一派之开祖, 受众人之尊敬,出家甚久,富有经验之长老。大王!亲近尼干子,由于亲近彼,能 49 使大王之心得清净愉悦。’虽如是奏上,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默然[不应]。 八 其时,小儿科医师耆婆,离于摩揭陀国王韦提子阿阇世不远处,默然而坐。如 是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言耆婆曰: ‘汝,是忠诚予之耆婆!汝今何故默然耶?’ [耆婆曰:]‘大王!兹有世尊、应供、等正觉者,与千二百五十人之大比丘众 俱,住我等之庵罗园。对世尊瞿昙起如是之称誉:‘彼世尊,实是应供、等正觉、 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大王!亲近 彼世尊,由于亲近,能使大王之心得清净愉悦。’ [大王曰:]‘然者,忠诚予之耆婆!预备众乘!’ 九 小儿科医师耆婆答王:‘大王!如是。’以备五百牝象,及王自用之象乘,对王 奏言:‘大王!象乘已备,今思正举措[出发]时。’ 其时,王,乘自己所乘之象乘,令彼等妇人各乘五百牝象,随伴持炬者[之照 明],以大王之威严从王舍城出发,往小儿科医师耆婆之庵罗园。 50 一0 如是至庵罗园不远之处,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突然]心生恐怖、战 栗、身毛竖立。充满恐怖与敬愕而身毛竖立之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言小儿科 医师耆婆曰: ‘忠诚我之耆婆!汝非谋害我耶?忠诚我之耆婆!汝非欺骗我耶?忠诚我之耆 婆!汝非从我交与怨敌耶?实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大比丘众,而无任何之音声,亦绝 无嚏、咳之音,如何得有[可能]耶?’ ‘大王!勿恐怖!大王!臣非谋害君、非欺君、非从君交与怨敌。大王!前进, 二 沙门果经 五七 长部经典一 五八 大王!前进。彼圆堂诸灯辉燃!’ 一一 如是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进行其象乘能至之处,即下象乘而行近圆 堂之门前,诣已而言耆婆曰: ‘忠诚我之耆婆!今,世尊在何处耶?’ ‘大王!世尊在彼处,大王!世尊近中央柱面东,向比丘众而坐。’ 一二 如是,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诣世尊处,诣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 摩揭陀国王韦提子阿阇世,面视比丘众默然静坐,恰如清澄之湖水,感兴而言曰: ‘今比丘众具如此之寂静!予太子优陀夷跋陀亦愿具此寂静。’时,世尊告王曰: ‘大王!汝亦倾心于所好耶?’ ‘然,大德!予爱好太子优陀夷跋陀。今比丘家具如是寂静,予太子优陀夷跋陀 亦愿具之。’ 51 一三 如是,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恭敬顶礼世尊,合掌礼拜比丘众,坐于一 面,坐于一面已,白世尊曰: ‘大德!若世尊准许予质问者,予欲请问。’ ‘大王!随卿之所欲问。’ 一四 ‘大德![世间]有种种技能职业[者],如:调象师、调马师、车术师、弓 术师、军旗手、元帅、战士、高级武官、象力士、装甲兵、奴隶出身者、厨师、理 发师、助浴者、制叶者、编发者、漂白业、织师、制笼者、陶师、计算师、印相师。 如是世间所知之种种技能职业者’’彼等于现世,享受彼等技能职业之成果,以令 自己安乐幸福,令父母安乐幸福,令妻子安乐幸福,令朋友安乐幸福。以此,向沙 门、婆罗门行布施,得尊胜天界安隐之福报。大德!如是,得见沙门[修行]现世 之果报耶?’ 一五 ‘大王!曾记忆以此质问其他之沙门、婆罗门否?’ ‘然,大德!予记忆曾以此质问其他沙门、婆罗门。’ ‘然者,若大王不介意者,请依彼等所答而述之。’ 52 ‘大德!我不介意于世尊或在坐如世尊者之处说此。’ ‘然,大王!请述之。’ 一六 ‘大德!时,我诣访不兰迦叶,诣已,与彼不兰迦叶互相交谈可感铭之语后, 二 沙门果经 五九 长部经典一 六0 坐于一面。坐于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迦叶![世间]有种种技能职业[者]。 如:调象师、调马师、车术师、军旗手、元帅、战士、高级武官、象力士、装甲兵、 奴隶出身者、厨师、理发师、助浴者、制果者、漂白业、织师、制笼者、陶师、计 算师、印相师。如是世间所知之种种技能职业者’’彼等于现世,享受彼等技能职 业之成果,以令自己安乐幸福,令父母安乐幸福,令妻子安乐幸福,令朋友安乐幸 福。以此,同沙门、婆罗门行布施,得尊胜天界安稳之福报。迦叶!得见沙门[修 行]现世之果报耶?’ 一七 大德!如是问已,不兰迦叶如次言我曰:‘大王!实然,作者、令作者、斩 人、令斩者、煎烤、令煎烤、悲恼、令悲恼、战栗、令战栗、令杀害生命、令取不 与者、破墙篨婴茪J[他家]者、掠夺者、窃盗者、劫夺者、奸通他妻者、妄语者、 [自作教他作]此等者,无犯何等罪恶。若有人以尖锐之利刀,将此地上之众生, 作为一肉聚、一肉堆者,由此因缘,无罪恶、亦无罪恶之果报。若彼于恒河之南岸, 行杀戮、又令杀戮、斩人、令斩者、煎烤、令煎烤者,由此因缘,无罪恶、无罪恶 之果报。若人于恒河之北岸,行布施、令布施、祭祀、令祭祀,由此因缘,无功德、 53 无功德之果报。虽因布施、调御、禁戒、实语,由此因缘,无功德、无功德之果报。’ 一八 大德!如是,实问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不兰迦叶,而答非业2[无作 用。]大德!犹如,问庵罗树之果实,而答以罗孛阇(面包树)果。问罗孛阇树之 果实,而答以庵罗树果。大德!如是,实问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不兰迦叶而 答以非业。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实如余者,对住我领内之沙门、婆罗 门,应如何想与不愉快焉?’大德!是故我对彼之言说,不称赞亦不诃责。不称赞 亦不诃责,而我内心甚抱不满,不发任何不满之言,平静听彼所说,不敬重此,起 座而出。 一九 大德!一时,我诣访末伽梨瞿舍罗。诣已,与彼交谈友谊之语后,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瞿舍罗![世间]有种种技能职业者……[详如一 六节],瞿舍罗!如是得见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耶?’ 二0 大德!如是问时,末伽梨瞿舍罗,如次言我曰:‘大王!诸有情之杂染是无 因无缘,无因无缘诸有情而杂染。诸有情之清净是无因无缘,无因无缘诸有情而清 净。非自作、非他作、非余人作,无力、无精进、无体力亦无气力。一切之有情, 二 沙门果经 六一 长部经典一 六二 一切之生物,一切之有类,一切之命者[灵魂],无自在力、无力无精进,由[自然] 之决定、结合3、由自然之性质而互相变化,如是于六种4阶级感受苦乐。实于百 54 四十万种胎为首,及有六千六百种胎。有五百种业、五种业、三种业、一业、半业。 有六十二种之道迹,六十二种之中劫,六种之阶级,八种之人地。四千九百种生业、 四千九百游行者、四千九百龙住处,二千根、三千地狱、三十六尘界、七想胎、七 无想胎、七节胎、七天、七人、七鬼、七池、七林5、七百林、七崖、七百崖、七 梦,有八百四十万大劫;于此间,患者、智者流转轮回已,为苦之终止。于此期间, 谓实无:‘我以戒行、苦行、梵行,令成熟未熟业,或忍受已熟业以作灭尽。’如是, 实以斗定量苦、乐,轮回有终限,无盛、衰,无增、减。犹如[于高处执丝]球, 以掷下丝球,令解尽为止,患者及智者,轮回流转已,当为苦之灭尽。’ 二一 大德!如是问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时,末伽梨瞿瞿舍罗,而答轮回之净 化6。大德!犹如问庵罗树之果实,说明以罗孛阇果,问罗孛阇之果实,而答以庵 罗果。大德!如是,实问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而答以轮回之净化。然,大德! 我生如次之想念:‘实如余者,对住我领内之沙门、婆罗门,应如何想与不愉快焉?’ 55 大德!是故我对彼之言说,不称赞亦不呵责。不称赞亦不呵责,而我内心甚抱不满, 不发任何不满之言,平静听彼所说,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二二 大德!一时,我诣访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诣已,与彼交谈友谊之语已,坐于 一面,坐于一面已,我如次言彼曰:‘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世间]有种种技能职 业。……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如是得见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耶?’ 二三 大德!如是问时,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如次言我曰:‘大王!无布施、无供 牲、无祭祀,无善、恶业之异熟果,无今世、无他世,无父、无母、无化生之有情, 世间无有沙门、婆罗门之正住正行、自知、证如今世他世。人由四大种而成,死即 地归还于地身、水归还于水身、火归还于人身、风归还于风身,诸根移入于虚空。 [四]人以担架为第五7,从尸体运往至火葬止,虽[对死者言诸赞]语,[但被火 化后],骨成鸽色,供物变为灰。布施之说,唯对愚者之所设;若说人[死后]之存 在,此为无根之妄言而已。愚者及智者,身之死殁,即断灭、消失,死后没有任何 物之存在。’ 二四 大德!如是,实问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而答断灭 二 沙门果经 六三 长部经典一 六四 论。大德!犹如问庵罗树之果实,而答以罗孛阇果;问罗孛阇树之果实,而答以庵 罗树果。大德!如是,实问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而答以 断灭论。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实如余者,对住我领内之沙门、婆罗门, 应如何想与不愉快焉?’大德!是故我对彼之言说,不称赞亦不呵责。不称赞亦不 呵责,而我内心甚抱不满,不发任何不满之言,平静听彼所说,不敬重此,起座而 出。 二五 大德!一时,我诣访婆浮陀迦旃延那。诣已,与彼交换友谊之语后,坐于一 面,坐于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婆浮陀迦旃延那![世间]有种种职业者…… 56 [详如一六节]……婆浮陀迦旃延那!如是得见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耶?’ 二六 大德!如是问时,婆浮陀迦旃延那,如次言我曰:‘大王!此等七身,非能 作、非所作、非能创造、非所创造,无能生产任何物,常住如山顶直立不动之石柱。 此等不动摇、不转变、无互相侵害、不导致互相苦乐、亦苦亦乐。是故无能杀者, 亦无所杀者;无能闻者,无所闻者;无能识者亦无所识者。若人以利刀截断他人之 头,无有何人夺何人之生命。唯刀剑挥过此七身之间隙而已。’ 57 二七 大德!如是实问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婆浮陀迦旃延那,而答由异而异。 大德!犹如问庵罗树之果实,而答以罗孛阇果。大德!如是,实问沙门[修行]现 世之果报,婆浮陀迦旃延那,而答由异而异。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实 如余者,对住我领内之沙门、婆罗门,应如何想与不愉快焉?’大德!是故我对彼 之言说,不称赞亦不呵责。不称赞亦不呵责,而我内心甚抱不满,不发任何不满之 言,平静听彼所说,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二八 大德!一时,我诣访尼干子。诣已,与彼交换友谊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 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尼干子![世间)有种种职业者……[详如一六节]…… 尼干子!如是得见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耶?’ 二九 大德!如是问时,尼干子,如次言我曰:‘大王!尼干子[离繁者]行四种 防护禁戒。大王!尼干子,如何行四种防护禁戒耶?大王!尼干子,[避]一切水, 以防(杀生之恶);以(避)一切水,控制(杀生之)[恶];以[避]一切水,抖落 [恶];以[避]一切水触,连[制恶]。大王!如是尼干子行四种防护禁戒。大王! 是故尼干子被称为心最高之自达、自抑制、自在者。’ 二 沙门果经 六五 长部经典一 六六 58 三0 大德!如是实问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尼干子,而答以四种禁戒。大德! 犹如问庵罗树之果实,而答以罗孛阇果。大德!如是,实问沙门[修行]现世之果 报,尼干子而答以四种禁戒。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想念:‘实如余者,对住我 领内之沙门、婆罗门,应如何想与不愉快焉?’大德!是故我对彼之言说,不称赞 亦不诃责。不称赞亦不呵贵,而我内心甚抱不满,不发任何不满之言,平静听彼所 说,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三一 大德!一时,我诣访散若夷毗罗梨弗。诣已,与彼交换友谊之语后,坐于一 面,坐于一面已。我如是言彼曰:‘散若夷毗罗梨弗![世间]有种种业者……[详 如一六节]……散若夷毗罗梨弗!如何得见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耶?’ 三二 大德!如是问时,散若夷毗罗梨弗,如次言我曰:‘汝若问我‘他世有耶?’ 我若以为‘他世有’者,当答汝‘他世有。’然,我不如是想、不想如此、亦不想其他、 不想非如此、亦不想非非如此。汝若问我:‘他世无耶?’[……乃至……]‘他世亦 有亦无耶?’[……乃至……]‘他世非有亦非无耶?’[……乃至……]。‘有化生之 有情耶?[……乃至……]‘无化生之有情耶?’[……乃至…]‘化生之有情亦有 亦无耶?’[……乃至……]‘化生之有情非有亦非无耶?’[……乃至……]。‘有善 恶业之异熟果耶?’[……乃至……]‘无善恶业之异熟果耶?’[……乃至……]‘善 恶业之异熟果亦有亦无耶?’[……乃至……]‘善恶业之异熟果非有非无耶?’[…… 59 乃至……]。‘如来8死后存在耶?’[……乃至……]‘如来死后非存在耶?’[…… 乃至……]‘如来死后亦存在亦不存在耶?’[……乃至……]‘如来死后非存在亦非 不存在耶?’[……乃至……]。我若以为‘如来死后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者,我当答 汝‘如来死后非存在亦非不存在。’然,我不如是想、不想如此、亦不想其他、不想 非如此、亦不想非非如此。’ 三三 大德!如是实问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散若夷毗罗利弗,答以矫乱[如 鳗]论。大德!犹如问庵罗树之果实,而答以罗孛阇果。然,大德!我生起如次之 想念:‘实如余者,对住我领内之沙门、婆罗门,应如何想与不愉快焉?’大德! 是故我对彼之言说,不称赞亦不呵责。不称赞亦不呵责,而我内心甚抱不满,不发 任何不满之言,平静听彼所说,不敬重此,起座而出。 三四 大德!予对世尊问:‘[此世间]有种种技能职业[者],如:调象师、调马 二 沙门果经 六七 长部经典一 六八 师、车术师、弓术师、军旗手、元帅、战士、高级武官、象力士、装甲兵、奴隶出 身者、厨师、理发师、助浴者、制莫者、编发者、漂白业、织师、制笼者、陶师、 计算师、印相师。如是世间所知之种种技能职业者--彼等于现世,享受彼等技能 职业之成果,以令自己安乐幸福,令父母安乐幸福,令妻子安乐幸福,令朋友安乐 60 幸福。以此,同沙门、婆罗门行布施,得尊胜天界安隐之福报。大德!如是,得见 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耶?’ [世尊曰!.‘大王!我[说此为]可能。大王!我对此问卿,可随汝所思而答 之! 三五 大王!汝如何思惟耶?卿雇一奴仆,彼奉事于[卿]:晚睡早起、听顺卿之任 何杂务、和颜悦色、言爱语、恭顺可意之行为。彼如是思惟:‘成熟其功德之果报, 实希有哉!未曾有哉!此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是人,我亦是人。然,此摩揭 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以具足持受五欲乐,想彼戏乐如神,我于此乃彼之奴仆,而 奉事彼:晚睡早起,听[顺王]之任何杂务,和颜悦色、言爱语、恭顺可意之行为。 实彼我[得为如此,]乃彼我之福德。然,令我剃除须发,着袈娑衣,出家而为无 家者。’于彼而后,即剃除须发,着袈娑衣,出家而为无家者。如是出家,彼防护 身、口、意而住,以满足最低限度之衣、食,乐于离世静居。对彼,卿之诸臣奏言: ‘愿大王有如,彼人乃大王之奴仆,以奉事[大王]:晚睡早起、听顺[王]之任何 杂务、和颜悦色、言爱语、恭顺可意之行为。大王!而后,彼剃除须发,着袈娑衣, 出家而为无家者。如是出家,彼防护身、口、意而住,以满足最低限度之衣、食, 乐于离世静居。’彼时,卿能言:‘令彼人还归我处,再为奴仆,为我奉事,晚睡 早起、听顺杂务、和颜悦色、言爱语、恭顺可意之行为’耶?’ 61 三六 [王曰:]‘大德!不然,我等可同彼问讯、起迎,与座请坐。供彼衣、食、 住宿及病之医药、用具,并如法保护、盖护、守护彼。’ [世尊曰:]‘大王!卿如何思惟耶?果然如是,得见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 或不然耶?’ [王曰:]‘大德!确实如是,得见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 [世尊曰:]‘大王!此是我所施设于沙门[修行]现世之第一果报。’ 三七 [王曰:]‘大德!其他亦得有如是沙门[修行]现世果报之施设耶?’ 二 沙门果经 六九 长部经典一 七0 [世尊曰:]‘大王!能[为]之。大王!然,我对此问卿,可随汝所思而答之。 大王!对此如何思惟?于此,卿有一农夫,彼从事家业,纳[王]租税,增益 卿之财宝。一日,彼如是思惟:‘希有哉!未曾有哉!此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 世是人,我亦是人。然,此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持受具足五欲乐,想彼戏 乐如神,我于此,乃彼之农夫,从事家业,纳[王]租税,增益彼之财宝。实彼我 [得为如此,]乃彼我之福德。然,令我剃除须发,着袈娑衣,出家而为无家者。’ 于彼而后,舍弃财产、亲族,剃除须发,着袈娑衣,出家而为无家者。如是出家, 彼防护身、口、意而住,满足最低限度之衣、食,乐于离世静居。对彼,卿之诸臣 秦言:‘愿大王有如,彼人乃大王之农夫,从事家业,纳[王]租税,增益大王之 财宝。大王!而后彼剃除须发,着袈娑衣,出家而为无家者。如是出家,彼防护身、 62 口、意而住,满足最低限度之衣、食,乐于离世静居。’其时,卿能言:‘令彼还 归我处,再为农夫,从事家业,以纳租税,增益我之财宝’耶?’ 三八 [王曰:]‘大德!不然。我等可向彼问讯,起迎,与座请坐,供彼衣、食、 住宿及病之医药、用具,并如法保护、盖护、守护彼。’ [世尊曰:]‘卿如何思惟耶?果然如是,得见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或不 然耶?’ [王曰:] ‘大德!确实如是,得见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 [世尊曰:] ‘大王!此实我所施设于沙门[修行]现世之第二果报。’ 三九 [王曰:] ‘大德!此两种以外,更有如是沙门[修行]现世果报微妙殊胜之 施设耶?’ [世尊曰:] ‘大王!能[为]之。然,大王!谛听善思念之,我当说。’ 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问世答世尊曰:‘如是,世尊!’ 世尊如次曰: 四0 ‘大王!如来出现于世,是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来是含括天界、魔界、梵天界、此世界、沙门、 婆罗门、天、人之众[生],开示自己之证悟。如来宣说初善、中善、后亦善,具足 文义之教法及无比圆满清净之梵行。 63 四一 居士或居士子,或其他族姓子,听闻如来之教法;听闻此法已,对如来得信 二 沙门果经 七一 长部经典一 七二 仰,而彼如是熟虑:‘在家多障碍、尘道,出家之生活是自由自在。住在家者,不 容易一向修圆满清净如螺细光耀之梵行。然,即令我剃除须发,着袈娑衣,出家而 为无家者。’而后,彼舍弃财产及亲族,剃除须发,着袈娑衣,出家而为无家者。 四二 如是出家,依波罗提木叉之禁戒,持戒而住,精勤于正行,见小罪亦恐怖, 受学处而修学。具足清净之身业语业,过清净生活,戒具足,守护诸根门,圆满具 足正念正智。 四三 大王!如何为比丘戒具足耶?9大王!于此有比丘,舍杀生,离杀生,不用 刃、杖,有羞耻之念,充足慈悲心,怜愍利益一切生物、友善而住。此为比丘戒之 一份。 舍不与取,离不与取,取所与物,期望所与,无何等之盗心,自清净而住。此 为比丘戒之一份。 舍非梵行而修梵行,离染污浊,离YIN欲法。此为比丘戒之一份。 四四 沙门瞿昙舍妄语、离妄语,语真实、不外真实,诚实可信赖,不欺世间,此 为比丘戒之一份。 舍两舌,离两舌,不此处闻往彼处告以离间此等诸人,亦不彼处闻来此处告以 64 离间此等之诸人。如是和合离间者,亲密者更令亲密,爱和合、好和合、喜和合、 持和合。此为比丘戒之一份。 舍恶口,离恶口,凡语无过失、乐耳、悦意、感铭、众人所爱。此为比丘戒之 一份。 舍绮语,离绮语,语适时,语真实,语法,语义,语律仪,语应明确、有段落、 适义、可铭记于心。此为比丘戒之一份。 四五 离采伐诸种之植物,[日中]一食,夜不食,离非时食;远离观剧、歌谣、舞、 乐之娱乐;离持华鬘、香料、涂香之化装;离使用高床、大床;远离受蓄金银;远 离受生谷物;远离受生肉;远离受妇人、少女;远离受男、女之奴仆;远离受牝牡 之山羊;远离受鸡、猪;远离受象、牛牝牡之马;远离受耕田荒地;远离差使、仲 介所为之事;远离买卖;远离欺瞒秤、升、尺[之计量;]远离贿赂、诈欺、虚伪 之邪行;远离伤害、杀戮、捕缚、劫夺、窃盗,强盗。此为比丘戒之一份。 四六 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采伐诸种植、树木,例如从 二 沙门果经 七三 长部经典一 七四 65 根生、从干生、从节生、从芽生、第五为从种子生者。远离如是诸种植、树木之采 伐。此为比丘成之一份。 四七 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享乐积蓄物,例如食物之积 蓄、饮物之积蓄、乘具之积蓄、衣服之积蓄、卧具之积蓄、香类之积蓄、财物之积 蓄等。远离如是享乐积蓄物。此为比丘戒之一分。 四八 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观[听]娱乐。例如观剧、 歌谣、舞乐、表演、古谭、手铃、鸣钵、铜锣、摩术奇境、贱人之竹棒戏、象、马、 水牛、牡牛、山牛、山羊、牡羊、鸡鹑之斗技、棒击、拳斗、角力、模拟战、利兵、 配兵、阅兵等之娱乐。远离如是等巡回演艺之娱乐物。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四九 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耽住于赌博之放逸处。例如八目 棋、十目棋、无盘棋、踢石、掷骰、棒打、占手痕、抛球、叶笛、锄戏、倒立、风 车戏、升戏、车戏、弓戏、字戏、测意戏、模拟残伤戏等。远离如是等之赌博放逸 处。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五0 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享用高广大床等。例如过大 之床座、兽形之脚台、覆以长羊毛之织物、有文彩之白毡、绣花图绘之床垫、于两 边有垂缘、单侧有垂缘、镂缀宝石、绢布之被盖、大毛毡、象覆、马挂、车衣、羚 66 羊皮、迦达利鹿皮之殊胜敷物、宝盖、上下之红枕等。远离享用如是等之高广大床。 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五一 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装饰之放逸处。例如涂身、 按摩、沐浴、镜、眼涂[色]料、华蔓、涂香、脸粉、面油、手环、发饰、手杖、 药袋、刀剑、盖伞、彩履、头巾、宝珠、拂尘、白衣、长袖等。远离如是等任何装 饰之放逸处。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五二 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无益徒劳之论。例如王论、 盗贼论、大臣论、军兵论、恐怖论、战争论、食物论、饮料论、衣服论、卧具论、 华鬘论、香料论、亲族论、乘具论、村里论、乡镇论、都市论、国土论、妇女论、 英雄论、路边论、井边风传论、祖先论、种性论,世界起源论、海洋起源论、如是 有无之论争。远离如是等无益徒劳之论。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五三 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诤论。例如‘汝不知此法、 二 沙门果经 七五 长部经典一 七六 律、我如此法、律,汝如何如此法、律耶?’‘汝是耶行者,我是正行者,’‘我言 [前后]相应,汝言不相应。’‘汝应言于前者而言于后,应言于后者而言于前。’ ‘汝无细虑而[自]言返复。’‘汝之立论,堕于负处。’‘为解汝负说而寻思,若 能者即自解!’远离如是等任何诤论。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67 五四 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专心住于差使者、传信之行作。例如 国王、大臣、刹帝利、婆罗门、居士、童子[令]:‘汝来此处、往彼处,汝来持此、 持此往彼。’远离如是任何使者、传信之行为。此亦比丘戒之一份。 五五 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而于欺瞒、饶谀骗诈。远离如是饶 谀骗诈。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五六 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依无益徒劳之横明(畜生)而 过邪命生活。例如占卜手足之相、占前兆[吉凶]、占梦、占体[全身]相、占鼠所 咬、火护摩、杓子护摩、谷皮护摩、糠护摩、米护摩、熟酥护摩、油护摩、口护摩、 血护摩、肢节明、宅地明、刹帝利明、湿婆明、鬼神明、地明、蛇明、毒药明、蝎 明、鼠明、鸟明、鸦明、命数豫言,防箭咒、解兽声法等。远离如是等任何无益徒 劳之横明。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五七 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依无益徒劳之横明而过邪命生 活。]例如占珠相、杖相、衣服相、剑相、矢相、弓相、武器相、妇人相、丈夫相、 童子相、童女相、象相、马相、水牛相、牡牛相、山羊相、羊相、鸡相、鹑相、蜥 蜴相、耳环相、龟甲相、兽相等。远离如是无益徒劳之横明。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68 五八 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无益徒劳之横明以过邪命 生活。例如占‘王应进车、王不应进车。’‘内部诸王当迫进、外部诸王当退却。’ ‘外部诸王当迫进、内部诸王将退却。’‘内部诸王当胜利、外部诸王将败退。’‘外 部诸王当胜利、内部诸王将败退。’‘此人当胜利、此人将败退。’远离如是等无益 徒劳之横明。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五九 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无益徒劳之横明过邪命生 活。例如占:‘应有月蚀、应有日蚀、应有星蚀、日月应行正道、诸星宿应行正道、 诸星宿应行非道,流星应损落、应有天火、应有地震、天鼓将鸣、应有日月星宿之 升沉明暗。如是之果报,应有月蚀……[乃至]……如是之果报,应有日月星宿之 二 沙门果经 七七 长部经典一 七八 升沉明暗。’远离如是无益徒劳之横明。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69 六0 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无益徒劳之横明过邪命生 活。例如占:‘应有多雨、应无雨、应有丰收、应无收获、应来太平、应无恐怖、 应有疫病、应有健康。’[并占]记号、计算吉凶数、作诗、顺世论争。远离如是任 何无益徒劳之横明。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六一 又有其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占无益徒劳之构明过邪命生 活。例如占:娶、嫁、和睦分裂、贷入、贷出、[以咒术令]开运、遇祸、堕胎、哑 口、不能言、[举手]不下、耳聋、问镜、问童女、问天神、拜太阳、奉祭大[梵天]、 口吐火、奉请吉祥天等。远离如是任何无益徒劳之横明。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六三 又有某沙门、婆罗门,受食信施而生活。彼等以无益徒劳之横明过邪命生活。 例如许愿、还愿、对地基作咒、得精力[有子]、失精力[无子]、相宅地、对宅地 撒[祭物];漱口、沐浴、供牺牲、吐药、下剂、上吐、下泻、头痛药、点耳、洗眼、 灌鼻、眼药、药油;眼科医、外科医、小儿科医、与根本药、草药、泻药等。远离 如是任何无益徒劳之横明。此亦为比丘戒之一份。 70 六三 大王!此比丘如是戒具足者,无论于何处,由戒之护持故,皆不见怖畏。大 王!恰如一灌顶之刹帝利制伏怨敌,无论于何处,皆不见怖畏。比丘而戒具足者, 由戒之护持故,无论于何处,皆不见怖畏。具足此圣戒蕴,彼之内心,感受无垢纯 净安乐。大王!如是比丘乃戒具足。 六四 大王!又比丘如何防护诸根门耶?大王!兹有比丘以眼见色时,不执取[总] 相,不执取别相。彼若放逸不防护,而随着贫爱、忧悲、过恶、不净法,即摄御眼 根,防护眼根,令达眼根之防护。以耳闻声时……乃至……以鼻嗅香……乃至…… 以舌味味……乃至……以身触触……乃至……以意知法时,不执取总相,不执取别 相。彼若放送不防护,而随着贪爱、忧悲、过恶、不净法,即摄御意根,以防护意 根,令达意根之防护。彼依此圣具足诸恨之摄御,感受内心无垢纯净之安乐。大王! 比丘如是摄护诸根门。 六五 大王!又如何比丘具足正念、正智耶?大王!兹有比丘于进、于退以具王智, 于瞻前、于顾后亦具正智。又屈伸手足时、持下衣、上衣及钵时,饮食尝味时,大 71 小便时,行住坐卧时,觉醒时,语时,默时,皆具正智。大王!比丘如是具足正念、 二 沙门果经 七九 长部经典一 八0 正智。 六六 大王!又比丘如何为满足耶?大王!兹有比丘,满足其护身之衣及其养体之 施食,[彼]往何处,唯持此等(衣、钵)而往。大王!犹如有翼之鸟,飞往何处, 亦只持其翼而飞。大王!比丘如是满足其护身之衣及养体之施食,往何处,唯持此 等而往。大王!比丘如是满足。 六七 具足此圣戒蕴、圣诸根之防护、圣正念正智、望之满足,选[住]空闲处、 树下、山岳、峡谷、岩窟、薮林、露地、冢间、槁堆。彼乞食而归,食已而结跏趺 坐、端身安住,现起深正念10。 六八 彼对世间,舍弃贪欲、无贪欲心而住,由[离]贪欲令心净化。 舍弃害心及嗔恚,不害心而住,利益慈愍一切生物有类,由[离]害心及嗔恚 令心净化。 舍弃惛沈及睡眠,脱离惛沈、睡眠而住,光明想而正念正智,由[离]惛沈、 睡眠令心净化。 舍弃掉举及恶作,心轻而住,内心寂静,由[离]掉举、恶作令心净化。 舍弃疑,脱离疑而住,于净法无有疑,由[离]疑令心净化。 六九 大王!犹如有人,以负债而营事业,其事业繁荣,得还清负债之本金,尚有 剩余,得以养妻。其时,彼思惟:‘我曾负债以营事业,事业繁荣,得还清负债之 72 本金,尚有剩余,得以养妻。’而彼其喜亦悦乐。 七0 大王!犹如有人,为重病所恼,不喜食物,而消失体力。然,其后,彼脱离 其疾病,喜得食物,以恢复体力。其时,彼思惟:‘我曾为重病所恼,不喜食物, 而消失体力。然今,我脱离疾病,喜得食物,恢复体力。’而彼其喜亦悦乐。 七一 大王!犹如有人,系禁于牢狱,彼其后健全安乐,又不减损彼之财物,得解 放此牢狱。其时彼思惟:‘我虽尝系禁于牢狱,但今健全安稳,又不减损我之财物, 得解放此牢狱。’而彼喜其所悦乐。 七三 复次,大王!犹如有人为奴隶,不隶属自己而隶属他人,不得如自己所欲而 往;然后彼得解放奴隶之境遇,隶属自己,不隶属他人,独立自由,任自己所欲而 往。其时,彼思惟:‘我曾为奴隶,不隶属自己而隶属他人,不得如自己所欲而往; 今我得解放奴隶之境遇,隶属自己,不隶属他人,独立自由,得任自己所欲而往。’ 二 沙门果经 八一 长部经典一 八二 而彼其喜亦悦乐。 73 七三 复次,大王!犹如有人,财竖富裕,不能踏行旷野之道以求食,于危险[怖 畏战栗]。然后,彼出此旷野,安稳无难,而安达无怖畏之村落。某时,彼思惟:‘我 为财丰富裕,不能跨行旷野之道以求食,于危险(怖畏战栗),然今,我出此旷野, 安稳无难,安达无怖畏之村落。’而彼其喜亦悦乐。 七四 大王!比丘不舍离 此等之五盖,以观自己犹如负债者、如疾病者、如囚狱者、 如遇奴隶之境、旷野之路者。大王!然,比丘舍离此等之五盖,以观察(自己),犹 如无负债、无疾病、出狱、自由、安稳者。 七五 观察自己,舍离彼五盖者,而生欢喜,生欢喜者而身经安;身经安者而觉乐, 觉乐者而心得三昧。彼离诸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达初禅而住。 彼由离生喜乐,以流润充满盈溢周偏其身;以由离生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 74 七六 大王!犹如浴室之熟练助浴者,或其弟子,撒洗粉于铜盆,注入水滴而混合, 洗粉润湿,由润湿而溶化,其内外具润湿而周偏不遗漏。大王!比丘如是由离生喜 乐,流润充满盈溢周偏其身;以由离生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 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为殊胜微妙。 七七 大王!更有比丘,以灭寻伺,内心安静、心为专一,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 达第二禅而住。彼以由定生喜乐,流润充满盈溢周偏其身;以由定生喜乐,无不普 洽其全身。 七八 大王!犹如有深池涌出水,于此[水池],无东方之流入[口],无西方之流 入[口],无北方之流入[口],无南方之流入[口],两天神时时与骤雨11,而且, 由此深池涌流泠水,以泠水充满盈溢、周偏流润此深池;无不以泠水普洽此深池。 75 大王!比丘如是以由定生喜乐,充满盈溢、周偏流润其身;以由定生喜乐,无不普 洽其全身。 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殊胜微妙。 七九 大王!更有比丘,离喜而住舍,正念正智,以身感受乐。诸圣者言:‘以舍 而正念乐住’达第三禅而住。彼无喜乐,充满盈溢、周偏流润其身;无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 八0 大王!犹如于青莲池、红莲池、白莲池中,有青莲、红莲、白莲生于水中、 二 沙门果经 八三 长部经典一 八四 长于水中、浸于水中,吸引水底之营养,由顶上至根,受冷水所充满、盈溢、周偏 之流润,冷水无不普洽青莲、红莲、白莲。大王!比丘如是以喜乐,充满盈溢、周 偏流润其身:以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 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殊胜微妙。 八一 大王!更有比丘!舍乐离苦,前所感受之悦、忧具灭,不苦不乐,成为舍念 76 清净,达第四禅而住。彼以纯净心,偏满其身而坐,其纯净之心,无不普洽其全身。 八二 大王!犹如有人,从头至足,被覆白净之衣而生,其白净衣,无不普洽其全 身。大王!比丘以如是纯净之心,偏满其身而坐!以纯净之心,无不普洽其全身。 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果报,比前者更为殊胜微妙。 八三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在安住不 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智见。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种所 成、父母之所生,饭粥所长养者,是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灭之法。我之识 与此相关连、依此而存在者。’ 八四 大王!犹如琉璃宝珠,美丽而玉质优异,为八面之[结合]体,善磨精制而 光耀,清澄无独,具足一切美相,浓青色、或浓黄色、或赤色、或纯白色、或淡黄 色,以通此等之[质色],具眼者以此置于手中而善观察:知‘此琉璃宝珠,美丽而 玉质优异,为八面之[结合]体,善磨精制而光耀、清澄无浊、具足一切美相,浓 青色、或浓黄色、或赤色、或纯白色、或淡黄色,以通此等[之质色]。’ 大王!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在安 住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智见。而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 77 所成、父母所生、饭粥所长养者,是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灭之法。又我之 识与此相关连、依此而存在。’ 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为殊胜微妙。 八五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 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化作意所成身。而且彼由其色身,化作意所成,而 有一切[大]肢小肢及不异其自己之身。 八六 大王!犹如有人,由文奢草,取拔其茎,彼思惟:‘此是文奢草,此是茎。 文奢革与茎是相异。但由文奢草取拔草茎。’ 二 沙门果经 八五 长部经典一 八六 大王!犹如有人,由鞘拔取刀,彼思惟:‘此是刀,此是鞘。刀与鞘是相异。 但刀由鞘拔取也。’ 大王!犹如有人,蛇由蛇皮蜕出,彼思惟:‘此是蛇、此是蛇皮也。蛇与蛇皮 是相异。但蛇由蛇皮薄出也。’ 大王!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 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化作意所成身。而且彼由其色身,化作意所成, 而有一切(大)肢小肢及不异其自己之身。 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殊胜微妙。 78 八七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 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种种神通,而彼证得种种神通。一身而[化为]多 身,多身而[合为]一身,或现身、或隐身;通过壁、透过墙,穿过山无有障碍, 犹如于空中;出没于大地,犹如于水;行于水上不沈,犹如于地上;趺坐、经行于 空中,犹如有翼之鸟;有如是大威德,能以手扪摸日月,以身到达梵天界。 八八 大王!犹如熟练之陶师或其弟子,能整泥土,任其所欲,完成制作种种容器。 大王!犹如熟练之象牙师或其弟子,能整列象牙,任其所欲,完成制作种种象 牙之[雕刻]物。 大王!犹如熟练之雕金匠或其弟子,能整雕黄金,任其所欲,完成制作种种容 具。 大王!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 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种种之神通,而彼证得种种之神通。一身而[化 为]多身,多身而[合为]一身,或现身、或隐身;通过壁、透过墙、穿过山无有 障碍,犹如于空中;出没大地,犹如于水;行于水上不沈,犹如于地上;趺坐、经 79 行于空中,犹如有翼之鸟;有如是神力、大威力,以手能扪摸日月,以身到达梵天 界。 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殊胜微妙。 八九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 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天耳界。而彼清净超越人间[耳界],以天耳界,闻人 天两界远近双方之音声。 二 沙门果经 八七 长部经典一 八八 九0 大王!犹如有人行于道路,彼得听大鼓声、小鼓声、螺贝、腰鼓、铜锣之声, 而思惟:‘彼是大鼓声、小鼓声,彼是螺贝、腰鼓、铜锣之声!’ 大王!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 在不动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天耳界。而以清净超越人间[耳界],以天耳界, 听闻人天两界及双方远近之声。 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殊胜微妙。 九一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 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他]心智。而以自己之心,彻[见]其他众生 及他人之心。如次证知之: 证知有贪欲心,为有贪欲心。 证知离贪欲心,为离贪欲心。 80 证知有嗔恚心,为有嗔恚心。 证知离嗔恚心,为离嗔恚心。 证知有愚痴心,为有愚痴心。 证知离愚痴心,为离愚痴心。 证知是统一心,为是统一心。 证知是散乱心,为是散乱心。 证知是广大心,为是广大心。 证知非广大心,为非广大心。 证知是有上心,为是有上心。 证知是无上心,为是无上心。 证知是有定心,为是有定心。 证知是无定心,为是无定心。 证知是解脱心,为是解脱心。 证知非解脱心,为非解脱心。 九二 大王!犹如好装饰之男女,或家有青年男女,于洁白清澄之镜或水钵,细观 自己所反映之颜貌。若挂耳环时,如挂耳环,不挂耳环时,知不挂耳环。大王!确 实如是,心寂静、清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动 二 沙门果经 八九 长部经典一 九0 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他心智。而以自己之心,彻[见]其他众生及他人之心。 如次证知之: 证知有贪欲心,为有贪欲心。 证知离贪欲心,为离贪欲心。 证知有嗔恚心,为有嗔恚心。 证知离嗔恚心,为离嗔恚心。 证知有愚痴心,为有愚痴心。 证知离愚痴心,为离愚痴心。 证知是统一心,为是统一心。 证知是散乱心,为是散乱心。 证知是广大心,为是广大心。 证知非广大心,为非广大心。 证知是有上心,为是有上心。 证知是无上心,为是无上心。 81 证知是有定心,为是有定心。 证知是无定心,为是无定心。 证知是解脱心,为是解脱心。 证知非解脱心,为非解脱心。 九三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 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宿住随念智,而随念彼于宿世之种种住处,犹如一 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 千生、十万生、几坏劫、几成劫、几成坏劫:‘于彼处,我有如是名、生于如是种 族、如是阶级、取如是食、享受如是苦乐、有如是寿量。我由其处死而生于他处, 于此我有如是名、生如是种族、如是之阶级、取如是食、享受如是苦乐、有如是寿 量。而我由彼处殁,生来此处。’具如是形相、境遇,随念种种宿世之住处。 九四 大王!犹如有人,从己之村落到其他之村落,又从其村落往其他之村落,又 由此村落,回来自己之村落,其时,彼自随念:‘我由此村落到某村落,于彼如是 82 住、如是坐、如是语、默。我由此村落,往其他之村落,于彼如是住、如是坐、如 二 沙门果经 九一 长部经典一 九二 是语、默。而我由其村落,回来自己之村落。’ 大王!实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 住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宿住随念智。而彼随念于宿世种种住处,犹 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 生、千生、十万生、几坏劫、几成劫、几成坏劫:‘于彼处,我有如是名、生如是 种族、如是之阶级、取如是食、享受如是苦乐、有如是寿量。我由其处殁,生其他 之处;于彼,我有如是名、生如是种族、如是之阶级、取如是食、享受如是苦乐、 有如是寿量。而又由彼处殁,生来此处。’具如是形相、境遇,随念种种宿世之住 处。 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殊胜微妙。 九五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 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生死智。而彼以超越人界之天眼,观察众生,见众 生之死而又生;证如众生应其所为之业,[而有]贵贱、美丑、幸福、不幸福。即: ‘诸贤!此等众生具身、语、意之恶业,诽谤圣者,以怀邪见,得邪见业;彼等于 身坏死后,生于恶生、恶趣、地狱。诸贤!此等众生具身、语、意之善业,不诽谤 圣者,以怀正见,得正见业;彼等身坏死后,生于善趣、天界。’如是,彼以清净 超越人界之天眼,观察众生,见众生死而又生;证如众生应其所为之业,[而有]贵 83 贱、美丑、幸福、不幸福。 九六 大王!犹如有眼者,立于四衢街道中之高楼,见诸众人出入某家,又往来于 车道、人道,或生于四衢街道之中。彼思念:‘此等诸众人出入其家,往来于车道、 人道,或生于四衢街道之中。’ 大王!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 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生死智。而彼以清净超越人界之天眼,观察众 生,见众生死而又生;证如众生应其所为之业,[而有]贵贱、美丑、幸福、不幸福。 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殊胜微妙。 九七 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在不 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漏尽智。而彼如实证知:‘此是苦’,如实证知:‘此 84 是苦之集’,如实证知:‘此是苦之灭’,如实证知:‘此是到达苦灭之道’。 如实证 二 沙门果经 九三 长部经典一 九四 知:‘此是漏之灭’,如实证知:‘此是到达漏灭之道’。如是知、如是见故,其心 解脱欲漏、解脱有漏、解脱无明漏,而‘于解脱,解脱’之智慧生,证如:‘生已 尽、梵行已修、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九八 大王!犹如有峡谷,无染污而澄明、净洁之水池,有眼者立其岸,见牡蛎之 壳、砂石、砾、及群鱼之或动、或止,彼思念:‘此水池,实是澄明,清净而无染 污;于此,有牡蛎之壳。砂石、砾、及群鱼之或动、或止。’ 大王!如是心寂静、纯净,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安住 在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漏尽智,而彼如实证知:‘此是苦’,如实证知: ‘此是苦之集’,如实证知:‘此是苦之灭’,如实证知:‘此是到达苦灭之道’。如 实证知:‘此是漏’,如实证知:‘此是漏之集’,如实证知:‘此是漏之灭’,如实 证知:‘此是到达漏灭之道’。如是知,如是见故,其心解脱欲漏、解脱有漏、解脱 85 无明漏,而‘于解脱,解脱’之智慧生,证知:‘生已尽、梵行已修、应作已作、 更不再生。’ 大王!此实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殊胜微妙。大王!:此沙门[修 行]现世之果报,其他绝无有比此更殊胜之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 九九 时,世尊如是宣说已,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白世尊言:‘殊胜哉!大 德!殊胜哉!大德!犹如使倒者起、覆者显现、示迷者以道、于黑暗中揭油灯、使 有眼者见[诸]物,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说示法。大德!予今自归依世尊,归依 法,归依比丘僧。愿世尊摄受予,自今以后,以至命终,归依[三宝]为优婆塞。 予如狂愚、如痴暗、知不善、受罪过所制伏,为获得王位,予正弑杀父王。大德! 请世尊受纳,予确认罪过为罪过,于将来必自调御。’ 一00 [世尊曰:]‘大王!实是狂愚、痴暗、不善、罪恶制伏卿,正弑杀卿之父 王。然,大王!卿认罪过为罪过,依法忏悔故,对此,我当纳受卿之忏悔。然,大 王!若人认罪过为罪过,其如法忏悔者,以将来自调御,此乃圣者之律,繁盛之所 以也。’ 一0一 世尊如是说时,阿阇世王白世尊曰:‘然,世尊!予今归[去]。予有多忙、 多作。’ [世尊曰:]‘然者,大王!当随意。’ 二 沙门果经 九五 长部经典一 九六 摩揭陀国王韦提希子阿阇世,随喜、欢喜世尊之所教,从座立起,敬礼、右绕 世尊而离去。 86 一0二 如是,阿阇世王,去后不久,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王衷心感激而 悔过。诸比丘!彼王若不弑杀父王者,今,王于此座,应离尘垢,以生法眼。’ 世尊如是说已,诸比丘随喜、欢喜世尊之说法。 注1 小儿医师耆婆(Jivaka Komarabhacca),觉音虽依律藏大品,注释耆婆,是被娼妇所 遗弃的儿子,无畏(Abhaya)王子拾之而有生命故,称为Jivaka(生者),由王子所 养育,即名为Komarabhacca(由王子所育者,)但于律藏小品,为小儿医师故,称 Komarabhaca(看小儿的,)于寂志果经,此语尚译为童子医王故,今从此说,译为 ‘小儿医师’。但在文献上,受治疗的皆成人而非小儿,故不无疑问之余地。 2 非业(akiriy)否定一切行业之无意义无功用,意思是否认其果报的影响。 3 结合(sangati)结合那一种阶级状态和境遇,或结合为其言语意义。所有之个性、特殊 的,可谓皆结合于阶级状态,而顺从其地位。 4 六种阶级(Cha abhijatiyo)者,以黑、青、赤、黄、白、纯白来分类当时的人,由黑而 渐增白的程度,而分配人的优[劣]。 5 七林之‘林’(patuva)其义不明,在斯利德意兹之巴英辞典,于patuva之异形pacuta 之项,解为Ganthika(block or knot)之义。由本文前后之关系上,应关于地理之 故,今假树木之丛集,即译为‘林’。 6 轮回净化(Samsara-suddhi)之‘净化’suddhi是dukkhassanta(苦灭尽)之意义。 轮回始自一定之期间,而至苦之灭尽。 7 ‘第五为担架’者,是四个人抬一担架以搬运尸体,故第五搬运者是担架。 8 如来(Tathagata),虽是佛陀之尊称,其意思应解为一般人之代表。 9 以下至六二关于戒之教说,与梵纲经第一诵品八’’二七为同文。但于梵纲经名瞿昙的, 在本经即为‘比丘’,又两经首各有小戒说明之结语,其反覆同一形之一句,唯此两者相异 而已。 10 原语parimukham satim之padmukha本来为‘覆面’之义,而译为副词形的‘于面前’, 于另方面,为示智力之活动状态,意思是不大意疏忽,集中注意之意识状态,所以看继其 二 沙门果经 九七 长部经典一 九八 次正念(sati)之形容语,故合并两语而译为‘深正念。’ 11 于中部经典第三九经,有与此同文,于彼有‘不应与骤雨。’若依全文体之意义,想为‘不 应与’较妥当,今如照原文,译为‘应与。’参照第九卷中部经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