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雪歌仁波切:学习上士道,才能正确实修下中士道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雪歌仁波切:学习上士道,才能正确实修下中士道

 

  成佛的关键,为何是菩提心,而不是三大阿僧祇劫资粮的累积?

  佛陀的这个果位,是断除一切过失、圆具一切功德、一切完全圆满具足的果。这样的果,是由无边的因来的。为什么用三大阿僧祇劫去聚集的因,能成办这无上的佛果位?关键在于:三大阿僧祇劫中,广大行的学习、无边资粮的累积,是从一颗心的动机而来。这颗心的心力愈强大,才有办法在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里,学习无边的广大行。所以,最根本的关键,在于心。如果这颗心的动机,能使这颗心的力量增强增大,以此为缘,才能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学习六度等无边的广大行,心的能力才能因此展现。

  让心的能力无限开展的,是菩提心。有这样的心,才能有其后的行。这是为什么说,成佛最根本的关键,是菩提心。

  佛陀的各种开示,都是为成办菩提心而说

  佛陀在三转*轮中,开示大、小乘的法,有了义与不了义的各种开示。原因,虽然与所化机根性不同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因为,佛陀要安置一切有情于究竟无上佛果位的缘故。这样做,最根本的原因,是菩提心。

  为了让菩提心能生起,对小乘行者而言,首先要生起的是出离心;对于已生菩提心者,为了帮助他成办目标,所以必须有六度的学习。对一般世间人而言,为获得增上生,所以要断除十恶业、行十善业,因此而开示业果的安立。但,之所以开示业果道理,目的,仍是希望有情的心量能渐变宽广,而后生起出离心,进一步生起菩提心。因此,我们可以说,佛陀所开示的一切法,无一不是为了成办菩提心而说的。

  达赖喇嘛尊者曾这么说过:佛陀所开示的法,有些是为了菩提心的生起而说,有些是为成满菩提心愿而开示行持的道路。佛陀的一切法,都是为了「菩提心未生令生,已生者辗转增上」这个目的而说。《入行论》里也说:「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所以,佛陀所开示的八万四千法蕴中,最最精华、最最究竟的目的,就是菩提心。

  道次第最后指向的目标,在菩提心

  因此,这二本厚厚的《广论》《略论》里,虽然篇幅很长,引用的经典很多,但是,它们所指向的目标、最终的目的,是菩提心。关于这点,我们一定要知道。

  《广论》《略论》都来自于《道炬论》。阿底峡尊者在这部论里,只花一、二页讲下中士道,整个重点,都放在上士道。正因为《广论》《略论》都是《道炬论》的解释,所以,这个重点,我们一定要很清楚:最重要的关键,是菩提心。否则,花了好多年在下、中士道转,人生就这样过去,真的很可惜。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著述最主要的目标,我们不懂得去掌握,只在底下瞎转,只针对不共下士、不共中士去实修,由此种下这样(唯下士中士)强大的习气,那么,就会有「成佛路遥」的危险。本来,应该是愈学,离成佛愈近,结果,却愈学离得愈远。

  透过对上士道的闻思修,愈清楚如何实修共下、共中士道

  在学习下士道、中士道时,若要懂得如何把「下士道与共下士道一起修」「中士道与共中士道一起修」,那么,就一定得学习上士道。学习上士道,才会懂得如何正确实修下士道与中士道。透过闻,了解不了解的;透过思,受用未受用的;透过修,执持未执持的。所谓「透过思,受用未受用的」意指,经过思惟,才能亲尝、受用法味。「透过修,执持未执持的」指的是,经过实修,这些法,才能在你的心相续中安住,法,与你的心,才不会是分开的二回事。

  透过对上士道的闻思修,你对于如何把下士道与共下士道结合而修的方法会愈来愈清楚。比如,在《入行论》一开头讲到:「暇满人生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办,后世怎得此圆满」。听到「暇满难得」,就要马上与菩提心结合:我们拥有生起菩提心的能力,所以,我现在所得到的暇满,是能成办特别殊胜义利的。这种想法,紧扣着菩提心的这个目标,如此一来,你对于暇满的思惟,就成了共下士道。

  要想知道这样的思惟方法,就必须先对上士道有一些体会。要有体会,就必须经过闻与思: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在我还在轮回中流转时,对我有什么帮助?菩提心,它有什么样的能力,能让我脱离轮回、成就佛果?这些,在《入行论》的第一品及第三品中都有提及,《集学论》中也有。

  未能实修共中、下士道前,更应好好学习上士道

  当了解菩提心的利益后,接着就要了解学习菩提心的方法。这个部份,在《道次第》中有。当了解菩提心,对菩提心产生很大的胜解,如此,在学下、中士道时,便会知道如何学习「共下、共中士道」。所以,若想着「我连下士道、中士道都还没学好,都还没能好好实修」,以此为理由而阻止自己学习上士道,这是不对的,不该这样想。

  ■佛陀的各种开示,都是为了成办菩提心而说。《道次第》亦然。

  ■要懂得掌握阿底峡尊者、宗喀巴大师著述最主要的目标:成就菩提心。

  ■要知道如何运用上士道的思惟,辅助下、中士道的实修,使得这实修,成为共下、共中士道,之前,就必须先对上士道有一些体会。

  ■仁波切在这段开示的架构是

  ●菩提心是成佛关键

  ●佛陀一切开示都是为成办菩提心而说

  ●由于《道次第》亦以成办菩提心为核心,所以学者一定要掌握这个重点!

  ●靠着对上士道的闻思,使得下士、中士道的实修,不会反而落入「唯下士道」「唯中士道」的习气养成。

  ●以「暇满如何结合菩提心而修」为例子说明。

  ●结论:即使下、中士道还没学好,现在就要去了解学习菩提心的方法。

  取材自雪歌仁波切讲授《道次第略论20061231》

 
 
 
前五篇文章

雪歌仁波切:士夫的安乐

雪歌仁波切:三主要道

雪歌仁波切:广论毘钵舍那(一)

雪歌仁波切:广论毘钵舍那(二)

雪歌仁波切:广论毘钵舍那(三)

 

后五篇文章

雪歌仁波切:道次第的修学方式

雪歌仁波切:不要只求解脱

雪歌仁波切:佛宣说四圣谛的三个理由

雪歌仁波切:止观之应注意事项

雪歌仁波切:四圣谛与因果法则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