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 上三道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 上三道

 

  所谓的上三道或三善道是指天道、阿修罗道及人道。上三道的众生和下三道的众生一样,必须经历深切的痛苦。他们累积了相当多的善业,但是某些善业带有烦恼障的染污。由于他们的善业,使其身形胜于下三道众生,且心智也相当高,具有执行各种活动的大能力。但是,上三道众生仍然受制于遍布一切和合物的定律(注1),而须承受依因缘而存在之苦。他们仍然受烦恼的支配,因此仍然活在痛苦的换化纲中。任何轮回中的众生——即使是善道的众生——都必然有痛苦。痛苦无时不遍满轮回——纵使痛苦尚未彰显,痛苦永远都潜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努力地想要达到佛的果位;即使我们现在拥有一些快乐,但这种快乐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善道众生所遭受的苦不如恶道众生的苦那么剧烈,但是,他们仍然无法免除痛苦,因为他们知道痛苦随时都可能彰显或袭击而至。所以,即使我们生于善道,我们依然必须试着达到从痛苦中完全解脱的自由,即得到完全超越因缘和合的佛果或悟境。

  天人似乎拥有最完美的快乐,他们的生活似乎充满了享乐和喜悦,由于他们完全耽溺于这些享乐和喜悦,因而没有修持佛法的动机。虽然他们的生命非常愉悦,但是那并无法永久持续下去,结束的时刻很快就会到来。当生为天人的福报受尽时,天人必须经历“死亡与转生(于较低之道)的痛苦”。由于天人都具有眼神通,当死亡来临时,他们都会见到五种衰灭的征兆或现象(即所谓的“天人五衰”)(注2)。这对天人而言是极其痛苦的时刻,因为他们知道不仅是天界的享乐都即将结束了,他们尚且还将转生于较低之道并堕入极深的痛苦。

  阿修罗的享乐不如天人之多,所以他们耽溺于快乐的程度较低。但是,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嫉妒心,因为他们累世皆具有这种强烈的烦恼。俱生的业习使他们一直嫉妒天人所拥有的极大快乐;此外,他们也嫉妒其他阿修罗的快乐。这种强烈的嫉妒心不断地啖食着他们,因此,纵使他们拥有很多的欢乐与物质受用,他们也无法真正地去享受这一切,因为嫉妒心不断地在折磨他们。当嫉妒心变得很剧烈时,他们就开始彼此争斗、相互憎恶。有时候,甚至是在争战之中死亡。所以,这是一种非常痛苦的情形。

  人类的情形和其他道不同。人类并没有天人所拥有的极大享乐,这表示他们不会耽溺于这些享乐;但是,他们也没有三恶道的极大痛苦。所以,人道的情形最适合修持佛法及证悟佛果;这就是为什么人身被称为珍宝的缘故。它拥有修持佛法的一切自由与顺缘。人道众生具有修持佛法的能力及适当的状态,因为他们的享乐不像天道那么多、那么令人忘却修行的必要,他们的痛苦也不像三恶道那么剧烈、那么延续不绝而使人完全无法修行。此外,也不像畜生道众生,他们具有相当的智力,能够理解人身宝的价值,并弃绝对轮回的贪恋。所以,人道众生拥有许多本具的功德和福报,因而可以精进地修持佛法并证得佛果。

  然而,由于人道的情形最适合修持佛法,它必定不是极度地愉悦。受生于人道的众生,仍然必须经历相当大的痛苦,因为人道中有四大本具的痛苦;生、老、病、死。

  受生人道是痛苦的。因为在受生时我们并没有形体,我们必须在母亲的子宫内经历一系列痛苦的成形过程。离开母体的出生过程也是痛苦的(注3)。出生之后,我们立即面临愚钝之苦。我们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或独自走动,我们全然无助,完全须要父母的照顾,无法自己理解任何事情。这就是伴随出生而至的痛苦。

  或许,我们会认为长大之后,情况就改善了。但是,即使如此,良好的情况也不会维持很久,因为年老或病痛很快就会造成困扰。我们不应该认为:“我也许能够逃避老苦或病苦。”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老苦或病苦必定会在某个时候到来。当老年来临时,衰弱的整个过程就展开了。纵使我们一度身强力壮,届时也将变得相当衰弱;纵使我们一度很聪慧,我们的才智也自会减退。这整个改变过程会非常令人痛苦及沮丧。当疾病袭击而至时,我们的身体遍满着痛苦,这种痛苦时而令人无法忍受并冀求摆脱它,但却无法如愿,我们只能接受它、等待它的消逝。除此之外,老苦及病苦还有附加的痛苦;死亡的念头。我们将会有生命即将结束的恐惧。当然,我们到头来还是必须面临不可避免的死亡。这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之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将会往何处去。

  所以,当我们谈到珍贵或难得的人身时,所指的是非常珍贵及有用的修行之宝。六道轮回的法教并不是为了惊吓大家,传授这个法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理解,有一个境界超越了这一切——包括人道——的痛苦。解脱这一切痛苦是可能的,寻获真正的快乐也是可能的。只要精进地修持,佛法的道路可以引领我们不断地寻获快乐,因为种下快乐的因之后,快乐的果会相继成熟——直到我们终于达到圆融的快乐。

  若我们以为可以在金钱、名声或享乐之中寻得快乐,那么就错了,因为这种快乐绝对不长久。它不值得加以执着。我们应该把目标放在永恒的快乐上,但是,唯有如礼如法地修行才能得获这种快乐。

  注:

  1、此定律阐明一切由不同元素或成分构成的事物(和合物)终将瓦解。例如,身体是不同的元素组成的,终将(在死亡之后)会返回元素的状态。

  2、“天人五衰”包括:花饰凋萎、衣裳垢腻、腋窝冒汗、体发恶臭、焦虑不安(不乐本座)。

  3、“生苦”之详细描述,请参考第一世卡卢仁波切所著之《三乘佛法指要》页23~25。释成观中译,宝鬘印经会倡印。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

创古仁波切文集:止观禅修 前言

创古仁波切文集:止观禅修 直观禅修之简介

创古仁波切文集:止观禅修 第一部分 “奢摩他”:“止”

 

后五篇文章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四项修行的警醒:轮回过患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