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摘要 |
 
创古仁波切文集:转心四思惟 第三项修行的警醒:业报因果 摘要
在领受法教时,我们应该着意于开悟,这就是升起“珍贵的开悟之心”或“珍贵的菩提心”。假若我们具有如此的动机,我们所做的任何善行都会变成非常重大、深远,引导我们趋近永远解脱痛苦的境地。所以,时时持守清净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所做的任何善行因而不会耗损,并实际将我们引往开悟的目标。鉴定我们的动机是否清净的方法,是省察内心。我们应该时时检视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出于清净或不清净的动机。因为我们具有不善动机的宿世业习,因而必须着意地调服我们的行为。藉由时时检视自己的动机,并试图每一次都有所改进,自省的功夫将变成一种日趋自然的过程,我们的动机也会变得愈来愈清净。所以,永不忘失领受法教的终究目的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证得佛果,是非常重要的。到目前为止,我们为了利益众生而做的事非常有限,因此,为了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必须当下立定成佛的大愿。当然,我们必须修持佛法才能成佛,但是,我们必须先领受佛法的教示才能将之付诸实修。 修持四共加行——修持三乘佛法的四种共同基础——的理由非常多。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先将心转向佛法。做珍贵人身的禅修,能使我们彻底明白把握今生修持佛法的必要。若我们现在不善用这个难得的人身宝,我们可能再也找不到同样的机会了。我们或许会认为修行的时间还很多、很长,可以慢慢地来、轻轻松松地修,但如此一来,我们将会受到惰性的支配;更何况人生是无常的,我们的生命随时都可能结束,修行的机会随时都可能因此消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观修第二项思维:无常。 我们观修第三项思维——业报因果——的理由是为了解如何修行。当我们去探研业报因果时,我们得知行善弃恶的必要。可是,我们也必须觉知,我们的目标并不只是有限的快乐,所欲求的并不是暂时解脱痛苦,我们也不应该认为,今生的痛苦甚于来世可能遭遇的痛苦;我们必须觉知,在未来觉受痛苦的仍然是我们自己,日后的痛苦和现在的痛苦并没有什么差异。所以,我们不应该着眼于短期,而应该以不变的快乐为目标。我们寻求的目标是究竟的、不会退转的解脱,因而永远不必再受任何的痛苦。 注:1、“空性(梵文“孙雅他(sunyata)”)”并不表示如同空怀子般的空,而是表示没有俱生的存在性。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