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论要义(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论要义(一)

一、净土论概要

《净土论》具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因与迦才之《净土论》混同故,一般称为《往生论》或《无量寿经论》。此一论由二十四行的“偈颂”及解释偈颂义理的“长行”十章所构成。

题号之“无量寿经”昙鸾祖师之《论注》谓之“净土三部经”,故古来称此论为“三经通申论”,别以大经为中心。论主以二十四行“偈颂”总摄净土三经之要义,《论注》谓之“总说分”;“长行”十章为解释偈颂之义故,《论注》谓之“解义分”。

先、偈颂二十四行之核心在最初之建章一行四句∶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论注》言“偈申己心”,亦即论主表明归命弥陀,愿生西方之自督。是故本论可谓“正宗分”之三严二十九种之净土庄严中,国土十七种之结尾言∶

“是故愿生彼阿弥陀佛国”

二十四行之结尾亦言∶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又解释偈颂之“长行”第一章〈愿偈大意〉亦言∶

“此愿偈明何义?示现观彼安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愿生彼国故。”

很清楚的∶一偈之大意,在净土之“观见愿生”。是故偈颂之内容不外于彰显论主之一心愿生,建章之下皆是显示愿生之宗本,故题号亦言“愿生偈”。

偈颂简略分科(表一)

次、“长行”之释分为十章,其说相乃是开展此偈颂“一心之德”而出“五念门行”,修此五念门行,而往生净土,渐次得五功德门之果,终得阿耨菩提之一果,亦即∶

第一章“愿偈大意”∶初述偈颂二十四行之大意,说明不外于“观见愿生”。

第二章“起观生信”∶略释五念门行之力用及其内容。

第三章“观行体相”∶举出五念门中之“作愿”、“观察”二门,亦即“奢摩他”、“  婆舍那”之止观为中心之高度五念。

第四章“净入愿心”∶叙述止观境界之三严二十九种庄严,全体皆略摄于法藏菩萨之“愿心庄严”,又三严二十九种全体摄入于“入一法句”。

第五章“善巧摄化”∶此奢摩他、  婆舍那之广略止观成就,而开启柔软心之智慧,于此开展为摄化众生之回向门利他行。

第六章“离菩提障”∶说明“作愿、观察、回向”之二利成就,即离三种之菩提障。

第七章“顺菩提门”∶说明三种顺菩提门。

第八章“名义摄对”∶显示第六第七二章之内容皆摄于自利利他圆具之妙乐胜真心。

第九章“愿心成就”∶此五念成就,而成就往生净土之事行。

第十章“利行满足”∶二利之行成就而生净土,得五果之利益,最后获得阿耨菩提之妙果。

此长行十章要约而言,总摄于第一章之“愿偈大意”,在于说明推广“一心愿生”之德,而开展五因五果,成为广大无碍之他力一心。阐明依此一心之一因,而证得阿耨菩提之一果之本愿法门根本义。五因五果是在广门上开展其德义,略门上则当下成为一因一果;说明依他力信心之一因,得往生即成佛之果;在此可明知本愿法门的根本义――信心正因,往生即成佛之根据,正在于本论中。

长行十章之内容分科  表二、三

二、三严之妙相

在本论偈颂第二行成上起下文之“真实功德相”,展开则成为净土之三严二十九种,此三严之德偈颂赞之,长行之“观察体相”亦有列举∶亦即国土庄严十七种,佛庄严八种,菩萨庄严四种。国土庄严名器世间清净,佛八德、菩萨四德名众生世间清净。又国土名依报,佛、菩萨名正报;以佛为主,菩萨为伴。

国土庄严之十七种中,初之清净功德、量功德、性功德是显其“体”;从形相功德到雨功德之六种功德是说其“相”;从光明功德到一切所求满足功德之八种功德是明其“用”。

尚且,国土之三种体功德之中,最初之清净功德总摄全体,是故∧净入愿心章∨以此二十九种全体摄入一法句,一法句即是清净句;此清净开展为器世间与众生世间二种,器世间含摄国土之十七种,众生世间含摄佛八德、菩萨四德,是故皆总摄于二十九种之冠头“观彼世界相”之“清净功德”。

次、佛八德之中,座功德、身业功德、口业功德、心业功德,直接属于佛;大众功德、上首功德、主功德是以众显佛;最后不虚作住持功德是显佛力之功用。此不虚作住持功德,更与上之清净功德之智德相对,总摄二十九种之所有用德。依〈净入愿心章〉,三严二十九种当体总摄于愿心庄严,此愿心乃是偈颂之“观佛本愿力”之本愿,不虚作住持功德之中总摄三严。是故三严之德总摄于清净功德之智德与不虚作住持功德之悲德之二德,此二功德成为智慧之体与慈悲之用,自利利他之二德。

更且、菩萨之四德是与佛八德之主相对,显出伴德;初二德是说明行相,后二德是说明行事。

在此三严二十九种之净土庄严,从用德之上来讲,总摄于不虚作之本愿力。昙鸾祖师之《赞阿弥陀佛偈》亦言∶

“妙土广大超数限自然七宝所合成

佛本愿力庄严起稽首清净大摄受”

本愿力摄于名号之德用,是故《赞阿弥陀佛偈》中,赞叹净土三严之冠头举出“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

三、一心与五念

本论之所归在于“一心愿生”,此“一心”《往生论注》言∶

“我一心者∶天亲菩萨自督之词;言念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心心相续,无他想间杂。”

显论主之自督,无他想间杂的无疑之一心,亲鸾大师详言∶“论主之一心,乃为愚钝众生容易了解,以本愿三心为无疑一心,明涅  真因,唯是无疑一心之信心。”故〈信卷〉别序言∶

“披阅论家释家宗义,广蒙三经光泽,特开一心华文。”

此一心之华文与三心相对,显明无疑之心相;且〈证卷〉往还二相之结尾言∶

“是以论主宣布广大无碍一心,普遍开化杂染堪忍群萌。”

“广大无碍一心”,或〈信卷〉“信乐释”之“无碍广大净信”,此皆是显明一心之具德,此一心与五念相对,一心之内容,具足五念二利之益,故此一心亦谓之菩提心,《高僧和赞》、〈天亲章〉言∶

“信心即是一心也一心即是金刚心

金刚心是菩提心此心即是他力也”

五念门是∶“礼拜门、赞叹门、作愿门、观察门、回向门”。

1.礼拜门∶以身业礼拜阿弥陀佛。

2.赞叹门∶以口业赞叹阿弥陀佛。

3.作愿门∶意业愿生安乐国。

4.观察门∶意业观察净土三严之德。

5.回向门∶自己所得功德回向一切众生,共向佛道。

前四门是自利之行,第五回向门是利他之行。

又此五念门有体具五念与相发五念∶“体具五念”是以作愿、观察之止观为中心之高度五念;“相发五念”是以赞叹门为中心的凡夫相应之五念,是信后相续之五念;由此两义显明一心之如实修行相应之义。

体具五念是高度之境故,亲鸾大师之《入出二门偈》言∶“愿力成就名五念”,以法藏所修之因行为五念,谓之名号之具德,此名号运作于机,成为无疑之一心,其相续相即是相发之五念。是故信心之体是名号,成为正因,此即是他力之信心。(表四、五、六)

此本愿门根本义之信心正因之义据,详明于此《净土论》。

四、五因与五果

与此五念相对,最后之〈利行满足章〉举出五果门,五果门是“近门、大会众门、宅门、屋门、园林游戏地门。”

1.近门∶往生净土即接近阿耨菩提果之意。

2.大会众门∶既入净土即是入如来大会众之数。

3.宅门∶已入大会众之数,心得寂静,犹如归家安住,譬喻止观之行成就之相。

4.屋门∶既入宅已,如同在此屋宇之内饮食,爱乐净土之庄严。

5.园林游戏地门∶往生净土,证阿耨菩提之果,观察一切苦恼众生,而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示现种种应化身,以教化众生为自己之娱乐;犹如在园林中游戏。譬喻净土菩萨救度众生之事。

此五果门,前四门也是自利之德,第五门是利他之德。(图七第一六七页)因之五念如既述,乃是显明一心之具德,故果之五门亦是开展一果之德相。虽说五果之功德渐次成就,然而这是一时之施设;原因是依五因之二利圆成而入净土,其所约对之五果不可能有渐成之理故。是故五果并不是对五念,乃是为了显明五念因之力用。故广门上虽言五因五果,略门上则是显现一因一果;依此一因之一心的他力信心,而得一果之阿耨菩提成佛之果。以此明知信心正因之义,此不只是往生之因,“往生即成佛”之义,亦依本论而得明知。

 
 
 
前五篇文章

关于“念佛/修行”之精要开示

净学知要(5)带业往生的误解与正解

净学知要(5)带业往生的误解与正解

净学知要(4)十念往生的误解与正解

净学知要(4)十念往生的误解与正解

 

后五篇文章

净土论要义(二)

论净土宗的成立及其实际创始人的确立

西域净土信仰向中原净土宗转变的原因探析

问:要如何确定,是阿弥陀佛来接我们到极乐世界?

第三章 念佛愿力大 修行悟如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