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骊珠集 第五篇 百丈、南泉及沩山门下 黄檗希运 |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禅门骊珠集 第五篇 百丈、南泉及沩山门下 黄檗希运 黄檗希运(西元?─八五○年) 曹溪惠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 洪州黄檗山希运禅师,闽人也,幼投本州高安黄檗山寺出家。额间隆起如肉珠,音辞朗润,志意冲澹。(中略) 师後游京师,因人启发,乃往参百丈,问卅︰「从上宗乘,如何指示?」百丈良久,师云︰「不可教後人断绝去也。」百丈云︰「将谓汝是个人。」乃起入方丈。师随後入云︰「某甲特来。」百丈云︰「若尔,则他後不得孤负吾。」 百丈一日问师︰「什麽处去来?」卅︰「大雄山下采菌子来。」百丈卅︰「还见大虫麽?」师便作虎声。百丈拈斧,作斫势,师即打百丈一掴。百丈吟吟大笑,便归上堂,谓众卅︰「大雄山下,有一大虫,汝等诸人,也须看好,百丈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师在南泉时,普请择菜。南泉问︰「什麽处去?」卅︰「择菜去。」南泉卅︰「将什麽择?」师举起刀子。南泉卅︰「大家择菜去。」 一日,南泉谓师卅︰「老僧偶述牧牛歌,请长老和。」师云︰「某甲自有师在。」师辞南泉,门送提起师笠子云︰「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南泉云︰「王老师聻。」师便戴笠子而去。 後居洪州大安寺,海众奔凑,裴相国休,镇宛陵,建大禅苑,请师说法。以师酷爱旧山,还以黄檗名之。(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九,《大正藏》五一.二六六页上) 有大禅师号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百丈之子,西堂之侄。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唯传一心,更无别法。(中略)说之者,不立义解,不立宗主,不开户牖。直下便是,动念则乖,然後为本佛。故其言简、其理直、其道峻、其行孤。四方学徒,望山而趋,覩相而悟,往来海众,常千余人。予会昌二年(西元八四二年),廉于锺陵(在洪州)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大中二年(西元八四八年),廉于宛陵(在宣州),复礼迎至所部,寓开元寺,旦夕受法,退而记之,十得一二,佩为心印,不敢发扬。(中略)时大唐大中十一年(西元八五七年)十月八日谨记。(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九之末,《大正藏》五一.二七○页中,裴休撰〈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序〉) 附录:语录摘要 (一)大唐国里无禅师 一日上堂,大众云集,乃卅︰「汝等诸人,欲何所求?」因以棒赶散云︰「尽是吃酒糟汉!恁麽行脚,取笑於人。但见八百一千人处便去。不可只图热闹也。老汉行脚时,或遇草根下有一个汉,便从顶上一锥,看他若知痛痒,可以布袋盛米供养。可中总似汝,如此容易,何处更有今日事也。」 「汝等既称行脚,亦须着些精神好。还知道,大唐国内无禅师麽?」 时有一僧出问云︰「诸方尊宿,尽聚众开化,为什麽道『无禅师』?」师云︰「不道无禅,只道无师。闍梨不见︰马大师下,有八十四人坐道场,得马师正眼者,止两三人。庐山(归宗寺智常)和尚,是其一人。夫出家人,须知有从上来事分。」 「且如四祖下,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犹未知向上关子。有此眼脑,方辨得邪正宗党。且当人事宜,不能体会得,但知学言语。念向皮袋里安着,到处称我会禅。还替得汝生死麽?」 「轻忽老宿,入地狱如箭。我才见入门来,便识得汝了也。还知麽?」(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九,《大正藏》五一.二六六页中─下) (二)无心.忘心.空心 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人不可得。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外如木石,不动不转。内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无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趣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崖而退。(中略)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忘境犹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是恐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唯一真界耳。(中略) 凡人皆逐境生心,心随欣厌。若欲无境,当忘其心;心忘则境空,境空则心灭。不忘心而除境,境不可除,只益纷扰耳。故万法唯心,心亦不可得,复何求哉?(中略) 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中略) 凡人欲修证,但观五蕴皆空,四大无我,真心无相,不去不来。生时性亦不来,死时性亦不去,湛然圆寂,心境一如。但能如此,直下顿了。不为三世所拘系,便出世人也。(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九附录〈黄檗希运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五一.二七○页下─二七二页) 你如今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久久须实得。为你力量小,不能顿超,但得三年五年或十年,须得个入头处,自然会去。(下略)(以上录自《传心法要》,《卍续藏》一一九.八三一页) (三)心如日轮在虚空 如今末法,向去多是学禅道者,皆着一切声色,何不与我心心同虚空去、如枯木石头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中略)你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光明自然,不照而照。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行,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略)若不会此意,纵你学得多知,勤苦修行,草衣木食,不识自心,尽名邪行,定作天魔眷属。(以上录自《传心法要》,《卍续藏》一一九.八三一页) (四)归宗一味禅 有僧辞归宗,宗云:「往甚处去?」云︰「诸方学五味禅去。」宗云︰「诸方有五味禅,我这里只是一味禅。」云︰「如何是一味禅?」宗便打,僧云︰「会也!会也。」宗云︰「道!道!」僧拟开口,宗又打。其僧後到黄檗处,檗问︰「什麽处来?」云︰「归宗来。」檗云︰「归宗有何言句?」僧遂举前话,师乃上堂举此因缘云︰「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着个个屙漉漉地,只有归宗较些子。」 (五)礼佛无所求 师在盐官(齐安禅师)会里,大中帝(唐宣宗)为沙弥,见师於佛殿上礼佛,而问︰「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师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常礼如是事。」沙弥云︰「用礼何为?」师便掌。沙弥云︰「太麤生!」师云︰「这里是什麽所在,说麤说细。」随後又掌。沙弥便走。 (六)不落阶级 问︰「如何得不落阶级?」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麽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念念不见一切相。莫认前後三际,前际无去,今际无住,後际无来。安然端坐,任运不拘,方名解脱。努力努力,此门中千人万人,只得三个五个。若不将为事,受殃有日在。故云︰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以上三则录自《黄檗禅师宛陵录》,《卍续藏》一一九.八三八、八四六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