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丁二 别以详示

  戊一 长行

  己一 酬答初请

  庚一 明真因有力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一切如来:是已证果觉之人。果觉不离因心,故曰本起因地;即成佛根本,起于因地之心。皆依下,即因地所修之法行。佛佛皆然,故云一切如来。皆依圆照清净觉相者:此一句,正答文殊所问,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下二句,乃法行之功能力用。圆照,是能照之智;觉相,是所照之理,一切如来,本起因地,并无别法,皆依圆觉自心之智照,还照清净本然之觉相。觉相,即圆觉妙心,实相理体。依理体起智用,以智用照理体,照彻心源,究竟清净。妄惑空,名为永断无明;法身显,故曰方成佛道。一明真因有力竟。

  庚二 明无明本空

  辛一 先示其相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此征释无明体相,以显圆照功能。上云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佛恐众生不知,无明为何物,故自征云何名为无明?下则释出根本、枝末二种无明,令众生觉悟。无明,为生死之因;圆照,是涅槃之本。今于如来解释之外,先略明无明字义,以及行相等,庶于下文容易了解。无明者,无所明了。不明圆觉真心;不明诸法幻相;不明生佛平等;不明我法皆空,故曰无明。亦名曰痴。痴,即根本不觉心。最初一念妄动,为独头生相无明,迷本圆明,是生虚妄,从迷积迷,以历尘劫。亦名曰迷,即迷真起妄。如‘楞严经’所云:‘晦昧(迷也)为空。’将真空本性,晦昧而为顽空。又云:‘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此二句亦无明初起之相。余解‘楞严’以必明二字,即是从真起妄。谓性觉本具妙明,不假明而明之,若必加明于觉体之上,此必明,即无明初起之相也。以有必明,则是妄为,将妙明变为无明,将性觉转成妄觉。必明二字,如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立字义同。为万妄之根源,是三道(惑、业、苦)之托始。

  ‘起信论’云:‘由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不觉,即无明也,故云无明不觉生三细(业相、转相、现相,第八识具此三相)。但无明不觉之相,不离本觉之性;如冰不离水,冰性全是水性故。若无慧日圆照之功,安识无明妄体本空,圆觉真心本有。现在依惑造业,依业受报,轮转不休,皆无明之咎也。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者:一切众生,通指六凡、二乘、权教,以未破我法二执故。从无始来,是追究无明之源。一切众生,本元真如,与诸如来,无二无别,祗由最初一念妄动,而有无明,谓之无始无明。以无明无因,无有始相可得,故曰无始。无始无明,即万法之妄本也。无明无因,‘楞严’详示:富楼那欲穷生妄之元因,即究无明之始相。佛曰:‘妄元无因,若有所因,不名为妄;既称为妄,云何有因!’后举喻演若达多,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无状狂走,到处寻头。此即喻迷真起妄。迷本无根,所以无始,亦复无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即前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颠倒而曰种种者:无明,即是颠倒,迷真起妄,不动而动,是为颠倒。根本无明,是一种颠倒,枝末无明,又一种颠倒;又于本来无我中,妄执实我,是一种颠倒;于本来无法中,妄执实法,又一种颠倒,故曰种种颠倒。此但略言耳,实则无量种种也。犹如迷人,四方易处者:以颠倒之义难明,故佛借喻以显。举一迷方之人,迷失方向,以致四方(东西南北)易(改也)处,迷东作西,惑南为北,迷人心中,方向已改,而方实在不曾移动,东还是东,南还是南。迷,喻无明,将东作西,以南为北,即是颠倒。东南本方,喻觉性,无明虽然颠倒,觉性依然不动。妄认四大为自身相者:妄认,乃不当认而认,即无明颠倒,迷真认妄,执妄为真也。四大,即是地、水、火、风。吾人此身,乃四大假合所成。皮、肉、筋、骨,属地大;津、液、精、血,属水大;周身暖触,属火大;气息出入,手足运转,属风大;风之为性属动,若风大有病,则不能动,疯瘫之人,可以为证。此身即属四大假合,本来无我,而众生遗失本来清净,平等法身,妄认四大假合之身,以为自己真实身相,执为实我。此即我执颠倒。妄认二字,双贯下二句。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者:上句指第六意识心。此心‘楞严经’呼为前尘分别影事,外依六尘所缘之境,而起六识能缘之心,分别好丑,而生憎爱。前尘(现前尘境)如形,此心(第六意识)如影,随尘起灭,尘有则有,尘无则无,本无自体,故曰六尘缘影,毕竟非实。而众生遗失本妙明净,寂灭真心,妄认缘尘分别之心,为自己真实心相,有大功能,亦即我执颠倒,以妄认真心,为实我体故。即认身心,以为实我,必认四大、六尘,以为实法,即是法执颠倒。我法二执,都由妄认而来,正如弃海认沤,是一颠倒;目沤为海,又一颠倒,故曰种种颠倒。

  ‘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此举二喻,以显妄认身心。如目有翳病,则见空中有华,真月之旁,更见二月。空,喻圆觉真理;净眼,喻般若正智;病目,喻无明妄见;狂华,喻四大身相,似色可见;二月,喻六识心相,似心能照。若认为实华真月,即是颠倒;若知病目,见空华、二月是妄,则知净眼,见澄空一月是真也。

  ‘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惟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此段但约空华,而略二月,以其可以例知,故不必双约。谓空中实无空华之相,由病目人,妄执实有。妄执与上妄认对映,由妄执实有之故,非惟(独也)惑此虚空自性,本无华相,亦复迷彼,实在空华所生之处。二月例知云:月实无二,亦由病目妄执实有,由妄执实有之故,不独惑(迷也)此虚空,本无二月,亦复迷彼二月,所生之处。若明空华、二月是妄,便可觉悟圆觉自性,本无身心。迷者妄认,由妄认故,非惟惑此圆觉自性,亦复迷彼身心生处矣。今既不知圆觉自性,本无身心(如虚空本来无空华二月),又不知身心幻相,从何而有(如迷彼空华二月生处),由是颠倒,认妄为真,随顺无明,起惑造业,故妄见实有身心,舍生趣生,轮转生死。古德悟此,故曰:‘涅槃生死等空华。’故名无明者:因颠倒妄执之故,遂乃理事双迷。于理,不明觉性之无生;于事,不明身心之如幻,故名无明。一先示其相竟。

  辛二 后显本空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

  此显无明无体。上文明身心本无,由无明妄执而有,喻如空华二月,虽有实无。今进一步,非唯所执之身心本无,即能执之无明,亦非实有体性。何以故?以是依他起性故,有迷有觉,迷之似有,觉之即无,而觉体本无生灭也。譬如梦中人:非指做梦人,乃指梦中所现之人,正在梦时非无,及至一醒,了不可得。永嘉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做梦人,喻本觉;梦,喻不觉;醒,喻始觉。因睡而梦,睡熟而醒,总与本人无干。则知因迷,而无明生,是为不觉;因悟,而无明灭,则为始觉,亦与本觉无干也。法合:无明无体,但由一念妄动而有,非实有自体可得;如迷位人,在迷时非无无明,到了悟后,无明了无所得。再进一步,此无明,不独悟后方空,正在迷位,为众生时,何尝实有!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

  此明无明无因之义。此义难解,佛再举喻以显之。但所举空华之喻,与前虽同,而所喻之法不同。前以空华喻妄身,此以空华喻无明。承前难(去声)云:悟后无明,了无所得,毕竟灭向何处去?举喻答曰: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一定华灭之处。何以故下,征释。征云:何以故空华无有定灭之处?释曰:虚空本无生华之故,若有生处,方有灭处,生既无生,灭何所灭!因无生处,所以无因。

 
 
 
前五篇文章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六)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五)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四)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三)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

 

后五篇文章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八)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九)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一)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十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