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山居诗研究·提要 祁伟 著 (2007年度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论文) (指导教师:周裕锴) 在佛教文学中,"山居诗"无疑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类别之一。大量以《山居诗》为题的作品,散见于灯录、语录、僧传、笔记、类书、僧诗总集等各种佛教典籍中。唐宋元明时期的"山居诗"数以千计,乃至有专门的《高僧山居诗》及《续编》这样的集子编刻印行。这是一个被学界遗忘的中国禅僧的写作传统,它作为宗教文学的意义理当受到应有的关注。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佛教山居诗的梳理、研究,展现佛教文学中的一个特殊样态,并由此见微知着,领略佛教诗歌在征引典故、遣词造句、宗教意义、人文精神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风貌。 文章在第一章说明,山居是僧人习禅的一种传统,在佛教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山中环境幽静,有利于僧人参禅悟道。且山中生活淡泊,符合清修僧人的喜好。逢当乱世,山居还可以避难全身。 从第二章到第五章,文章展现了唐、宋、元、明各时代山居诗的创作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拉开佛教山居诗创作序幕的是唐五代的贯休,但真正启发了后世创作者的则是寒山。虽然寒山的诗皆为无题,但对后来的山居诗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宋代僧人山居诗集中于北宋,除永明延寿之外,其余人的作品多写清淡乐道的山居生活,而少涉历史典故。元代山居诗集中于元代中后期,受当时社会背景及禅风的影响,诗歌侧重于对历史、现实问题的探讨,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寻,并表现出思辨特征。同时,这一时期对于人生问题的思考还影响到元散曲的创作。明代山居诗集中于晚明,常有默坐、兀坐之语,强调内心清净无尘的境界。由此可见,山居诗的发展是与禅宗思想的变迁相伴随的,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六章概括了山居诗创作史中出现的主题类型,即行住坐卧、历史兴衰、参禅示悟、山居乐道四种。在不同的时代山居诗表现出不同的主题侧重,如宋代山居诗受洪州禅思想影响多写僧人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元代山居诗受"真参实悟"的禅法及变动多乱的社会影响加强了对社会现实与历史兴衰的反思,明代山居诗则因改革弊端的愿望而回归于对清净寂然的内心世界的追求,而山居乐道的主题则贯穿了从唐代到明代的整个山居诗的创作史。 第七章探讨了山居诗中所表现的宗教精神。文章以无念的自由身、超越的独行者、永恒的隐逸情三个方面来概括山居僧人的三种精神追求。即摆脱一切压抑和束缚而恢复生命本来的自由,在认识自我与世界之后一种超越尘嚣的骄傲的孤独,和不与王朝政权相往来的孤高淡泊。事实上,这些正是传统禅精神的代表。 关键词: 佛教 山居诗 禅宗 隐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