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京音乐”与“怯音乐”——北京佛教音乐中的“城市派”和“农村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在中国,汉传佛教的法事音乐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在庙内举行、全部由出家人主持完成、不用乐器,只用法器的“禅门佛事”;一个是在施主家里举行、由“应酬僧”或民间“吹鼓手”主持完成,用法器也用乐器的“应门佛事”。
  在北京,“应门佛事”又分为两派:一个是以东城智化寺音乐为代表的“京音乐” ( 意思是“京城的、都市的音乐” ) ;一个是主要流行在北京郊区农村的所谓“怯音乐” ( 意思是“土的、乡下的音乐” ) 。因为“怯” (qie) 本来是都市人对农村人、外地人说话口音的贬称,所以,实际上只存在着自称“京音乐”的流派,而主要流行在郊区农村的佛教音乐家们不同意、不使用、甚至反感“怯音乐”的称谓。那么,这两个流派是否真的存在 ? 如果存在,它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智化寺音乐与在北京郊区影响最大的京西海淀“张广泉乐社”的音乐作一番比较。
  我们的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乐器及编制、乐曲及法事内容、乐人及传承方式。
  一 乐器及编制
  智化寺与张广泉乐社在乐队编制方面几乎完全相同,其基本编制都是以“笙管笛”加“铛铬鼓”,即笙、管、笛这三种吹管乐器再加上云锣和铛子、铬子、鼓等打击乐器,而且,其主奏乐器都是管子。根据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古代音乐研究室所编《智化寺京音乐》 ( 一、二 ) 1载,在 1953 年,智化寺乐队的编制是:
  管二、笙二、笛二、云锣二、鼓一、铛子一、铙一、钹一、铬子一 (小镲)。
  张广泉乐社的编制有着较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他们根据主家的要求而随时调整乐队的编制和大小,从最少的 5 个人到较多的 15 个人,以单数递增。最普通的一种编制是 7 个人。 7 人的乐队编制和排列形式 ( 座乐及行乐 ) :
  O 正座 ( 兼云锣、钹 )
  铛○ 笛○ ○管 ○云锣 ○钹
  铬○ 管○ ○鼓
  鼓○ 笙○ ○笙 ○笛 ○铬
  十五个人的行乐队列如下:
  O 云锣 O 头管 O 头笙 O 头笛 O 头铛 O 头铬 O 头鼓
  O 正座 ( 手炉 )
  O 云锣 O 二管 O 二笙 O 二笛 O 二铛 O 二铬 O 二鼓
  此外,这两个乐队的打击乐器中,一般还会有引磬、吊钟 ( 挂在鼓架上的小忏钟 ) 。两个乐队的区别是智化寺的编制比较固定,不但“笙管笛”各为两支,云锣和法器也都是两架;而张广泉乐社的编制则不固定,完全根据主家的需要,一般来说,以“笙管笛”各一支,云锣也只用一架的形式为主。这或许与他们各自服务的对象和地区不同有关。在城里,常常会有些大户人家,这些人家在邀办佛事时,希望乐队要有一定的规模甚至邀请两个或多个乐队同时演奏,借此显示主家的财势地位。而张广泉乐社所服务的地区、对象,一般是郊区的普通农民,所以, 7 人的编制,即“正座” ( 主法者,俗称“大帽” ) 加“笙管笛”、“铛铬鼓”的编制,最适合普通人家的需要而且一点也不影响对乐曲的表现。当然,乐队最少的编制是 5 个人,再少就不行了。 5 人的编制没有笛,从此可知,在佛教乐队中“铛铬鼓”的重要
  性甚至超过了“笙管笛”,而在管乐器中,管的地位和作用最高,被称为乐队的“领袖”。 5 人座乐及行乐的排列如下:
  ○正座(云锣、钹) 管 钹
  铛○ ○管 ○ ○
  ○鼓
  鼓○ ○笙 ○ ○
  笙 铬
  “京音乐”与“怯音乐”的惟一不同,便是前者用小管,后者用大管。智化寺所用管通高 178mm ,外径 17mm ,内径 10 — 13mm ,筒音为 f ;张广泉乐社一般用的管通高 345mm ,外径 35mm ,内径 10 — 13mm ,筒音为 d ,大管与小管的质地、工艺、构造、甚至内径等均基本相同,只是通高及外径尺寸不同。而这种不同,则使两者的音色、音量产生了差异。小管的音量较小,音色细腻、柔和,适合演奏典雅、悠静的乐曲。而大管则音色雄厚、高亢,音量较大,适合在户外广场演出。
  至于其它的乐器,如笛、笙及铛、铬、鼓、钹、云锣等,无论型制还是演奏法,则完全相同。
  二 乐曲及法事内容
  智化寺的艺僧与张广泉乐社的吹鼓手们所作的法事内容亦基本相同,都主要是应主家的要求,为主家超度亡灵,乞福求安。其主要的法事,也都是“放焰口”,即按《佛说救拔焰口陀罗尼经》救赎亡灵。他们所放的“焰口”,也都属于“音乐焰口”,有别于由清修僧所作的“禅焰口” 2在“放焰口”的过程中,他们都会在吟诵经文的间隙里演奏乐曲。他们所演奏的乐曲也大多相同,但智化寺保持了更多的套曲而张广泉乐社则以演奏“只曲” ( 单独的乐曲 ) 为主,即使演奏套曲,也经常有所删节。比如智化寺所演奏的, [ 锦堂月 ] 套曲,包括 [ 锦堂月 ] 、 [ 水晶堂 ] 、 [ 锦翠屏 ] 、 [ 金字经 ] 、 [ 五声佛 ] 、 [ 撼动山。而张广泉乐社常常不演奏前三首乐曲,只演奏后三首乐曲,即只演奏“金、五、山” 3。
  应该说,智化寺所保存的佛乐更符合古代佛乐的全貌。而张广泉乐社则更多地吸收了民间的东西和当代的音乐。在民间法事中,张广泉乐社的音乐家们常常会在法事的间隙中应听众的要求演奏一些群众喜爱的民间乐曲甚至流行音乐,使超度亡灵的“丧事”带上了一种欢乐的色彩。这不仅仅是因为在传统的中国人看来,死人的“丧事”与婚嫁的“喜事”一样,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与婚嫁一样,死亡也意味着新生命的开始。所以,在中国,丧事与婚嫁的喜事合称为“红白喜事”。嫁娶是“红喜”,死人是“白喜”。这其实很符合佛教“轮回”的思想。
  三 乐人及传承方式
  智化寺,是北京数百所寺庙中的一座。《明宪宗实录》载:“成化十七年以前,京城内外敕赐寺观至六百三十九所,后复增建,以至西山等处相望不绝。自古佛寺之多,未有过于此者。”一直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北京佛寺之多,仍居全国之首,而其中如潭柘寺、卧佛寺、碧云寺、法源寺、戒台寺等古刹名寺,更是历史久远,影响深广,声播域外。与这些名寺古刹相比,智化寺不但“年轻”,而且“力弱”。智化寺的为人所知,是在本世纪 30 年代以后。它的出名,主要靠两件事:第一,是 30 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对智化寺建筑艺术进行的考察,第二,是 50 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 当时称“中央音乐学院古代音乐研究室” ) 对智化寺音乐的考察。
  在 1953 年,能演奏智化寺音乐的艺僧还有 19 人,其中最大的,当时已 86 岁。据说,智化寺招收和训练门徒,有着严格的规律,他们只收 12 岁以下的小孩子。小孩子人寺后,必须经过整整 7 年的严格训练,要求在一条很窄的板凳上练习吹奏和敲击,其中还经常受到体罚,最后要求达到这样的标准——能够连续四五个小时在冰天雪地或赤日炎炎中演奏吟诵而仍然字正腔圆、音调正确。
  张广泉乐社收徒则没有严格的标准,有从小招收的徒弟,也有不同年纪的学徒,事实上,只要是爱好佛乐且有一点基础的人,都有可能在张广泉的周围学习佛乐。张广泉为人侠义,家中常常有许多“闲人”,甚至一些身处社会最下层的残疾人也在他家和他的音乐中找到一种慰藉。他奉行一种“我有饭吃,大家都有饭吃”的生活方式和“众生平等”的佛门教诲,所以,他去世后,这些在他生前受过他善待的
  残疾人至今仍然经常到他的坟前祭奠致哀,表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情。
  近百年来,佛教音乐曾受到了空前的冲击。有着各种政治观点的“革新派”们,在把中国推向现代化的同时,都不约而同地把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视为铲除的目标。从 1909 年清政府颁布《废庙兴学令》开始,中国佛教便急速衰落, 1952 年,当一些音乐学家重新“发现”智化寺京音乐时,北京的艺僧们已濒临绝境。其后音乐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和短小暂的集中研究,使智化寺京音乐一度名声大振。但 50 年代开始的政治运动很快使这一学术高潮成为昙花一现。尤其是“文革”的冲击,更给中国佛乐带来了灾难。但是,长期以来,智化寺的艺僧们,不但为佛教音乐的保存和发展贡献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以他们的精湛技艺维持了寺庙的生计。同时,以张广泉乐社为代表的民间吹鼓手们,也一直活跃在社会下层,即使在“文革”中,也没有完全断绝,始终处在地下活动的状态。“文革”结束之后,北京的佛教音乐才重见天日。不论是智化寺还是张广泉乐社,都重新恢复了生机。 1986 年,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以仍在世的老艺僧们为主,成立了北京佛教音乐团。 1987 年,该团应邀赴德、法、瑞士等国访问; 1989 年,该团应邀赴新加坡访问; 1996 年参加德国国际宗教音乐节,今年 9 月 10 日将赴比利时和捷克参加国际音乐节。目前的北京佛教乐团已将智化寺和张广泉乐社的传统都继承了下来。
  ( 原文发表于捷克布拉格“亚洲音乐研讨会”, 1999 年 9 月 )
  1中央音乐学院 1953 年油印本,共分两册。
  2不用乐器,只用法器,即不用笙管笛和云锣,只用高击乐器铛、铬、鼓、钹、木鱼、引磬的焰口称为“禅焰口”。用乐器的焰口称为“音乐焰口”。
  3民间艺人称《金字经》、《五声佛》、《撼动山》这三首经常连鞋演奏的乐曲为“金、五、山”。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前五篇文章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音乐

琴心与佛心

中国佛教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中国佛教音乐选萃》前言

五台山佛教音乐《清凉梵音》前言

《歇庵诗草》序

 

后五篇文章

禅与中国音乐2

禅与中国音乐1

世纪末回眸:智化寺音乐与中国音乐学

中国佛教法事中的音乐——为神,还是为人

佛教与中国音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