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众化 |
 
艺术与艺术的大众化问题原本似乎就是难以解决的。鲁迅先生曾经讲过,诗、歌、词、曲原本就是民间的东西,文人拿来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绘画亦是如此。事实上,优秀的艺术作品并不见得非得都是“曲高和寡”。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基于其服务于世的思想,其作品虽然从题材上讲是和宗教有关的居多,然而,他却在此基础之上很好的解决了艺术与艺术的大众化问题。同样如此,倔强的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创作的《创世纪》等作品可以说是力与美最好结合,可以说是艺术与艺术大众化问题得以协调解决的范例。 中国当代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岳敏君,在2008年5月的香港佳士得夜拍,再度创下个人纪录,最高成交金额上看5,408万港币。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拍卖市场成交的金额,反应出全球艺术品收藏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视;此时,也正是华人从未享受过的镁光灯聚焦年代。但于此同时,艺术的社会职责也越来越遭为世人争议。面对近乎天文数字的售卖价格,被炒得越来越热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行情。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商业还是艺术,艺术变成远离大众的终极奢侈品,那么艺术家的作品是不是只为几个有钱人而创作? 通常一些所谓现代的艺术品是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所不能明白的,比如北京798大山子艺术区里的艺术品能看懂的人其实很少。艺术品可能分两种,一种是有着悠久历史,出自名家;另一种是现代的,比如很多现代的油画,不能不承认画的画工肯定是比一般人强很多,但是内容、主题好像并不是普通大众所一下能接受的,这些作品除了缺少一定时间的历练,更缺少的是广泛的群众基础。 推广艺术新尝试 2008年9月9日,外滩五号的设计共和旗舰店(Design Republic Flagship Store)举行ART FOR THE MASSES国内首次新闻发布会。参与这次艺术与潮流crossover的五位中国当代最知名的艺术家:岳敏君、周春芽、刘野、周铁海、金钕,全部出席。 在东南亚地区造成轰动效应的“ART FOR THE MASSES” ART TOYS,罕见的邀请了中国当代五位知名的艺术家,并把他们的经典作品,第一次由2D平面转变为3D立体,将画作转化为生动活泼的ART TOYS,它的尺寸、大小也都是全球首见。在整个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设计团队PPONE加入了众多当代流行的视觉及文化语系于其中,每位艺术家也都参与并严格把关。 为了留下对于死去德国狼犬“黑根”的回忆,周春芽(1955年于中国重庆出生,四川美院版画系、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毕业,在中国当代艺术圈所有活跃的艺术家之中,被公认为色彩掌握度最好的画家。)创作出绿狗系列来纪念。一只只绿色而且形态各异的狗,是他回忆里的谬思。他的作品结合了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画笔下的一切形体与色彩,无一不表现出深刻的情感表达。 谈到ART TOYS,可能大众首先想到的是村上隆创造的卡通形象。但与村上隆等一众日本新波普(Neo-Pop)艺术家不同,“ART FOR THE MASSES”所合作的五位艺术家,皆是学院派出身的,严肃的当代艺术的执行者。他们的作品中,虽有着现代性的反讽、绚丽的色彩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从他们出道伊始,与大众时尚和潮流文化间便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他们的作品往往只能在博物馆、画廊里被看到。所以,“ART FOR THE MASSES”这次的创意行为,革命性地拉近了严肃艺术与大众间的距离。 ART FOR THE MASSES这次创意行为,也意在探讨和尝试改变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期待能替当代艺术开创崭新的艺术设计范畴,开拓别于传统的艺术收藏定义,使当代艺术的面貌更加多元也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要让艺术品不再是高高居于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普通大众都能够欣赏的作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科技的发展,可以承载绘画艺术功能的媒介越来越多,借助动画卡通等一系列新媒介来推广艺术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艺术在中国需要大众的参与 成功经营高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的女主人翁菱认为:“现在的艺术品拍卖有误导性,媒体的报道也有误导性。艺术仍然缺乏社会基础,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并没有那么乐观,还在起步阶段。”她认为:中国的艺术家、收藏家以及所有艺术品的需求者的心态都尚待成熟,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年时间。 事实上,一部分中国策展人已经开始努力让艺术走向大众。诞生于2005年的大声展就是其中一例。四位策展人希望给新一代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展示的平台,他们找到了中国现代传播集团作为合作方,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媒体营销方法,亦即通过展览去销售它的广告版面,而不是通过售卖艺术作品来获得回报。07年的“大声展”在广州、上海、北京和成都四个城市展出。 大声展的参展者均为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用总策展人欧宁的话说就是:“艺术就在生活里”,“人人都是策展人”,只要你“有话想说,那么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 翁菱认为,当代艺术就是用任何可能的媒材来思考和对话与生活有关的一切现实及非现实的东西,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社会现实中,城市的剧烈变迁,传统意识的摧毁,都是艺术家的最好的题材。“如果某个艺术展讨论了你正在经历的思考,对你来说这就是好的展览、好的艺术。” 整个20世纪艺术都在趋向于更加大众,今后也一定会从“少数艺术家的喃喃自语”中解脱出来,走进大众生活。而设计是艺术大众化的入门阶段,这就是她推崇的“生活美学”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