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唐密简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唐密简要
  唐密以六大缘起作为缘起观,以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缘起宇宙万有,六大为宇宙之本体,为佛与众生所依(故而众生与佛平等)。六大无碍常瑜伽,每一大中含另五大。唐密依《大日经》、《金刚顶经》为据,在行持方面有以下几方面:
  1、依据宗趣,修持有序。
  唐密主要依据《大日经》、《金刚顶经》而立,《大日经》属胎藏界,乃他受用身法,依般若性而行:摄十地菩萨入大菩萨位(如地藏观音等),及其成就可成诸佛理法身,大菩萨本地身或诸菩萨等流法身,为因地即身成佛。金刚顶经属金刚界自受用身法,乃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与其眷属四佛、四波罗密菩萨、十六大菩萨互相摄受,共享法乐之境界,行者依萨埵性而行,经历十六大菩萨位,由金刚初心至金刚后心,五智四曼荼罗皆已完成,自性法身开发尽致,自受用身庄严具足,乃果地即身成佛,属智法身。其中行法皆以三密(身密手印,口密真言,意密观想)为用,而萨埵性必以般若性为基,所以密宗“正机”者,必以见性为前提,若未见性而修密者,则为“旁机”,因三密未能发挥妙用,必以大精进心行之,以促成般若而符“正机”要求,是以依宗趣,唐密进修历程分为四级:
  (1)行者虽能入静,未破分别我法二执,只依信心而行,是为初级修法,名为作密。
  (2)己破分别二执,未破俱生我执,可依理解而行,为中级修法,名为修密。
  (3)已破俱生我执,未破俱生法执,可依般若性而行,是高级修法,名瑜伽密。
  (4)已破俱生二执,能与诸佛菩萨相应,依萨埵性而行,是最高级修法,名最上瑜伽密。
  大日经相当于高级教法,其果可达大瑜伽;金刚顶经相当于最高教法,其果可达最上瑜伽(或称无上瑜伽)。而两经教主同为大日如来,亦属受用身(报身)法,虽有修因果之不同,而皆统一于报身成佛修法的历程中,既可以从因向果,亦可由果求因。所以当年专授金刚界大法的金刚智和专授胎藏界法的善无畏两大士,相互灌顶,互授两部大法。由此可见,唐密对两部大法,并不倚重,主张金、胎两部不二(《苏悉地经》)。因为金刚界法是诸佛自受用部份,胎藏界是诸佛他受用之大悲行,均由一体开出,是一体多面的表现。
  在实践方面,唐密行法,以《大日经.住心品》中“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作为指导。龙树菩萨所造《菩提心》论云:
  “菩提心有三门分别”,(诸佛菩萨昔在因地,发是心已,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乃至成佛,无时暂忘”。所以唐密认为,不但须发菩提心,而且必受菩提心戒。而密教之菩提心戒与显教诸戒,有本质上的不同。显教诸戒,在戒除“赖耶缘起”,便有机会显菩提心体,是属治标辅戒。密教的菩提心戒在戒卫已发的菩提心,是治本的自性戒,有关键的性质。
  唐密依行者根机,设有四种戒,直指戒体:
  (1)菩体心戒,胜义菩提戒,无相唯觉性。
  (2)三昧耶戒,自他互放射,定慧交融化。
  (3)一真圆戒,导入圆满土,一真彻十方。
  (4)五智密戒,时方因果空,密戒同寂灭。
  唐密把“戒”看得非常重要,这是种因的作用。因种得好,其作用便非常大了。如达庵祖师有偈云:“治本自性戒,主要只一味,精持主戒体,即身许成佛。”
  而《大日经.供养次第法》云:“若无势力广增益,住法但观菩提心,佛说此中具万行,满足清净白净法。”唐密重视受戒,并不次于灌顶,因为未受戒,灌顶便无基础。如果受戒后,没有灌顶机会,即身也许成佛,这是一个极重要的环节,也是唐密比较特殊之处。
  唐密行人,发心、持戒已,则应受灌顶。唐密灌顶就仪式言有两种,就实用分三类。
  (一)秘密灌顶
  大阿阇黎人行者本尊三摩地,以本尊法流从行者顶门灌人行者之身,使其菩提心中,本尊法流特盛而植下强有力之本尊种子。此后经三密加持,本尊功德日渐开发速成本尊之身,此种作法会仗心想为之,所以又称心想灌顶。
  (二)庄严灌顶
  行者未能接受秘密灌顶,大阿闍黎除入本尊三摩地外,并建立坛场,以图像表示本尊,以瓶水表示法流,以及用其他种种庄严事相通过行者观感,以增强本尊法流之作用而获灌顶实效,故有事相灌顶之称,亦叫具支灌顶,因坛场中具备种种事相也。
  (三)就实用方面,所分三类:
  (1)结缘灌顶,其作用只使行者与本尊结一胜缘,从而加强行者信心,得仗本尊真言之力,易破分别二执,这不是对真正学密行者而设的。
  (2)学法灌顶,行者已发菩提心,并受菩提心戒,则不论其破执程度如何,是否达入密“正机”皆可授以本尊修法,法尔应先灌顶。因此这种灌顶为学法灌顶,或称受明灌顶。唐密既有金胎两部之别,灌顶也有两者不同。一经灌顶植下本尊强有力之法种,则可培养成圆具本尊功德之佛身。所以学法灌顶,实包括修密、瑜伽密、最上瑜伽密。
  (3)传法灌顶,行者已成他受用身,又与金刚心相应,则有转法轮能力,而将佛性转输于众生,生生不息,则应受传法灌顶而绍阿阇黎大位,这是果位灌顶了。
  学法灌顶是唐密的关键环节,无论所学之法属一门或普门,只是本尊三摩地有不同,而每界灌顶仪式只行一次。唐密认为,由本尊三摩地灌顶所成之本尊种子,已圆具本尊一切功德,可开展成本尊身而无欠缺、不必多所灌顶。若将本尊功德分几次灌顶而培植之,于理不合,因为未有集合几个胚胎种子始成一尊身者也。
  2.主显法性,突入佛地。
  (1)培养根身,务求见性。
  密宗和禅宗皆为一乘大教,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禅宗在见性之后下化众生,密宗则在见性后上求诸佛,实践即身成佛之旨。所以密宗第一步功夫就是要见佛性,印证般若波罗密。然而若要见性,一般先建根身。根身是诸佛菩萨法流交通的枢纽,可分两级,称有漏根身和无漏根身。唐密称之为人身总干线,或称人身法流总路线。禅门中“说似一物则不中”,“并却眼耳口鼻道将来”皆是有漏根身写照;天衣义怀偈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仞山头独足立”。药山俨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则是渐入无漏根身的写照。达庵祖师佛部颂曰:“身中偶干线,命根直透顶,蓝光冲上空,顶髻集佛部”(莲花部、金刚部加持也是通过干线而实现的)。
  由于根身成就,才可内成禅定,涉世则般若功成,内观则可见本性。唐密据此根身,汇集五智法流而建立法性曼荼罗,证法界生身而突入佛地、证本尊身而即身成佛。
  (2)重视明点,开出娑婆。
  唐密不但重视人身脉道,而且重视明点作用,有偈云:“心中起明点,贯彻身口意,不废六尘境,三业自清净”这是大般若菩萨与六尘接而不染的颂词。况且唐密认为释尊的化土整个娑婆世界是由明点开显出来的,佛和大菩萨能够通过明点,将三界六道一一开显或同时开显出来,由此可见唐密是如何重视明点了。
  不过唐密重视的脉道明点,是有选择的,是和宗趣有关的。唐密一向主张直趋无上菩提,不重神通异能等世间小验,所以对有关人体气化的气脉和明点,根本不予理会
  唐密承认气化的气脉和明点对人体有极大作用。各轮的支脉在体内伸展,构成全身气脉交流整体,但在修行上,这充其量只能成就天身,不能构成佛身。而各轮的开显是无量无边诸佛菩萨的相当法性加持,而定慧交融的结果,主要作用是在于与诸佛菩萨瑜伽,而非体内气化。也就是说,由于法流加强,自然影响气流旺盛,自然身体强健,益寿延年。
  3.既修性、也修命。
  唐密修性便是修法身慧命,根身阶段修“天身之命”,一般不须修肉身寿命。因为在修持过程中,根身建立,便对肉身发生作用,六大在体内不断加强,至见佛性,自有一段雄猛精神出现,气行旺盛,身体强健,因而修性结果自然修了命。况且见性后,悟性提高,即可控制命根,密宗有其法,禅宗也有自断命根和捻住命根之法。
  唐密有特别修命法,一是普贤延命法;一是金刚寿命陀罗尼法,但都是通过修性去修命。据念诵法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念诵,日各三时,信心清净,业障消灭,更增寿命。若修习三摩地者,现生不转父母生身,获五神通,凌虚自在。”不过,人命是受因缘所生法支配,纵寿千年,肉身总受物质规律支配。
  4.天身与受用身。
  唐密是受用身法,何谓佛之受用身?上至十方诸佛,下至三界含灵,各有特殊“自性”互融于整个法界中,是为自性法身总体,此是“离能所”、“泯时方”之绝对法性,而无量自性可以随缘显现,是为自性法身。然依所证程度不同,则有因果二位之分。因位自性法身,超出三界,唯性无相,须入金刚初心而后见,唐密谓之理法身。果位法身之根地称金刚顶,对十方三世无不贯彻,十方如来皆己之分身,一切众生皆己之眷属,此即金刚喻三昧中具足一切智智之自性身,名智法身。
  密乘行者,能顿入金刚顶与十方妙觉如来汇合于密严净土,现真身于总法界时,将萃聚于自身之十方佛种,一一放射干周围,开作莲花海会,显出无量无边如来胜相,皆属自身分位,一一如来皆有三十六尊为伴,是谓“金刚持身”。每尊又各有三十六尊为伴,如此层层叠叠,无穷无尽,主伴互酬,共享无上法乐,永不休止,是谓自受用法身,尽摄金刚界诸佛菩萨。然实教十地菩萨,以二空真如为所依,虽达“等觉”而未获金刚持身,自受用身如来愍此类菩萨,乃分身摄受之,当机菩萨乃得感见如来常乐我净之受用身土,从而得殊胜法乐,这是自受用身分出之身,为他受用身。
  唐密认为,如行者未证二空真如,尤其未证生空真如,若在定中出现佛菩萨形像,切不要误认这是佛身,实际多为外金刚部的天身。如果误认外金刚部天身为佛身,则仍处六道之中,未超三界。天身有生死,佛报身无生死。在金、胎二界曼荼罗中,诸天处于最外一层,有二十天,均是诸佛菩萨的护法。
  5.既重各部诸尊,更重普门大法。
  (1)金胎两部大法,初唯唐密所独自传承。唐密以大日如来为教主,金、胎两部曼荼罗统摄各部诸尊,各尊皆大日如来分位,也是大日尊之眷属,为大日如来所摄受。然各尊只代表部分或一门法性,如胎曼中东方宝幢佛表火大,南方开敷花王佛表水大,西方无量寿佛表识大,北方天鼓雷音佛表风大等等。此两部曼荼罗,任一尊皆可作为行者之本尊,经灌顶后,修其三密,皆可成就尊身并证即身成佛之果。但任何一尊,即属一门之尊,只能开展局部法性,即是所修未能彻底(中品悉地),要达最高成就,必修普门大法。在胎藏界必历各部院主尊和中台九圣位而成理法身。在金刚界则经各会十六大菩萨生,最后汇归大日如来,成就遍照金刚尊身,如此二部不二。如能开显全部法性,法法皆能穷其根源,五智四曼具足,三身(法、报、化)齐现,与十方如来融合现庄严真身于总法界,自为海会中尊。又以大悲所行,现于他受用身以度地上菩萨,更现百千万亿应化身以度六道众生,此等金刚大阿闍黎,世道稀有。唐密祖师达庵金刚遍照普门传灯大阿闍黎有诗记其转法轮盛况:
  根尘炯脱彰真体,一切如来注法流。
  聚集此身成宝藏,包罗依报尽莲俦。
  吽音融合群机涌,斜性弥纶十界周。
  无上瑜伽何处觅,顿降三世恶然休。
  这不仅是自身即身成佛,而自成佛后加持他人成佛,一次大转法轮,遍周法界,无数菩萨入摩诃萨,得无上正等正觉。这种泯时空,任运自然的无上瑜伽,是真实践的写照,而非戏论。
  唐密四度加行,便是学习普门大法,加行圆成,始得传法灌顶,入传法大阿闍黎位。龙智菩萨在印度住世时,传承一门之尊法者,颇不乏人,由空宗入密者,亦大有人在。密乘晚期在印度,由于外族入侵(伊斯兰教)而渐式微,对金、胎两部普门法,在印度是否有所传,已无明确资料记载,亦没见有修持者。当年金刚智和善无畏两大士各得一部,到中国后始互授。不空三藏和一行禅师得合一炉而冶之。惠果等人阐发之。此唐密之所以殊胜也。后由唐传至日本,延续不断至今。
  (2)教令轮身是自性轮身的使者,包括:一、自性轮身;二、正法轮身;三、教令轮身。“轮”有摧破烦恼之义,自性轮身是住于诸法自性的法身,即佛身。正法轮身是依本尊本誓正法以化度当机的尊身,即菩萨身。教令轮身是对持强难以正法化度的众生,示现大忿怒形,以威力摄伏,是尊佛教令的尊身,一般称明王。如金刚界东方阿閦佛,以金刚萨埵为正法轮身,以降三世明王为教令轮身,胎藏界曼荼罗持明院有五大明王,不动明王是大日如来教令轮身,大威德明王是无量寿佛教令轮身。教令轮身和正法轮身都为化度众生而设,教令轮是以良注强大放射力,摧破烦恼、所知障,使行者“速获三摩地,住摩诃萨位”。明王和佛菩萨一般都是曼荼罗中的一尊,可以学其三密,修其三昧而获速效。不过,明王既是一门之尊,也是代表一门法性,其作用主要是护卫自性轮身,辅助正法轮身,目的在开显自性的功德,故称明王为佛的使者。一般修法仪轨皆以明王为先锋,所以忿怒部法只是进修历程中的一种过渡,而非终极佛法。
  6.空乐不二是要点,不提倡行印。
  法法融归一体,发生无上喜乐,是一乘教重要观点。唐密金刚界有大乐金刚与其眷属共享无上法乐,在胎藏界有大安乐不空菩萨,摄三十六尊于一身而住于胎藏一切菩萨能生总位,皆是以空乐不二为归,其乐而不空(著于幻迹,未契真谛)或空而不乐(只扫幻迹,未彻真性)皆凡夫位。若证空乐不二,坚固不动,乐性所行,随意入俗,莫非自在之境,唐密对此,是十分重视的。
  唐密证空乐不二,有各种门径:
  (1)由佛顶部究竟门入,初则专注法尘引起现量乐性,乐性扩展终遍一切处,自他身份都泯,当体即证大乐如来自性法身。
  (2)从金刚部观心门入,由开四轮脉道,轮轮定慧交融,破除所知障,乐性扩展终归空乐不二,而证自性法身。
  (3)从莲花部真言门入,法界理性,开显渐盛,二障潜消,次第受于四喜,最后亦归空乐不二而证自性法身。
  (4)从外金刚部入,特殊根性者,亦可采用外金刚部行印方法而得空乐不二之旨。、
  而“行印”(双身法)属事相门,目的对定慧交融妙谛未能实际体会的行者,便能提持乐性,对上根利器者,可能因此顿悟妙谛。不过弊病较大,易人魔道。而此双身法与我中华风俗不相顺,一向无提倡者,故唐密对行印一法是存而不传。
  7.解行相应、显密交融。
  佛之说法,法报应三身恒有连带,法身性也,性相互融,一动则三动。法身说法,无相可见;报身说法,乃可分辩;应身说法,而得详加认识。可见,显密二教并不相斥,更是互相配合。《佛教真面目》一书中说“显教由应化身随缘施设,密教由受用法身恒常说法,然彼此互相推动,缺一不可。盖无受用身之主持,莫从应化,无应化身之流现,难显受用。毗卢遮那之说大日经,盖当释迦成道之初,因化身出兴之牵动,而衬起他受用身恒常说法之妙相。毗卢遮那之说金刚顶经,盖当释迦涅盘之后,因化身入灭之牵动,而衬起自受用身恒常享乐之妙相也。”
  唐密极其重视显教,对性相二宗,空有二法,莫不采之以为随机说法之用,也作为解释密行之用,而获解行相应之果。
  “解”和“行”是修证佛法过程中的两个面,犹车之有二轮,缺一不可,倚轻倚重,皆有所失。在浅义方面说,必以慧解辅助实修,实修才有指针,必以实修证慧解,慧解才能真实而深刻。实际上无一法不可证,亦无一法不可解。显教所说的诸不可思议,在密宗皆能究竟说之。华严有观,法华有轨,龙女、善财之成佛,唐密有修持之法,亦可作充分的解说。
  《大日经.住心品》云: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举例说之,在修密过程中,如将声尘收入心中,则显一段清净妙趣,这是意识现量。观之纯熟,则凝结为白莲花形,此则意识自证分,即转识成智表现,亦即妙观察智初步。行者如再发希哩之音,则音中带诸德,则莲花变为赤色;行者如念五字真言,则五德齐彭,莲花有众室严饰。此则显密交融,唯识法理与密修持妙观察智相应者也。《心经》也是解行相应、显密交融的范例,只是其真言,因属密教范围,经中未作解说,若在唐密则解释十分清楚。
  8.一乘大教,普摄群机。
  唐密除了富有中国特色外,还在于此一乘大教能普摄群机。唐密一般以准提接引初机,准提菩萨乃密宗胎藏界莲花部遍知院中之一尊,原属他受用身摄,但《七俱既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不空译)则是佛在祗多林给孤独园所说,是属应化身法范围,所以准提法包括应化和他受用部份,由等流法身而引入他受用身。同时《七俱胝独步法》(善无畏译)则以准提法是七俱胝佛母所加持,统摄二十五部神咒(佛部、金刚部,莲花部、宝部、羯磨部。此五部各部互摄共成二十五种),所以有大威力。因此,一般凡夫皆能相应。此法缘起,则是佛为愍念未来福薄众生而说,经云:“薄福无善根众生,但能诵此陀罗尼,皆得菩提芽生,决定菩提成就。”《七俱胝独步法》云“此咒及印,能成就一切白法功德,不简择在家出家。若在家人饮酒、食肉有妻子,不简择秽净,但依本法,无不成就。”对治世间法合理愿望,法验无不显著。
  又按本尊图像,随机所感,有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八、三十二、八十四臂各尊之别。八十四臂尊,摄八万四千法门和无量偈诵,今通用十八臂尊,主要摄十八不共法,使当机由肉身证等流法身,再进而证他受用身。准提菩萨由他受用身出至等流法身,为普摄群机,所以手眼众多。对不同当机示以不同法门,从而引入相应本尊而证即身成菩萨位。对未破俱生我执的当机,则以施无畏印破除六尘见,对未破俱生法执的当机,以把剑手与教令轮身相应,以火大力尽焚赖耶中因缘所生法。对已见佛性的当机,则以贤瓶印与正法轮身相应,以水大力普润诸法种以速开莲花眼。对求生西方净土的根基,则以莲花手与观音菩萨相应,导入甘露门。其第二右施无畏印还在对一切旁机行者,无论其根机如何,只要信心坚定,依法而行,精进不懈,皆可直破三关(分别二执、俱生我执、俱生法执),破法我二见与般若波罗密多相应。对只求世间福利之人,以本尊印明加持,坚持不懈,亦
  可得世间法种种成就。
  在唐密,法(自性法身)、报(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化(佛应化身、菩萨等流法身)三身之法具足,体系完整,一方面受中华民族性影响,一方面也受禅宗顿悟法门的影响。进修历程严密,接机之法,亦有更生。除沿袭印度三乘进入一乘蹊径外,更有一乘顿法,这更显唐密的特色了。

 
 
 
前五篇文章

唐密的缘起

跪坐:唐密修行的基本功

融会杂糅的密宗

唐密文化断脉留踪

胡适的早期禅宗史研究与忽滑谷快天

 

后五篇文章

密宗义理

唐密法脉传承

禅宗之沩仰宗

沩仰禅学的主要宗旨

慧能的性净顿悟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