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慧能的性净顿悟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慧能的性净顿悟说

  方立天

  慧能(638-713)是一位文化不高的禅师,与达摩以来几代多是知识分子的禅师们不同,他更重视以文句简单且又能透彻地发挥无相、无住思想的《金刚经》来摆脱烦琐名相的思想束缚,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教。

  慧能的《坛经》思想大约有性净说和顿悟说两部分。

  性净说

  《坛经》认为,人心本来的原始状态是清净的,人心的当下状况,在觉悟时也是清净的,而在一般情况下,人心往往是迷妄的。这也就是说,心的范畴里面包含了本心和妄心的对立,也可说心的内涵具有本心和妄心两层结构。本心是心之体,现实活动的心是心之用。用又表现为善心和恶心两类。《坛经》说:“世人性本自净,……思量一切恶事,即行于恶;思量一切善事,便修于善行。”这是说,众生的心有善恶迷悟之别,众生的迷惑就是安心作用的结果。妄心与本心是相违的,严格地说,妄心及其作用不是众生本心的真实作用。但是,慧能又比以往任何禅师更加强调本心在众生当前现实心中,在自心中,也就是强调净心就在妄心之中。《坛经》说:“净性在妄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这都是认为本心与现实心,真心与妄心,虽然层次和结构都有所不同,但彼此又是体用一如的。众生不应离妄另去求真,而是要即妄求真,或者说是即妄显真。这也就是呈自本心的禅法。慧能认为,众生的恶行是对自性的迷妄,并非自性的本质表现。这就突破了以往禅学中的人性善恶二元论,突出了人性的本净也即至善的性质,进而把自性与佛等同起来,强调自性悟即佛,佛即目性的人格体现。

  《坛经》记载着一个著名的故事:慧能初见弘忍大师,大师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慧能回答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人有南北之分,而佛性是人人共同,绝无差别的。《坛经·四二》称:“见自本性,即得出世。”众生若证见自我本性,也就获得解脱而成就佛果了。慧能所关注的就是如何使人们迷失在世俗情欲中的心灵由迷转悟,直见本性,回归到自己本来具有、与佛相同的境界之中。

  顿悟说

  以心性本净、见性出世为思想基础,在修持实践方面,慧能强调“以定惠(慧)为本”,认为定就是慧,慧就是定,突出智慧在修持中的决定作用。正如王维在《六祖能禅师碑铭》中叙述慧能的定慧思想时说的:“本觉超越三世”,“本觉”指众生先天具有的般若智慧,“超越三世”就是顿悟,意思是众生具有般若之智,只要一念相应,就会实现顿悟。这也如《坛经·二六》说的:“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就是说,以往坐禅、念佛、守心等一系列禅修方法,只剩下一念之转,凡夫与佛的区别就在于一念之差,观念的转化成为禅修的根本。慧能为顿悟说奠定了基础。

  慧能的顿悟法门展现为“无念、无相、无住”三个方面。《坛经·一七》云:“我此法门,从上以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名为相?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不念,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住,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无有断绝,若一念断绝,法身即是离色身。念念时中,于一切法上无住,一念若住,念念即住,名系缚。于一切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但离一切相是无相,但能离相,体性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于一切境上不染,名为无念,于自念上离境,不于法上生念。若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断即死,别处受生。学道者用心,若不思法意,自错尚可,更劝他人迷,不自见迷,又谤经法,是以立无念为宗。即缘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念,从此而生。然此教门立无念为宗,世人离见,不起于念,若无有念,无念亦不立。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离二相诸尘劳,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是念之体,念是真如之用。自性起念,虽即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常自在。”

  上引“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坛经》的实践纲领,是慧能的顿悟法门,极为重要。宗、体、本分别有宗旨、体性、根本的意思,都表示在修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无念是不起相对的念想、分别心。慧能认为,人心是活动的,也是需要活动的,念就是心的一种动相。但念有净念和妄念之分,所谓无念,不是不起念,而是心应不起虚妄分别的念想。无相是不具有相对的形相。不执取对象有相对相、差别相。无住是指没有任何住著、执著的心灵状态。《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强调不住著于任何对象、不执取任何对象。在禅修中不起妄念、不作分别相,不执任何对象,三者是密切联系的,同为般若智慧的要求、作用和表现,其实质是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强调主体不执著客体,否定一切二元的对立,在客体空寂的基础上实现主客体合一,实现精神的超越。这也就是慧能提倡的禅修根本方法——顿法。《坛经·三一》云:“当起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俱灭,即是真正善知识,一悟即知佛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原来是清净的,具有菩提般若的智慧,只因为妄念覆盖而不能自悟。若能生起般若观照,一旦妄念俱灭,内外明彻,顿见真如本性,即自成佛道。这也称为“本性顿悟”。这是不经过循序渐进的修持,是通过直下本性的觉悟,也即当下自悟而一跃顿悟成佛的方法。

  由上可知,慧能《坛经》针对外在于个体之外的成佛轨迹,把佛转换为个体自身的本性的显现;又针对以义理思辩淹没了感性直接体悟的传统,以自悟体证取而代之;还针对佛教繁杂的修持仪式,提倡简易的顿悟法门。中唐以来,“凡言禅皆本曹溪”,慧能的曹溪法门为禅修者普遍奉行。

  摘自《正法研究》创刊号

 
 
 
前五篇文章

沩仰禅学的主要宗旨

禅宗之沩仰宗

唐密法脉传承

密宗义理

唐密简要

 

后五篇文章

慧能“顿悟”说之评价

正确认识和理解密宗

试谈藏密脉气学

金刚乘的起源

《密教通关》证实:唐密有无上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