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宁禅寺名人题咏 天宁禅寺享誉海内外,不仅使佛教界人士为之向往,而且也吸引了历代众多的名人要员。许多文人墨客更是咏诗题词,为古刹增辉添色。 天宁寺修复以后,重现了千年古刹的原有风貌,展示出佛教丛林的格局,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杨尚昆、李鹏、李瑞环、吴学谦、万里、田纪云、习仲勋、荣毅仁、王兆国、朱容基等,曾相继到天宁寺视察,有的并留下题词墨宝。1993年2月8日,乍暖还寒,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来到天宁寺视察,实现了他多年来的愿望。在此之前,赵朴初曾多次为天宁寺题写了“天宁禅寺”、“天王殿”、“藏经楼”、“法云丈室”、“九莲阁”等匾额。佛历二千五百二十九年岁次乙丑仲夏(公元1985年),他特地为大雄宝殿撰题了一副《修多罗文》中的集句抱柱楹联,黑底金字,端庄凝重,气势不凡,联曰: 如如不动,具足圆满,普为利乐众生界;baidu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恒不忘失菩提心。 游人和香客到此,心中无不升起一股肃穆庄严之感。 赵朴初看到天宁寺雄伟高大的殿宇和妙相庄严的佛像,赞不绝口,到大雄宝殿拈香礼佛后,泼墨 挥毫,咏诗一首: 耄耋初来堪自庆,阳湖不独擅文章。 排除万难天宁寺,拔地凌云仰栋梁。 心持半偈瞿秋白,纪实西游恽逸群。 莫道党人唯斥佛,向来为学贵求真。 崇尚佛教的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三次到天宁寺拈香礼拜,第一次给寺僧颁赐各件,赐给方丈“银牌荷包”,第二次赐给方丈“紫衣”,以示宠贵,第三次除御笔题“龙城象教”的匾额外,还 为大雄宝殿题撰楹联: 合相证三摩,光融西竺; 众香超万有,界现南兰。 至于曾在天宁寺留有墨迹的其他名人,更是不胜枚数。 明代抗倭民族英雄、常州人唐荆川的诗云: 杰阁凌空谁共登,偶携仙客对山僧。 林烟渺渺人家尽,落日微微花气蒸。 另有一些赞美天宁寺花木繁盛、园景清幽的名人题咏,如明代刑部尚书白昂的诗句: 天宁上刹绝尘楼,一度登来一度留。 水光月明神倚玉,竹风萧爽气横秋。 清代康熙年间,住持纪荫法师的咏牡丹诗句: 月明清夜漾花神,如在瑶台笑语真。 满地芳华都是书,一天精彩自留人。 这些诗句情景交融地描绘了当年天宁寺园林的情况,民国时著名摄影家吴中行的几幅名作是在天宁寺园林拍摄的,其中《锦树双栖》等作品参加了1930年伦敦国际影展,获得了国际艺术界的好评。值得一提的是,悬挂在大雄宝殿上,遒劲雄浑的“大雄宝殿”四个大字的一段经历。题写者系清代光绪年间翰林院编修、常州书法家费念慈。十年浩劫中,字体被铲除,修复中,先根据摄影家吴中行拍摄的照片上的字放大,为了恢复原貌,特请常州当代书法家钱小山、胡一飞、周子青、蒋庭华、程舍予和学者羊牧之等集体研究校正,终于使字体原有的精神面貌得以复原。匾阔7.5米,高达2.2米,每个字体有1.7米之高。左右两边,分别是沈定庵题写的“常随佛学”、沙孟海题写的“觉王宝筏”。 天王殿第二个出檐下的“不二法门”题额,系清代翰林院编修晚清洋务派先驱、吴县书法家冯桂芬所书。客堂中高悬的“万寿堂”匾额,是寓居沪上的常州籍书法家谢稚柳于丙寅年(公元1986年)初夏书写的。特别是艺术大师刘海粟,生前就为天宁寺题写了“藏经楼”匾额,仙逝后的1995年8月,由他的夫人夏伊乔和女儿刘蟾特地送到了常州。“学戒堂”三字的匾额,是晚清秀才、书法家苏局仙108岁高龄时题写的,苍劲有力,焰焰生辉,龙显珍贵。还有邑人洪文鑫题写的“玉佛殿”和“如意素齐馆”等匾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