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吉安市区东南9公里的青原山,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净(一作"静")居寺。它初名安隐寺,建于唐神龙(公元705---707年)年间,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才改为今名。在中国古代佛教史上,净居寺开创了禅宗青原派系,影响于国内外佛教界。而要谈及这个问题,得从行思禅师说起。 行思禅师(公元673--740年),唐代高僧,佛教禅宗①七祖,禅宗青原派系②---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鼻祖。他俗姓刘,安成武功山龙云乡坛洲人(今江西省安福县严田乡坛洲村委会),系汉长沙王之后裔。行思"幼敏悟,孝父母,俱佛根,不食荤腥。11岁出家童行③。及具足戒,离安成,游方他院,遂诣吉州(今吉安市)"东南方向9公里处的青原山安隐峰下,其时该处已有"蓝若"(佛教小庙,茅棚)。行思见是地山环水绕,以其山青、水青、气青而得名,无怪乎汉代张道陵(张天师)把它封为天下三百六十五座名山之一。行思因此认定是处乃为佛家修行佳境,默许他日修行园满,将把青原山辟为佛门圣地。因之随手拔小荆(一种生长期长,但成长很慢的落叶灌木)一株,倒插在今净居寺大殿之右,心中默吟:"此地若为灵地,树当活。""后果应验"。这棵倒插荆竟奇迹般地成长起来,一直活到"文革"时,树的直径足有60厘米。 武则天万岁通天年(公元697年),时已出家13载,年及24岁的行思和尚,"闻曹溪法席盛化,径往参礼",挂锡南华,拜六祖慧能为师,"执侍六祖十有五载"。一日,行思向祖师慧能请教禅机④,"遂问曰:当何所务(禅语,意为人们要该怎样的去完成弘扬佛法使命),即不落阶级(禅语,怎样才不会染着色相。色:佛教把有形质的能感触到的东西称为"色";相:佛教把一切事物外观的形象状态称之为"相")这两句的总意是:我们要怎样弘法才不会辱使命。六祖回答说:"汝曾作什么来?(禅语:六祖反问行思,你说你是谁叫你怎么做的?又是谁要你到曹溪来?)"行思答曰:"圣谛亦不为。"(圣谛:指佛法真理,意为真理对此没有定规,因佛性要求自性自悟。行思据此表白:我是自闻祖师修行好,才来拜渴,不是他带。)六祖接着说:"落何阶级?"(意为:既然是这样,怎能染着色相呢?)行思说:"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意为:真理(佛法)对此也没有作出答复。在我心中已万念具灰,色相全无。)经过这段对话,六祖慧能便已知道行思是一位对禅法领悟有着高深境界的后人,因此"深器之"。慧能在"会下学徒虽众"的情况下,"令思首焉"。行思作为六祖慧能众多弟子中的首座弟子,乃侍六祖参悟。 一日(开元元年,即公元713年),时年76岁的六祖慧能,预感人寿将终,修行园满,召首徒行思诣座前,对行思说:"从上衣法双行,师资递授。以衣表信,法乃印心。吾今得人,何患不信。吾受衣以来,遭此多难,况乎后代,争竞必多。衣即留镇山门。汝当分化一方,无令断绝"。"无令断绝"语,乃自禅宗初祖达摩祖师传法二祖慧可以后诸祖师往下传承的"禅语",也是诸祖传法的印信。"思(行思)既得法,遂回吉州青原山弘法绍化。"时年,行思已41岁,出家已30夏。 行思于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来到青原,在净居寺大倡禅学,格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顿悟学派,宗风大振,四方来参者甚众。有湖南南岳衡山石头希迁,亦六祖慧能门人。"六祖将示灭(园寂),有沙弥(小和尚)希迁向六祖求示曰:.和上(和尚在唐时称和上)百年后,希迁未审当依附何人?"六祖回道:"寻思去(意为要希迁依附行思)。"但因希迁没有领悟六祖之意,从此便"每于静处端座,寂若忘生。"进入不得法之境。有位曾与希迁同参的沙弥见此,问希迁说:"汝师(指六祖)已逝,空座莫为(干什么?有何用?)?"希迁说:"我禀遗诫(按六祖遗嘱),故寻思尔(意为座着静思开悟)。"那位同参沙弥听了笑道:"汝有师兄思和上(行思和尚)今住吉州,汝因缘在彼,师言甚直(指六祖遗诫)。汝自迷耳。"希迁闻语,茅塞顿开。"便礼辞神龛,直诣青原",礼谒行思和尚。行思向来参禅⑤的希迁问话头⑥,曰:"子从何方来?"希迁答道:"曹溪来(今广东韶关南华寺)。"行思接问:将得甚么来?(行思以疑问的口气说,你真从曹溪来吗?你在曹溪得到了什么?) "希迁说:"未到曹溪亦不失(如没到曹溪怎知曹溪,但在曹溪亦无得失)。"行思说:"凭么用去曹溪作什么?(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去曹溪?)"希迁说:"若不去曹溪,争知不失?(如我不去曹溪,那我不是就失去了礼谒你的机缘吗!)"接着希迁又向行思请告禅机,问曰:"曹溪大师还认识和上否?(禅语)"行思说:"汝今识吾否?(你现在认识我吗?)"希迁说:"识又争能识得(意即:认识,也不认识。佛家认为对一切色、相.应无所住.之境界)。"通过对话,行思对希迁有着很高的评价,对着众弟子说:"众角虽多,一麟足矣。"行思认为,他有了这位弟子,法轮有人推转了。以后,希迁果为禅门巨匠,为开创禅宗青原派作出了贡献,并著有禅学名著《参同契》⑦。 在后来的问禅中,"迁(希迁)又问和上(行思):自离曹溪,甚么时至此间?"行思曰:"我却不知汝早晚离曹溪?(禅机)。"实际上,他俩的确都互不知道对方何时离开六祖慧能。行思反问希迁,使迁说出了"迁不从曹溪来"之实语。行思说:"我亦知汝来处也!"希迁听了此语后,知行思造诣高深,遂表歉意地对行思说:"和上(指行思)幸是大人,且莫造次(因行思知道希迁乃自南岳来,故希迁请求行思不要往下讲)。""他日(隔了一段时日),和上(指行思)复问迁(希迁)汝甚处来?"希迁答:"曹溪来(迁如此回答,是要向行思表示,把去南岳这段丢掉)。"行思昕后,"举拂子(用线或牛筋串连的108颗念珠)问迁:.曹溪还有这个么?."希迁说:"非但曹溪,西天亦无(佛教认为,佛在自心,身外无佛。即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身在自己,拂子只能表形,不能表修)。"行思说:"子莫曾到西天否?(子,行思对希迁的爱称;你莫非去了西天?)"希迂说:"若到即有也!"行思听了希迁的话头后,非常高兴地对希迁说:"未在更道(望你将来要始终如一,如法修行,不要改变初衷,更换门庭)。"希迁答道:"和上(指行思)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意即老师已为佛法弘扬作出了巨大奉献,还请师傅开示,指导学人完成你的事业)。" 还要值得一提的是,行思和尚与南岳怀让和尚同师六祖慧能,不知何故,二人之间留下了一桩千年不解的门庭公案。行思在希迁诣青原不久.传希迁到座前,"令迁持书(带着行思给怀让的信)与南岳让和上(怀让和尚),曰:汝达书了速回(即送达信后速返青原)。吾有个金钅出 斧子(没有锋的斧)与汝住山(放在南岳)。"希迁遵行思令,经径往南岳。"迁至彼(到了南岳,见到让怀),未呈书,便问:不慕诸圣,不重已灵时如何?(如我不是慕名造访圣者,也不是重证已经灵验过的佛法,应该怎么处置).。"让听了希迁突如其来的话头,感到不知所措,因此问道:"子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怀让的答复是否显得有些不够沉着高明)"希迁接曰:"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意为我宁可得不到正果,也不归诸多门庭。即也不从师于怀让)"怀让听后,很是不悦,"岳便休(把希迁支走)","迁便回(返回青原)"。希迁回到青原,行思问道:"子去未久,送书达否?",希迁回道:"信亦不通,书亦不达(意为与怀让断绝了关系)。"行思说:"作么生?(你为什么这样做)",迁(希迁)举前话(宁可永劫受沉沦,不从诸圣求解脱)了却云:"发时(去南岳时)蒙和上许个钅出 斧子。(希迁悟到了行思之用意.与怀让断交)。更请师垂一足(今晚请师傅垂教我这名足下吧!)迁(希迁)便礼拜,寻辞开法。"行思于开元二十八年园寂。希迁离开青原,于天宝初(公元742年),始造衡山南台寺,结庵其上,补曹溪之道,"众皆仰之"。其时南岳中"有固、瓒、让三禅师,皆曹溪门下。佥(全部)谓其徒曰:.彼石头真狮子,吼必能使汝眼清凉,由是门人归慕焉。." 行思在青原弘法期间,《青原山志》行思传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南岳〈指怀让〉、神会(指荷泽神会)来参",这里说的是南岳怀让和荷泽神会这二位当时也有名气的和尚来到行思门下参禅。行思问他俩:"甚处来?",怀让和神会答:"曹溪。"行思说:"曹溪意旨如何?"会(神会)振身而立。行思的问话,神会振身而立,是表示他对六祖的崇敬。这里没有记载怀让的反映,是否说明怀让对六祖慧能立行思为首座而有不悦呢?我看就是产生这段公案的根本原因。因此行思见状还继续发问:"犹带瓦烁在?(意为你们是否认为曹溪已成无用的碎瓦片了)。"怀让说:"和上(行思处)此间(青原)莫有真金与人否?(这是与行思对立的立场)"行思斩钉截铁地回道:"没有,汝向甚么处?(意思是说这里有,但这里不给你们,你们到其他地方去)"行思没有收留他们。 行思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二十八载,为禅宗顿悟学派献出了毕生精力,为达摩祖师"一花开五叶"奠定了"曹洞、玄门、法眼"三叶的基础,无愧于一代佛门祖师。 1. 说明: ①本文的引文摘自《青原山志略·行思传》、台弯白云编《中国佛学人名辞典》、《六祖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行思禅师》等。 ②本文括号( )中文字,除少数简单注释为作者所注,其余都引自民国二十三年(1934)金陵刻经处刊出的《实用佛学辞典》。 2.注释: ①禅宗:佛教流派之一,以禅那为宗故名。禅那或译思惟修、或译静虑,为思惟真理、静息念虑之法,原为三学六度之一。初祖达摩,天竺人,梁魏之世,来中国传佛心印,其法唯静坐默念,发明佛心,凝工夫而已,其外相一等于禅那。故称为禅宗。禅宗有如来禅、祖师禅之称。以经论所说,六度所摄之禅为如来禅,达摩所传之心印为祖师禅。故由彼宗之本义言之,则与其谓为禅宗,毋宁目为佛心宗为适当。释尊在灵山会上拈华(花),迦叶破颜为笑,为第一祖。二十八传至达靡,为东土初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是教无言之心印于无言也。慧可得其心印为二祖;僧璨为三祖;道信为四祖;弘忍为五祖。弘忍之下,有慧能、神秀二大师。慧能之禅,行于南地,故称南宗;神秀之化,盛于北地,故称北宗;而北宗不免如来禅之迹。南宗则得祖师禅之神髓。六祖慧能之下,生南岳、青原二系。 ③童行:佛教职位。进入禅寺之年少而未得度之童子,称童行。 ④禅机:佛教名词。禅宗认为悟了道的人教授学徒,往往在一言一行中都含有"机要秘诀",给人以启示,令其触机生解,故名。 ⑤参禅:佛教名词。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那习禅者为求开悟,向各处弹师参学之意。但一般依教坐禅或参话头的,也叫做参禅。 ⑥话头:佛教禅宗所参究的现成语句,往往拈取一句成语或古话加以参究,如"狗子无佛性"这句话,即名"话头。" ⑦参同契:此指佛家书名。唐石头希迁和尚撰,为发挥禅宗教义的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