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禹:入世济世与神仙超越(二) |
 
二、神仙超越的理想境界 道教既要入世以济世,又要广行教化以度世,根本目的则是导人超越凡俗而得道成仙。面对入世济世与成仙证道构成的矛盾,《道德经》中关于可道与常道、《度人经》中关于度己与度人的辩证论述,道家的超然物我的思想智慧和神仙自由逍遥理想,为道教解决这一矛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仙道与人道 仙道包括得道的神仙和神仙所处的境地,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向往和追求,在那里环境和谐,精神生命逍遥。人生在历史过程中是短暂的,譬若过往之旅客,百年光阴,稍纵即逝。而且在这样一个短暂的光阴里,还会有许多苦恼相伴随。为保藏好先天已有道性,为了身心和乐和精神生命的逍遥,为了生命的永久和升仙得道,道教教世人要重现实人生,重为人之道,同时又教人要学道、修道、行道以合道。既要以先修人道为基础,又要以修仙道为归趣。王常月祖师说:“人道未修,仙道远矣”,也就是说入世济世行为功德是神仙超越的前提和基础。正如《道德经》中所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修人道就是要以社会人伦道德为准则,做大众之楷模,入世济世,淡泊名利,少私寡欲,精神超越。也就是说入世济世是神仙超越的基本要求和前提,要在珍惜人生、克尽人道的基础上返朴归真,升仙得道。 第二、修仙与社会义务 修道学仙既是个人的追求和向往,又是自我生命与情感的真实体验;既是个人的事情,又离不开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首先,修仙者也是社会成员之一,为父母和社会所生育与培养,当尽社会责任和义务,要入世济世,回报社会,维护社会的祥和与安定,德臻人间。当然,尽社会义务并不是说修仙者不要自我的宗教生活和信仰,恰恰相反,要以神仙为楷模,自尊自信,遵循道教教义与规戒,修持诵经,礼敬神明,要以道教的教义和语言指导自己的言行,也就是要坚持自己的宗教行为、宗教修持、宗教制度等。修仙者进入社会以尽社会义务,关键在于务道奉道者以怎样的生活方式来表现自己。道经所谓“和其光,同其尘”,典型地代表了道教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即一方面要从文化和信仰上保持修道者的主体自觉,以道诫自律,期于修仙证圣,且能与世人同处, 适而无累,和而常通, 所以说是“和其光”。光者,修道者的主体自觉之谓也。另一方面又须以平和心入世,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积功累德,济世利人, 所以说是“同其尘”。这样一种态度,奠定了道教回应上述问题的基本思路。道教史上的许多高道,也正是秉持着这种态度入世度世,既坚持自我的宗教信仰,修仙证道,又以超尘之心成就入世的事业,福臻家国。 第三、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 人除了需要物质来满足生存外,还需要精神的支柱,因为人是万物之灵。道教说人人都有道性,道赋予人的灵性即人的精神是不可能由物质来满足的,只有通过修道来促进和维护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这也可说是生之道、仙之道的要义所在。人生在世虽然有贫富贵贱之别,但精神的慰藉和寄托,精神的逍遥畅愉是一样的;保持本有的道性即性命之真是一致的。对于修道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形神合同,是以身心健康为出发和归旨,一切物质条件都要有益于身心健康,而过分贪求则使人身心疲役。所以道教教义劝诫人们少私寡欲,淡泊名利,以免心灵为外物所缠绕,精神受到牵制,以致心身沉迷,持物丧身。对人生来说既要入世以享受生活,促进生活,又要保持心身的安定和清明,要多做济世的事情,以养形神;要以神仙超越的精神为宗趣,以使精神逍遥自适;重要的是要学会以出世的精神入世。 第四、信仰与理性 信仰与理性在道教来说别有意义。一方面道教强调神仙信仰,重视证仙之术;另一方面在神仙信仰的前提下建构了以“道”为核心的教义思想体系,没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且在生命健康、天文地理、医药化学等领域做了一系列科学探索,其在科学、人文精神方面的价值被世人称道。但是,这一古老的问题在现代语境下被重新提出,自有其不同于古代的意义。现代文明的进程使社会人群包括宗教信仰者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理性精神的高度发达,使问题变得更为尖锐。理性精神追求至真,宗教修持追求至善,二者之间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往往会发生冲突。 站在理性精神的立场上看,宗教的终极理想是难以用科学技术的手段予以证实的,而站在宗教的立场上看,偏执于理性的单方面发展,人类亦将前途堪忧,因为理性只能判断事实,所以理性并不能对其所有的最终成果负完全责任。以道教而言,修持是要追求至善,而对道的信仰则是追求至真。历代道教徒在修道修仙的历程和探索中曾为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这说明大道无为无不为的精神是至真理体。 修仙的信仰之路上有着诸多的证仙修仙之术,属命功,其中难免有理性主义者难以理解的,但所有的证仙之术并不是独立于道之外,相反,都应是在道的理体之中,要以性功为基础,要保持自我心神的清明,也就是说诸多的证仙之术必须以道的教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必须在道教的教义体系之内,否则就不是真正之道。 第五、入世与修仙证道相统一 入世与超越的矛盾在当代来说更为突出,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当代道教既要坚持入世以济世,又要有道教的神圣性和超越品格。一方面是要入世积功累德,一方面是要修仙证道。只有将两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成仙合道。 首先,要把道教的思想文化融入人民的生活中,指导人生,利益社会,不为物累,不为名利所缠绕。道教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智慧,如尊道贵德的教义宗旨、成仙得道的信仰理想、济世利人的社会责任感、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静恬淡的精神境界、抱朴守真的价值取向、性命双修的养生思想、天人和谐的生态智慧。这些思想对于现代人正确树立人生观,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启迪意义。 其次,修道者必须坚持积功累德以济世冀仙,要以修持为入世与超越之津要。道教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智慧,健康我们的人生。然而,为使道教的生活智慧进一步得到贯彻并深入人心,使人生得到升华,使修道者不断精进,我们必须要坚持道教的修持,保持自我宗教之主体自觉,树立起新世纪道教之风范。道教的修持包括斋戒、诵经、修炼、行善等等,总而言之是要性命双修。修性是要提高素养,积功累德,高尚品行;修命是要保养精气神,健康身体,长生久视,成仙得道。只有通过性命双修,参道悟道,以超越的精神入世济世,才能合道永远。 三、结束语 入世济世与神仙超越的圆融结合,也就是将道俗两种生活圆融地结合起来以修真,这是道教教义和所行教化的根本旨义,也是当代道教传承与发展的根本所在。道教以其精致的入世和修持学说贡献于人类,让人们在领悟大道智慧和奥义的同时,也健康了自己的生命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