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生信心去疑求法 |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生信心去疑求法
『疑有深浅根有利钝,四众弟子不解佛智,持小乘法自以为足,不求大乘疑一实法。』 也就是要与大家分享,我们人人心的烦恼之中,除了贪、瞋、痴、骄慢以外就是疑。这会障碍我们精进的道心,所以必定要很注意我们的心,对佛法有没有疑?对佛陀的教法,我们是不是有生起大信力呢? 前面我们就说过了,佛陀特别向大家说,当生大信力。若要了解这一乘实法,人人要当生大信力。 不过,『疑』有深有浅,深疑就是执迷不悟,若是比较浅的,虽然有疑,经过解释之后自然就会生『信』,疑心除掉,信心生。所以,信的根有深与浅,佛陀施教是看我们的根机。 『根有利钝』,若是大根大力的人叫做利根,很敏锐,一点就通,闻一知十,这就是大根机,利。若是钝的人,一次又一次,一而再,再而三。这是我们众生在六道中不断复制烦恼,烦恼复制得愈深愈厚,根机就愈钝,很钝劣。 就如一块布,你若稍微沾到脏污,拍一拍就干净了,再脏一点的就要洗,再更脏的就要经过一番吃力地洗。这就要看我们心的烦恼到底是多或少,看我们在六道轮回中到底受了多少污染习气。所以说起来,根机的利钝,就要看我们沾了多少的污垢。 尤其是这个『疑』字,我们要很警惕!贪、瞋、痴、慢、疑,这五项是慧命中的重障碍,所以称为毒,也称为浊。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 在《法华经》开始,『四众弟子,不解佛智』。四十多年了,人人都自己相信自己,『佛陀所说的教法,我最了解。』『最主要的法,我已经得到了。』所以大家都自以为是,以为佛陀所说的,自己已经都了解了。无论根机利钝之人,人人都各以为佛所说的法他全都清楚了解。 但是,来到这个法华会之中,佛陀开始舍弃过去的方便法,转为一乘道,所以一些人,四众弟子就不解佛智。到此时才知道,原来佛陀的用心,佛陀的智慧,佛陀所说的教法,我还未很清楚了解。所以说『四众弟子不解佛智』。 到『四圣』的程度都还无法了解,何况我们还是在『六凡』之中。比法华会上的四众弟子,我们与他们比起来,我们更是离佛的智慧还很远,无法了解。所以我们应该要再更精进,不要自以为是。 很多人都说:『不是每天都这样听,不是就这样听过了,了解的就是这样,我知道了。』我们若常常自以为是,那永远与佛智就拉得很长很远。我们若是相信,虽然离佛那么长远的时间,佛陀说:能了解、相信我所说的法,哪怕是离千里外之远,与我同在一室内一样。 所以,我们要相信佛智。常常告诉大家,佛本来所要说的法是这么简单的法,要对大家说,人人本具佛性,只是要让大家知道这样的事情。却是人人无法发现自己本具佛性,佛陀才要这样不断地绕圈圈来应机逗教,佛也是很无奈。面对着这些『疑』重的人,不懂得及时生出大信根力的这些弟子,也是很无奈。所以他不断要适应根机。 所以这些持小乘法的人,『自以为足』,都以为自己全都已经得到了,就『不求大乘,疑一实法』,对一乘实相的妙法起了怀疑的心。他所怀疑的是以为自己全都很了解,很满足了,哪有比我了解的更深的法呢?这就是我们凡夫自高自大,障碍我们向前前进。所以我们要好好警惕。 经文之中就说,『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已经『发声闻、辟支佛心』的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因为人人的心还有一点怀疑。 ⊙『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比丘、比丘尼,之前已经解释过了。我们现在应该要解释『优婆塞』、『优婆夷』。 『优婆塞』译成华文叫做『清信士』。心很清净,相信三宝的人,叫做『清信士』。也就是在家,携家带眷的在家人,他能够持五戒,这叫做清信自守,也同样是学佛的人。佛陀的教育,他开始接受了,自我向内不断清除内心的贪、瞋、痴、贡高、我慢、怀疑这些事情,所以叫做清信士;清净内心,信仰三宝,在家修行的人。 ⊙梵语优婆塞(夷),华言清信士,谓虽在家能持五戒,清信自守。又云近事男、近事女,谓能持戒,可亲近承事诸佛法,故名优婆塞、优婆夷。 在家修行也是要持五戒。戒能防非止恶——预防重复去做错误的事情,有任何恶事也能及时停止,自己懂得反省、忏悔。不对的事情,我们绝对不去做;既然做了,我们要及时停止。这叫做戒,叫做防非止恶。这叫做清信自守,自己守护好,也能叫做近事男,若是『优婆夷』,就叫做近事女。 无论在家男女二众,都要守佛所教的戒律,要守持五戒,要亲近承事诸佛法。这就是佛陀的教法中,希望我们出家、在家都有其规律。 居士应该要修的行就是知足,然后要付出、布施,要懂得布施、施舍,就是最快乐的。在佛法之中懂得这样深信、持戒,知道法之后懂得去付出,少欲知足,要多付出、布施,舍离悭贪等等。这就是佛陀对优婆塞所开示的,在家居士该守的戒律。这是我们人人也要知道的。 在家居士,第一、要生信心;第二、要持戒;第三、要知道法;第四、要去付出。这就是近事男与近事女,也称做『清信士』。他的心很清净,他信仰三宝,他能够持戒,很谦卑、知足、付出等等,这是在家居士应该有的修行。 所以,在那个场合,佛陀在灵山会上,面对这么多,有发声闻、辟支佛心,有发菩萨心的人,有比丘、比丘尼、天龙八部……,很多。在这个场合中,佛陀既然宣告:过去我所说的都是方便法,今天开始要正直舍方便,述说一乘大法。所以有那么多人,大家『各作是念』。这是在前面说过的(经)文。就是除了声闻、缘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各作是念』,大家的内心都有这样的念头。 ⊙各作是念:四十多年来随佛闻三乘教,随机受教,而今闻佛一乘甚深微妙法,难知难解,执重疑深。 他们人人心所念的就是,四十多年来随佛闻三乘教,这四十多年间,就如那些常随众,无论佛陀对任何人说法,他们都有听到,也都了解。佛陀随机逗教,开出了三乘的教法,为声闻乘、为独觉乘、为发菩萨心的菩萨乘,这三乘的教法,佛陀是随机在教化。无论何种根机,佛陀所施之教,他们都是这样信受。 不过现在,『而今闻佛一乘甚深微妙法』,现在忽然间听到佛陀说,还有一乘甚深微妙的道理。此时对他们来说,令他们难知难解。为什么会难知难解呢?那就是『执重疑深』。大家各有执着,以为自己所听到的法就是真实法,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佛陀的教法,大家都自以为是,所以很执着,这种『执重疑深』。这是在法华会那么多人,人人的心都有这个怀疑的念。 ⊙会中声闻、罗汉执重疑深,并四众皆生疑,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亦皆有疑。 所以会中的声闻、罗汉、辟支佛等等都是『执重疑深』,可以说四众全部都生疑,全场的人都生疑。可见佛陀过去,适应众生的根机所说的教法,人人就是在自己的范围内,这个心未完全打开,这个信念还未真正建立。 所以我们刚才说过,『疑有深浅,根有利钝』。所以这个『疑』,若是智慧比较敏锐的人,一下子就能够接受,很快的就能将疑解开,但是要到达佛智的念,还是差一点。 最近一直告诉大家,根机比较高的人,还差一点点,所以还是有疑问,十地菩萨还有法云之碍,总是还无法很深彻了解。何况是『四众弟子不解佛智』,持小乘法的人,自以为足,大家自以为:『我很满足了,佛陀的教法,我很了解了。』所以不想要再向前前进。这就是佛陀所担忧的,他才会开始正直舍方便。现在要将所有三乘之人,根机拉近,让他们接近佛的境界。这是《法华经》最重要的道理,所以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