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二章 第二节 总结讨论(1)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二章 第二节 总结讨论(1)

   四、总结讨论

  (一)虚空

  1. 大圆满法彻却修行使用三虚空会合,脱噶修行使用蓝色虚空光[1],修行虚空本性,虚空一切包容,一切平等,空为法界相,大圆满法界部特别重视从空中产生明光,菩提心犹如大虚空,一切灌顶、曼荼罗、手印、事业、果位等皆无有[2],大圆满法从虚空中修炼一切,眼注虚空[3],最终获得虚空自然智、内证智。

  2. 甚至藏传佛教噶举派也以虚空辅助修行,见地一致。密勒日巴云:“究竟觉之智慧犹如无云晴空。”如是平等而住,为进而分别清浊,于无云晴空下,背对太阳而坐,眼注视虚空,识自清净而无分别。马尔巴云:“不住于方不住分,但视离戏之虚空。”密勒日巴云:“宽松坦然住自地,觉水自分清与浊。”冈波巴云:“对会看者而言,虚空极好看。”[4]此时身内外境无执,无任何攀缘,达无分别智、虚空究竟觉,这种眼注虚空无修大手印,也就是大圆满正行彻却与脱噶修炼。

  3.在北传佛经中,例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5]、《小品般若波罗蜜经》[6]、《大方广佛华严经》[7]、《大宝积经》等对虚空波罗蜜、虚空智都非常重视,特别《大宝积经》中还提到:“虚空智慧者,放光明网遍法界故。”[8]这与大圆满法最终修炼成果没有差别。此外,文殊师利菩萨认为,诸佛、诸法、智慧、解脱如虚空[9],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认为,大乘与虚空同等[10],且《宝云经》还提到九地菩萨得虚空身,得无碍身遍虚空[11];《合部金光明经》提到第十法云地是:“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能令遍满覆一切。”[12]因此可以说,大乘佛法和宁玛派大圆满法都非常重视虚空观、虚空瑜伽修炼。

  (二)无有

  1.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一书中,第一章专门讨论“无有”的概念,认为一切法无有自性[13],与大乘佛法旨意相合,具有空性如来藏的特色。此外,无有还有其它用意:无有法[14]、无有能取心、无有佛故佛名亦复无[15]、不勤放下聚合离散皆无有[16]、无有法中诸法尽包罗[17]等等,其中无有法表示法性虚空,空中包罗万物,因此诸法尽包罗,大圆满法正行彻却脱噶修行,以通达无有十自性:1.正见;2.三昧耶;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10.法性。为大圆满真正见地。[18]无有一切,包容一切,无有显现大有,平等无分别,对修行过程中出现的一切境界无执、不住,直到穷尽法界本觉智光出现,即三身任运唯一自然智显现。此即轮涅不二如虚空的心境。

  2. 在大乘经典中“无有”有种种涵义,与大圆满法概念相合。讨论如下:

  (1)在《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19]、《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20]、《大般若波罗蜜经》[21]等经中提到,实无有法可得;《在大方广宝箧经》提到,实无有法名之为净[22];在《大宝积经》中提到,实无有法业报熟者,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23];《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提到,无有法生亦无法灭[24];《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提到,无有法在真如外可说[25];《胜思惟梵天所问经》提到,无有法染[26];《月灯三昧经》提到,无有法可证[27];《入楞伽经》提到,无有法生无有法转,如幻梦中见诸色事[28];《大智度论》提到,佛无众生相,无有法相[29];《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提到,無有為法亦無無為法,一切法皆無實事,皆以无性而为自性[30]。大乘经典对空性产生的无有执着,无所得,要修行实证,才能获得菩提解脱。

  (2)大圆满法本净自然智思想,是一种如来藏自性清净达到无自性解脱的看法,与般若经空性思想是一致的,强调无有自性,实无有法可得的法界思维,最后连法性也不立,与《大智度论》一致;彻却与脱噶修行时不立一切见修行果,无有为法,亦无无为法,见解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一致;且本超因果修行见地,与《大宝积经》中所提到的实无有法业报熟者一致,无有是一重要修行证悟的概念。

  (三)无修元成

  1. 龙钦饶降巴尊者在《实相宝藏论详释》中第三章针对“元成”、“无修”做专门讨论[31],一切法之“界”或“根处”本自元成,觉性菩提心摩尼宝本自具备万德,所以“元成无修”是大圆满法非常重要的修行见地。大圆满法强调的觉性自然智,如水晶球空明大本净中,本性五光元成[32],出现明空赤露心境,这时不以语言文字说明,自能产生觉性元成空而明的状态,而回归本性静虑的元成之中。普贤法界整体是不可得的,都是法性心不作意,本来清净之显现,是故轮回显现之时,当下无得,故轮回亦无可舍,涅槃显现之时,当下无得,故涅槃亦无可成。轮涅不二,本性犹如虚空,没有作意勤修行,因此自性、诸法都是平等[33],那么心就住于全无所作,此为一切的枢纽,觉性本体不受业报,超越善恶[34]。此外,脱噶看光、看虚空修炼,心境是有修而保持离相无修状态,是一种无相境界。虹化是一种自然成就。而且现见赤裸之实相,心无任何作意,本觉自然智无修坦然住,远离因缘三世平等,无修包括无有十自性:1.正见;2.三昧耶;3.灌顶;4.曼荼罗;5.地;6.道;7.事业;8.智;9.果;10.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35]

  2. 大乘佛法也非常重视无修的境界,笔者深入讨论如下。

  在《入楞伽经》中提到,虚空之性,亦无修行诸功德[36];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中提到,觉性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37],这跟大圆满法最终心境一致;在《大方等大集经》中提到,第一義中聖人真知,無覺無斷無證無修。[38]此外,又提到无修无非修,心不缘于一切境界,是为平等心[39];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提到,不增不减修,如本性故,非有非无修,无自性故[40],这跟大圆满法十无自性修炼一致;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无能修者,无所修法,亦无修处,亦无由此而得修习[41],这跟大圆满法无修元成、无有、无住、平等的修炼一致。

  --------------------------------------------------------------------------------

  [1]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62~163页.

  [2]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47页.

  [3] 同上,第111页.

  [4] 郎钦加布仁波切.《大印证道歌——大手印五支金刚道歌解释》(敬安仁波切译).台湾桃园:冈波巴出版社,2008年.第49页.

  [5]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大正藏》第五册,第264页.

  [6]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四,叹净品第九,《大正藏》第八册,第552页中.

  [7]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十,初分赞胜德品第五,《大正藏》第五册,第264页.

  [8] 《大宝积经》三律仪会第一之一,《大正藏》第十一册,第3页.

  [9] 《央掘魔罗经》卷二,《大正藏》第二册,第20527页中.

  [1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六,初分赞大乘品第十六之一,《大正藏》第五册,第318页.

  [11] 《宝云经》卷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228页.

  [12] 《合部金光明经》卷三,陀罗尼最净地品第六,《大正藏》第十六册,第374页下.

  [13] 龙钦绕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3页~63页.

  [14] 同上,第29页.

  [15] 同上,第61~62页.

  [16] 同上,第39页.

  [17] 同上,第53页.

  [18] 同上,第47页.

  [19]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藏》第八册,第729页下.

  [20]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大正藏》第八册,第728页中.

  [2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百五十七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七,《大正藏》第六册,第836页下.

  [22] 《大方广宝箧经》卷上,《大正藏》第十四册,第468页.

  [23] 《大宝积经》卷一百五,善注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神通证说品第九,《大正藏》第11册,第591页.

  [24] 《如来庄严智能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下,《大正藏》第十二册,第247页.

  [25]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大正藏》第十四册,第510页.

  [26]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五册,第72页中.

  [27] 《月灯三昧经》卷七,《大正藏》第十五册,第591页中.

  [28] 《入楞伽经》卷五,佛心品第四,《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44页.

  [29] 《大智度论》卷四十,释往生品第四下,《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354页上.

  [30]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百七十九,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一,《大正藏》第六册,第956页.

  [31] 龙钦饶降巴.《实相宝藏论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87页.

  [32] 同上,第86~87页.

  [33] 同上,第59~60页.

  [34] 同上,第37~38页.

  [35] 同上,第47页.

  [36] 《入楞伽经》卷七,问如来常无常品第十,《大正藏》第十六册,第555页下.

  [37]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大正藏》第十七册,第915页.

  [38] 《大方等大集经》卷三,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第二之三,《大正藏》第十三册. 第18页中.

  [39] 《大方等大集经》卷十四,虚空品第八之一所问品第一,《大正藏》第十三册,第98页中.

  [40]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五,《大正藏》第十册,第300页.

  [4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百四十六,第二分调服贪等品第五十一,《大正藏》第七册,第250页中.

 
 
 
前五篇文章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二章 第二节 总结讨论(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二章 第三节 童子瓶身、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非物质佛教文化遗产的研究个案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藏传佛教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静观世间音——佛教弘法的现代

 

后五篇文章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二章 第二节 虚空、无有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二章 第一节 自然智慧、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二章 第一节 自然智慧、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一章 第八节 菩萨乘六度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佛教在生活中的应用(仁昌法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