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二章 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 |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第二章 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 第二章 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 第二节 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著作与引用的典籍对大圆满法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的见解(请参考附录一) (一)虚空 1. 大圆满之见行者,与修因果不相同,此即见修行菩提,犹如虚空之本性,谁对虚空超思度,若有作起思度心,菩提如空无有成。[1] 2. 《声应成续》云:“显观对境之性相,蔚蓝色之天空中,光与颜色及法界,明现五智之自现。” 如是于外境太虚之空中显现内境法界者,此则名为“现空无二之界”。[2] 3. 无有虚空中十种自性 虚空中十种自性者:正见、三昧耶、灌顶、曼荼罗、地、道、事业、智、果、法性。通达此十无有,即是大圆满之见。 《普作续》云: 善提心者犹如大虚空,犹如虚空心性法性中,无见无修无所护本誓,不勤事业亦无智慧障,不净诸地亦无所行道,无微细法无二无和合,于心无有了义教抉择,起增损故无肯定诀窍,此乃大圆菩提心之见。[3] (二)无有 《实相宝藏论详释》提到:宣说了悟无有之义而解脱:梦境幻化空寂当时中,无智愚夫爱着故成缚,知诸本性则不能为缚,不达无有之法诸有情,着我性故缠缚而轮转,若善明了觉性瑜伽士,现生即以无有作肯定,无有因果法性界中脱。[4] (三)无修元成 1. 无修 如是无有之法解要已,觉性关键无修全放下,所现收于无有取舍中,即是大界心境坦然住。[5] 2. 元成 阿底瑜伽法中超越界,全无所有虚空之本性,即此现前法身体位中,无有动摇乃最初空界,自然放下大乐本元成。[6] (四)无住 《大圆满心性休息》提到:不缘已灭未生者,何处亦无现在心,不住自性平等性,心勿寻心令清净。[7] (五)无念无作意 《圆满自然力之河流续》云:法身空寂性之体,自然正智无念界,说为空明觉性心,空而无我之智慧,诸法元成大圆满。[8] (六)无勤自然住 《普作续》云:不管所现任何一切法,本与自心法性就是一,不用因果之理来观察,应当观察自心真如性,皆是自己菩提体所现。未悟此理而各安假名。世俗有显胜义则无有,胜义世俗无二唯一谛,安名真实我亦起迷乱,贪着安乐则是爱欲病,无爱欲故则能得安乐,有意修佛即非能成就,无勤自然住故任运成,无勤自然住于无念住。[9] 二、全知麦彭仁波切造论,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上师注疏《大圆满直指心性注疏·窍诀宝藏库》对无修的见解 书中提到:以见抉择之本性,无任何所作意之耽着,故无所有修,现见赤裸之实相本面故,昼夜恒时无散而行持,此乃名修习,即安住彼性之中时,无有所修无散乱,不作破立不观察,自然安住本来性,不作勤作束缚染,自然法性禅定者,瑜伽住于虚空王,修习如海直定。[10] 三、北传佛经相关内容(请参考附录一) 在北传佛经大乘佛法中,虚空、无有、无修元成、无住、无念无作意、无勤自然住是重要修行见地,举例如下: (一)虚空 1. 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住金刚喻三摩地,乃至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住无着无为无染解脱如虚空三摩地故,得于大有情众中定当得为上首,[11]世尊,菩萨摩诃萨所有般若波罗蜜多,是如虚空波罗蜜多。[12] 2. 等虚空界者,智所行境清净故,无所依者,随世意乐现色身故,能离翳者,了知无有众生界故,虚空智慧者,放光明网遍法界故。[13] 3. 尔时释提桓因语须菩提:“若菩萨修习深般若波罗蜜,为修习何法?”“憍尸迦!若菩萨修习深般若波罗蜜,即是修习虚空。”[14] 4. 金刚一实理,世主最上生,虚空自然智,大智大慧眼,大光明遍照,大智光大日,智光照世灯,大光明炽盛。[15] 5. 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能令遍满覆一切故,是故第十名法云地。[16] (二)无有 1.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17] 2. 须菩提言,世尊,若无生死无涅槃者,云何名净,佛言须菩提,是净无忆想生死及与涅槃,亦无染着,须菩提,犹如有言净于虚空,实无所除令虚空净,如是须菩提,所言净者实无有法,名之为净,若有闻是而不惊怖,名之为净。 [18] 3. 文殊师利言,如我所见,实无有法业报熟者。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无业无报,无业报熟故。[19] 4. 诸法不可得,无有法可证,如是知于法,能解佛菩提,彼若悟此法,便转于*轮。[20] 5. 大慧。一切凡夫亦复如是。以依自心分别。而生一切诸法。大慧。无有法生无有法转。如幻梦中见诸色事。[21] (三)无修元成 1. 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最为甚深,无能修者,无所修法,亦无修处,亦无由此而得修习,何以故,世尊,非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义中而有少分实法可得名能修者,及所修法,若修习处。[22] 2. 一切圣人所以修道,为坏定业得轻报故,不定之业无果报故,若一切业定得果者,则不应求修习圣道,若人远离修习圣道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不得解脱得涅槃者,亦无是处,善男子,若一切业定得果者,一世所作纯善之业,应当永已常受安乐,一世所作极重恶业,亦应永已受大苦恼,业果若尔则无修道解脱涅槃。[23] 3. 善男子,于正行中无果无得亦无正行,彼处亦无修行一法,善男子,亦于彼处无果可得,以无分别故,善男子,若不得一法乃名为得。[24] (四)无住 1. 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而为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所住能住不可得故。[25] 2. 一切法无住,定处不可得,诸佛住于此,究竟不动摇。[26] 3. 住一切诸法真实性者名圣解脱,圣解脱者名无所住,无住之住住一切法。[27] 4. 又无住者名首楞严三昧,首楞严三昧知一切法而无所著,以无着故名首楞严,如来具足首楞严定。[28] 5. 阿难,缘名色有识,此为何义,若识不住名色,则识无住处,若无住处。宁有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29] (五)无念无作意 1. 佛言:“般若波罗蜜,无念无作故。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一切诸佛所从生故。何以故?以无生故。”[30] 2. 修空法者,不依三界,不住戒相,清净无念,无摄无放,性等金刚,不坏三宝,空心不动,具六波罗蜜。[31] 3. 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善男子,菩萨心密者,若修四念处行即心无念亦无作意。[32] 4. 复有无念法门,菩萨得此法门者,入灭尽定观了无形,[33]圣者内所证,常住于无念。[34] 5. 诸菩萨摩诃萨,应入显现法界善巧印门,以无念印印一切法。[35] (六)无勤自然住 1. 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勤而为方便,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身心勤怠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思而为方便,圆满静虑波罗蜜多,有味无味不可得故,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着而为方便圆满般若波罗蜜多,诸法性相不可得故。[36] 2. 佛告文殊,菩萨欲学斯经典者,则当信解虚空之门,诸法无勤修,而反现精进,其无所行者,此上度精进,[37] 3. 现前自然住,安立一切相,智者不分别,得最上菩提。[38] 4. 法界自然住无所住,所以者何,法界自然用自然故自然为空。[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