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17讲 (第14、15、16讲没有录音)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17讲 (第14、15、16讲没有录音)

   (第14、15、16讲没有录音)

  第17讲:第二品(第10页第7行-9行)

  (1994年5月1日)

  ……大部分都是色法。色法在我们细分析起来,不象我们原来想象的。我们知道,佛教里头,色法里有显色、形色,还有大种跟所造色。

  显色跟形色,佛教认为显色是依他起性的法,是实法;形色是假法,是依靠显色建立的。我们先拿太阳来说,是个大火球,在我们这个角度看起来太阳是个红的东西、黄的东西,显色是这样。形色,有立体,有圆的、球形的,这都是形色,是依靠显色造成的,没有显色就没有形色,形的不同、分布不同就成了形色。

  长短方圆、立体、平面的,立体、平面实际上都是假安立,都是依靠青黄赤白这个显色,一方面多点、一方面少点这样造成的。所以我们说太阳这个大火球,也就是一个显色的问题。形色,对于有边没边、常常在变动,你说哪个是太阳的体,很难说。

  物质的东西,比如木头,木头是由它木头的种子来生起的。就说咱们中国造塔,就拿木头也不加钉子,就能构成一个整体,当然这个整体也是假的,但有时候它不怕地震,我们用洋灰、水泥、钢铁、钢筋造成建筑物,看起来很结实,有时反倒容易破坏,不如木头东西配合好了倒经久,这是什么道理?

  我有这么一个想法,这树木本身跟咱们动物执著有我、独立存在这样一个熏习有关系,它树能够,它也要想我这个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的树,我不要一个什么样的树,它有它的主张似的,这东西跟内种子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它有粘结力。我们看那个切菜的木墩子,它跟普通的塑料的就不一样,它有特点。我就看它,木头搭好了连钉子都不钉,反倒能抗震,这是什么道理?而且你弄个高楼大厦很雄伟的样子的东西,反倒一下子就完蛋,用爆破,一下就完。所以跟内种子有关系的,它有粘结力,凝聚力比较强似的。

  所以你说太阳这个大火球,它有什么中心?你说树吧,它有整体问题,有个我怎样怎样,是不是有这么个问题。

  再呢,我们说,佛教里说,物质里的大种是坚湿暖动,就是地水火风。所造色是色、香、声、味、触。刚才说色,青黄赤白,太阳是个大火球,老远看起来是红、黄,但是它的基础还是坚湿暖动。我们要分析起来,坚湿暖动,这个大火球,这个暖是很厉害的,有多少度,手,甭说接触,不接触也能烧毁了。

  佛教分析色法就是坚湿暖动,是色声香味的基础。我们在双周会提到过,就是坚湿暖动的坚、硬的问题,我们现在站在地球上,感觉是硬的,是依靠,这个硬,我的脚离开了,是不是这硬还存在呢?我们躺在床上好象有个硬,因为床又搭在地上,都有个硬,说这可以依靠,这个硬要是离开你的感觉以外,是不是还有个硬?就是咱们抬脚的时候,两脚一抬,这硬还存在不存在?所以这还是物质的基础,所触的东西跟能触的关系,是什么?所触能不能离开能触,离开能触它还存在不存在?这都是问题。

  眼睛就是坚湿暖动四大种,色声香味是所造色。我们从青色,刚才说显色的里头有青色,青色跟青觉,白色跟白觉一样,眼睛看这个白觉,这白色跟白觉是不是能分开?离开白觉是不是有白色?当然人老这么想,离开它一定有那个东西!但是,是不是能离开?是不是能算成两个东西去?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习惯的看法可能跟真实的看法不一样。所以从形色跟显色的分别,从大种里的坚湿暖动,所触能触的分别、跟色声香味触里头的色法、显色,它这个显色跟显觉——显色的觉是不是能分开?离开有没有?大家可以体会体会。

  那形色离开显色有没有?这个青色离开青觉有没有?所触离开能触有没有?是不是能分开?但是我们相信,离开以后一定有一个外在的东西,这种假设、这种认识,是不是实在的、不合理的,这是个问题。

  无性这个颂子大家可以考虑。他说“天地、风、虚空,陂池方大海,皆真内所作,分别不在外。”他就认为那都是假的了,离开这触,并不可能有。“分别不在外”,分别就是青觉,或是能触,这东西都不在外。我们都认为离开这个触、离开这个青觉,有个青色有个所触,实际上离开能触、青觉,青色、所触是不存在的,没法儿证明,你要证明那还得能触,再触一触,拿眼睛再看一看这个青色。

  所以讲这个颂子,就牵涉到讲佛教里头怎么看色法的问题,我们看庞然大物,简直好象色法最了不起的,离不开的,生于斯、死于斯的这样一个地方。我们要反过来,说生于斯、死于斯在什么地方?这问题就很大了。我们现在觉得生活在地球上,生活在北京、生活在法华村这个地方,但实际上我们生活在什么地方?这是值得大家考虑的。是不是我们在这做梦呢?觉得怎样怎样,这个觉得怎样怎样是不是可靠的?这都是问题,一连串的问题,如不细追究还自罢了,要细追究,是不是有许多问题?是不是我们有许多认识是不正确的,是应该再考虑的?底下就继续讲,所以现在提出很多问题来,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复次,其余转识普于一切自体诸趣,应知说名能受用者,如《中边分别论》中说伽陀曰:一则名缘识,第二名受者,此中能受用分别推,心法。”

  他引了圣教量。我们考虑问题,一是要依靠逻辑,所谓因明,现量跟比量,来决定是有还是无,还是怎么回事情;而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圣教量,就是圣教的比较有修养的人,他的现量,出世间现量。所以一般象陈那,认为自相问题要由这个现量解决。比量,这个因明,三段论法或三知,有比量可以解决,但是,圣言呢,就是我们研究的原典,它能够作决定的依据。

  无著引的慈氏的《辨中边颂》,里头有这么个颂,圣教量做依据。=他说“其余转识”,就是除开阿赖耶识,其余的转识,常常能转起,有变化,尤其前六识,常常有变化,第七识有时也有变化,但是比较少一些。

  “普于一切自体诸趣应知说明能受用者。”这是能所的一个分别,所以我们在这儿,怎么认识我们人生宇宙?怎么对待我们的环境?这都是我们前七识、前六识的分析,就是能受用者。所受用者呢,就是缘,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个异熟果。

  《中边分别论》,后来,玄奘法师翻的时候叫《辨中边论》,“分别”翻成辨。《辨中边论》还有真谛的翻译,这也是慈氏学五个颂子之一,汉文里只有三个颂子,藏文里五个颂子都有。其他两个颂子,一是《辨法法性颂》,一个是《庄严现观颂》。这是无著引的慈氏的《辨中边颂》里头的一个伽陀。

  伽陀有时叫论,论都是对经来说的,论好象都是分析经,能够解释经的问题的。按说这地方应该叫《辨中边颂》,有时把慈氏的五个颂也叫做论,现在藏族就管它叫做慈氏五论。我觉得还是叫慈氏五颂合适,因为后来都有人们的解释,象《辨中边颂》就有世亲的解释,叫《辨中边论》,《一乘宝性颂》就有无著的解释,《庄严经论》就有世亲的解释,不但有世亲的解释,还有解释世亲释的无性的解释,跟安慧的解释,在藏文里有。《辨法法性颂》,就有世亲的解释,现在我们已经把它翻译出来了,大家可以参考。另外就是《庄严现观颂》,是贤师子解释的,叫《庄严现观论》,在丹珠里还有几个关于《庄严现观颂》的。现在咱们翻译的是第八种慧圆净,他结合二万五千般若跟颂文一块解释,跟其它的解释贤师子的论不同。

  所以我们慈氏学最主要的是根据慈氏五个颂子跟一个大论《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是无著菩萨听慈氏讲话记录下来的,并且他自己又写了一个《显言圣教论》。而《显言圣教论》呢,是玄奘法师回国后,比较最初的翻译。所以我们知道慈氏学呢,是很丰富的,它的道理,可以说是把释迦学跟龙树学解释中道到了究竟。他的颂子说什么呢?

  “一则名缘识,第二名受者,此中能受用,分别推心法。”

  两种识,一种缘识,一种受者,就是受用识,能受用识。我们现在说,这个缘识给我们所有的环境,所有的基础的问题,都给我们准备了,就是我们内变根身、外变器世界,都是这缘识,借着我们这人趣,这都是由我们的阿赖耶识提供的,这所有的条件跟环境可以说都是阿赖耶识提供的。

  根身,五根,跟所缘的境,都是阿赖耶识这种子,诸趣,不但有人趣,还有其它的如天趣等,都在这里,能受就是这六识。现在我们在这环境里头感觉到的,都是我们这眼耳鼻舌身跟意识领略我们当前的一切的环境、跟我们的根身器界,都在内。可以说是阿赖耶识不但提供五根这些东西,还提供所缘的境,所以一切一切无论内的环境,无论外的环境,都是阿赖耶识种子提供的,这是缘识。

  而我们的六识就成了受用识,享用现在的一切条件,这里就有能受这方面的问题,就是受蕴。分别呢,能分别的就是想蕴,能推的是行蕴。这里边好象五蕴都包括在内了。色法是所缘,是受想行所缘,所以六识是能领受这环境的,阿赖耶识所提供的东西,它都由六识来领受。

  再说,阿赖耶识是一种疏所缘缘,在色法种种方面来说,是疏所缘缘。前六识它又依靠疏所缘缘来作本质,然后显现自己的亲所缘缘。

  这地方希望大家注意,就是这个心所问题,刚才我们提到庞然大物,色法好象很坚硬、很了不起,上次分析它是很轻微的,好象没什么了不起的,不是很重的东西。真正分析起来受、想、行这方面,我们怎么看?唯识讲八识讲五十一心所,色法刚才说应该怎么看?大家来考虑。

  心所有法应该怎么看?前六识能够受,就因为受心所跟前六识相应,因为五个遍行心所里头,触、受、想、思、作意。这五个心所我们怎么看?以前我们也谈过这个问题,世间的动,坚湿暖动的动,能动,什么是能动的能,到底是什么意思?核能、电能,能是什么意思?跟坚湿暖动的动,动,普通说轻动,那个动。

  动有三种动,一种是假有的动,就是我们现在这样的动法,跟左右的东西、跟地方有差别,跟这地方有不同的迁移,这种动是假动,是相对环境造成的。太阳跟地球的关系,太阳的转动跟月亮的转动跟地球的转动,造成一种不同的情况,实际都是几种关系造成的,它这个动都是互相造成的,是假有,不是实在的,就是分位。

  再一种动就是坚湿暖动,这种动,这坚,有点物理三态的固体式的坚,液体,就是湿,气体就有点动,这个坚湿暖动,这个暖,因为暖的不同,物理就有三态,所以佛教里说物质的基础就是坚湿暖动。跟物理三态有些关系,所有有摆动关系都在暖的方面,暖的关系,看起来地球现在是凝固了,最初它不是凝固的,太阳也是,现在是固定,将来可能也不是这样了。这个动,好象象核能电能(录音结束)

  一切善恶业都是由思而起。思是意业。身口意三种业。这意业就是思,所以你别看这是个心理学的东西,现在看,不止是这样。还有心的一种看法,一般认为它无影无踪的不存在,必须你找出它真正存在的一种样子、一种表示,我才相信它的存在,于是找这心理上的、物理上的东西来解释心。可是心呢,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心,它是最能的能认识的东西,它又变成所的东西,不是能的东西,不同于心。所以以前都说鬼魂,鬼魂还有个影象,中有身。心呢,没法子叫它显现一个形,你要认识这个心,你所认识的心,就已经不是心了,是被认识的东西,它本身是能认识的东西。

  到底心、阿赖耶识是怎么怎么回事?这时候阿赖耶识成了一个所缘了,对象,其实不是识,是不是有这样一个问题。再说这个他心通,他心通,普通就说是我理解你的心,现在你想的什么事情,我猜到了。这种猜到是相似,有你的动作,我这儿有个动作,说明心里怎样怎样,来比方的,将心比心也是这样的认识。真正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心也不能认识,认识了已经不是能的东西了,成所的东西了,不是能动的。

  所以我们想认识心,很特别、很难。于是乎科学就用种种办法旁敲侧击,用种种办法来捉摸这个心。迪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加上个我在,其实应该是思故思在。其实这个思,这个人的思啊,能动的东西,它力量很大,而且是,你不认识它,它也存在,是不是。它可以更自明自了,它不用证明它存在,是不是这样?大家想一想心的问题,然后再想思的问题,(录音结束)(找到了第二盘带,已坏,不能整理)

---------------------------------------------------------------------------------------------------------

更多韩镜清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18讲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19讲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20讲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21讲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22讲

 

后五篇文章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13讲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11讲 (第12讲没有录音)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10讲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9讲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8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