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嘎玛仁波切:佛法生活 自在的走过——临终关怀4 |
 
嘎玛仁波切:佛法生活 自在的走过——临终关怀4
真心诚意的关怀 我们最容易也最愿意付出关怀的对象,当然是周边的亲戚朋友。当他们活着的时候,就要真心对待他们;当他们临终时,才会信任并接受你的关怀。否则就像许多婆媳关系不好,儿子不孝顺父母等等情形,平时没有任何接触,在亲人临终时,自己的关怀就得不到信任,也因此就产生不了实质的作用,只是徒具形式。 我认识一个人,他和母亲的住家只相隔两条街而已,听说已有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但是当他母亲快要往生时,他却是第一个在母亲眼前出现的人,目的是希望在母亲临终前、交代后事时,自己能够分到一点家产。旁人如果不知道他以前的作为,在当下会以为他是个孝子,因为他那种付出的方式——细心地擦拭母亲的手、在旁边不停地流泪,还有后悔不及的表现,都会让人以为他真的非常孝顺。 其实,这种关怀应该在亲友还活着的时候提早去付出,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死亡;也许他们会活得比你久,但也许他们明天生病就往生了,而今天就是临终的前夕。一般人对自己的亲戚朋友比较容易产生关怀之情,但是不要等到已经接近临终了才去关怀,那就为时已晚;就算你有心关怀,他们也不会认为你是诚意的付出。这必须是长时间的延续,才能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真心。 老小孩 关怀的方式虽然很多,但重点还是在心灵层面上。一个人,特别是年纪大时,不管是在家居士,或是大修行者都一样,随着整个「四大」的衰弱,心灵上会比较倾向小朋友。就像对待小朋友需要哄他们一样,老年人也很需要别人哄。当然,前提是关怀者必须有颗善良的心,常常用心地以语言的方式,让他明白你对他的关心,而不只是物质上的给予。和父母常常有心灵上的沟通,讲几句好听顺耳的话语,对我们不会有什么大损失,或是用心选购一些贴心的小礼物,也很能表达关怀之意,可是很多人就是做不到。以老年人的状况来说,物质上的温饱,不需要太多的花费,但是心灵上的照顾,非常重要。如果只是常常塞一些钱给父母亲,却让他们孤苦伶仃地生活,到最后面临病痛时也都没有人照顾,这不是真正的关心。他对你的所作所为虽然没有明说,却会对你怀有怨恨地离开这个世间。 所以临终关怀,应该延长到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因为自己现在对长辈的所作所为,将会变成子孙们的榜样。如果自己现在做得不好,未来小孩子们也会学着自己的作为而对待自己,到时候就不能埋怨孩子不孝顺,因为他看到你就是如此对待长辈,没有一个好的表率让他学习,怎么能怪他们呢?亲友活着的时候,就要对他们多多付出关怀,特别是当他们在病中即将进入此生最后的过程时,不要有刺激他们的心态或行为出现。很多人认为,在病人罹患不治之症时,早一点告诉他事实,可能对病情会有帮助,很多医生也有这种观念。可是从我与病人接触的经验发觉,很多人对自己能活下去抱有很强烈的希望,如果我们提早告诉他病痛将会带走他生命的真相,虽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会打击他强烈想活下去的愿望。所以这需要很多的善巧。 善巧的关怀 此外,很多宗教徒或佛教徒,为了希望即将往生者在活着的时候能皈依佛门,或接受自己的信仰,往往会以提醒死期不远的方式来胁迫或诱惑,希望对方能在被恐吓的情形之下,接受自己所信仰的宗教,这是不应该的。因为要让他接受你的信仰,应该是从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慈悲,从而希望你的慈悲与智慧是来自于佛菩萨,或是你所信仰的宗教,因为有信仰,你才会这样诚挚地关爱别人。当他明白并感受到这一点后,就会不由自主地跟随你产生信仰,这有时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表达。所以很多人用强迫的方式,希望让已经受死亡恐惧威胁的病人接受信仰是不恰当的。 真实的例子 我自己曾有一次感受深刻的经验。多年前,有位癌症末期的老人家,他的女婿和家人都是很虔诚的净土宗信徒,便希望他在往生前能皈依佛门。可是老人家以前是军人,后来当警官,个性很固执,所以当家人对他说要学佛、要虔诚,越劝说他就越排斥,到后来,即使他已病得极度衰弱,都还会将家人放在他手上的念珠拿起来丢出去。家人也找了很多显教的在家居士来为他宣讲佛法,他一看到就心生不悦,完全不愿接受,最后家人也束手无策。后来,因为我认识老人的女婿,女婿希望我去看看他的岳父,并说明老人的病情以及排斥修行的状况;而且有点担忧地告诉我,他无法预知他岳父会怎么对待我。我当然希望能对他们有所帮助,所以就答应前往探视。 一进门,老人家把头歪向一边,连看我一眼都不愿意。他长得很庄严,但是庄严的脸上,显露的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我坐在旁边,恰巧看到他用舌头在舔嘴唇,所以我没有讲任何佛法,只是问他当时是不是很痛?他点点头。我又问他是不是很渴,他也点点头,于是我替他倒了一杯水。当我端水给他时,他就转过头,愿意正面看着我,但是过会儿又转头,不发一语。因为我和他原本就不相识,而他一定也没看过西藏喇嘛,所以可能在打量怎么眼前的陌生人,服装穿著有点奇怪,而且还愿意端水给他喝。 喝了水之后,他又回过头问我从哪里来?我说我是西藏人。他又问:「你从那么遥远的地方来这里做什么?」这时他有交谈的意愿了,但因为病得很痛苦,所以话说得很慢。我回答来这里的目的是弘扬佛法。他说:「你们把一切都投入在信仰上面,值得吗?」我对他说:「值得。因为宗教本来就互相关爱、互相扶持,也因为有这样的心,又听说你病得很重,所以来看看你。」我在旁边和他随意聊聊,没有刻意说任何佛法,他只是默默听着,但是至少不再拒绝。 后来我问他有没有信仰?他说他对这些只有排斥,没有任何接受的意愿,根本没有信仰。我说:「你不认为如果在精神上有些依赖,可以让你有一个很好的寄托吗?」他听了之后,静静地想了一下,又转过头没有再开口了。我在旁边还是没有对他讲任何佛法,但是也不知道要说什么,就只是随便聊聊。后来,当我伸手握着他的手,发觉他好象在发烧,便用手摸他的头时,他转过头来看我。或许是他感受到什么,我看到他的眼里有泪水在打转。我继续握着他的手,告诉他我是密宗的师父。他问什么是密宗?我说:「密宗就是佛教里的一个派别。」 我看他似乎想进一步了解,满眼的泪水也好象将要流出来,便问他:「你愿不愿意在这里接受佛教的皈依呢?我希望你能够在这样的苦难中,有佛陀来帮助你。可是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信仰,我也不知道我们所谓的加持力能带给你多少快乐,所以我希望你能够接受我们的宗教。」听完我的话,他马上点头说:「好!」这时,站在旁边的女婿跟女儿目瞪口呆,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他们不相信有这样的奇迹会发生。于是我要他的家人,慢慢将他扶起来坐着。当我开始讲佛法时,他便不停地流下眼泪,而后就愿意接受佛门的皈依。 以他人的立场予以利益 由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最重要的是让别人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怀与爱护;能让他们从内在去认同我们的慈悲,并不是侃侃而谈的道理。要讲道理,是当他们产生信仰之后;为了让他们明白如何取舍,才是讲道理的时候。所以当你因为关爱亲戚朋友而对他们讲佛法,希望他们能皈依,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不要一开始就说「你一定会往生,往生一定要去西方净土。如果你不皈依佛门,到时候就没有人会接你去西方净土。」这种方式有时候对胆子小的人有效,胆子比较大的人反而会强烈排斥你的作为。所以很多时候应该先从散发你的慈悲开始做起。 特别是一个已接近死亡的人,真的很无助,因为他知道今生一切的财产他无法带走,也知道这一切对他没有意义,可是又放不下的这种执着会存在。当他对亲戚朋友,包括在前面的你都会有执着时,就一定要安抚他,告诉他家人的关心;一方面希望他能够恢复健康,另一方面让他放心家里的一切。但是当前面所讲的眼睛比较模糊,耳朵开始有幻觉,或者听不清楚你的声音的情形发生时,他就会相信他真的要往生了。那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事实,要他放下家里的一切,因为包括对家人、亲戚朋友、现实世界的执着,现在对他而言,都没有任何意义,唯一有意义的,是他精神上的信仰。如果信仰佛教,那就要他忆念佛陀,如果有其它助念者,希望能够以他的善念跟助念者的加持力结合在一起。这时候,要不断地如此开导他,这很重要,因为不断地开导,可以让他放下执着。 身体的安抚 很多时候,临终者虽然知道自己要往生,可是放不下家里的一切财物,放不下小孩。我见过一个自己全身瘫痪的母亲,躺在床上无法动弹,还执着的挂念儿子还没结婚。很多时候,这种执着对他们并没有意义,可是就放不下,所以我们要尽力要他放下。而在放下的过程里,因为他在精神上会有强烈的失望,甚至绝望的失落感存在,因为他的眼睛已无法看到你真实的面目,前面站一排排的人也没有用;而耳朵的听觉消失了,你用语言在旁边安慰,他也无法听得清楚。所以这时候,家人或者是愿意付出爱的亲戚朋友在他的旁边,要用手去触摸他的身体,摸摸他的手,或者摸摸他的额头,让他感觉你就在他的旁边,来帮助他渡过这最孤独的过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程序。 心灵的安抚 我们也不要以很烦躁的心态面对亡者。很多人看到亲人要往生了,就嚎啕大哭,或是大喊大叫、抓住往生者等等,这也是要避免的举动。为什么?因为往生者对自己未来的一切有种不确定的恐惧感。不要说亡者要往生到另外一个境界,我们从生长的国家要到另一个国家时,对那边的语言、环境不熟悉时,上飞机之前,心情就会忐忑不安,存有这种恐惧心态。如果在世间换个居住的地方,都存在这样的恐惧,那么在面临今生结束,以及来生的开始时,恐惧会更强烈。处于那种恐惧时,如果你又引发他今生的执着,让他回忆,他当然会更舍不得放下,免不了的苦上加苦了。 很多时候,因为我们的孝顺,或对他的爱护,很难放弃他,但是这时就要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希望他往生的整个过程能够很顺利。唯一能帮助他的,是在精神上的给予,大喊大叫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只会对他产生更多的伤害,因为杂念会形成执着,这对往生过程会有很不好的影响。我们发现很多人面临即将往生的时候,放不下今生,用手抓住自己的身体,或想抓住别人。所以我们绝对不能这样做。 怨亲平等 另一部分是与我们毫无关系的其它众生,如果要对他们做临终关怀,必须要透过将对亲人的爱执,和对不喜欢的人的瞋恨心淡化,进入一个平等看待的心态中,把对亲人的小爱,扩大到对每一个有生命的众生,再希望每个众生从苦难中得到解脱。能这样转化心态,就会有一个强烈的信心,希望他们离苦;而且,我们想拥有快乐,每个众生也都希望拥有快乐,我们还要希望他们都得到快乐。这样的信念建立起来时,称为慈悲心。若是这样广大的慈悲心还没有建立,你要对别人做临终关怀的确不容易,只在旁边念念经没有用。有一位大师曾经说过:「没有慈悲心的人,在别人旁边诵经,等于在唱诵歌词一样。」 于平等中生起慈悲 所以有心对他人付出慈悲,要先学会调伏自己的内心,并生起对每一个众生都以同等慈悲看待,才能将对自己亲戚朋友的那种关心、爱护,完全地转移到需要我们帮助的众生身上。但是,毕竟我们还是凡夫,在这过程中,还是难免会有心理上的障碍,因为面对跟自己没有太亲近关系的人时,我们会有很多世俗中的隔离心态。这就需要我们慢慢去增加慈悲心,让感同身受在自己心中生起,然后从感同身受中慢慢去发展。当发展出强烈的慈悲心时,你对动物、对人都一样,会没有分别地去对待每一个面临死亡的有情众生,而付出同等的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