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思惟是修行的过程 |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思惟是修行的过程 修行的时候一再强调识心不可造作,直觉才重要。于是就有人会疑惑:难道修行就不要思惟了吗? 修行之初,是先要用思惟的,没有办法不思惟;先想清楚之后才会觉照。思惟乃是过程,一个必然的过程。我自己的修行经验,还是从理解开始,然后要把握feeling;也不是说应该从那一个开始,在修行的过程中,你会有直觉,然后又有理解;理解后,又会有直觉、又会有理解──修行是直觉与理解交互发生的过程,不会单单只有直觉。 对于佛法经典,有些部分是经过理解而明白,理解本身就有思惟、有分析在里头。像我如果没有经过分析的话,就没有办法理出「能知与被知」这套论述。心灵有分析的运作,这就是在思惟。修行的过程,你会有某些了解、某些理解;当你想对这了解做更进一步的认识时,你就必须分析、分解这些了解──这时候你就不只是在思惟了,你是在拆解自己的思惟。这是厘清的动作,也是向心灵源头探究的动作。 修行有各种方法,持咒、诵经、打坐、观想、阅读佛典……;做是另一阶段的事情,做完了之后,你对你做的东西自然会想去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做?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为什么有这样的了解?这个了解的来源是什么?……这些事,我全都用反省的方式来检讨。 其实,反省式的检讨本身就是一种思惟,而且是解剖的、分析的。 透过解剖、拆解、分析自己的思惟,我才清楚自己思惟中的种种内容,并且找到它的源头。因为我有某一种假设、某一种认定,所以才生出某种思惟方式和观念。就是因为经过这样的拆解,我才厘清楚:所有东西的根源都是「能知与被知」──那是所能拆解的最终极部份了。「能知与被知」就是「无明」或「阿赖耶识」中的「二分」;第一个「二分」就在这里分出来。 拆解的功夫,我是下了很多──我把我所有的想法,一个一个都拆过;不只是想法,连情绪、感情、愿望、欲望、企图、主张……全部都拆过。一开始拆的时候很慢;但是熟练了之后,新来一个东西,只要一下子就把它拆解了。 经过无数次的拆解,最后我才晓得:心有一个成份是无法被拆的,是自己拆不到的;并且清楚明白。 没有经过这番拆解思惟的过程,我怎会有十足的把握告诉大家:「直觉就是没有思惟」?我如何能下这种断语? 我虽然是拆我自己,但是,事实上,修行要思惟与直觉交互作用,大家都是一样的。(本文摘选自20070917周一共修)(莉华、忆玫、满妹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