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诸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诸法

 

  “诸法”:即一切法之义。一切法者,略说为二:一是染法,二是净法;或者说,一是有为法,二是无为法。广说则有百法或万法。又“法”者,依前《法界》一章对法字的解释则说有“事法”等六个方面。此不复述。

  为学者 须知法 染与净 须分别

  “法”谓轨持,任持自性,轨生物解。意思是说:一切诸法的生起,皆各具一定的自相特点,以便引起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了解。《成唯识论述记》一本曰:“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若用现在的话说,一事一物,即名一法,万事万物,即名万法。法有世间法,出世间法。前者属染,后者属净。若广诠,佛则说有万法;若精简,《瑜伽师地论》则说有六百六十法。世亲菩萨则根据佛的万法以及《瑜伽师地论》的六百六十法再精简浓缩成一百法,即五位百法。

  第一心法略有八种: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

  一、遍行五:作意、触、受、想、思。二、别境五:欲、胜解、念、定、慧。三、善十一:信、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四、烦恼六:贪、嗔、慢、无明、疑、不正见。五、随烦恼二十:忿、恨、恼、覆、诳、谄、憍、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六、不定四:睡眠、恶作、寻、伺。

  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法处所摄色。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性、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无常、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方、时、数、和合性、不和合性。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灭无为、想受灭无为、真如无为。

  如是百法是对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具体分类。若详论染净,染法是以无明为根本,心里昏暗愚迷,而没有智慧。如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此是流转世间生死之法,是为染法(世间法)。净法是以无漏智慧为根本,心里清净光明,而没有我法执著,已对染污的八识转成了无漏的四智,以及净五遍行,净五别境,净善十一,还有各自的无漏净识,共二十二相应心品,则属净法(出世间法)。同时阿罗汉、独觉、菩萨所修所得之法亦皆属于净法。再者:世间有为法与出世间无漏有为法同是缘生,无有实体,如梦如幻,自性空寂。此空寂之性不生不灭,清净无相,是无为法。无为法是世出世法的空理,真实不虚,常如不变,无所作为。所以说除了前面的染净有为法外,还有无为法。

-----------------------------------------------------------------------------------------------------------------

更多唐思鹏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五蕴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六根六尘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二处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十八界

林钰堂:念佛的积极面

 

后五篇文章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忏法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密宗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三论宗

唐思鹏:《佛教三字经》新注 慈恩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