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七十日(三) 业无所属与置换位置 |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七十日(三) 业无所属与置换位置 前面我们谈到每个生命的独立体对作为的抉择,的确我们自身是第一受用,实际就是自我责任。学佛人如果不能如实地去了解每一个生命的独立分的作用,这个尊重是无从谈起的。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我就把它分开讲。 “不舍一切”,是一个总相的说法。说十方九界也好,说十方十法界也好,都没有问题,这个“一切”说的是个总相,来让我们认知佛陀这个教法是广利一切有情的。做一个学佛人,往往言说,或者说意识思维上,十分重要,好比我们说人类、中国人,那就开始变得有针对性了,说一切、一切有情、一切苦恼众生,这个言说就很广大了。这个广大,还是回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智上来说,我们是第一个来受用感知它的广大,认知它的广大,体验它的广大的作用。 那么这个“一切”,是我们前四门所讲的应该舍弃的,这一门说不舍。我们在学习前四门中处处讲到,身业、口业、意业、智业在礼拜赞叹作愿的过程中,要摈弃九界自力、九界作为的杂缘,使我们唯佛是念,乃至说观察也是观察阿弥陀佛的依正二报,观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二十九种庄严,来让我们摈弃或者说反观十方其他世界的浊恶与不足。那么这个大取大舍给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作为呢? 实际这些名词在我们的意识中本身都是很自在的,当我们没有了解这个自在、运用这个力、这个方法之前,我们的思想会拥塞在某个有情、某个习惯、某个作为这样一个区域中,一个范畴中,无力逾越,那么我们通过这个方法的学习,无外乎是让我们的身心意识,尤其是意识法界自由起来,让我们的意识法界充分地得到一个意识解放。但要解放,你没有条理性与一个清晰的作为方式,那么难免会变得神采飞扬,变得无所适从,变得迷茫、更加迷茫。 所以这个“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又给我们一个新的教法——解放以后你的作为是什么?它有所指,其所指是很广大的,是周遍的,是在顺性的作为下产生的一个不可思议的作为空间。 我们知道,每一个人自我设置的位置对他自己的制约很大。每一个人基本上都有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基本上是业力,或者说是习惯的一个自设,我们称为世俗的位置,因为它是世俗的习惯。很多人就被绑在这个位置上了,什么来绑呢?业力来绑、习惯来绑。许多人到寺院,认为过了中午以后不进食,这受不了!他什么位置呢?——晚上一定要吃饭,这就是我。那这就是个业力的位置、习惯的位置、世俗的位置。这个位置说——哎呀,我这个人怎么样怎么样,应该怎么样。以前我们这里来了几个香港和广东的居士,他们习惯每天要冲凉,那时候我们这里不要说冲凉,冲热也没有。他们说这山真好,就是没有冲凉的地方。那就是他们的位置,什么位置呢?他们在广东那一带生活习惯了,那个地方每天人身上湿湿的黏黏的,必须得去冲一冲,到这个地方本来不是那样了,但他们有习惯的位置——不行,虽然不是那样子,也要冲!很多人这个晚上吃东西,根本不是饥饿,就是个习惯,就是个位置。 这个位置是什么呢?——就是坚固的一种我执,这个我执就制约了我们的整个生命。所以说过去很多修持要改变你的位置,实际受皈依了就是改变位置,受八关斋戒了改变你的位置,受沙弥戒了改变你的位置,受比丘戒了改变你的位置,干什么呢?——你的位置,打破它!过去世俗的生活习惯的位置,击破它!干什么呢?——让你解放一次自己!有的人虽然位置打破了,还不解放自己,又回到位置上了,穿这个出家衣服还是老位置,什么位置?世俗习惯改变不了。所以很多人年复一年地修行,改变不了自己,为什么呢?他心里的世俗习惯没有改变,他世俗业力的制约没有改变。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这实在是让我们换个位置!我们前四门入功德中要舍弃九界,要往生极乐世界,要去观察极乐世界的种种殊胜庄严,看那里佛菩萨干些什么?那里国土是什么样子?观察完了,你现在位置换了。因为啥?你现在没有在娑婆世界,起码你的意识在观察极乐世界,你的意识在感知极乐世界。感知完了你再回到这个娑婆世界一看,这九界真是惨不忍睹了。惨不忍睹但你不能舍!要改变位置的,以前我们看不惯的就一定要舍弃的,或者说在我们没有观察到极乐世界的二十九种庄严之前,不管是情世间清净还是器世间清净,在我们没有观察之前,就要我们舍,干什么呢?——让我们换位置,换到极乐世界这个位置上——噢,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皆是称性展示的,皆是阿弥陀正觉化身!不管是鸟,不管是树木,不管是水,不管是池流,不管是种种庄严,都是阿弥陀佛所化现,非是业报所现。所以我们舍弃九界,观察彼国,舍弃九界你才有观察彼国的机会,不舍弃你就是观察九界。 为什么要把九界都说尽呢?实际是不让我们残留在其他地方,唯佛是念,唯佛是观,唯极乐世界是观,来让我们换一个位置,彻底地换个位置!让我们去观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种种殊胜庄严、种种清净自在力,让我们的心少分地随顺与体验。你要是不放舍九界呢?那么九界的心念、世俗位置的习惯业力就充塞了你的身心世界,你没办法去改变。 所以这前四门一定是让我们放弃一个位置,来让我们换一个位置,那我们观察了以后,又让我们换位置,这换来换去的,就让你自由,让你解放,充分地解放你的思想的自我禁锢,即世俗业力的禁锢。我们都知道这个禁锢有多大的力量,要是没有恰当的方法,我们是挣脱不出来的,就一餐饭你都挣脱不出来,一个小小的恶习你都挣脱不出来,每天生活的习惯我们根本没办法挣脱的。但在我们的意识法界中,我们可以充分地解放它。所以这个教法不离本位,令众生直趣无上觉,就是我们没有离开自己业习的本位,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教法转移这个业力所依、意识所依,让我们从意识法界中成熟自己身心的自由。这个自由是一个究竟的第一受用的准确的责任与认知。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实际让我们来入九界。这个所谓的“不舍”,我们前面谈到它是称性的展示。那么这“一切”皆是称性所利益的对象。所以极乐世界的教法又普摄于九界,回向门中以利益九界众生作为增上修行方便。 那你说我们是凡夫有情,没法利世。但因为我们已经观察到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大愿所成,我们顺愿在意识法界中对彼国做了稍微的观察——器世间的清净与情世间的清净,得到了稍微的安慰,我们带着这一份安慰的喜悦与轻松再来看这个九界的浊恶与颠倒,那我们这个不舍的心就会训练我们如佛一样的心智,即正觉心智!来训练我们这种心智,来让我们熏修这种心智,来让我们运用这个本有的智慧与善巧,来利益着我们的同行人。因为大家在一起啊,必然是同行人。 很多人一学佛一皈依,就开始劝化自己的家人,教育自己的父母、亲人、子女等等,一不能吃肉!二不能杀生!三不能喝酒!四等等等等。很多人就怕他们了,第一是家人怕;第二是同学战友怕,单位怕,同事怕;第三是社会怕。怎么突然出来一群导师啊?什么导师呢?佛教导师。但是他们有没有导师的资格呢?没有。为什么呢?他自己的烦恼没有制服。什么制服呢?没有摒弃九界。他在九界业力中纠缠不清,他不知道九界业力如幻无有实质,你的善业如幻,他的恶业也是如幻,无一法可得,没有真正地摈弃过,在这无一法可得、性空的认知上没有抉择过,他不得心智的自由,所以就会责怪别人,约束别人,制约别人,但自己做的不咋的。自身做的不咋的,还会因为别人的业力生烦恼,所以这种叫双重烦恼者。别人是单重烦恼者,就自己的一点业力、习惯上的烦恼。这样的人结果把别人的烦恼也都收集起来了,所以说这是一群大烦恼的人!这样的人一冲入到社会上,社会突然一段躁动,象地震了一样,或者说象刮旋风了一样。很多人说我们爱护自己的亲人有什么不好啊?我说想法很好,效果不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摈弃九界,我们对九界的认知不够彻底,那我们就会陷入其中,因为他人的过失作为而生烦恼,而迷失自心。 所以说前四门的训练、作为,无外乎是让我们从九界中解放出来,脱离出来。再来回观,即你站在一个高度了,什么高度呢?——率性的高度、顺性的高度、顺佛愿的高度,来观察这个极乐世界,观察你自己周边亲人非亲人的作为,起码说首先你不会因为他们的业力再烦恼了。你一烦恼,你也知道这是自己过去分别执著的习惯的位置、世俗的位置造成的一个倾动,没有实际的内容。因为你已经观察到极乐世界的庄严殊胜,你对自己负起了一次责任,你知道在独立的心智中我们观察极乐世界,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功德,得到意识自在的成就、选择的成就,那我们就选择那个地方了——清净,器世间清净、情世间清净。 我们安住在这个清净的世间,在这个地方安心了。再返回娑婆世界,怎么返呢?你也不用动位置就开始返了——再来换一个来角度看我们周边的有情,看自己过去的作为,做不舍的观察。这个时候的观察因为你依二种世间清净故,你的作为一定是依四种菩萨的正修行——“何等世界无,佛法功德宝,我愿皆往生,示佛法如佛”,“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雨天乐华衣,妙香等供养,赞诸佛功德,无有分别心”……,你能如是地行持,为什么呢?——已经训练过了。训练你什么呢?——“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主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你没有间断的作为了,他人的业力、你自身的业力,你了解了这个业力实在是没有意义的,是你的执著罢了,是他人的执著与迷失罢了,实在是无自性的。 那么你站在器世间清净与众生世间清净的法界审观着器世间不清净、众生世间不清净的五浊恶世,你应该什么作为呢?——我们就会导引众生回向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回生往生,愿共诸众生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何以故呢?这皆是意识法界的择取与业报的相续。我们沉沦在这个娑婆世界,也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意识的执著造成的沉沦,造成了这种器世间、情世间的二种不清净,我们沉沦在减劫。那你作为一个真正安心于器世间清净、心智清净(即众生世间清净)的这样一个极乐世界,你安心于此,皈命于此,再用意识回观这个娑婆世界,那你利益九界众生的心智一定会成熟! 依回向门称念阿弥陀佛殊胜功德摩尼宝号,普利十方九界众生,他自身是一点功德都不需要了。为什么呢?——知道一切功德本不可取,一切功德本具故,不假造作、修持与得失,皆依阿弥陀佛的功德展现。那我们在回施阿弥陀佛的功德之时利益九界众生,我们在回施这个过程中,同样体会到器世间清净与情世间清净的这种功德回施于器世间浑浊与有情世间浑浊的娑婆世界的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会体会到它的作用力,即它的慈悲与善巧,来净化我们生活的这个浊恶的五浊恶世。怎么净化?就是不舍。 许多人都在周末回家打扫卫生,要把七天所积攒的垃圾倒掉,把房间处理干净。因为什么呢?他不舍,他没法舍。因为他生活在其中,这是他的家,这里面有他的父母,有他的妻女或者父子等等。那我们在观察到极乐世界的种种殊胜庄严,依菩萨四种正修行來陶冶了自己的心智,认识了自己的意识法界是充分可以解放的,自己是第一受用者,真正地做一个负责任的第一受用者,我们就会择取极乐世间的安住,心理的安住、意识的安住、业力的安住。那我再来看这个是娑婆世界所谓的垃圾,即我们生活的空间,别人的烦恼也好,自身的烦恼也好,我们会把它打扫干净。因为什么呢?——它本来没有这个污染,本来是干净的,只是人为地在制造着执著的垃圾、烦恼的垃圾、贪嗔痴慢疑的垃圾,财色名食睡的垃圾,人相互误解侵害的垃圾。 我们前四门入功德,就是安心极乐,情世间清净器世间清净是我们安心处、皈依处,是我们无法分离的一个过现未来的意识法界,这个意识法界、心智所依是自由的,所以你安心极乐世界就是安心极乐世界,没有对抗。娑婆世界是幻相业力,亦被无量光佛刹所照,没有障碍,只是固执迷失有情自我蒙蔽故,所以不得解脱。 那你说我们这象倒驾慈航一样来做菩萨事了?对,不是做菩萨事,做佛事。所以与一切众生做不退的伴侣,什么伴侣?菩萨伴侣。——把弥陀的甚深教法,乘着弥陀的愿力回施着浊恶世间的浊恶有情,令有情得到身心的解放。这就是所谓的安清净心与乐清净心的修持。 因为心清净是心地的选择,心浑浊也是我们意识的选择罢了。这个选择因为我们有了参照——极乐世界清净的依正二报与五浊恶世浑浊的依正二报,我们有了对比,此处择取的权利完全在每一个独立的生命中、意识中,你自己去抉择!因为不断受这个意识教法,我们在这个里面得到了自由。若你尊重自己的第一受用,你怎么来运用?你怎么来抉择?怎么来回向给大众?我们每一人都有权利,这个权利是阿弥陀佛回施我等,阿弥陀佛平等地回施于一切有情,他把一切有情的佛性点燃了,因为一切众生本具佛性。并不是阿弥陀佛给我们安了一个佛性,每一个独立的生命意识中都有其觉性的究竟处、佛性的圆满德相。通过弥陀的这种圆满成就、依正二报的所有展示,他贴切地、如实地、细腻地展示了一切众生佛性真正的庄严清净与成就,那我们心地择取自由,所以本来此国土彼国土不相隔离,本来极乐世界的庄严与五浊恶世都无所属。所以业无所属认取方便,就是往生方便。 原来返向往生与往向往生皆是自由所取。你能不能取舍呢?这个取是由于我们了解了位置这个东西,我们破除了这个位置,那我们就可以自由、得到解放。不认知这个位置,没有破除这个位置,那这个业力习惯、世俗就把我们禁锢在娑婆世界——这个器世间不清净、情世间不清净的五浊恶世中!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审观,来善于思观,那么不舍苦恼众生、不舍一切原来是让我们的佛性起作用。我们的佛性,通过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二十九种庄严做了一个认证,认证什么呢?——业无所属。 业无所属,则极乐世界所有庄严属于我等,就象过去的修行人见到善知识说——你所修的功德当属于我,你原谅我的过失,但是我随喜你的功德,你也要随喜我的功德。实际这个业是无所属的,这个认知一旦成熟,我们就得到了自由。什么自由呢?——意识择取、意识皈依、意识使用、意识成熟的自由。就象昙鸾法师讲的随意自在成就。 这个随意自在成贯穿了整个五念门的教法体系,其根本所指就是业无所属。业,众生的业不属于众生,佛的业不属于佛,所以取用者各自取用。取用者即是它的成就,你取用烦恼业力、世俗习惯,那就是你烦恼业力的所属。这个所属是无所属,你执著它了,它就显示了一种业力,这个力就是执著力与妄想力造成的习惯力,这个力就是烦恼、烦恼的结果,轮回、轮回的结果。那我们观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二十九种庄严、器世间清净与情世间的清净,这二种清净庄严同样业无所属,愿往生者即往生,取用即无异。虽然此世界彼世界,世界无异,何以故呢?我们这个意识法界无有障碍。障碍在于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此意识法界中是我们自身割裂的,实在没有什么障碍不障碍的,所以十万亿佛土,一念信即是。不要说十万了,无穷数的世界的距离也是一念信即能跨越!那我们的意识得到了一次彻底的顺性的解放,就是顺性地审观了法界的差别,审观了法界的种种取用,原来就是关键在于业无所属。那我们就击破了世俗习惯无明的执著烦恼的位置,即凡夫的位置。所以凡夫不属于某一个人,业力轮回不属于某个人。那我们要是不了解这个业无所属,或者法无自性,我们就会固执于自己现前的业,会迷茫,会痛苦,会挣扎,因为你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丢弃了你有什么作为? 现在我们通过对极乐世界的二十九种观察,通过我们身业口业智业的学习、熏习的方法,使我们得到了一个所谓的心意自在的自由,或者心意自在的一个观察力。业无所属在我们这个地方成了一个认知,也就是法无自性的认知,也就是个无我的认知,那么此世界彼世界原来由心念所取舍,所以愿生必生。 在这个“愿生必生“的整个法益的认知与归类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个真正的安慰,所以这个往生事是平常事,是大事,也是平常事,为什么呢?是自家对自家的一个责任问题。所以愿生即生,极乐世界本家本国,娑婆世界是那些固执的人的表相的国土、幻化的国土、不实的国土、暂时的国土、客居之处,他毕竟不如实!就象你住的房子已经陈旧了,那你要搬家的,你不搬家这个房子要倒塌的。所以三界火宅不是你的安稳处,也不是你真正的皈依处,此处非是本家本国,只是暂时居住,或者说因为某种业力游历到此间了,在这个此间是个游历的法界,因为它无常故、变异故。所以世尊称此为三界火宅,不管是色界欲界无色界。三界火宅毕竟无安!我们想在这里寻找安逸是妄想。世尊用他的自在力、神通力、禅定力细腻地做了观察,于往返种种禅定中去观察这个娑婆世界,乃至说他方世界种种差异,深深了解了这个娑婆世界是一个火宅,是一个幻化无常的业力的交织与固执群体的成熟,即我们妄想执著的一种固执建立了这样一个浊恶的无常的火宅,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习惯放在这里面了,认为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这个世界实在是无所属的!是我们能可以随时出离的!觉悟者不动本位即出离。不觉悟者认为在生死攸关交口的时候能出离,也没问题。 不舍一切苦恼众生,那么这个“苦恼”,就象我们的垃圾一样,它产生的果,产生的一些事实——众生。不舍一切众生,所以念佛人不是骄慢,念佛人是大慈大悲,顺性审观一切世间而不舍一切众生!为什么不舍一切众生呢?因为我们站在安心于清净的极乐世界——器世间清净的世界,情世间清净的世界——的角度,来审观一切浊恶世间的有情,那我们都可以做不舍的回施,这里面包括菩萨声闻缘觉,包括一切世间有情,我们都可以把佛陀的圆满智德清净地回向给对方。我们若是有这样一颗念佛的心,那就是安住回向门,所谓方便智业修持的一个修行者,这个方便智业是究竟智业,可以利益十方九界一切菩萨以里的有情,从菩萨到蜎飞蠕动所有的有情。 我们真正审观了佛性的作用,那我们再念佛就知道,我们强大的动力就是整个法界,我们所利的也是整个法界,整个世间有情,即一切有情。很多修行人是没有动力的。我们念佛人若真正知道利益法界众生,利益一切众生,就会产生极大的念佛动力!因为每天都有太多太多的苦恼的众生在我们身边生生死死,在种种违缘中受种种的伤害,我经常在电话中听到那些又哭又喊的人们的呼唤,真是很多苦难的人们,真很苦,很多恶性的疾病、恶性的伤害、恶性的心理迷失与挣扎、恶性的对抗。 我们念佛,站在器世间、众生世间清净的这个角度,站在一个如梦如幻的、观察这个世间一切业都不可得的角度,我们才能真正地把阿弥陀佛圆满的功德回向给他!要不然我们就会被他拉下水,第一个念头没下水,第二个念头没下水,第三个念头你就下水了!怎么下水呢?你同一苦恼了。因为你回到大家都是凡夫的位置了。 所以前四门与第五门的相互推动是很重要的,第五门实际是最容易来剖析我们心中的那些凡夫的位置与习惯,凡夫的作为这种世俗的心最容易得见。“念佛不为自求,但为利益一切有情”,你就提出来这样一句话,念一句佛,你马上就看到自己心中就会动念的——不为自求我干啥?第五门的修持是十分干净的,那绝对是一个照妖镜,可以把九界的妖怪都照出来。我们没有真正地在前四念门中把舍九界的这个力用的彻底,那在第五念门中经常照着自己就象个妖精一样,很多丑陋的思想就会冒出来。因为第五念门就是“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悲心”,就是回向利益众生,而不是为自身修持的,就是因为别人的苦难、别人的灾难、周边的迷失痛苦与挣扎而念佛回向,哪怕念一分钟、五分钟。 很多人说我们要成立一个助念团、助念小组,为别人去助念。我说你太了不起了。你要是把念佛法门的前四门熏习好了,去为别人助念,那真是不可思议。但我真是遇到很多很多助念团的人,三年以后那个怨那个迷失那个烦恼啊,比一般人增加一百五十倍。我说你怎么这么大的烦恼?这么大的怨气呢?那一说就刹不住车,因为太多的苦装在心里了,受了太多的伤害,受了太多的不如意了。——你看我们明明好心帮助别人了,被别人撵出来了,被别人砸了,被别人报警了,有的人说我们骗钱,被别人这个那个,反正就是越说越多,为什么呢?没有摈弃九界,还是在意于别人的言说、别人的眼神、别人的想法等等,不是一个真正的不舍众生的圆满的回施者。 我们自身没有真正地摈舍过九界,想去利益九界,你必然会陷入九界众生的位置。那大家的苦就一起苦了,就是绑在一起跳崖,一起跳到水里淹死,没有救人自己也淹死了,没有救人自己也摔死了,为什么呢?没有那样的慈悲力、善巧力。所以前四念门的熏修对第五念门的熏修来说十分的重要!虽然说我们观察了业无所属,极乐世界、娑婆世界,实在是我们心地自在游历的一个清净法界与一个浊染的法界,但你要认清怎么作为。所以习法甚为重要,次序在某些时候也很重要。 在我们还没有把自己的身心梳理清晰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去用五念门帮助别人,为什么呢?帮助别人,你自己会迷失。就象很多居士,一皈依以后,一受了五戒以后,回家就把那个锅一刷,那一罐子大油找个地方一摔,干什么呢?——开始吃素了。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成就了,可以成就众生,解放自己的家人了。结果家人没有解放,叮叮当当地闹起来了。我遇见一对夫妻,七十一、七十二岁了要离婚。我说你们俩结婚多久了?他们说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还没过好,为啥呢?一个要吃素,一个要吃荤,就这么一个事,这个家过不下去了。 这跟阿弥陀佛的教法有没有关系呢?从彻底究竟意义上来说是没有关系的,从表相上来说,我们因为没有舍弃九界,就会把对方的作为着实地认为他有这么一个恶缘恶事,那么就没有耐心帮他。要是我们真正舍弃九界的幻化业相了,我们会有耐心地,就是所谓不舍地帮助对方。真正作为一个佛教徒,真正作为一个念佛者,你会有极大的耐心与空间去帮助他。所以第五念门,这个“不舍”不得了,不得了啊!但你前四念门不扎实,想在这个地方去不舍,嗯,那真受不了。 很多人就逾越了这个次序,前四念门没有真正地入功德,没有安心于极乐世界,没有在器世间情世间清净真正地安住,还染著于五浊恶世,结果就计较了。因为我们知道,假设我们观察到器世间清净、有情世间清净,我们身心皈依于此,安心于此,再看这个浊恶的世界,你根本没办法计较了。因为知道这幻化的业相中,这业无所属的执著中实在是没有一法可得!你再帮助他,你就从根本上帮助他,就从心理上帮助他,而不是从表相上去指责他,去制止他。那佛教在这个世出世间,现在很多人走进的误区也就会得到一个根本上的转化。为什么呢?我们可以先允许对方的表相,再来引发他心理的超越,使他心理上杜绝杀业的伤害,杜绝嗔业的伤害,杜绝饮酒的迷失,杜绝等等等等。因为我们已经有这个深度了,有这个认知了,有这个体验了,我们有深刻的感知,有深刻的作为了,那我们可以义无反顾地帮助这些有缘,来做一个真正的佛事,一个真正的佛法的回施者。所以不要急于度人,因为你有无量光、无量寿这样的时间与空间,这样的智慧,而不要急于帮助别人结果把自己拉下水,造成了冲突与对立。 第五念门是一个净土修持的一个试金石!你是不是真金,你是不是纯金,你是不是真正的念佛人,一做就能知道了。你一看大部分人都不是念佛人,因为啥呢?——没有舍弃过九界,都是在念着九界的杂缘,染著于九界杂业。即嘴上念佛心里想着世俗,在世俗的业习位置上没有动摇过,在业无所属上没有彻底的认知,在法无自性上没有去亲证它。怎么亲证啊?我们真正观察到器世间清净与情世间清净的极乐世界,这个佛性的展现会在我们生命中真正地舒展开来,我们不离本位就能觉悟,不离本位就能体察到极乐世界的殊胜与庄严,就能体察到极乐世界的威德所在,就能安住于此。为什么?心、意识法界是没有空间的,是没有距离的,没法分割的。谁的意识能分割啊?那些执著者可以分割,那些习惯的执著者,那些顽固的迷失者在迷误中生活,在迷误的意识法界中、割裂的意识法界中、强制割裂的执著中去生活。 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佛刹就是一个不割裂的法性的真实的舒展,这个名词背后就是舒展法性。佛性在舒展,就是心地在绽放,绽放什么呢?若一由旬二由旬千百由旬、一佛国二佛国千百亿佛国,我们的心智就象莲花一样可以舒展无穷无尽的佛国。它本来如是,所以是无边光,是无碍光,是清净光,是不思议光,是无对光,是炎王光,超越思维,超越我们识心的执著、识心的分别。我们心理不舒展,是业力的位置的制约把我们锁定了。 所以业无所属是我们对前四门的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们在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的这个选择中,是自尊与迷失的一个自我观察,法无自性是我们念佛人每一时刻认知、认知、认知的一个结果。我们有这样一个熏修,我们在五念门中再细致,再深入,那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所谓现生即得往生的事实。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六2011年7月26日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