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六十九日(三) 五念门的效果——所作随意自在成就 |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六十九日(三) 五念门的效果——所作随意自在成就 我们学习净土法门,要是不了解往向、返向二种往生的方法进趣,那昙鸾法师所讲的“所作随意自在成就”我们是做不到的,因为五念门的的主体思想是希望我们达成“所作随意自在成就”。 我们都知道,五念门讲的是“念门”,他的主题是在我们这个意、意自在、意自在成就上用功夫的。我们没学习净土法门或没有这样去审视、修行的时候,可能我们的意识,即所缘,都是缘在业习上了,缘在某一个角度上了,而缘在往、返自在成就的这种“随意”自在成,可能我们没有去观察过,那往返往生实际就是让我们的所作形成这种随意自在成就的一个空间。那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意识所缘——若缘娑婆世界、若舍弃九界往生彼国,若往生彼国安住利益,若舍离彼国返还娑婆世界,这是一个意识所为。我们连这个意识所为的能力都没有,那我们就处处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自我锁定、自我所执的一个业力的自我局限的范畴里,即我们的业力业习、烦恼习惯就把我们套定了,那我们就永远告别了这个“随意自在”。 一切诸佛菩萨来教导我们,无外乎是来解除我们身心的痛苦,使我们身心世界得到安乐。整个五念门教言的主体修持与归结就是——在念门的修行过程中,通过往返回向使我们的所作随意自在成就,若返向往生、若往向往生,往返自由。实际我们很少训练自己意识的自由,我们会这么个理当然那么个理当然,但让自己的意识自由、安乐、宽松、平缓、舒展的机会很少的。没有人训练你,也没有人教育你,那我们就会特定在自己的习惯意识下面,没有这种所谓的随意所作自在成就的方法,我们的心智就受到一个极大的制约,即现前业习的制约。很多人制约在这里面他根本不知道的,就把自己的生命悄悄的过去了。有的人还认为自己很勤苦,很在修行,但是还是在缠缚制约自己!此处就是通过五念门的训练来解放我们。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讲随意自在?因为返向往生要是不提及这个,我们不知道我们在训练随意自在的成就,就会认为是这个色身业力搬过来搬过去,我们把这个业力搬到极乐世界,这个业力被捶打了以后再搬到娑婆世界,你会这样去搬来搬去的。但在我们的意识海中不是这样的,在任何一个众生的意识法界中与诸佛的意识法界中,诸佛的意识法界不过是彻底舒展了,众生的意识法界不过是在受种种习惯的制约罢了。我们把这些制约摈弃了,就是舍弃九界、唯佛是念,实际就是让它舒展开了,这个时候你再到十方世界去游历,你的意识就不受阻隔了。我们现在的意识障碍比较大,其他都没有障碍,即我们把自己困在一个区域里。 所以这个“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回向为首是其修行方式了,所以这一门又称为悲心的所作随意自在成就、悲心的一个意识训练。那么前四门就是让我们入功德,入极乐世界,观察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的庄严,让我们的身心意识去跟它碰触、去接触、去感知,印象不深没问题的,因为刚刚学习,我们对娑婆世界印象太深了,因为天天沉浸在这里面,那我们对极乐世界没有感觉,没有问题,我们慢慢地去感觉。 后面就会学到进门、大会众门、宅门、屋门、园林游戏地门五种果门,今天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学了,我们现在学的第五门回向门,在果门中被称为“园林游戏地门”。这些“门”的修持是干什么呢?就是让我们出入自由,出入方便,出入都得到了解放。现在我们出入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是没有方便的,你只有蹲在这个娑婆世间,因为什么?——你已经成熟了娑婆世界所有的依正二报的业力与思维习惯,你根本没办法去逾越它。那么通过念佛这前四门的修持,使我们出娑婆,出娑婆有这样一个“入功德”方便,出娑婆入功德。那再入娑婆呢?就是返向往生了,这个入娑婆我们又称为“出功德、返娑婆”。 我们人没有离开这个娑婆世界,不要害怕,没有离开,就是在意识法界这样出入方便,让我们的意识得以随意自在成就的这样一个修持。很多念佛人不知道念佛是为了训练这个,起码说最初念佛一定要把这个训练成熟,在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道业心?什么是违菩提?什么是功德?什么是恶业?种种意识我们认知清晰了,在生命攸关的时候我们就很好选择了,在意识攸关的时候就好选择了。因为你已经成熟了,往返已经训练很多次了,真正到那一天你蹬飞机也很方便,下飞机也很方便,你返回来也很方便,没问题。因为什么呢?你还没有去就已经全部训练完了,我们已经把整个往返都训练出来了,所以在这个娑婆世界你根本没有顾虑! 很多人念佛人为什么忐忑不安呢?为什么总是说哎呀,我临终能不能往生?为什么这样一个小话题就困了他一辈子呢?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净土的教法,不知道佛的慈悲智慧在什么地方,而是被自己特定的一个意识圈定了,很多人念了几十年佛就困在那一个地方——临终能不能往生,他没有受很好的教育与引导,所以他的意自在、所作意自在、随意自在就不得成就,那他的意识到什么地方都受阻隔。 我们往返往生这个意识训练成熟了,那么你这个随意自在所为就成就了。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一切作为是没有离开我们的意识引导的。不管我们是意乐学习也好,意乐于过失也好,意乐于愚痴业也好,意乐于习惯也好,意乐于什么也好,都是我们自己的意识在起引导作用。 所以这个“回向为首,成就大悲”,那就是不离这个娑婆世界来实践这个念佛法门,来成就我们现前的悲心。前四门有奢摩他、毗婆舍那的修持,使我们入智慧门,此处是成就悲心。我们知道悲智具足方为修行方便。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五2011年7月25日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