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嘎玛仁波切:妙离世间 思惟十圆满(三) |
 
嘎玛仁波切:妙离世间 思惟十圆满(三) 3. 佛法住世 释迦牟尼佛降临所弘扬的一切法,只有五千年的因缘存在于世上,如果过了五千年,佛法便会因为没有人修持,自然消失。如果佛法消失了,那么我们也没有机会接触到佛法。现在我们正好是处于这五千年之内,佛法还在人世间,所以是十分幸运的。这是具足「正法住世」的圆满。 释迦牟尼佛的这五千年教法,可分为第一阶段称为「果期」的一千五百年。在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些修行人被佛陀摸一摸头或讲几句话,好象什么事都不用做,也会开悟。其实不是的,他们也有前面的苦修,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如同一棵果树的成熟,从播下种子到发芽,慢慢成长、茁壮,而后开花、结果。整个过程我们都看不见,只看到果实成熟,却不知道树是如何长大。因此,我们常常会觉得:「为什么以前的人有办法做得到?」其实他们的成就,都是有因缘的。就像现在很多人很努力的修行,但无法马上成就,便发愿生生世世能成为出家众,然后等未来佛降临,成为他的大弟子,成就佛果。所以,果期是很多成就者享受他们以前实修的结果,这一千五百年当中得到菩萨、罗汉果位的很多,得到其它方面成就的也很多。 第二阶段是修行期的一千五百年,这个时期以修行戒、定、慧为主,依靠实修得成就。第三是言教期的一千五百年,这时期以专门讲解佛法的经、律、论为主。最后五百年,是象征性具外表形象的末法时代,这时修行人只会称自己是佛教徒,但是对佛法的真正内涵全都不懂,也不实修。 我们现在已接近徒具外表形象的末法时代了,最后整个佛法将会慢慢消失。不是佛法自己会消失,而是因为没有因缘再传佛法,没有人修持佛法,所以会因为五浊恶世来临,自然随着无常而消失。 何谓五浊恶世? 五浊恶世包括了时间、众生、寿命、见解和烦恼等五浊,这五个现象同时存在的时代,称为五浊恶世。 A. 时间浊: 站在时间上的观点来讲,随着人类的聪明才智,本来要在一天之内完成的,现在可以用比一天更少的时间去完成,到最后把整个时间的运转规律都改变了,造成许多状况都在变质。我们用的东西,不管是食物也好,衣物也好,所住的环境也好,这一切的效用和功能,都逐渐在退化,形成了时间上的浊世。 以前的时代,动植物照着大自然的规律生长,人类也是依靠大自然的规律享用一切,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关系。可是,现在我们用所谓的聪明才智,把大自然的运作变得不规律了。在不应该生长的时间中,让植物突然增长,例如用科学的方式洒下很多的农药等等。明明知道这样加农药,中毒的只有我们自己,可是为了赚钱,让许多想吃的人早点吃到这些东西,还是拼命的去做,使得现在很多东西已经失去了本有的精华。以前人类所吃的食物,里面就含有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只要吃一种或者是二种就可以了。现在就不一样了,我们需要吃很多,对不对?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还要去找所谓的健康食品、有机食物等等的原因。 B.众生浊: 随着时间上的浊,会带来众生上的浊。现在我们常常认为自己营养不良,不断调配营养,可是我们的身体随着对营养的调配,配到最后,常常会有许多奇怪的病发生。很多文明社会中的病,在封闭的农业社会里,根本就不存在。越偏僻或是越贫穷的地方,他们身体对抗疾病的体力或能量等等,都非常足够,反而是我们过得愈好的,身体就愈脆弱了。所以,身体被聪明和时间的变化所支配改变,因而禁不起风吹雨打,愈来愈脆弱,就是众生的浊。 C.寿命浊: 在佛陀的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一百岁,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是六十年。虽然有些人的寿命,可以超乎预料的长寿,但那是属于个人的福报。很多以前没有的天灾人祸,愈来愈多,我们用自己的聪明所造成的事物,不断带来很大的杀伤力,伤害我们的生命。也就是说,对众生寿命所构成的威胁愈来愈多,这个状况就叫做寿命浊。 D.见浊: 另外是见解方面的浊。过去出家的法师们,在佛陀传下来的法脉中熏陶,熏陶以后去实修,把所闻思到的佛法,传授给信众,想出家的信众就出家。出家众除了寺庙以外就是精舍,在家的信众则负责用他们经济上的力量,来护持佛法,帮助需要帮助的众生,包括办学校、盖医院等等。可是,现在已经过度的把角色转换了。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出家众作世间在家人的行为,教导信众如何作生意、办学校等等。在家弟子不依止善知识,凭靠自己世间的学问,随意解释经典,把佛法当成学术研究,而没有实修的经验,并且在争论佛法的正知与正见,教导出家的法师们佛法,及探讨怎样来弘扬、推广佛法。这两者的角色,已经完全被转换了,这个现象的出现,叫做见浊。在佛法上是这样解释的。 E.烦恼浊: 比起古人,在很多生活条件上,我们已经十分富有了,可是拥有的当下,我们有没有满足呢?没有办法的,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为了这一切没有办法满足的欲望,我们从开始懂事以来,一直拼命的往前冲,拼到最后,当我们临终双脚一伸的时候,就结束了这一世。在这过程当中,如果这个富有,还让我们感觉不到满足,那么这种富有,永远就是一种贫穷,烦恼也会随着不断增加。随着人的贪念无尽发展,我们所要求的事情也不会有穷尽的时刻,当然就永远不会得到真实的满足,烦恼也就愈来愈多。这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愈来愈明显了,这就是烦恼浊。 面对这五种浊都产生的时候,我们身为佛教徒要如何运用佛法将之扭转过来呢?先从烦恼浊说起,如果我们真正从心里感到知足,就能常乐,也就容易减少烦恼了。 对于见浊,让我们依循本有的佛法伦理:出家众站在出家的立场,研讨佛教教义,弘扬传授佛法。当然在家众不是不能谈佛法,但是在家众更应该站在护持的立场,协助推广佛法。这是佛教徒彼此双方都要学习的。 对于命浊,我们应当尽量恢复人类与大自然本来的和谐,以减少天灾人祸,让人类的生命威胁降低,这样才能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 对于众生浊,我们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一切,应该要有舍取,恰当的运用,知福惜福,回归简单朴拙的身心,不论是自己或是他人,都能处在清净健康的状态。 最后是时间浊,因为有前面这些因素,所以让时间变得更混浊,只有将前几项扭转,时间浊自然也会转变。而这一切,只有佛教实修者才有办法改变它。 4. 入佛门 虽然佛法仍然住世,但如果我们没有进入佛门学习,佛法对我们也产生不了任何利益。而就一个对佛法有虔诚信仰的人,如果在他出生的地方,没有延续佛法的清净团体存在,得以让他有机会深入学习佛法,就必须寻找另外一个地方,来连接学法的因缘。这和个人的因缘及愿力有关系。 比如像西方有很多国家,虽然有弘法的机缘,也有人在弘扬佛法,但是到目前还无法自然地形成真正完整的出家制度。因为没有完整的出家制度,只好将佛法传给在家的信众。但是在家众有他们的工作要做,有世间的事物要处理,很难将整个佛法完整地推动下去。所以,如果佛法按这样的方式推展下去,一定会断掉的,对不对?因此,一个地方虽然有佛法存在,但若没有能让佛法延续的出家制度存在,传续佛法,让有缘人得以进入佛门学习,也是无法得到法益的。 虽然目前言教与证教都存在,可是已慢慢衰落了,快接近具外在形象的末法时代了,因此才有五浊恶世的情形。但我们现在还有机缘接触到如此殊胜的妙法,这对我们来说已算是福德因缘很圆满了。 5. 遇善知识摄受 以上这一切的条件因缘成熟后,还必须有善知识将佛法传授讲解给我们听,教导我们如何真正将佛法用来实修。所以,有没有机缘遇到善知识,对我们来讲也是很重要的。 比如像这里很多学佛的人,从小时候或年轻时就学佛,可是接触到真正善知识的机会,并听闻佛法的时间,有多少呢?其实这种因缘是很难得的,只是我们不太去思考这个问题。如果遇到善知识摄受我们,指导我们作真实的修行,就是增上的大悲圆满。 《汇集经》中:「佛说所有一切法必须依赖善知识,所有一切殊胜之主为善知识。」佛法有八万四千不同法门,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浓缩要点来实修,所以必须依靠善知识,将他们在实修过程中所得到的善巧诀窍,总集起来教授给我们。 阿底峡尊者到西藏时,有三位修行人来拜见尊者,并问说:「一个人依靠此身想要得到解脱,得到遍知一切者的果位,是修习经论教典比较重要,还是接受上师的善巧诀窍比较重要呢?」尊者说:「上师的善巧诀窍比较重要。」他们问:「为什么?」尊者又说:「虽然能够念诵、理解、讲解佛经,对所有佛法的理论都非常通达,可是实修时,若没有依靠上师实修的经验诀窍来教导实修的方法,那么正法和修行人将会脱离。」 因此,不是修行前的闻思不重要,而是当闻思以后,必须将善巧的妙法浓缩起来,找到契入实修的方式。那时候,上师就很重要,否则你所学的法和所行的一切,将会背道而驰,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实修。 以上所讲的是十八暇满。除此之外,龙钦巴大师在《如意宝藏论》中提到,得到了十八暇满的人身,还必须没有遇到「暂生缘八无暇」和「心绝法缘八无暇」,否则也只是表面上具有修法形象,没有办法真实修持正法,当然也就得不到有助于解脱的真实利益。我们会发觉,这十六种情形很容易发生,但是很多时候却因为我们没有去观察,而被忽略了,造成我们自以为在修行,可是事实上身、口、意早已经和正法远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