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2-113卷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2-113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十二卷B面 我现在的状态是早已发了这个誓愿,是什么誓愿,菩萨戒嘛。啊我一定要学菩萨、菩萨戒是什么?将我一切自己的内身外面所聚的财、以及布施所得的善根,没有一点余遗的都施舍给一切有情早就先起誓,而我现在既然仍旧贪著这些东西的话,那不是颠倒了吗,那颠倒了吗?下面举一个比喻,就譬如那大象一样啊,唉呀在这个夏天啊被那太阳晒的热恼得不得了,然后、幸运而找到一个清凉甘露之池,跑下去啊、把身上的泥巴脏垢洗的干干净净,就像我们无始以来被这个烦恼这个烦恼是贪染等等啊种种的脏垢沾得不得了啊,现在了解了以后修学佛法靠著三宝的威德得到了这个戒,就是解除了所有的脏垢那么所以在这个情况洗干净以后再爬出来,爬到那个干岸,那个干净的地方去,结果啊,哎你爬出来了以后,又滚在地上又沾了一身,那么再下去,那你如果这样的话呢,完了,你一直在那儿滚,滚来滚去仍旧啊,跳不出这个轮回,啊!白费气力,所以啊,要这样的认识这样的了解,然后呢根据这个了解思惟观察,策励自己啊!生起真实的对治,如理去行持,那么那个时候的悭贪啊,自然而然就可以舍掉,如所以说,万一我们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应该修的,前面这个论又说: 【“即前论云:‘应念诸佛殊胜行,当自立誓思随学,为除贪著摄持故,以善分别观察心。”】 那个时候我们啊,应该忆念十方一切诸佛之所以为成佛的原因,他就有这种啊殊胜的功德、殊胜的行持,啊想想这么个好法,他之所以好,因为这样做,所以啊我也发誓要去跟他学,所以,把所有的这种为贪著而摄持的这种统统舍掉,现在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啊,就是懂得了这种道理,把这种道理非常善巧的融会贯通,各方面了解的非常透彻,理、量、次第,整个内容根本何在?如何圆满?把握住了,不断的去深入思惟,把这个道理啊,拿来运用在自己内心上面,观察自心,有则劝勉增上,啊好的方面,坏的方面,马上把他净除,这样子步步上升, 【“我身已施诸众生,施身果法我亦舍。我若反贪诸外物,如象洗垢非我理。”】 像这个比喻,那我自己的身体啊,所有的东西以及布施身体感得的果报,凡是这东西,统统已经舍掉,身都舍当然财物也包括在里面身受用也舍,乃至于布施以后所感得的这个善果也统统舍掉,既然这样我还反而贪著外面这东西的话,那真是颠倒极了啦!颠倒极了啦, 【“如是多思能舍胜利,若能引发广大欢喜,及多思惟摄持过患,若能引发极大怖畏,则能任运生惠施心。”】 这个下面三项,就是总结起来,怎么样策发我们布施的最善巧最殊胜的方法,如果你能够啊多思惟观察布施的这个殊胜利益,这个地方的胜利,不是打仗的普通的胜利喔!这个殊胜也不是普通的殊胜喔!一开头就说这个殊胜简直你没办法比的,昨天晚上有位同学来问我说华严经上面啊这个普贤菩萨赞叹诸佛的功德,说假始这个十方无量无边的佛赞叹不可说不可说的时间,这个佛的功德啊说不完,他就无法想像这个佛的功德这样吗?千真万确,不要说我们凡夫不可能,佛他这么了不起,他佛来赞叹佛的功德,都赞说不尽,原因我们在任何情况之下,多是限在一个量当中,这个这个量你再怎么样大你没有办法超脱这个范围,所以这个无量无限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法界,那是个究竟的,我们无法想像你能够想多大,他总归比你大,还不晓得大多少,这个殊胜是这样的殊胜的利益,这个眼前哪我们要经常思惟观察,眼前一点点小小的好处,你把你沾住了那个时候啊,最好的事情就是你把那个好处啊,把它扩大加深加远,千万不要眼前这个小的地方被它沾住了,并不是叫我们放弃我们的利益,确确相反的告诉你啊,正因为要得到利益所以你要认得利益的真假,你眼前那些利益啊,是假的啊,一点点啊害了你得到大利益,深远的利益,而且这个深远利益是无量无边的,这个才是真正的殊胜的利益,这才是我们应该了解认识的,然后呢?根据这个认识多思惟观察,否则的话宿世的这个业力,随时随地它会跑得来掩盖著你,你跟著这个老脾气就又跑掉了,能够这样做的话,那个时候你觉得,哎呀好啊!好啊你对眼前一点小的事情都这么放不下,反过来说,多这么喜好贪著,现在有这么大殊胜的利益,当然会启发我们的大欢喜,有这样的大欢喜的话,作起事情来就起劲啦,眼前为这么一点点的小好处,哎呀忙得不得了,人家作了一个障碍啊,要跟人家吵架乃至于拼命,现在得到了这么大的利益的话你在任何情况之下啊,你都会去拼命,所以要发那个精进啊就很容易啦,这是第一个道理,反过来呢?你不舍,你把它摄持啦,结果啊,哈,对不起啦,这里有绝大的过患,确确相反,也不晓得多大的害处,以及过患后患无穷,眼前有不晓得有多少,而这个东西不管眼前,将来啊,啊那个是产生大恐怖的,你两者一比较以后自然而然你那个心里面啊,不要人家来劝你,自然啊,你一定升起这个心,乃至于人家劝你不要布施,你也绝对做不到,所以,我们看佛经上面很多典型的公案,啊当佛陀在因地当中舍头目脑髓的时候,有一次他是一个国王,是一个大国非常了不起的大国,这样,那么人家要来侵略他侵略他就这样结果啊,他就送给别人了!啊乃至于有人啊要拿头要拿眼睛,他那个施千头王的那个公案啊,就是有人要头,那个国王把那个头啊送给人家,那么他是个国王耶,很多人啊大家都劝他呀,然后呢?种种的理由,他就说我多生多劫得到了这个东西一直为了自己啊,害了自己,前面已经告诉我们太多了,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忙自己,结果啊,你拼命保护这个东西,他就偏偏把你送下地狱去,现在我了解了绝对不做这个事,现在把这个东西把你送给别人了,你千万不要为自己打算,我已经努力这么多生了,现在这个时候,岂可以停止?不可以不可以,我在这里的目的,就是这样,啊,然后呢?不管人家怎么劝,怎么阻碍,啊,他就到后来把那个头送给别人,就这样啊,当然这个叫我们刚开始第一步做不到,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做,后面说的很清楚,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就是上面二个多思惟观察这样的布施度,注意这个度字喔,殊胜的利益,以及你不布施贪著摄持这个的祸害,你对这个道理确定有了认识以后的话,你那个布施的心里面自然就任运升起来了,那么讲到这里啊,昨天晚上那位同修啊,也来跟我谈起这个事情,他现在因为最近啊!我看见到他很用功,我也非常欢喜非常赞叹,那么啊他就说啊!好的时候的确很好,啊但是呢坏的时候啊,就很难抵挡,他也熬住啦,就这样,熬住了,这、这努力的冲,结果呢?嗨!实在感觉得很辛苦。我想我们在座很多同修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啊,这样高兴的时候,固然高兴,有的时候等到低潮的时候,你要想突破的话,啊,尽管这个环境大家带著,然后呢上面是师长,周围是同学再加上头也剃的光光的你也没办法跑出去啊,放肆一下,啊,逼在那个地方啊,觉得很辛苦,这个地方啊,就告诉我们非常的善巧它真正的重要是外面的行相可以帮助我们,譬如说你现在在这个环境当中,你要想放松放纵一点啊,上面的师长、周围的同学,这个环境乃至于你跑出去人家马路上一看,你头剃得光光的穿那个和尚衣服,你怎么跑到这个地方来了,这是外面是有帮助我们的力量,而且是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初机修学,但是,最主要的什么,就是你内心上头那个正知见,这个东西太重要了,我自己啊,苦了一二十年啊,现在才多多少少体会到一点,哎呀这个味道真美,甜极了,可以说,尝到那个甜头,你尝到这个甜头,别的什 么东西你都不要啦,你问我现在这样情况嘛,你们也得看得出来,哎呀我这个身体啊,实在是有气无力,啊,这两天我为什么早晨要去自愿寺,的确早晨如果说,这个早课我用一点声的话,上课就没气,然后呢?很多地方那个肠胃也不好,少吃了吗,等一下到了傍晚就冷的要命,气力就没有了,多吃了吗,肚子又胀,又难过,经常都在这个上面,唉呀这个背脊骨又受了伤了,一直在痛一直在酸,如果在以前的话我自己晓得不要说挺挺不起来,躺在床啊哼哈呀到处找医生啊,到处找这个求这个,哼好处从那里呢,佛陀、那的的确确,凡是碰到这种情况越是来这个精进的心越强,马上感觉得到这个什么啊?业感缘起,唉呀我宿生啊,多生多劫呀就为这个东西忙了半天忙了得半天不但没有保护你,没有对你一点好处反而让你造了很多恶业,结果呢?到了这一生啊!我现在已经懂得了佛法这个还在这边感得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多可怕,它现在又来了,告诉你,这个善知识喔,告诉你赶快精进喔,赶快精进,是的呀,它现在这个地方肚子一下胀、一下饱,气也没有,头也痛,我是莫奈何你,啊我的确,莫奈何你,但是我今天啊,我谈不到学菩萨,我认得了你啊,我这个心就不屈服不再为你做奴隶,不再忙你的事情,你也莫奈何我,宿生造了这个恶业,今天这样的话,什么时候要走,那莫可奈何的事情,就是如此因感如此果啊,但是呢趁这口气还没有断的时候,我要尽量的利用他,今天多拜一拜佛,啊!多跟同学讲一点,那好,这个至少下一世我可以啊,少一点啊这种痛苦吧,你想对不对,佛陀告诉我们就是这个,这个知见本身太重要了,平常撑我的是什么?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所以我想到这里唉呀真啊欢喜啊,啊欢喜欢喜过了,一下头又不痛啦,气也来了,当然啦,实际上因为这个身体虚吗?完了以后等一下又痛,痛也没有关系,我就躺在那里也要去想他,所以尽管啊,身上是苦的,心理却是快乐的,这样,而对这个身上的苦,你了解了很清楚很明白以后的话,那个苦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当然这种小苦啊,大苦我也老老实实说还挡不住,还是挡不住,那个时候怎么办呢?你能够真的这样的努力不断的去做的话,生生增上,那个大苦慢慢减轻了,这是第一个,第二呢?我想我们大家啊!这个经验大家都有的,你本来一点小小的没有什么,小小的不如意,然后心里面想,唉呀越想越难过越想越气,小小一点事情,你越想越气,想到后来,把你自己缠在这里面几天几夜睡不著觉,其实呢你想开了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啊!你从这个地去了解了,我们可以处处体会,真正重要的事情,就在这个地方,如果你能够小处真的能够了解了这个法的这种殊胜利益的话,这种地方啊,你就一碰见啊对了对了,你就随时能够善巧的利用,善巧的利用,你在这种情况有一种特别的好处,这是什么好处呢?刚才说你同样布施吧,啊世间的人布施了以后对不起三世怨,你能够了解了这种心理进一层的话,现在你在这地方做的话,不要说你有病的时候开心,啊不不应该这样说的,啊有病的时候,有病的时候固然开心,没有病更开心啊,本来你身强力壮跑来这个地方做吗?做并不辛苦吗,所以你看最近为什么我们这里这样的改善这样的好法,的确大家同修啊,这是我也看的出来,我以前经过那么多地方,很少看到几十个人在那里大家怎么全部精神啊努力这样做得很有精神,为什么他心理上了解了,我在那个地方忙,这个才是真正为了我自己,要不然以前的话好像我等一下多扫了一个地,我等一下多做一点事情,看看这个家伙在那儿偷懒,心里面啊就是放不下人家,这个心情啊,自然而然就减少,乃至于自然而然就消失掉了,乃至于你多做了你觉得啊对了,我多赚了,我多赚了,所以你越做是越欢喜,不是吗?还有烦恼吗?没有啦!这个佛法真正的巧妙啊,真正的巧妙啊,你不是要度众生吗?不是要自己救吗,至少乃至于最起码我们现在要求往生吗,这个功德,俯拾皆是啊!俯拾皆是啊!你的的确确的平常我们常常说唉呀我想念一心不乱可是偏偏心理乱糟糟的,你不能集中起来,为什么?你要忙这么多事情,现在你懂得这个道理以后,你去忙这些事情,你随时增长功德,拿这个功德要回向往生啊!一定往生品位还不低啦,这不是很简单吗?然后呢?即使你能够不回向,你在这个生死当中你也行菩萨道更好,到净土修一百年不如这里修一天,整个的关键不在那些行相方法上面,就在你知见上面,如何运用知见,怎么去转过来,你能够转的,善法是任运而生,现在这个地方讲惠施心,这自然而然升起了,可是如果你在这个概念上面不认识的话,尽管啊你在那苦苦的在那个弄的话是有一点效果的,但是不大,不大,所以眼前我们啊要两方面双管齐下,双管齐下,啊我们也不要说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好了,其他的行相不管啦,刚刚我们初机开始这是大话说起来没有用喔,坐在这个地方讲可以不要说这个你们如何,就是我我讲的头头是道,好的时候是这样,不是一切时,经常情况之下在坏的环境当中还是把这个善法忘得干干净净,何况是诸位,诸位当中有好的固然好,但是不太理想的同学大家有这个经验,听的时候很来劲,眼睛瞪得大大的,耳朵竖得直直的听得很来劲,书本一阖,不行,然后这个无始以来的习性跟著流转啦,那个靠什么?靠这个环境,所以说一定是双管齐下,这个我们要了解的,顺便一提。 【“如是修习慈悲之心,及善思惟诸佛菩萨传记等后,亦当引发能舍之心。”】 啊那我们照著前面这么一步一步来的话,当然必定会引发这个心, 【“发起道理者,”】 下面说哪发起什么样的这个心情呀? 【“如入行论云:‘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为利诸有情,故当无惜施。’”】 身体以及身体所受用的一切的财物就是所有,然后呢?一切的善,自己所积聚的一切善根、好处,只有一件事情利有情,所以,统统把这些好的东西,毫无顾惜的布施出去送出去, 【“谓身受用善根三法,为所缘境,”】 这个三样东西为所缘境,那就是我们啊把这个做为啊这个东西, 【“思惟惠施一切有情。”】 把这三样东西啊!都送给别人去, 【“如是若于一切所有破我所爱,数数修习施他之心,是名菩萨。”】 这样的做法,对我们一切所有的,不再自己啊,顾惜执著,不断的去修习,布施利他,这个就是菩萨。这个就是菩萨,那么这个数数两个字你们要记著哦,这两个字是形容词,意思不是说一下做一下做,这样,一直做,不停的做是这个意思,啊这是最重要的,数数数数就是一直,在那行相上面可能在不同,但是呢心里的行为一直保持不断,有东西的时候你用身口相应的思来送,没有东西的时候身口尽管不动,我这个心还是缘念在这个上头。然后呢?就算它不现行的时候在睡觉的时候,这个种子还在这里,这个种子唯识上特别的名字,叫种子。我们另外一个名字叫习性,这强烈的习性,一直潜伏在那里,如果说你这个习性是受了菩萨戒,这个叫菩萨戒的戒体,你证得了这个菩萨戒的戒体,只要不破他,如果要求往生的回向是上品,最小上品下生,这么有力哦,所以你要了解啊!这个这个真正佛法的玄妙精彩,殊胜实在我们无法想像的好, 【“如摄波罗蜜多论云:‘此等一切是汝物于此我无我所慢,数数观察此希有,随行正遍觉功德,谁有此德名菩萨,难思胜士佛所说。”】 啊,说现在这些东西统统送给你们啦,都是你们的啦,在这个地方我再没有我所,就是说没有一样东西是我的,因为有了我,所以有我所,有了我所,所以就跟我相应的慢,不断的去观察,这个真是啊,希有难得啊,前面我们一开始修,修的时候啊,这个告诉我们自己具六想,然后呢对于这个说法的知识具五想,五想当中有个什么啊,希有罕有,哎呀,这个法珍贵无比而又那么难能可贵啊,这又难能可贵,又这么希有啊,啊好啊,得到了以后,再也不肯放掉,没有一样事情啊有这么重要,乃至于根本不能相比,所以呀,由于这样的思惟,认识正确的养成我们的习性,或者说种子,或者作戒体,然后呢?跟著这个随行,这个随行啊普遍一般啦跟著来的行为来啦,实际上戒上面啊,然后呢?受了以后要随行,就是这个,这个才是戒的法体行相的行,你有了这个行持以后啊,那么,这个行相自然就表露在外头啦,这个行相我们就是仪则啊行为,正偏觉的功德,我们随时随地的跟著这一个啊,做什么?哎呀,集佛的因,集佛果的因,增长这个功德,那么谁啊,在这上面去真实的行持,这个德行叫做菩萨,啊,这个是不可思议的殊胜大事啊,这个是佛告诉我们的啊,好,前面告诉我们这种道理啊,了不起,下面告诉我们如何去正行持?这个话怎么讲呢?我们想哎呀!这个佛陀这么了不起啊,我也跑过去送人家头,我也这样送眼睛,不是,不是,下面正式开始行的时候,他告诉我们方便善巧, 【“现在力弱胜解未熟,意乐将身已施有情,不当真实施彼肉等。”】 哪,这句话,这个很重要的,这个道理是这么讲的,然后你根据这个道理,他所以告诉我们数数观察,善巧分别,思惟修习,他并没有叫你马上去舍喔,为什么呀?现在啊这个力量还弱,乃至于啊,连他这个习性本身啊还没有养成,乃至于这个正确的知见都没有建立,那个时候我们不忙这个,要一步一步的来,第一个建立正确的知见,有了这个正确的知见思惟观察,养成功这个习性,使得这个习性坚固,非常强有力,那个才可以,现在力量不够,这个殊胜的见解还没有成熟,那怎么办呢?我们啊,就要这样想照前面,我这个身体送给别人,我这个身体送给别人,所以这是意乐,意乐就是啊,心意所好要的,我所愿望,现在我们心意所好要的,一天到晚忙这个,执取哎呀,这个我、这个我,好的总归我,坏的送出去,现在不,坏的我来替代人家,好的送给别人,就这样,所以是心里面要这样,不应该,不但是说不必要喔,不应该真的就把自己的肉舍给别人,不要,现在我们真的要修的,修这个,这一点非常重要喔,他下面一句话, 【“然于身命,若不净修能舍意乐,由未修故后亦不能惠施身命。”】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十三卷A面 【“然于身命,若不净修能舍意乐,由未修故后亦不能惠施身命。”】 所以我们现在不要说,那么既然现在我们不要舍的话,那么好了算了,我们忙别的吧!嘿不。我们现在正要忙的就是啊实际上的行动还不要,可是啊,修心要努力哦!这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这样。所以假定说,你目前不照著上面这样在你的观念、意乐当中这样的修习,这个修习叫净修,这个净修就是如理如法,一点都不错的。因为你没有修,于是无始的习性,一厢的知见都老是在这个地方,老是在这个地方。在任何情况之下,都是随著这种啊以前无明知见而转,随著老习气而转,你永远啊,不可能。所以集学论中作如是说,那个论当中告诉我们啊故从现在当修意乐。哪这就是我们现在要修的。看见没有?所以我们现在,正是什么?关起门来好好的正确认识。等到你有一天,认识了、生起了、坚固了,然后慢慢的开始去行持。这样,这个是它必定的次第。 【“集学论说,如是至心于有情所,已舍衣食及房舍等,若受用时当作是念。”】 那么论上面又告诉我们,现在我们既然照著上面,至心,那个心里的的确确不说,不说一个空话,以及确确实实如实的一心一意的,把所有的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那送给别人的时候,结果是别人的你还自己去受用它,那怎么办呢?他现在告诉我们,为利他故受用此等。哦!我现在这个东西都送给别人,都是别人的,别人的,却我去受用它。这下面还有个道理在哦。所以这句话说,因为你已经想成别人的。那个时候,你去受用它的时候,你就想,嗳!我为什么受用啊?为利他故。我这个身体送给别人,既然送给别人要别人帮忙的话,要怎么办?希望这个身体产生最大的功效去利益他。所以这样的关系,把那个身体,不妨养得肥肥胖胖,啊!不妨养得非常健壮。不但不妨,而且需要。前面告诉我们,所以你不圆满的身体是不可能啊!因为你没有一样东西少得了的,为什么啊?你要做最伟大的利他事业。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这一点。所以,一再本论提醒我们,你先不要在枝叶四周转,根本因把握住了,你怎么做就对。就这个原因。不但世间世间的东西啊,我们做的还嫌少耶。世间做的现在那一个人能够比得上,而现在我们说死了以后,把眼睛送给别人,佛陀啊活生生的就把眼睛送给别人,头送给别人,没有一样东西不送给别人。嗯!对我们现在来说。不要说啊,活的不应该送,依我的话,我死了我也不送,这是老实话。这个为什么原因?就是啊,你这个次第弄得很清楚,假定说我今天内心当中已经确实晓得生起了,那没有关系,我会写遗嘱,死的时候送。如果身心里面更强了,我眼前就送,巴不得就送出去。这个一定要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所以本论的真正的好处地方,如是理,如是量,如是次第。它每一个地方,这么明确,而这种道理啊。都是在我们自己内心上面,你只要如理观察的话,一一像天平上面秤出来,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若忘此心,爱著自利而受用者,是染违犯。”】 对不起,你已经送给别人,你之所以啊,受用这个东西啊,要帮别人忙,现在呢?你受用了,而既然忘记掉了利别人的话,你为了自己的话,那个时候啊,什么?犯了。犯了菩萨戒了。而且是有染污的。 【“若无爱著或忘安住缘利一切有情之想,或贪利益余一有情,非染违犯。”】 这个都是戒上面告诉我们的哦。等到真正讲到瑜伽戒的时候,有很详细说明。那么!这个地方就是简单的说,说你啊!受用是受用。但是呢?那个时候,你忘记掉了,你为什么受用。所以我们记得吧!前面说过,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就是这个。你前面这个忘失了以后,为了自己,那完全错了。后面一种呢?你忘记了,安住利益一切有情,但是呢?你不是为了自己贪著。这是一时的忘念。或者你现在虽然利益,不是利益一切有情。利益于一个。譬如说嘿!这是我的亲戚朋友,那我就去帮忙他去。是帮忙他,对不起,那个时候跟菩提心不相应,啊!利益一部份。菩提心它后面告诉我们,广缘一切,广利一切。虽然你送的时候,送一样东西,送给一个人。可是你的心始终是,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这个心一切时候,遍缘的。所以为什么?发了菩提心以后,作这个功德会这么大。就是你这个心啊,是无比的大。因地当中有这样清净的心,所以自然而然感的果会大,这个原因在此。那么在这种情况呢,虽然犯了,但是呢?非染违。这个染污就是心里的染污。这个染污相就是什么?自利,爱著。啊这个心拿掉的话,那么这种无记性,无记性的话,实际上是犯。但是呢?并不染。这个我们要分得很清楚。 【“于已施他,作他物想,为自受用成不与取,若价满足,犯别解脱他胜处罪。”】 嗯!要注意哦!这个地方有人说,对啊!你实际上已经犯这个戒。说你实际上已经送给别人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你也是想,这个已经送给他了,结果你自己去受用。那不是变成用了别人的东西了吗?照著戒上的规定,规则,你拿别人的东西,满一定的数量的时候,你就犯了他胜处。他胜处是最重的重罪,这个就是破坏了菩萨戒体的,那么关于这个论典啊,下面有几种说法,这个要辨别得清楚的。 【“此中有说,以回施一切有情,待一有情价不能满,故无他胜。”】 有人说,你现在要送给的,送给所有的一切众生,这样的,现在你单单送给他。啊!要送给一切有情,譬如说,我从一切有情方面盗了,譬如我们现在随便说啦,现在国家的法律,盗了五块钱没关系,盗了十块钱要关起来,盗了十五块钱要杀头,假定这么样说啦。这样,那么现在呢?我这个地方的布施,说送给一切人。然后单单从一个人上面算的话,不算。嗯!因为我现在好像说,啊送给你们,每个人你们都有。可是呢?我现在单单取了他,其他的我没有犯你们了。第一点是这个,所以他说,不算。 【“有余师说,于一一有情,皆施全物,前说非理。”】 啊!另外一派呢?说不是全部的。说你对任何一个有情,任何一个人,你把你的全部的东西都送给他。不是说总的,而是每一个人来说,所以你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面用满了这个钱的话,就犯了。又有人说。 【“虽已施他他未摄受,故无他胜。”】 另外一种说呢?你虽然想送给他,但他并没有接受啊。啊!所以并没有犯。那么种种的说法,现在呢?大师告诉我们。其密意者。说上面这个真实的意趣,是指什么? 【“谓于人趣至心回施,他亦了知执我有时,作他物想为自利取,若价满足可成他胜。”】 就是说,你布施的对象是人。然后呢?你的的确确要送给他了,他也晓得说是这个东西是你送给他,觉得这是他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之下,你拿它用,而满这个犯罪的这个数量的话,那是犯了,那是犯了。譬如刚才说,偷了别人五块钱,那么就处罚一下。盗了十块钱,就关起来。盗了十五块钱,要怎么,就是你偷满了这个,盗满了,那么成这个罪。那是说,不但你自己送给他,他也晓得这个东西,你已经送给他,属于他的,那才是。 【“故说是为他部之义,亦不应理。”】 所以说,这个他这个前面所说的不合理的,我们要了解。这个才是正理的说明,前面说施别人的东西他物想的这个正义。 【“若谓受用他有情物作利他事,由作是念而受用者悉无违犯。”】 那么?假定说你啊,这个东西都送给别人,然后你受用的东西都是别人的,你所以这样的话,是为了什么?为了利益别人。是的啊。你把这个东西,也送给别人,然后呢,你用这个东西利益别人,这个并不犯。下面,论上面,说明这件事情。而且举个比喻,这个比喻一看就很明白了。 【“以有主财护有主身,若由是念受用无罪,仆使恒时为主作业,非自有财以为存活。”】 说这个现在那个东西啊,我这个财物啊,送给别人,所以这个财物啊是有主的,不是我的。然后呢?我现在这个身体也是送给别人。对吧!我这个身体也是送给别人,同样的是啊。同样的。那么现在呢?接纳别人的财,来保护,来维持这个别人的这个身,这样。你能够这样去做的话,去受用,没有罪过。就像下面说,做别人的佣人一样,这个佣人啊!是的啊!我这个身体是属于那个主人的。然后呢?所有的事情是忙主人的事情。结果呢?我受用,吃、住、穿都是主人的,对不起,没关系,没关系,应该的嘛,就是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学菩萨的人,也是这样。这个心通通送给别人了,但是你还去受用它,因为为什么?同样的,你这个身体,送给别人了所以啊。为了要帮别人,所以你去受用它,还是为了他啊!那就对了。 【“设作是念,此诸资具已施有情,他未听许用当有罪。”】 无如是故。那么有人这么说啦。嗳!你送给别人了,但是他没有允许,或者你没有跟他说明,这个不对啊!这个是没有过错的。他下面说就像仆使一样。 【“譬如有仆善勤主事,主因病等其心狂乱,虽未听许受用无罪。”】 是的现在呢,我们哪待人家做仆人,那么一心一意的努力,而且善巧的不是做坏事,好的,为主人而忙。结果这个主人啊,就是病,病的什么?病得神经错乱,神经失常,他可不知道,所以我尽管这样做,嗳那个世间的人,就不同意我这样做。你既然说你送给人家了,你这样去做,那么人家不同意,那你不是错了吗?那个没关系啊!他下面,为什么啊?那个人家就是你的主人那个心狂乱,他却在迷糊当中,只要你了解得清清楚楚,你现在这样做,对你那个主人是正确的话,那没错。所以虽然不要他听许,你受用它,没有罪过的。就个道理很清楚,这是我们世间来说。所以我们古人有一句话,要听自命,不要听乱命。这话怎么讲呢?说古人哪有的人哪,生前就是遗言,遗嘱啊,相当于现在的。将来啊我啊身后啊,这件事情该怎么办?那是他正常状态当中,所说下来的遗命。到后来或者是临终,或者受了特别的影响,神经错乱的时候啊,他改变了他的原来正确的想法,这个叫做乱命。大家晓得不晓得?所以啊!他不听呀!他不听。这个中国古代有一个结草衔环的故事,不晓得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个在春秋战国时代啊,有一个好像是魏文侯啊,是那一个,我忘记掉了。那么他自己啊有一个非常得宠的一个,这个宫妃,那么换句话说,诸侯天子多有很多女的啦,非常得宠,那么他很欢喜她。所以平常的时候,都立下遗嘱了,将来他身后吗?就是怎么排遣,怎么安排那些,这样。后来他到以后老了,生病了,他自己心里面,放不下,他就又重新订立一个,怎么说啊?他说我死了以后,我很欢喜的那个要她殉葬,就是我死了以后,把那个活的,我欢喜的,活活的把她葬到我的坟墓当中去,后来没多久死了。死了以后,他当然真正的这种大官,那个春秋的魏文侯,实际上就是诸侯了,那个时候,各小国的国君。那么这个后来他那个儿子,嗣位的时候,看他的父亲说临终的遗命是如此,但是以前他父亲立下的遗嘱,告诉他,他身后如何安排。所以这个叫自命。自是自己的自。还有一个乱命,虽然是同样的。一个是自命,一个是乱命。虽然同样的命令,可是他这个儿子脑筋很清楚,说嘿,他后来他这个乱命不要听,所以把他父亲的那个后宫把她如理安排。以后他跟人家打战,打战了以后,打败了。唉呀非常紧难的状态当中,那个敌人啊,追他的时候,嘿忽然之间看见那个敌人的马前,有一个老人在那个地上啊,那个荒野当中打嘛,那个马前面啊,有一个老人在那个敌人的马前面,把那个草打了个结,所以啊,把那个马蹄绑著了,那个那个马啊,那个敌人的马就跌了跟斗,所以那个敌人就没有追上来,他就救了他一命,救了他一命,到后来,这个老人在梦当中我告诉他,我啊!就是某人的父亲。这个就是女的。因为你啊生前听从你父亲的自命,没有乱命,所以救了我女儿一命,这是非常正确的,你有这个德行,然后我也来报你这个答。世间的事情尚且如此。所以佛法也是如此,所以没关系,现在世间人都是发了神经了,不是发神经啊,无始以来,为无明所缚,我现在觉醒了,你现在呢?的的确确觉醒了以后,你去侍候他们,虽然他们不听,你做对了,没错。未继续下去。 【“现于有情一切不施,以心惠施实为欺诳,故如此修全无坚实,莫生不信。”】 嗯!上面曾经告诉我们说,布施的自性,特质是指什么啊?是指我们的心,是我们的心里面。结果呢?也有人这样说,我这个心好就好了,我心施就好了,实际的行为上面也就不管它了,拿这个心施做为一个借口,那对不起,那倒是自欺欺人之谈,都是自欺欺人之谈。所以啊!假定你真正有了至心要送给别人这种心里的话,那一天到晚就想著要送,一有人来,马上送都来不及,不可能说,啊心里面说我要送的东西摆在那里舍不得啊。所以说这个地方要辨别一下。眼前啊!对于有情啊什么东西都舍不得,而说唉啊!这心惠施。啊!这个是什么?这是欺诳。欺骗,欺诳,所以这样的做法啊,全无坚实,都是假的,都是空的,这个道理要正确的认识啊。要生起净信心来啊。不要嘴巴上面啦自己说说。 【“即前论云:‘若有一类于如是行,诸菩萨前未见实施而不信解,不应道理。当知舍心最希有故,于此道理,有起疑惑,不应道理。’”】 上面就广辩这一类啊,说,因为第一个说真正的学菩萨的行者,他并不是一开头的时候啊,就舍头目脑髓的,所以在这种状态他觉得嗯菩萨是应该舍头目脑髓,实际上他不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不懂得道理,总觉得应该舍头目脑髓,现在看见那些人啊,没有真实的去做啊,他不相信,这个不合理啊!这个是辩前面一半。所以眼前啊,我最近啊偶然听见人家说,现在有人大家在辩论啊,说死了以后啊,这个眼睛等等啊要不要送,这个道理。各说各的,说得很多,大家来问我。那么我没回答,所以不回答,现在这个地方最好的说明,问题不在舍不舍,前面已经说过了,这个内容知是如何?量是如何?次第是如何?你刚开始的时候,的的确确不但发了这个愿心,而且受了这菩萨戒的行心。所以这个时候,你要修的是什么?内心的意乐,在这种状态当中,你不舍不算犯。反过来,等到你那个意乐修了坚固了,当然舍,不但是啊,死了以后舍,眼前都要舍,何况死了。所以它的问题,不在形相上面。而在这个特质上面,因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不能从那个形相上面看了就说他不是。反过来,如果我们不懂得道理,判断别人是错。反过来我们自己说,哎唷,我们现在也学菩萨行了,那么这个时候,也要衡量衡量自己。如果说没有达到足够的量,那个时候啊,你,不实际上的行动,对的。反过来,你如果说,自己心里拿这个做为借口,而实际上,根本没有修这个舍心,这个说,耶,菩萨吗?主要修心里的意乐,我心可舍了,而那个时候啊,而实际上东西舍不得,乃至于根本没有修这个心,那就错了。这个辩得非常清楚,非常清楚。所以本论从开头到现在,一直下去,一直说,到那个时候,你只要观察自心啊,非常清楚。更说,假定你听懂了这个道理,不在实际的形相上去努力的话,那都是空话,没有意思。当知舍心最希有啊,故于此道理,有起疑惑,不应道理。前面就说了,所以这个地方再说,这舍心真正希有的在这里。在这个地方。那么这个舍心呢?所以为什么?紧跟著前面,说单单说心思,而实际上行为舍不得,这是欺诳,说完了这个,下面就告诉我们舍心最希有。那个地方我们辨别的出来,这个心是什么样的心?如理如量,相应的心。而不是嘴巴上面讲讲的,浮在嘴巴上面的空话。好了,那么现在我们呢已经懂得了。怎么来启发布施的心念,这个善巧的方法,有了以后呢?下面就是布施。要去布施的时候,这个布施它又有不同的方法。所以。 【“第三布施差别。”】 那个布施的真正开始送的时候,它还有不同吧!那不同分三样。 【“一一切总依当如何行。观待别依所有差别。布施自性所有差别。”】 那么,嗯!那么我们布施做任何一件事情,有它的一个原因。你根据什么原因,依据什么而去做这个。整个的原则是如何?然后呢?观待别依,等到你去布施的时候啊,由于你所布施所依制的这个特质,比如说,出家在家等等也有差别。最后就谈到布施本身又有什么不同。我们看一下下面就了解。三个项目当中,各别所指的是什么?初中总一切依。换句话说,我去布施的时候,整个的大原则,根据这个,依据这个,是来布施的。那么这个根据是什么?分六点。这是我们布施的时候,应该有的正确的认识。换句话说,我们布施的时候,以这种心理,基于这种心理去布施的。这个心,就是我们所依的。有六样东西,这六样东西都是最殊胜的。第一个呢? 【“依殊胜者,依菩提心。”】 我们这个布施是依菩提心,由此发起而行布施。嗯!有这样的心,平常我们送人家一点东西的话啊,都是什么啊?都是为了自己。送礼,你为什么送礼啊。哦,要有所求。或者是他给你东西啊,你感恩。而且都陷在那一个圈子里面了。绕来绕去绕我,然后呢?进一步啊,你把我放掉了。那个悭贪的执著之心没有了,但是没有去想舍。他现在呢?要舍,而是什么啊?要为利益一切有情,不但利益一切有情,得到世间的快乐。要共同圆成无上菩提。这个所依殊胜啊!这个叫菩提心。嗯!叫为利有情愿成佛。以这个心,没有一样东西可以跟它比的。第二物殊胜,你送的,所要用来送的东西,这个东西也是非常殊胜。耶,同样的东西,拿到了菩萨手上的话,这个东西就变得非常殊胜了。为什么呀?总诸施物无余行施,若于别物而行施时,亦应不忘总施意乐。现在菩萨的布施啊,就说我发心那个时候开始,所有我的东西通通送给别人了。就是这样,这样的。所以他这个所依的物本身特别。尽管我今天送给你一个铜板,任何一样东西,但是呢它整个的说起来,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啊!它就是以这样的心情,我的一切送给你们的,你要用多少,就给你多少,反正这个都是你们的。所以任何时候,他所施的内容,尽管是个别的一样东西,一块钱,一样什么东西,但是他内心当中,总是根据这个内心,所有的东西送给你们的。你要,来,拿去。就这样。这第二个。还有第三个呢?所为殊胜。你为什么要去施。你的目的。为利一切有情眼现前安乐究竟利义而正惠施。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十三卷B面 为了利益一切有情,利益一切有情分两方面,以同样的是眼前是增上生,究竟决定 胜,我们要求的是这个,当然别人也是如此,别的刚才说私的是,你目的干什么?弄了半天还是为你自己,现在他是利别人,而且是利一切有情,眼前我们普通一般的送,这是对他眼前有好处,将来也没有好处,现在我们这个布施不但眼前有好处,将来永远都有好处,这个无出其右的,所以这个三样。第四, 【“善巧方便殊胜者。”】 哎!送的这个方法是美极了,好极了,善极了,巧极了,为什么啊? 【“经说无分别智之所摄持。”】 嗯他以无分别所以施的时候啊三轮空,这不著这个事相,不会受染污,那么初发业的呢?教我们刚才初心行人呢当以空通达法无性慧之所摄持,虽然我们并没有真实的证得,但是啊已经了解了法无自性,这个智慧,这种心理去送,我们前面讲闻思修闻思修,这个真正的无分别智是修慧相应的,而我们现在刚开始的时候呢,闻思相应,前面我说过几次啊,前面都是方便说,真实的闻思慧的特质是什么呢?慧的特质就是没有错,破烦恼,可是不是说随随便便的啊枝叶上头,他那个破烦恼啊后面告诉我们的,一定有他的重心,从根本上面破了枝叶自然破,但是呢?一下要找到根本找不到,譬如说我们现在烦恼的不得了,你说一下啊要谈一下细的题目你没办法,所以把粗的地方慢慢的弄,所以广义的来说啊,整个的广义的来说,是的,对治烦恼,可是这个我们通常讲毗钵舍那,那个慧的特质并不是讲我们普通的,哪眼前啊小小的吵一个架啊,说啊,这个破除了这个叫智慧啊,这个这个如果说这个讲是智慧的话,应该这样说,就像说这个是不是麦,麦是谷类,没错,但是谷不一定是麦,啊这个辨别我们要清楚,好像说我是人,也没错啊,但是呢人?就是我了,除了我以外不是人,这个是错的,啊这个地方我们顺便讲一下,因为避免啊,大家对这个闻思修的这个定义弄含糊,那么这个已经说过,真实的这个严密的定义,一直到最后那个毗钵舍那部份,他会说得很清楚,闻相应是什么?思相应是什么?修相应是什么?那个地方说无分别智摄持,那是修相应的,而我们现在前面初发业的人呢?就是闻思相应的,记得吧!前头说八因三缘的时候,那个三缘,就是刚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心理是什么状态,那就是我们现在下脚第一步开始的时候,那么这个是第四殊胜,所以我们送别人东西时候啊,心里面要怀著这个念头,现在我送,是的这个都是回向无上菩提,就这样,那个菩提的翻成中文就是觉,觉些什么?当然,这有两样东西,啊!一个呢了解实际上的胜义谛,真实的状态,一个了解世俗谛,那么唯识法相上面叫如所有性,尽所有性这两个,对于这两个的特质,你有了这个的认识,这个正确的认识,这个叫智慧,嗯,下面,五、 【“回向殊胜者,回向施善于大菩提。”】 平常我们做了一定有功德的,啊,然后呢!我现在这些功德啊目的为什么?为了这个求这个,不求别的,第六 【“清净殊胜者,摄大乘论说,灭烦恼障及所知障。”】 前面东西都是染污的,现在我这样的做这个事情的话,能够把这个烦恼障跟所知障彻底弄干净,所以啊,他的清净,别的是染污,这个六点是他的殊胜的地方,哦!所以这个总一切事,换句话说布施的时候,哪,这个布施之所以成为波罗蜜,所以能够渡这个生死大海到达彼岸的原因,根据这样的特质,嗯,进一步,布施一度当中是具足六种波罗蜜,如行法施防止声闻独觉作意,名为持戒,布施本生当然是就是布施度,那么,然后呢?你行法施的时候啊,那个时候就是讲说佛法修持等等,防止这个声闻独觉二乘作意,这个就是持的菩萨戒,于种智法信行堪忍。那么对于这个无上的大菩提一切种子这个法,能够信、能够行、能够忍,安住在这个上头,我们这一点啊说起来啊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昨天有一个同修啊,曾经问起我来,说现在有很多人啊,对这个啊大小乘之间啊有种种的不同的论点啊,啊就这样,那么我就跟他说,这个概念啊是呀,你说他重要是重要极了,但是啊你要真的帮助别人啊,是也难极了,所以我们至少现在我们不必深谈,对我们自己眼前修行第一步这个最重要的,建立这个正知见真难啊,我为什么说帮助别人很难呢?我们不必从理论上,这个理论啊长篇大论不晓得说到那一天,佛在世的时候啊,耶他就是啊,处处地方希望把最圆满的教法带到世间来,但是真正接受他的人却不多,“知”,至少是有人接受了,还有一些人,佛的这个公案当中有十四无记,大家晓得什么叫十四无记啊,这个十四种情况佛不回答,佛为什么不回答,佛说明一个理由,就是啊,佛虽然啊具有不可思议的无穷妙辩,四无所畏,十力四无所畏,他没有一点畏,啊在任何情况之下,了解一切事情,但是碰见这种事情啊他就不开口,对这种事情啊,你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佛都莫奈何他,所以凭我们现在就有力量能够说服人家了吗?所以在这个地方我随便一说,啊真正重要的这个地方,我们眼前对我们真正重要,真要帮别人啊,还非自己啊对这个东西有正确的了解,绝不动摇,信得过,然后照著去做,能够堪忍,要不然的话自己啊弄得心动摇,怀怀疑疑哪动动摇摇,那你自己都站不稳脚跟,你怎么能帮别人呢?啊所以这个对法的,然后呢?你要行布施的时候啊,对不起,你虽然去帮别人的忙,可是有的时候啊,别人就不一定领情啊,我想这件事情我们大家都感受的到的,哎呀,你不做嘛,躲在后头,但也没关系,你去忙了半天啊,这个人觉得要你这样做,那个人觉得要你这样做,哎呀,你觉得我不做,没关系,做了以后啊,这个人这样,那个人这样,你弄个啊晕天脑胀,这样,忍恕他骂,啊他们现在人家还没骂我啊,嘀咕几下我们就受不了了,这个什么啊,忍啊,所以布施啊,你真正的要想做到的话,一定里边具足了忍辱波罗蜜,还有呢?你要这样去做,令法施倍复增长,发起欲乐是名精进。啊尽管这样我还努力去做,这个就是精进啊。 【“心专一趣不杂小乘,回向此善于大菩提,是名静虑。”】 你专心一致不为其他的动摇,不夹杂其他的这是静虑。 【“了知能施所施受者悉如幻化,是名般若。”】 这个布施所以成波罗蜜的,就是由于这个前面所说的了解,你送给人家不是为了你 自己,啊为什么为了别人,平常我们做不到的,哎现在了解了原来这个本身就是虚假的啊,哦!对这个正确的了解,这个智慧的特质了解一切世间的万事万物的真实的特质是什么,性空所显的缘起的相,所以他是如幻如化的相,他正代表没有他的特质,你了解了这样,然后呢行为上面尽管去自然行施,心情上面是了无执著,那个就是啊,慧所摄持的方便,方便所摄持的慧,所以说,应无所住了行于布施,那个就是布施度当中所含摄的般若,六度具足,啊具足六种力最强大。那么这个是八千颂广释所说。八千颂的广释就是般若,大般若的解释的,说得很清楚,嗯这个是总一切啊总括的来说,第二呢?第一这个第一就是说,我们所依的僧,修菩萨道的初逆行者,都是我们人,总之,经说在家菩萨应修财施,出家菩萨应行法布施。个别的来说,那么因为你所依的修行的这个身不一样,所以布施的方法也不一样,在家人应修的是财施,出家人应该用的法施,所以菩萨戒上面说。 【“舍利子,若有在家菩萨。”】 如果修菩萨的人在家人,那么以七珍宝充满克伽沙,克伽沙就是恒河沙,恒河沙数诸佛国土,供养如来应正等觉。啊那么这个是出家菩萨所应该的,他上面所供养恒河沙佛,实际上呢,广利一切,舍利子,若有出家菩萨,那么出家人怎么办呢?开示宣说一四句偈,此所生福极多于彼。 【“舍利子,如来未许出家菩萨修诸财施。”】 嗯这个里边啊,是讲戒,特别的是告诉我们,我们真正的修行,圆满的僧相出家人,刚开始的尤其是,所以这个戒上面真正说,说这个菩萨戒,在家人是这样的,然后呢?他这个地方是鼓励强调法布施,那么所以出家人的法布施的功德,这么个殊胜,在家菩萨有这么大的供养啊,不如出家菩萨说一四句偈,他的福多,下面一句话很重要啊,说出家人啊,如来并没有教我们修财施哦,所以我们现在出了家以后,哎呀忙这么多事情啊,对不起,这不一定是我们该做的,不是不要做哦,不一定,那么什么东西来判断呢?在下面,下面啊集学论说了,此中密意,这个里面有一个内涵的,什么内涵啊,障碍闻等,谓遮出家特集财宝而行布施,因为你真正修学的内涵啊,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正知见,那个东西一定要靠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惟,现在我们真正努要的要忙就是忙这个东西,啊,假定说你现在说哎呀修布施一天到晚忙别的事情,这个不管的话,那么对我们正确的修行的这一条路是个大障碍,所以这个不可以,遮止的,这个遮止的,说,所以说你特别忙了去弄了财,然后自己去布施,这个不可以,这个不可以,而另外一种状态。 【“若无妨害自善所作,由宿福力所多所获得,当行财施。”】 你自己并没有忙这个,啊但是因为那是宿生的福德因缘,自然而然那个财就来了,来了以后这个东西你要送出去啊送出去的,譬如像我们老和尚一样,他,我最佩服他的,他从来不忙这个事情,那个时候在这里啊办学,没得饭吃,没得饭吃嘛,我们出家人该干什么,讨饭嘛,拿了钵到马路上去讨,这样啊,这真了不起耶,但是现在哎唷现在那个财源滚滚而来,这是他什么,他的修持,他从来没求过,从来没求过,这个好了不起,然后呢他一点都没错嘛,他只要看见什么人家,哦,那个财拼命的送出去,对,就这样,我们出家人要做的这样的做,那就对了,这个有两点啊分得非常清楚非常清楚,啊,所以说我们不要说哎呀我们哪!那好像做了很多功德啊,要晓得那个功德的特质在什么地方。根本因一定要把握得住,不要在那个差别因,其他的上面啊弄,这一点分清楚啊,好重要好重要。 【“霞惹瓦云:‘我不为汝说施功德,我是宣说摄持过患。’”】 嘿那个祖师就告诉我们这一点,耶避免,他们都是出家人啊,避免他们忙这些事情啊,要告诉你啊,摄持的过患,你了解了去除他。 【“是于出家辛勤追求,集积财宝而行布施啊,令其净戒多生疮尤不喜之语。”】 这个里,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就是说你出了家以后,你出家人的真正特质要弘法嘛,要弘法你先要去了解,了解去如法,这个才是,结果你忙了半天你自己都不如法了,请问你还谈什么,不管行财施行法施,都是如此,财施固然不可以,法施也是如此啊,现在我们很多人啊,大家去弘法,我常常感觉的,哎呀,这个实在是也有一点啊,我不晓得怎么说,所以很多人劝我,哎呀说你老人家怎么不出来啊,哎呀,说种种道理好像你不去法施啊,我自己晓得我当然愿意法施,可是我自己对佛法没有懂耶,我不去施至少啊我没有害人家,我自己对佛法没有弄错了,根本已经弄错了,然后你告诉别人家,人家觉得,如果是个在家人,如果是个天主教徒,我宁可跟人家讲佛法,那没关系啊,人家说起来,他根本就是天主教徒乱讲,不听他的,那在家人他信仰了佛法就觉得那些法师们了解的道理,结果我一开口说错了,结果呢?他们听了把那个错的当做对的,当这种情况产生了,他自己觉得这个就是法,先入为主的概念,正确的办法倒是听不进了,法就这样衰了,我自己深深的感觉到这件事,所以我非常害怕,这真正讲起来啊,我真惭愧啊,财施固然做不到啊,法施也做不到,所以你说我不做嘛,耶我正在做,因为我为了要帮忙别人,我至少自己要弄清楚耶,然后弄清楚了你才有机会帮忙耶,这不是很清楚吗?所以不但佛法如此啊,世间没有一个如此啊,世间所有的人说,哦!小孩子长大了以后,将来希望他发大财有高的名位,那个时候啊,不但是他没有赚到钱,还送到学校里边去,还要在身上赔钱,对不对?耶,你说你养了这个儿子,希望他将来赚钱,你怎么还赔他钱啊?正因为将来要赚钱,所以你得培养他,这道理不很明白吗?然后你送到小学,这个叫小学一年级最低,正因为你将来希望他爬的很高嘛!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弄得清楚,弄得明白,我们谈佛法,佛法靠什么啊?如理如量的正确内容,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辨别的清楚啊,是在家的忙些什么?出家的该做得如何,这个一定要辨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下面,嗯!施性差别,施性差别第三样,那个布施自性他有不同的,那一个?财、法、无畏,那么这个法施跟无畏施简单,所以先说财施比较内容广泛,所以摆在最后,平常我们说的时候,是财施摆在前头的,所以现在看法施者,谓无颠倒开示正法。诺第一句话就说得清楚的,你那个法施是什么啊无颠倒啊,要没有一点点错误的,把正确的方法开示,说,刚才我说的我为什么我不敢出去,因为啊我出了家以后啊,啊听见的五花八门各说各的啊,啊是大乘小乘性宗相宗,啊然后呢?这个是净土这个禅,这个什么,唉!各说各的你不晓得怎么办?很清楚很明白,这个里边是有了问题了,如果说你听见了随便拿一点,拿出去的话,这是在这个混乱当中增加混乱,现在他告诉我们的法施是无颠倒,正确如理的,结果你不施还好,为什么,垃圾少一点,你越施的是垃圾是越多,叫人家是根本没办法解决,所以一句话说得这么清楚,前面已经告诉我们,我们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对那个大乘应该信,应该解,还要堪忍,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动摇,那个忍两个字不容易哟!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个如理的认识,然后呢?如理的思惟,一切得到了正解,胜解以后,譬如说在天台讲,大开圆解,到那个时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动摇了,那个时候,对了,不管人家怎么说,天塌下来你心里边了不动摇,这样哦,现在这个是谈不到,我自己本人来说,由于啊得到善知识的摄持指示,啊,至少有一点啊我自己觉得蛮高兴的,不管外面啊说得天花乱坠,哎呀大家怀疑,我也没有力量帮助人家解答,说服人家,可是我至少我内心当中的的确确没有,再没有什么疑问,不是说我开了圆解,不是,是因为啊,碰见这种问题,这善知识都告诉我了,我这个只是说,起码的、有一点点,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开圆解的,我已经可以出去弘法了,现在没有没有,所以我把握得住这一点啊,所以自己安住在里边,自己修行,把稳了不敢动,否则的话,连他修行不敢动这点做不到,哎唷,你要不晓得怎么办是好,哎呀又要去动啊荡啊西啊弄啊一生空过,所以这个地方啊,尤其是做为我们同修们,出家的同修,准备出家的同修啊,这点很重要,啊那么菩萨不但是对于这个法,菩萨是要广通五明,还要对世间其他的,如理教诲工巧等明,世间无罪事业边际,令受学处。哪、广学五明,凡是世间所有东西啊,都要相应的,这世间法也要无罪的喔,要正确的喔,嗯所有的事情,那么特别是受该菩萨所学的,这个是法施。 【“无畏施者,谓从王贼等人间布畏,狮虎鲸等非人怖畏,水及火等大种怖畏救护有情。”】 这个容易啊,这个无畏施,使人家能够得到啊不恐怖,啊这样,我们就是分这几部份,那么现在那个布施本身三项当中,法施,无畏施以及第三个,财施,因为财施要详细的说,所以现在呢?紧跟著下面说财施,这个财施部份,分两部份,第一个,实舍财施,啊实际上东西送,第二个唯意乐施,单单心里。下面这个广辨啊真妙,我们看初中分三,舍财道理,若不能舍当如何行,习近对治布施障碍,第一个就是布施,他有布施的正确方法的哦,还有呢?如果我们不能舍的时候,那么应该怎么办?嘿他有,因为实际上的要舍嘛,有的时候碰见一些事情,的的确确你不能做,那么再怎么办?他有一个正确的方法,还有呢?万一有障碍的时候,你怎么对治这个布施的障碍,一项一项,第一个呢?就是舍财道理,这个送实际上的布施财物的时候分,惠施何田,何心惠施,如何行施,施何等物,你布施的对象是什么,布施的时候心里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心里去布施,以及,然后呢?以这一种心里拿了这个东西送给别人的时候怎么个送法?以及送所送的东西,什么东西可送不可送,他每一个地方都有很明确的说明,如理不如理,嘿这样,现在看第一个惠施何田略有十种,这个比较容易。 【“一诸亲友于自有恩。”】 这个。 【“于诸怨敌谓作损害。”】 第二个。 【“三中庸者俱无恩怨。”】 平常我们送啊,自己好的啊就送,冤家不但不送啊,还是啊我们害他,中庸的无关紧要,他现在真正布施的,三者一律平等。 【“四有德者谓具戒。”】 五。犯戒的反过来,哦,你看,六是劣于己。 【“七是自相等。八是胜于己。”】 不管任何。 【“九是富乐。十是贫苦。”】 从这个里边看,他是包含了一切对象,不管是从你的感情上面来说,从他德行上来说,从他的富乐来说,从他的地位名闻来说,嗯一切这样都是我们布施的对象,这个就是田,这个就是我们啊成佛的资粮田,所以前面告诉我们啊,说啊我们恭敬佛是为什么,因为佛能够使得我们究竟离苦得乐,但是真正究竟离苦得乐,你要广行六度万行,现在那些人就是能够成就你究竟离苦得乐,你为什么不敬他呢?正是我们要恭敬的呀,所以眼前我们平常要多观察多思惟这个道理,尤其是我们出家的同修,啊,这个地方我也说,眼前我们这个团体真正和乐的原因,是任何一个团体啊,一定是龙蛇混杂,在普通世间上面啊,三个人在一块的话,大家就不行了,所以人家说,一个嘛去担水吃,两个嘛是扛水吃,三个啦就没得吃了,嘿,现在我们不,人就是越多越好,啊我自己有力帮助别人,他没有力,嘿这是我的资粮田啊,他懒惰啊成就我成佛的功德啊!我是越做越高兴啊!就这样,就是我现在力量不足的时候,心里边我们跑到这里来学什么?学这个嘛!就算你做了辛苦了,回头想想,哎呀,好的兴,好的是他呀,啊他现在啊,就是我虽然啊,多做一点点,可是至少我从他身上面,晓得我,我啊以前的心里啊是如何的颠倒,看见他了使大家嫉妒障碍,啊他现在提醒我,你看,我这个心里面啊,就什么?悭贪啊!这么厉害呀!是不会放人家不下的,第一个,这里啊,说明了,万一碰见这种情况,自己放不下人家的时候,那是自己学,我跑得来这里来干什么呀?你去问他一下,问题就解决了,问题就马上解决,如果不解决赶快到佛堂里面多多,好好的多磕几个头,啊,说真正我们为什么要忏悔就是这个,就是这个,啊这样一来的话,自然而然啊嘿就算是不会做得很好,至少这个里边啊,大家没有什么争论,对吧,从这个基础上面,所以一定消极的防范,才有积极的增上。根本的意趣就在这里,那么现在呢?这个我们了解了,进一步啊说,施的时候心是什么样?意乐分二。这个意乐就是,你实际上面把那个东西财物送给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状态,刚才那个大科里边是啊,没有东西的时候如何修心,这个两个的不同啊这个我们要辨别的清楚,初当具足何等意乐者,缘所为事谓作是念,当依此故圆满无上菩提资粮。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