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6-117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6-117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十六卷A面

  觉得他能够如是信解,这个时候你就送给他,这是无罪,这里面有一点要注意啊,就是容或他像你所想的,他能够深入,或者他虽然不能而你觉得他能够这样,那个时候啊,你自己的意乐当中是正确的,说你现在送给他了以后啊他能够如实的真正的深入信、解,那个时候你送给他,那个时候那是没罪。

  【“若令诸具正信有情,书写相似正法典籍,或外道论,或先已写现在手中而行施者,或从他乞而施与者,是名有罪。”】

  下面这个注意一下,或者我们哪,令那个具正信的有情哪,写,写什么啊,写相似正法典籍,相似正法典籍,喔,也是正法喔,但是呢这是个相似法,或外道论,外道论嘛当然不可以啰,就是我们现在布施啊,布施那种外道,外道正是啊对内道,对佛法有损害的,不可以,不但外道而且佛法当中相似典籍喔,现在把那个经送给别人都不可以,这个是财施喔,如果我们讲给别人家听,法施也是同样的道理喔,这一点我们现在啊往往很容易犯,啊,现在我们看见各式各样的经典,然后呢有很多啊什么那种伪造的经典哪,不谈,还有呢就是不伪造的经典,有很多人现在知见不成熟,啊说了一大堆道理,这个都是相似见解,这种不可以,送那个书固然不可以,说那个道理同样的不可以,佛经里面尤其告诉我们破坏佛法,谁?不是那些外道,有两种人,第一个说相似语,他,你说他不对嘛,嘿,他好像他也讲得对啊,说他对嘛,实际上似是而非,这个一点哪说起来容易辨好像很容易,说难辨是真难辨哪,所以我们真正修学佛法的弟子啊要想开口,要想乃至于不开口,辩论如法与否的话,自己的的确确须要一点努力啊,能够辨别出如理以及非理,尤其是中间的似是而非的那种,那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那么这种情况之下,你送给别人那是有罪的。

  【“手中现有已写似典,菩萨应令改拭彼典书佛圣教,自亦应知彼无坚实亦应为他说其非善。”】

  哪,不要说叫他写不可以,就是现在已经有了那种似是而非的那种,那怎么办?把他改掉,啊改写别的东西,改写什么,改写佛圣教正法相应的,自己晓得他错误的不坚实的,晓得了以后还要告诉他,这个不对的,这个不对的。那么关于这一点哪首先应该有一个能力,什么,自己能够辨别得出来事、证之间,事、证之间,对于目前有太多这种情况,常常有人说,嗳呀,某人啊,老法师啊!你该怎么,怎么办哪?啊,我自己衡量衡量,我始终晓得的很清楚,所以我告诉你们哪,我只是个常败将军,我只是把我的失败经验告诉你们,真正的正法我实在谈不到正确的认识,在座的诸位啊,如果说有这个经验的话,我们互相共同勉励,要想得到正确的知见是不容易啊,所以呀我们说动不动说,嗳呀我去弘法啊,我常常有一个感觉,你法不弘啊,啊,这金字招牌固然人说藏之深山,然后呢等到一旦有时候的话,传之其人,他那个金字招牌不会坏,古来人就是这样啊,那怕世间做生意的人,呃,他愿意把那东西藏起来,等到真正相应的人出来,拿出来这个金字招牌还在,现在我们忙著要想去传哪,你不传不坏,被你一传,完了,为什么?因为人家来学的人,他总觉得呃你是一个法师来传那个法,他自己没有能力,所以跟你学,他把你看成法师,所以结果你所传的是相似之法,他以为这个就是佛法,以后他就拿著这个做为佛法,这个相似的跟正确之间一定互相影响的。真的好的东西来了,他就听不进了,然后呢他就拿这个相似的来判断、来行持,好了,完了,佛法的真正衰就衰在这个地方啊,所以现在有太多人哪心是好啊,了凡四训上面一再说啊,好心而行坏事啊,这是我们哪无论如何应该避免的,绝对不因为你好心而得到的好报,好报究竟是会有的,但是这个外面的坏影响,你先要往往要先受这个果报,啊,乃至于你虽然一番好心,传了个相似法害了人家,你把别人家先送下地狱去,这个是真的好心吗?说到这地方这“相似”两个字,我们应该特别认识,本论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不要说我们现在自己做,就是要求善知识的时候也是一样,这个善知识,什么是真善知识形象摆在那里,而不是那些他略有知解,稍微碰到一点什么,嗳唷,好像乃至于说得头头是道,这种是千万不可以,啊,继续下去。

  【“若诸纸叶犹未书写,有来乞者,尔时菩萨应问彼言,汝今以此欲何所为,若云转卖以充食用。”】

  那么假定那个纸叶,这个纸叶就是以前印度书写那个佛经哪,是一种树叶,啊,一种树叶,就是这个树叶就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纸张一样,空白的还没有写,那么有人要来求,好!你本来是写经的,那就,这个菩萨就问他了,说你啊来求这东西干什么啊?哦如果他说,嗳呀我没得吃啊,现在看见你有纸啊,我来向你求的这个纸啊,去卖掉了,然后呢去吃饱肚子的,这种情况之下。

  【“菩萨若是将此纸叶预书正法,则不应施。”】

  你本来你这个,这个纸张啊准备写正法的,那不要送给他,不要送给他,不要送给他,那怎么办呢?

  【“若有财者应施价值,若无价值,二俱不施亦无有罪。”】

  你有钱,他本来的目的就是要钱不是要纸,那么你把那个纸相当的价值给他,如果说你没有钱的话呢?你根本不施,不施也没有罪,这是第一种情况。换句话说,你那个纸是准备有大利益的用场的,那个时候为了小小的,这个前面原则就说得很清楚,对吧,为了小小的这个,不送,这没有罪。

  【“若非预为写正法者,即应施与,令彼随意受用安乐。”】

  假定你原来这个纸不是为了正法的,哦那么好了你就送给他了,送给他了,让随他的意,使他得到快乐。

  【“如是若乞欲书最极下劣典籍,不施无罪。”】

  他拿去了这个纸,如果来求的人拿到了那个纸以后,干什么啊?写那种很下等的、恶劣的这个书,那个时候不要送给他,不要帮忙他造坏事。

  【“如欲书写极恶典籍,如是欲修中典亦尔,若欲书写最胜经典,不施求者,当知有罪。”】

  那就是说,下劣的不可以,罪恶的不可以,就算是中等的也是这样,他总要有好处的,而反过来他如果说,拿了这个纸张是写殊胜的经典的,那个时候你不送给他,你有罪了,前面那个原则告诉我们很清楚,你送给人家的时候啊,看他的现在,看他的究竟,两个都有利益,这个一定要有详细的比较,那个时候再送,比如像前面那种,啊这个他拿了去以后做坏事不可以,然后呢你送给人家,送给人家说相似法、写相似法,不可以,这是害人的,眼前好像很动听,究竟的话不可以,这个是第二,对于你所布施的对象来说。

  【“三、就自身门不应舍者。”】

  那么反过来,不是这个对象,所受你东西的你布施的对象,而是说你布施的自身,在什么情况之下,不应该呢?

  【“若自了知,于经卷等意义未辨,又于经卷亦无悭垢而将经卷惠施求者。”

  】

  你自己晓得啊,他要来求的这个经书,你自己还并未了解,有一本书你自己还没有了解,他要来求,那个时候啊,下面加上一个条件,说你对这个经典本身啊,倒并没有小气,舍不得这个心,那时候你不要求给他,不要送给他,不要送给他,这个条件注意哟,就是说第一个你自己心里面并没有舍不得,然后呢你自己并不了解,你要求了解他要来求你的时候,你可以不要送给他。

  【“此不应施之理者,谓行如是法施,为成三种随一所须,若不施者,尚有后二殊胜所须,施则无故。”】

  你为什么不送给他呀,因为呀你现在要想研究这个经典的深刻的内涵,了解了以后你才能够如法行持,菩萨的如法行持什么?广利一切有情,然后呢把佛法能够流传世间,他有这样的殊胜的好处,你现在送给他了呢?最多满了他的一点的愿,以及舍了你自己悭,所以这样的做法的话,他虽然不舍,可是后面还有两种殊胜的利益在,你一旦送给他了,后面这两个殊胜的利益就没有了,所以他下面解释。

  【“初一所须已辨讫故,谓我自心都无悭垢,故悭烦恼不须更除。”】

  他这个布施有三种利益,第一个呢就是除掉我的悭贪之心,而像上面这个情况,我自己心里面啊并没有悭垢,既然既没有悭垢的话,嘿这事情不要更办,所以并不违背,而同时如果你不施,不把那个经布施,能够干什么呀。

  【“若不施者,见增众多妙智资粮,施则无之。”】

  所以你把这本经摆在这地方,自己研究的话增加的妙智资粮,送给别人就没有了,如果反过来不施呢?

  【“若不者,便能修集妙智资粮,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即为爱念此一有情及余一切,若施唯是爱此一故。”】

  这个就辨别了,现在你不送给他的话,你就研读深入这本经典的那个集聚胜妙智慧资粮,由于这样的胜妙智慧资粮,能够安乐利益一切有情,这样的,现在呢你如果送给他了,只是为了他一个有情,即为爱念此一有情及余一切,若施唯是爱此一故。你这样的一比较的话,那就不舍了,那就不舍了,因为你不舍那是顾及一切有情,如果舍只是他一个,这个比较,所以不舍。

  【“菩萨地中所须轻重如是宣说。”】

  哪菩萨地中就把这个轻重分别了,像上面这样说清楚了。

  【“入行论亦云:‘为小勿舍大。’”】

  不但菩萨地,入行论也这么说。

  【“故不施此非仅无罪。”】

  所以呀不送给他有大利益,不但是没有罪还有大利益哟,但是不施虽然不施哦,他还有个善巧的方法。

  【“不施方法者。”】

  不是说随随便便的,他有一个善巧方便。

  【“不应直言此不施汝,要当施设方便善巧,晓喻遣发。”】

  你要善巧方便的说明哪,打发他,打发他,那么什么是:

  【“方便善巧者,谓诸菩萨先于所有一切资具,以净意乐回向十方诸佛菩萨。”】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用的方便是这样的方便哟,不是为我们自己的烦恼啊,找一个借口而开的方便哟,这个善巧的怎么说,这菩萨啊修学菩萨的人,把我所有的一切啊以及清净意乐,统统送给回向给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下面这个比喻。

  【“譬如苾刍于法衣等为作净故,舍与亲教轨范师等而守持之。”】

  出家人持那个三衣的时候啊有作净法,就是我把这件衣服啊舍给某人,然后呢我代某人啊来持受这个,这个戒律上面平常我们不大注意,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说你这样做得清净了,你如法受持,实际这个道理是为什么?实际上你了解这个大乘,了解的千真万确,这个大乘行者你的一切受用为什么?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因为要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所以你要利用这个暇满的人身,内是自己的身,外面这个身所受用的资财,的的确确你要那些东西,那么现在呢这个东西,不管是你舍给上面的尊长,不管是舍给别人,就像前面所说的为有主财呀!为以有主身,护有主财,哪,这个是有主的我已经舍给了,然后呢你拿这个身哪保护他们那些,所以呀这个苾刍的这个作净,有他这么特别的意义在,有他这么特别的意义在,所以说已经舍给那些人哪,你代他来持守而行如法事。

  【“由如是舍,虽复贮蓄众多资具,亦名安住圣种菩萨,增无量福。”】

  哪哪哪,这个对了,你像这样的舍法,虽然你呀储蓄了很多东西,但是的的确确这个是啊安住相应的圣种菩萨,不是个败坏菩萨,是一个菩萨而是如法如理的可以增无量福,这地方注意喔特别前面说明,就是说菩萨自己在增上生当中,所以受用这些东西,他绝对不是增长自己的烦恼,绝对不是的,他把持这个东西,他要帮助别人,他要钱他要财,他要身体,他要种种这个东西,所以为了这样而去受持这个,所以他要作一个法,啊,实际上啊说现在我送给某人了,现在是为某人而持,这个比丘戒当中羯摩当中的这个真实的意义,在这地方简单的说明了了,所以。

  【“此于如是一切资具,如佛菩萨所寄护持。”】

  现在你所有的一切资具啊,的的确确都是什么啊,诸佛菩萨寄在那里,寄在你那里的,你是帮忙他而护持著。

  【“见来乞者,若施与彼此诸资具,称正理者应作是念,诸佛菩萨无有少物不施有情,思已而施。”】

  你有了这个上面的这个认识,有了这个了解以后,那么有人来,向你讨啦,讨了以后啊,是的啊,没错,你是代诸佛菩萨看守的,那时你就想,嘿,佛菩萨的目的干什么,佛菩萨的目的啊是无非利益有情,没有一点点东西啊舍不得的,那么既然如此,他来要了,我代佛菩萨看,好好,他来我送给他,就是这样,那个是说他来要的这个人是合理的,如果他来要的不称理,他来要你的人是不合理的,那么怎么办呢?

  【“若不称理,即当念先作净施法。由已舍故,告言贤首,此是他物不许施汝。”】

  如果他在求的人,或者你这样送了以后不合理的话,那怎么办呢?你就想了,嘿,我这东西送给别人啊,那已经舍给送给别人了,那当不是我了,所以对于来求

  的人就告诉他,唉啊,贤首,现在我们说善知识啊、菩萨啊、仁者啊,你这位先生你大德等等,我现在这个东西啊,我已,这是别人的啊,这个别人哪,既然是别人的,我没办法送给你,所以。

  【“●言晓喻。”】

  这个就是布施的方便,上面假定说他,来求那个书写正法的纸等等,怎么办呢?那个纸不送给他,另外。

  【“或以纸价二倍三倍施与遣发。”】

  这样。

  【“令他了知菩萨于此非贪爱故不施于我,定于此经不自在故,不能施我。如是行者是巧慧施。”】

  那么所以他要来求那个,这个经典的话,你不送给他,而把这个经典相应的纸的价更超过几倍的价钱来送给他,让他了解你呀的的确确不是贪爱难舍而不舍,而的的确确你没有权力,所以对这个经哪不自在,自在就是说,那我可以做得了主,是作不了主,所以既然做不了主,别人的,他怎么可以把别人的东西送给我呢?这样的作法那就是我们行者的善巧,对的,所以他不送也有不送的方法哟。现在请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两百七十六页,第二段,第二段上面这个关于外物舍不舍的道理,舍不舍的道理分两个大段,一个呢外物不舍,第二个舍,那么这个不舍当中又分五个小段,前面三个已经讲过,今天讲第四。

  【“四、就施物门不应舍者。”】

  这个第四点啊,就是你所送的东西,说我是能送者,送给一个受者以及所施的东西,所施的东西有一类不应该送的,下面说明他。

  【“若自父母,有虫饮食,妻子,奴等未正晓喻,虽正晓喻若不信解。若自妻子形容●弱,族姓之人,虽说此等不施为奴。然亦即是物之重者,故堕物数。”】

  有些东西不应该舍的,尽管菩萨一切,已经是发心的时候,受戒的时候,送给别人,但是他所以送的原因是什么,为了增长自他善法,所以凡是这一类不舍的就是说,他不能增长而反而有相反效果的,前面说的很清楚,所以他重点哪在舍的原因、舍的目的,所以这样去舍,当舍了以后对他的目的相反的话,那就是不舍的,第一个总则已经说明,那么现在这里呢,细则所以自己的父母,父母当然不能送给别人,有虫的饮食,你送给别人是利人的,这个不但不利人,而且有损,那么平辈乃至于最亲近的妻、子,自己的夫妇、子女,那么以及下面的佣人等,虽然这也可以送人,但是你一定要如理的告诉他,如果不告诉他,或者虽然你如理的告诉他,他绝不能了解也信赖不过,这种情况之下结果他固然是不服气,受的人哪到那时候也会产生同样的不合和的现象,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不送,还有呢就是不管妻也是子,他很差形容软弱,这有病哪,这样如果送给别人的话,人家要派上种种用场啊,结果他身体又差啊有病,乃至心力又差,这个不行,这个不行,还有呢族姓之人,就是他出身很高贵,这个很高贵的出身的人哪你送给别人,送给别人由人家支配啦,印度当年的习惯,那是就是奴隶一样的,送给别人就是奴隶一样的,他出身高贵的人做不来这个事情,他虽然你送给他了以后,跟你的原来的原意达不到,产生了反效果,这个不送,那么原则上呢?上面这一类就是物之重者,故堕物数故,前面曾经哪讲过,就是平常啊轻微的东西,稍微有一点损益,这个影响不大,现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一点点弄得不好的话,就产生绝大的反效果,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避免,避免。

  【“菩萨地摄决择分说,若是三衣及余长物佛所听许,无悭意乐于修善品极所须者,虽不施与亦无有罪。”】

  那么除了上面这个以外,在菩萨地摄决择分当中,摄决择分就是瑜伽师地论上面,讲菩萨地修学菩萨的人,根本意趣说明了以后,本地分就是说明根本意趣,然后呢决择就是这个里边细辨,细辨,讨论一些问题,那是说我们出家人的三衣,这个是自己啊修学佛法必须要的东西,那么除了三衣以外呢?跟我们日常生活必须要的其他的长物,就是多余出来的东西,这个佛所听许的,那么我自己本身哪修学是很用得上,所以呀能够增长我们自己的善法的,所以呀修善品哪非常须要的,而自己也并没有对他,放不下“悭贪”的这种心情,这种情况之下不施也没有罪,没有罪。

  【“如云。”】

  下面就引哪:

  【“出家菩萨除三衣外,所余长物佛所听许,身所受用顺安乐住,若故思择施来求者当知无罪。若顾善品非堕欲贪,虽不施与亦唯无罪。”】

  说我们修学佛法的人,那么在家菩萨当然没有这个,没有这个不须要,出家人那么三衣就是我们这三衣,以及其他的出家人,佛所听许的那个,这个在我们出家修行的人,不要说菩萨就是声闻也是如此,他受用的目的,不在乎长养世间的若身若心的这一个哦生命以及染污,而是由于利用自己的暇满人身,以及暇满人身所必须要的外面的受用啊,修学佛法,修学佛法,所以这个必须要的,如果你对这个有了认识,那么说这个是我必须要的,所以故思择施来求者当知无罪啊。这个如果说你在这种状态当中,是你觉得可以送。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十六卷B面

  所以他不是冒冒然的像别的东西,人家来要我就送给别人,所以你必须要了解,这样子送了以后,是不是对人家有利,对你自己也有利,对现在有利,对将来也有利,反过来说你是需要的,但是呢你并没有悭贪的意思,我们布施的真正最重要的,第一个在悭贪上面哪决定要去除,而且要至心与无贪的心去布施,现在,在这个悭上面我没有,而修学善品当中这是需要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呢?这个不施也没有罪,不施也没罪,换句话说我们在这地方要辨别得清楚。

  【“菩萨别解脱经云:‘舍利子,若诸菩萨重来求者,舍与三衣,此非修习少欲。’故出家菩萨施自三衣,即是有犯。”】

  乃至于菩萨戒经上面说,特别说明说关于自己的三衣,就是人家怎么来求你呀,这个不要舍,因为这是你自己必须要的,我们少欲其他东西可以舍掉,这个三衣是出家人根本需要的,这个不算少欲,所以你把你自己必须要的三衣舍掉了,那个反而有罪的,那上面就辨别有一些东西,东西来说那个不应该舍。最后第。

  【“五就所为门不应舍者。”】

  就他为什么要来乞这个东西,乞了这个东西去干什么?我们要了解,如果说他拿了这个东西做不合理的事情,那个就不要送给他,所以下面就解释。

  【“若有来乞毒火刀酒,或为自害或为害他即便施与。”】

  那么这些东西呀,来有毒的火、刀啊、酒啊那些东西啊,不管他自己伤害或者伤害别人,这个不可以送给别人。

  【“若有来乞戏乐等具,能令增长堕恶趣因,是应呵止,反施彼物。”】

  这个还有一种呢虽然不是伤害,眼前伤害,而是将来能够堕落的、戏乐,这个没有义理的事情,没有义理的事情,眼前虽然不伤害,但是将来就是堕落恶趣的,这种事情啊是应该呵斥,不应该做的,那个不可以呀布施,不可以布施。

  【“若有来求或来学习罩罗罝弶为害有情,教施彼等。由此显示,凡害众生身命资财,皆不应学彼等教授。”】

  还有呢有的人来求,求这些东西,或者来学这些东西,求什么?罩罗罝弶,那个就是捕捉鸟兽的东西,罩通常就是竹子做的一种竹笼,摆在河里面捕鱼用的,罗就是罗网捕鸟的,罝也是种罗网,他不是捕天上飞的鸟捕走兽,通常捕兔子什么这些,弶就是种弓箭,那个弓箭上面有雕刻的特别的就是这样,这个东西或者直接来求,或者是学这个东西,他的目的干什么?这些东西都是伤害有情哪,你有不能送给别人,然后你知道了也不能教给别人,所以啊更从这个地方说明了,凡是伤害众生的生命哪资财的话,哪皆不应学也不可以教。

  【“若为杀害或陆或水所住众生,来乞水陆即施此等,若为损害此国人民或为害他,来求王位而行惠施,若有怨家来求仇隙,施彼仇敌。”】

  这些都不应该的,他不管是水上或者陆上,那么有众生所以他来求这些,比如这一段我们现在说这个土地是你的,像我们目前在这里呀,我觉得我们对这种概念不大清楚,比如说一个田荒在那里,我们任何人就可以跑得去踩上去好像无关紧要的,哦在西方在美国,我就看见就不是,仅管一块荒地在那个地方,荒地在那个地方,你不能证明他这是公家的,我们随便决不踩上去,有的地方他那个边界上面就写一个,比如说那个公路旁边哪,他那个标一个他自己的姓名或者写一个private这是私有的,那在任何情况之下我们不会站到那地方去,万一有的时候不小心踩过去了,没有人那当然无所谓啦,有人一定再跟他打个招呼:“对不起不方便”,“好好好”,不像我们现在这地方随随便便,哎呀进来了,怎么妨碍你呀?就是这样,随便这么都不可以,何况你要,所以在那种地方,譬如说到了春天啦或者什么人家去打猎呀,打猎呀他们一定有一个区域,有一个范围,凡是那个地方标了一个"private",那个因为他那个地方的地方很多啦,那个很多林野很多,那个我们跑过去看见那地方一标,那就不进去,打猎人都不会进去,所以像这个上面就说明如果这个地方有水、陆等等的东西,那么人家要来为了伤害这东西,譬如说捕鱼啊,那条河是你的,人家来要求,你不要让给他,不要让给他,不要伤害那有情,这个是对畜生来说,那么同样地对国家来说有人求王位,求了王位而要伤害你这个国民,那不要,还有呢这冤家,这个冤家跑得来,不是为了目的,比如我们,现在有人呀说舍什么身上的什么东西呀,他可不是为了救命哪,他是来伤害你,那不可以给他,这个是,这些东西我们容易了解,那么上面说的五项是不应该,下面呢什么是应该施的?

  【“第二应施外物之道理者。若即此身非是大师所遮之时,于彼补特伽罗舍所施物,非不称理,于彼相宜即应施与。”】

  他还是照著这个次第,上面第一个嘛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呢虽然你发了大心啊,样样东西送给别人哪,但是你那个悲心还没坚固,舍心还没培养,做的时候那个佛不让你随随便便送的,说,如果说他不是佛所遮止的,这种情况之下,所以说这个,就是对我们自己身体来说,你够了这个条件,然后呢佛不遮止的时候,那么那个时候啊是合理的,合理的你能够做得到的,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来要,对人家有用

  你就送给人家。

  【“又若自身与前相违,于诸经卷有悭吝心,虽未已辨经典之义,应施来求乐胜智者。”】

  那么前面曾经说过,说有的人哪来求那个经典,可是你自己对那个经典的道理还没弄通,还没弄通,所以你修学这个经典哪,有后面的大利益在,有大利益在,你现在送给了别人了以后啊,是的,你啊第一点哪对于悭贪舍那一点做到了,可是后面的大利益却不行,所以你可以不必送,但是现在呢情况不是一样,说你是的你对这个经典的道理你没弄清楚,你应该去弄,可是你的这个悭贪心在,在修学布施的时候最重要的目的干什么?破除你的悭贪,结果你的悭贪心,在这个地方的话,对不起,在这种状态当中啊!那你就应该送给别人,要破除你的悭贪。

  【“此复若有二书即应施与,若无二者应与书价,价亦无者应作是念,我行此施,纵于现法而成痴呆,不忍悭贪,如是思已定当惠施。”】

  下面就说这个道理,说这个时候假定你有两本书的话,那就送给他哦,你自己还留著一本,假定是没有两本的时候,因为你要想办法了解这个,所以你尽可能的想办法,给他跟书相等的价值,如果说连这个也没有的话,那个时候你怎么办呢?就想是的呀,我送给了他了以后,那我自己呀没办法深入了解啊,就痴呆,但是呢我现在的目的是什么?破除悭贪,破除悭贪,我拿了这个借口,结果啊增长自己悭贪,我宁愿痴呆,我不可以悭贪,这样,结果还是把它送出去,这个地方啊有一点我们很值得注意的,他在这个两者取舍之间啊,碰到这种问题关键所在的话,他宁愿送出去不愿意忍受自己的悭贪,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平常做很多事情的话,就是实际上呢自己烦恼,他现在的是悭贪,我们哪什么不一定,或者好戏论,或者好悭贪,或者好什么,实际上呢内心真正的重点放不下,然后找借口,说唉呀修行哪要这个身体呀,然后呢所以你要讲营养啊,要好好的睡呀,要好好的弄呀,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呀,哪就是这个悭贪,看看菩萨怎么做的,菩萨怎么做的?换句话说我们真正想修行的话,你要自己内心检点,如果说你那个悭贪心在的话,在这个地方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宁愿把命送掉,不要让那个悭贪长养它,大家了解不了解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往往拿一个很好听的名词,做一个借口,保护自己的烦恼,修学佛法的真正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要全部精神去对治烦恼,本来这个最好的借口,不是借口,是最好的方法,用来对治我们的烦恼的,结果却是保护了你的烦恼,变成功保护烦恼的借口,这个是修学佛法吗?这一点哪,我们务必要自己好好的反省,务必要好好的反省,不过前面已经一再说过了,我们做有一个渐次,至少第一个理论上面要清楚,清楚了以后自己做不到,那个时候应该什么呢?怀著惭愧的心情,第一个,唉我怎么做不到啊?我要好好的努力,单单这个惭愧的心情不够,更应该了解,长养这个烦恼的结果是什么?对自己的伤害,对自己的伤害,为烦恼所使贪一点小便宜,结果受到绝大的大痛苦,受到绝大的大痛苦,你所以放不下是为了贪一点快乐,结果呢伤害了你自己,就是这样,所以你觉得啊这个是不能忍耐,不能忍耐,然后呢你要找种种方法去对治他,所以在这地方就特别把这个道理说出来,所以我特别欣赏了凡四训的原因,了凡四训的改过之方当中起出三个办法来,耻,然后呢畏,第三个勇。耻,耻些什么,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觉得唉呀我怎么这么差啊,这个佛法里面说惭愧呀,惭愧两个字啊一切百法的根本,又惭耻之服,遗教经上面,那就行了,如果你没有惭愧,那你就完了,什么叫惭愧呢?就是说一个恶行的人,当他辨别清楚是非以后,一看,唉呀自己觉得我怎么这么糟糕,嗳,拿我们中国人来说,耻呀,自己呀,不如,不对,所以你一定要如理的辨明邪正是非,然后自己觉得唉不好呀,自己不好呀,单单这个够不够?不够,我们更要进一步,他这说“畏”,畏什么呢?就是刚才这个,你了解你的根本原因所以贪,为什么呀?还是求快乐,结果你贪了半天的话,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大大的伤害你,嗳唷,那个时候啊就不但有耻而且有畏,前面哪旁边哪都策励你的力量,后面推动你的力量,那个时候啊,你有了这个正确的认识以后啊,这个正确的认识叫正信,所以信为欲依,你那个善法欲就升起来,有了这善法欲,那勤精进就跟著来了,所以就有一种精进的力量,世间圣人说知耻近乎勇,不是就是勇哟,近乎勇,这一点我们在这地方要特别说一下,他现在这地方,对法是如此,对其他的亦复如是,所以关于这一点哪,尤其是一心向上的出家同修们,在这一点务必要三思而行。我们继续下去。

  【“若所施物除前所说,又自作王时,终不抑夺余妻子等,令离其主而转惠施,唯持村等可施求者,如是不为堕恶趣因。”】

  那么这个,还有呢在上面所说的除前面所说的这一些东西,前面说的不应该送给别人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你如果说自己是王者,古代的王者对于他属下的一切东西,他有主权,他虽然有主权,但是呢不抢夺夺取人家的妻子,然后转送给别人,这个不做,还有呢他可以任意的比如说,国王封下面的臣下,有功的或者什么人哪,那些地嗳呀这个给你,有人来求他给他,不过跟上面相违背的,你送了他以后,他不会做坏事,因此他不会堕落,这种情况之下,你可以,下面。

  【“诸戏乐具及罩罗等,不损于他众生所居水陆之处,不伤众生无虫饮食应施求者。”】

  这个容易懂,就是跟上面所说的恰恰相反。

  【“若有来求毒火刀酒,为自饶益或饶益他,即当施与。”】

  前面说过的毒火刀酒这些东西,它不舍的道理,不在这几样东西本身,而是因为这个东西能够伤人的,也能够致害的,他现在拿了这些东西,能够自己饶益能够利益他人,那就送给别人,那个送给别人。比如说毒,嗳!毒这个东西妙不可言,人家以毒攻毒,如果你身上面有了不好的东西,或者外面的疮,或者里面的病,往往啊要那个毒药来攻,就把他弄好了,那个时候对啦,这样,那么下面的火呀、刀刀呀、酒呀,亦复如是。

  【“若如是行财施之时,来二求者,一贫一富应如何施。”】

  嘿,你在布施的时候,两个同时来求,那么一个穷人,一个有钱的,那怎么办呢?

  【“先作是念,设二求者来至我所,若堪于二充足满愿,即当俱施满愿充足。”】

  事先你心里面哪先要有这个认识,说,假定说有两个人同时到我那里,我能够同样满,满他们的愿,那最好,不能呢?

  【“若不堪者,则当圆满贫者所愿。”】

  这个是不行的时候,那个取舍,先满穷人之愿。

  【“由其先作如是念故,若不能满二所欲时,即当满足贫者所愿。”】

  那么因为他以前,先已经有了这样的心念,所以到两者不能满的时候,先贫者所愿。

  【“应以●语晓喻富者,告曰贤首,我此资具于此贫者先已舍讫,切莫思为特不施汝。”】

  这个既然你只送给一个人,另外的人得不到,那个时候他始终有一个原则,你不能让他啊过分失望,那时候啊你呀轻言善巧的来给他这么说,说嗳呀这个大德呀,我这个东西呀先已经哪对这个穷人哪,已经送给他了,已经准备送给他了,所以你来呀实在太对不起,太对不起,我倒不是不送给你。要这样去做法,那么他为什么要先这样想呢?这个我们要了解,菩萨之所以为菩萨,他固然为利有情愿成佛,这个大菩提愿,这大菩提愿的最中心、最坚固的什么啊?大慈悲,大慈悲是看见人家苦,他要帮助人家拔除,要使得人家得到快乐,现在贫富两者当中,当然是对这个贫者来说更需要,他的痛苦更大,给他一点点利益更大,所以他这个取舍是这样,但是他为什么先想呢?因为先想了,他心里的的确确他存著这样,如果先不想临时这样说的话,那他这个欺诳或者分配不公平,不好,所以这种小地方特别说明了一个什么事实呢?即便是菩萨,他平时的时候用一点方便,所以这个善巧方便哪,我们常常方便妄语方便妄语,实际上他不是妄语,他是方便而不妄语,因为他的的确确事先也已经想好了,我这个东西这样分配的,他的确有这个概念,所以他来的时候,哪,这个是真正叫做方便,我们现在常常讲方便,方便,人家方便的结果是什么?善法增长,善法增长,增上生到决定胜,我们现在也说方便,说了方便以后开恶趣门,忍非说因,就是这样,该忍的就不忍,这个是烦恼,然后呢不该忍的去忍他,长养这个烦恼,还找种种的借口,这个地方我们务必要辨别得很清楚,这个文字很容易懂,这个文字一看就懂,可是他为什么要这样,这个这样安立法的这个特则,你必定要把握得住,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学佛法应该了解的这个基本概念。

  【“受菩萨律初发业者,如是学施极为紧要,故特录出,凡无别义者,皆如菩萨地意趣而释。”】

  上面这些道理啊,这个对于刚开始学菩萨的人,受了菩萨戒以后,那么第一件事情就学布施,这个事情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所以特别从菩萨地,菩萨地就是广说这个的,把他摘录出来,如果你们要详细的了解深刻的个别的意义,那可以到这地方去,我们这里也有这个书,你们愿意好好的看,那么上面说这个外财应舍的这个呃道理,那么下面呢我们紧跟著说明,当不能舍的时候该怎么办?在不能舍的时候。

  【“第二不能舍时当如何行者。若有求者正来求时,为悭覆者,应作是思,此可施物定当离我,此亦弃我我亦舍此,故应舍此令意喜悦,摄取坚实以为命终,若舍此者,则临终时不贪财物,无所忧悔发生喜乐。”】

  那么这是第一个,我们虽然学了大乘的佛法,乃至发了这个愿,可是因为无始以来的习性所使,愿是发了,真正境界上的时候,心里面就会唉呀舍不得,那怎么办啊?这样告诉我们,说假定说境界当前人家来向你要东西,那个时候啊你呀为这个悭贪心所覆盖,换句话说那个时候悭贪现行当中舍不得,舍不得,那么这个该怎么办呢?他下面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这样思惟观察这件事情。注意哦这个思惟观察,一定在事先学习的时候啊,先哪如理的思惟观察,假定前面没有善巧的话,你到临时的时候,你脑筋里面这个道理的影子都没有,这时候唉哟这个心里面觉得唉哟给人家怎么可以呀?他只想到那一方面,这个如理的思惟,这种正念绝不可能提起来的,所以境界现前所以能提起来,还必须要我们平常的时候啊多学习思惟观察,

  然后呢在很多小小的境界上面哪,有了对治这个工夫,那么到那时候境界现起的大一点的时候,你这个如理如法的这个力量才能升的起来,那么现在是说碰见这种情况,你应该怎么想呢?说那个东西呀我现在舍不得那个东西,尽管你怎么个舍不得,对不起,到最后你一定要离开他的,没有一个人哪可以保得住。所以我们古人有一句话,“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啊哟,这个秦始皇的雄心大略不得了,以那个时候这样的一点工具都没有的,造了万里长城,一直到今天这样科技发达,算起来世界的几个大奇观当中,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摊他一份吧,这么了不起,结果请问你保得住吗?这万里长城都保不住,现在我们这些东西你保得住吗?千真万确没有一样东西例外的,所以不管你怎么个舍不得,对不起,到时候一定舍离掉,反过来呢此亦弃我我亦舍此,彼此都是如此,既然如此的话,你何必牢牢执守呢?啊,早点送掉,送掉了以后欢喜啊,啊,好啊,这圆满了布施波罗密,以前由于这个悭贪难舍,一天到晚忙这个我,结果呢你忙著我啊,他这个我啊就偏偏把你送到地狱里面去,唉,一直在轮回生死当中受尽了痛苦,现在呢我舍掉了,结果呢唉把这个不坚牢的物啊,换得了坚牢的这个法财,呃,好啊,好啊,最后呢送掉了以后,嗯!到最后,这样你的一生这样的努力,岂不是好吗?所以说若舍此时那么你一直舍舍舍,舍到后来的时候啊,生前已经养成功了舍,到临终的时候你心里面是了无挂碍,是了无挂碍,不但没有挂碍,因为你没有挂碍啊,同时因为你一生都集了那个善法,所以你一直觉得哎呀!好啊,好啊,否则临终的时候这个放不下,那个放不下,现在样样送掉了,我集的是法财,那个财呀集在极乐世界,或者集在天上,啊,现在我正好啊,到时候了,去享受了,欢喜啊,欢喜啊。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十七卷A面

  到时候了,去享受了,欢喜啊,欢喜啊,所以,平常我们到临终的时候,唉呀,这个也不行啊,那个也不行啊,那个也不行啊,这样,于是呢,就因为这种贪著,这种力量啊,就把我们牢牢的绑在这里,所以关于这点啊,我们可以把前面那个十二因缘当中那有支的力量啊,你们多多的去反省观察,那时候你们就晓得了,嗯为什么朴穷瓦那个大善知识啊,在有支上面下功夫的,道理就在这里,就在这个地方。

  【“如是思已仍不能舍。”】

  像上面这样你思惟了以后啊,还不舍那怎么办啊?咦,他妙啰,这个佛菩萨啊真了不起啊,啊他倒不一定强迫你,啊他强不强迫你,还有一个更退一步的善巧。

  【“如勇利经说:‘应以三事晓喻求者。’”】

  以这样的三件事情来好好的给求的人说。

  【“谓我现今施力微弱善根未熟,于大乘中是初发业,随不舍心自在而转,住于取见我我所执,唯愿善士忍许,不生忧恼。如何能满汝及一切有情意乐,我当如是渐次而为。”】

  第一个呢?是的,说我呀,虽然啊想修菩萨道,然后呢要学菩萨行,可是对布施这件事情啊,啊力量还不足,善根还没有成熟,在修学大乘当中啊,是刚刚开始,是刚刚开始,譬如说,我目的将来做一个什么啊,医生利人的。或者做一个什么利人利国的,乃至于做一个工程师,尽管你有这个目的,可是现在你在小学乃至于幼稚园,对不起,那是将来的事情,我将来要做到的,啊所以这个同样的这样道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目的是如此,咦,因为没有如理的修习,所以我在目前的状态呀,还是呀被烦恼所捆住,是呀,所以啊这个烦恼就舍不得,被它所捆住。谓不舍心自在而转啊,这种情况之下,为什么舍不得啊,住于取见,就是啊这个恶见当中的见取见,见取见大家还记得吧!对于不是真实的殊胜的东西啊,他自己的见解觉得啊这个好的,这个重要的,这样,所以他把那些啊,该舍的东西由于世间一般无明相应的染污知见哪,他觉得这个对他很好,啊舍不得,至于这种见解啊被他自在,换句话说这种心里笼罩之下,以及我、我所这些概念,所以啊祈求你原谅啊,那你不要生忧恼啊,啊不要生忧恼啊,虽然如此,但是这个布施的这件事情,要满一切众生,利乐的这件事情啊,这是我的志愿,现在眼前我不能做,但是我正在努力做啊,将来我一定要这样认真去好好、好好,做到,圆满了,然后帮助你们的,这样的啊去自己努力,去对这个呀对治这个自己不能舍,以及来求的人。此是断除。

  【“此是断余不信过失,非无悭过。”】

  不过这地方要注意喔,这样做,不是你没有过失喔,你这个悭贪的过失是有的喔,不是没有喔,只是说经过了这样的善巧的做法以后的话,免得人家啊在你的地方失去信心,这一点避免,所以你看这个地方啊,辩得实在好呀,在一步一步,那个次第是一点不染,然后呢崇高,万一你这个做不到,退一步该怎么办?这个做不到,退一步该怎么办?再退一步该怎么办?这样,把我们做的这个次第啊,层层说明,还有呢?他做了以后,你的内涵啊也分析得清清楚楚,所以他最后这两句话就是这样子,你这样去做的话,至少有一个好处,人家来向你求乞的那个人啊,他不会失去他的信心,啊,乃至于啊他不会啊生嗔心等等,这个至少做到了,但是你应该破除的这个悭贪那个过失,对不起,这个过失是有的,你还得努力。

  【“集学论说,菩萨悭吝是应呵责。”】

  关于你没有破除的这个悭吝啊,这个是应该大大努力啊,呵责,你眼前虽然做不到,如果你在这种状态之下你肯努力呵责这个悭吝的话,将来你渐渐渐渐就,就能做到了。

  【“然如是行似能遮免:‘由悭不施财法他胜。’”】

  除了上面这个道理以外,还有一点,菩萨戒当中啊,有一条啊,这个悭贪财,悭贪自己的财法,犯那个他胜,他胜是根本罪喔,你如果能够这样去做的话,把这个根本罪能够遮止,噢,所以这个地方就特别说明这点。如果那个根本罪不能遮止的话,对不起!你破了戒你就完了。

  【“摄波罗蜜多论亦云:‘若有求者现在前,力极微故不能施,必令求者不退弱,应以软语慰其意。’”】

  那么这个啊,摄波罗蜜多论上面啊也这么说,若有人哪跑到你跟前来啊,来向你乞讨,那个时候你的布施心啊还,还差,所以不能送他,那个时候啊你应该怎么办呢?应该温言软语来安慰他,不要让求的人啊失望。不要让求的人失望,为什么这地方要说这一点,我们重新再想一下,我们现在所以要布施的原因是为什么?不是世间一般的,我们是要求无上菩提果,无上菩提果的特质是什么?为利益一切有情,今天他来向你求,即使你没有直接的当下的圆满他的欲望,至少你不要使他失望,对不对,哪,所以这个层次很清楚,所以虽然我今天没有圆满他的意,但是那个时候啊至少保护他,这点啊我们在修学菩萨道上面,多多少少也向前了一步,结下了一个下次见面的善缘,等他的好好好,那等到你呀,慢慢、慢慢的修习,啊然后呢?到那时候你力量强了再来,这个缘结下了,实际上呢我自己也是想,我怎么自己这么悭吝的,呵斥自己,努力修学,心里面也强了,下一次来了,那东西也会送出去了,自他俩啊都得到利益啦!

  【“以后若再来前乞,必定不应令失悔,当除悭吝诸过失,为断爱故应勤修。”】

  下面就说,若以后再来的话,那一定啊不可以呀再使他失悔、懊悔,也绝不可以再让自己失掉这个机会,所以等到他走了以后,努力的把悭贪那个过失啊,把它去掉,对治掉,然后呢在这种状态当中,自己啊努力勤修,把这个贪爱难舍啊断除掉,这个是说万一我们真正碰到境况,做不到的时候应该这个样。在这里布施是一个,其他的所有东西都是这样喔,所以凡是我们目前该学的东西,啊,做不到的时候该怎么办?注意哦这个地方,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非常认识的那一点啊,我们常常说,唉呀!我还差啊,是一种回答,还有一种呢,唉呀!这个是佛菩萨境界呀!这话倒是没错,是佛菩萨境界,现在的问题,不在这个境界是不是佛菩萨,在那里?请问你跑到这里来干什么的?如果说你忙的是忙世间那个,是,那是应该的,你本来应该忙世间的嘛,不必到这里来,如果你到这里来,你要学佛菩萨的,你应该怎么做,这个地方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时时告诉自己我来干什么的,我努力学这个,来对治我的烦恼,而且前面那个也是一样,不是等到境界来,而是说事先要学习,事先要认识,所以我刚才说昨天晚上,我们羯磨的时候有个同学,在那地方啊忏悔,唉唉,我非常赞叹、非常高兴,是啊,我觉得我也是这样,我的确是个凡夫,但正因为我凡夫绝不宽恕凡夫,啊我说我是个凡夫就这个样,那你跑来干什么,我因为是凡夫所以跑得来,所以要努力地学,这个时候就分得很清楚,因为我是凡夫啊,所以啊还没学的之前一个不小心就犯了,但是呢?因为我是凡夫来学,来学所以犯了以后,假定你保护你,说我该如此的,你赶快回去,唉,那时候心里啊呵责自己呀,我一定要改过,一定要改过,在我的经验当中,我自己觉得自己学的以及看见佛菩萨,这是我们目前真正该做的就是如此,我们能够这样的努力,不断的策励的话,自然而然将来会做到的,我们更进一步看看佛菩萨怎么?佛菩萨说得清清楚楚耶,没有一个天生弥勒、自然释迦,绝不是天生生下来的啊,祂,没有一个佛菩萨例外的,最初的时候都是什么?唉都是三恶道当中众生啊,祂然后呢也是如理如法的,所以啊勤勤恳恳努力多少阿僧祇劫,就这个样嘛,照这件事情说,啊,一听就会了,那这无量阿僧祇劫算什么啊,那些人真是笨得实在不能再笨了,当然不是,天下唯一真正了不起的就是他们,祂们这样呢,那我现在所以要学祂们,哪我们也是这个状态,所以,这个概念啊!我们要特别注意,啊,再说一遍,我们真正学本论的时候,这个才是我们跟著应该学的,这个是文字里边的真正的意思,你能够把握住这一点,一定学得成功,一定学得成功。实际上呢,我们现在真正应该学的也就是这么一点,再下面。

  【“第三习近对治布施障。”】

  唉!妙极了,不能舍是为什么啊?由于障碍嘛,由于障碍嘛,所以呢,现在你好好的修习,怎么样对治这个障碍,怎么样对治那个障碍,呀,这地方虽然单说布施啊,实际上呢。所有一切的障碍同样的,啊我们应该推而广之,闻一知十。

  【“障者如摄决择分略说四种。”】

  这个障碍有四种,这个障碍就是不能送,那四样。

  【“谓未串习,匮乏,耽著,未见大果。”】

  这四样东西,第一个没有习惯,这通一切毛病的,就是你还没有好好的练习,修习这个障碍,老毛病嘛!习气嘛!我们所谓堕性嘛!第二呢你匮乏,就是你自己没有东西。第三个呢?虽然你有啊,但是对你自己的东西呀耽著难舍,最后是啊未见大果,没有了解,没有正确的知道这样做的殊胜,伟大的果报,现在一样一样来说,一样一样来说,这个事件对我们很重要喔,我们要想修学就在这地方,啊,所以前面制戒的时候啊,讲那个中士道的时候啊,他讲戒之前,他不说这个戒的体性特质,而是说犯戒四因,现在一样的,所以要修布施之前的布施的时候啊,那个障碍的原因,你能把那个障碍的原因找到了,能够对治去掉它,那布施就行了,其他的亦复如是,第一个是什么?

  【“其中初者,谓虽现有可施财物,然于求者不乐惠施,能治此者应速了知如此过患,是我于施先未串习,今若不施,则于后世亦不乐施,强思择已而行惠施,不随未习过失而转。”】

  这一点非常重要喔,嗯说眼前啊我有可以送的东西,但是呢?人家来求啊你就啊不愿意送给别人,那这个毛病呢,什么方法去对治它?对症下药,什么呢?要了解啊,不送的这个过失,不送的祸患,说,因为我以前啊没有啊习惯,啊没有练习,这个串呢就是继续的,啊一串,继续不断的练习,因为没有修习啊,所以不习惯,假定我现在还不开始去做的话,对不起!这个布施的这个习惯啊,始终生不起来,这是第一个,倒是什么,不送的这个习惯啊老在长养,所以注定你永远堕在这个里边,害了,于是经过这样的思惟观察了,勉强自己、坚强自己,然后呢提起勇悍的心来,说,啊!我一定要去做,绝对啊不跟著这个老毛病,这个老毛病有祸害的,嗯,不要让它这样做,布施是如此,其它一切都是如此,啊!所以我们前面经过了一段修学以后,以后啊现在有很多同学有好现象,他心里就坚强起来,一点都没错。啊,先心里坚强起来,然后呢碰见小事上面去做,眼前我们看得见,处处地方都是如此,我想在座的各位,这是我最欢喜的一件事情,啊最赞叹的,大家这么努力啊,做了这么多功德啊,我沾了大家的光,可以说啊非常感谢大家,沾什么光啊?随喜功德。尽管啊我啊坐在这地方,可是你们这么努力啊,我真是感激不尽,我想啊,你们自然也是更欢喜无穷,就是我们在这个地方啊,慢慢、慢慢一点啊,一点的积累起来,把我们啊,十足是的生死凡夫,渐次渐次啊,转向于超脱生死的圣贤,乃至于帮一切人解决都好,这是第一个,第二呢?

  【“第二者,由其财物极●阙故不生舍心。”】

  因为自己匮乏嘛,自己很少呀!啊自己都很少你怎么送给别人呢?

  【“能治此者应作是念。”】

  咦!妙了,要平常我们自己都穷的要命怎么送给别人呢?他自己很穷啊,他有对治的方法,他说,他就应该这样想啊。

  【“我于生死流转之时,或由宿业或系属他,于他人所未能饶益。令我具受众多难忍饥渴等苦,设由利他,于现法中发生众苦乃至殒殁,此施于我犹为善哉。”】

  嗯!对呀,说,就是你没有东西啊,对不起,他还有一个正确的对治的方法,说:我啊,一向在无始生死当中流转啊,因为啊宿业,啊宿业所感啊,所以系属于他,系属于他通常指什么?就是啊,被啊业力所绑,这是大原则,啊,那个别的来说呢?因为啊我宿业啊没有造好事,做了坏事,所以啊被人家做庸工等等,就其自己啊乃至于做做不了主啊,啊这样,所以呢?总不能真正的帮别人的忙,不但不能帮忙,自己呀受尽了种种痛苦、饥渴等苦。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宿生啊一直悭贪、一直不舍啊,假定我以前啊了解了不忙自利,能够利他的话,啊,一定不会这样的,一定不会这样的,所以眼前啊我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能够转一向这种无知的自利,而去利他的话,这样,就算啊眼前啊受种种的苦,乃至于命都送掉,好呀,还是好的呀,为什么?因为所以眼前这样不行的是宿业,假定这个宿业,你还不努力转的话是每况愈下,现在虽然穷啊,还把这个穷人啊再穷下去的话,你就是畜生再下去是饿鬼、地狱了,啊,所以想到了这点啊,就要拼命了,啊不要说拼命,想到这地方啊,就算是再苦啊这也是值得的,所以我们常常说的那个譬喻,平常啊躺在那里,哼呀,哈呀站不起来,一下那个地震的时候,塌下来的话,哇逃出去,还是有气力啊,他这一身累啊,逃出去把命救出来了,就是的的确确我们应该这样想,啊这个对治的方法之善巧啊,真是赞叹、无限的赞叹。

  【“非空发遣诸来求者,纵无彼财尚有菜叶可以活命,如是思已,忍匮乏苦而行惠施。”】

  嗯,既然这么好的话,他今天来求了,不成就我的布施吗。唉!绝对不让他空手而返,我虽然少一点,啊他比我更穷送给他,送给他了以后啊,那怕没有米物,我还有一点菜叶子啊,唉呀还可以多多少少啊,啊自己活下来,这样的啊,忍受了自己的匮乏而行惠施。说实在啊现在我们远比他好啊,啊远比他好啊,所以刚才我们常常说到,唉呀,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啊,实在是我们没有如理的去思惟啊,没有如理的思惟啊,你真正如理思惟的话,我们现在太多的事情啊,绝对不会说,唉呀,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啊,我们会样样都行几乎,啊这个就是啊,得、未得正知见,以及是不是照著这个正知见去如理思惟,如理思惟。二百七十九页,啊菩提道次第广论二百七十九页,嗯上一次已经讲到,第三习近对治布施障,说讲那个六度布施的时候啊,他如果有障碍,那么这个障碍啊,用什么方法去对治。说这个障碍一共有四种,前面二种没有习惯,那么我们晓得怎么办?还有呢?缺乏怎么办?上次特别说:没有习惯的不但是布施,我们做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啊,我们怎么样想办法,现在最主要的啊要努力,如果现在放弃了不努力,那以后永远没希望了,那么呢第二,现在下面是第三,第三耽著过失。

  【“第三者贪可施物极为悦意最上胜妙,于来求者不能生起舍与之心,能治此者应速了达耽著过失。”】

  啊就是对自己有的东西,啊这个本来应该舍的,居然耽著难舍,那么对于这个自己难舍耽著的这个过失啊,我们要了解,了解了以后啊,你就不会再耽著难舍了。

  【“我今于苦倒执乐想,由此能生当来众苦,如是知已断除耽著,即将此物而行惠施。”】

  说,对于这个对治的方法这样,你啊,先要看见他这个的过失,啊这是错的,这是错的,有种种的患害的,明明这个是苦的因,我现在要除苦,却不在苦因当中除,反而还增长那个苦因,请问这个苦除到那一年呀,岂不是愈除愈多,愈弄愈错唉,所以他说:明明这是苦的因哪,我现在颠倒了,而不但颠倒,而执著这个颠倒以为这是快乐的,这是错误的妄想当中,如果说我对这个不能认识,以及虽然认识了还做不到,这样的话,仍旧是为这个烦恼贪所使,造了这个烦恼贪相应的恶业,是啊将来啊会感得啊众苦,啊既然我现在怕苦而来的话,一点小苦都忍受不住,将来感得这个大苦,而且辗转的增长这怎么可以忍受啊,唉呀!不可以,不可以,无

  论如何啊唯一的办法,就是趁现在苦还小,第一个,而且知道的时候断,到那个时候,又大,苦又大,又不知道,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到那个时候就完了,所以你对这个概念啊努力观察,然后呢思惟,这样一定能够断除得了,于是就把那个东西舍掉了,它不但如此啊,实际上呢,你舍掉了以后还应该怎么办呢?还应该啊随喜,这应该高兴啊,唉呀高兴啊,你看,你们只要去做,那个时候你内心当中一定会有相应的觉受,那个时候你会产生跟法相应的快乐,这美不可言,所以不管你前面对于这过失的认识、思惟、观察,断除它也好,以及断除掉了以后,对于这个功德的思惟庆喜也好,这两方面,一个是忏悔业障的功德,一个是随喜功德的功德,假定说你能够由此而引伸出去的话,那十大愿王都在里头,而这个本身就是什么啊?随佛学嘛,又是法供养嘛,都不是这些道理都在这个地方吗?尤其是你在行布施波罗密,这个又是啊几乎十大愿王每一个包含在里头啦,所以你必定要了解他的啊,这样的一个过失,啊那么第三。第四呢?

  【“第四者未见行施能生正等菩提胜利,观见广大资财胜利而发施心。”】

  这个话应该这样念的,啊若,未见行施能成,能生正等菩提而发施心,是观见广大资财胜利。或者应该这样念,但见广大资财胜利,而未见行施能生正等菩提啊,所以啊,不能发那个布施之心,这个意思就是这样。你因为对法没有正知见,不如是的了解,所以你呀只看见啊,这个财物的好处,而你没有看见啊,把这个财物送给人家,行布施波罗蜜多,而得到这个殊胜菩提果的伟大的利益,所以你不能发心,这个道理。

  【“能治此者当速见其过。”】

  要对治他的办法呢?还是啊见到这个过失,啊上面是见到对于自己财物耽著的过失,现在是见到什么啊,见到看不见这个大利益的这个过失。平常我们只看见眼前的小利益,只看见眼前的小利益,是这个人的真正的可怜愚痴的地方,我们为什么要来学啊,来学就是说我们不知道,偏偏我们学了半天啊,真正他好的地方却学不到,还始终在这地方,缠著最可怜的一个地方,最可怜的地方,所以我们如果真的晓得了以后啊,我们这个罪啊叫你犯也不肯去犯,通常很多事情啊我们啊譬如说,常容易见到啊,这个语言上的过错,乃至于利害上的,都是啊不见他的真正的殊胜的大利益,始终被自己的烦恼所捆,颠倒的眼前的啊只似是而非的小利益上面在转,结果造了大罪还不知道。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十七卷B面

  结果造了大罪还不知道,啊这个真是好可怕啊,所以在这地方啊,我们特别要说明,我们要见到发无上菩提以及信,跟这个广行六度,所以跟菩提相应的行持这个伟大的鼓励,对于这个道理,见不到这个过失,过错啊是应该呀改过来,怎么改法呢?以最快的方式,想办法观察思惟看见它、认得它,我们看见有一个远大的,好的果报在这地方的话,那我们啊眼前这种小,很小的啊就挡不住了,挡不住了,这样,所以平常我们总是唉唷,怕人家笑呀,怕人家什么呀,这个世间的人啊,因为你怕人家笑怕人家什么啊,一天到晚就缠死在这个里边,你们看古来这种大德是属于那他们这种啊,那属于用的这种真正了不起的大手段,都是啊超乎常情的,都是啊有绝远大的眼光,这样才谈得上说啊出家呢大丈夫事啊,非将相所能为啊,这是很明白的啊,我们眼前啊是目光如豆,唉呀,那只是看见一点点,唉呀总觉得,喔唷这个也这么说,那个人也这么说,你在这里学佛啊,还是学那些人,如果你学那些人,是嘛,你本来就不必到这里来嘛,你就跟他们去混在一块儿去算了嘛,啊。如果说你要学佛的话,那一定要看,佛是怎么做的,啊佛是王帝喔,王子喔,啊他这个王位都舍呀,这样,为什么啊,他是见到这个啊绝大的鼓励啊,啊唷,这样,他哪眼前事情都挡不住啦,这是我们要了解的。

  【“总应观察一切诸行,皆念念灭,特观资财速灭速离,一切所施皆当回向广大菩提。”】

  那么他观察的时候怎么办呢?哪,就是啊从两方面,整个的来说,诸行无常啊,这没有一样东西啊能够啊保,保得住的,这个无常这东西啊,有粗有细,现在我们这里始终讲的只是讲粗相,那个细相我们这里根本谈不到,啊就是一念一念,念念在灭当中,啊这样,而特别是那个资财啊,更是啊很快的去舍离,所以,所以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啊,样样东西趁他还可以利用的时候啊,赶快用来布施,赶快用来种下无上菩提大果的这个因,这样就可以啊,把不坚固的,毫无意义的这种事情啊耶换来,坚固的、广大的大胜利。

  【“若唯顾视财等异熟,则唯能得广大财位,不得解脱。”】

  假定你只看眼前的异熟的话,你呀,就算你得到,得到了广大的财位的话,这还是不能解脱啊。啊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啊特别看这点,固然这地方是讲那个财物,其实世间,那一样东西不是如此啊,啊那一样东西不是如此啊,所以我前几天啊到台北去的时候啊,我那天啊我们这里有个同学离开了,咦他虽然离开了,那离开那天他还说,唉呀,我听了这个广论是很欢喜啊,就是这样,但是呢他说他家里头啊为了一些事情,啊结果我到台北去,事实这个同学非常好,到台北去看见他的一切的行为也是,他去干什么啊,去请广论这个带子,他的的确确相应的,啊,实在他听了欢喜,他不只请一套咧,啊他要去送给别人去,那时候我心里有个很大的感慨,唉,所以我觉得人哪,总是看不见远大的地方,是,他只看见眼前的这些东西,乃至于我们常常有人说啊哎唷要顾虑到那个,有人要顾虑到那个,这样啊,所以古来那些那些出家人啊他的确是一样,啊我们常常说一句话,这个很有意思的,壮士断臂,就好像被毒蛇咬了以后,那个毒啊很快的啊循著心脏来,唉唷,我们痛惜,唉唷这个不行啊,对不起,你痛惜一个手指头啊,最后那条命就舍掉了,所以这个壮士最唯一的真正有智慧有勇气的人,那时候晓得唯一的办法拿起剑来叭一下,连手臂切断,是啊,是要一点损失的啊,佛陀绝对没有说天上掉下来的,你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天下没有这样的事情啊,你要它好,啊那个食量很大,你要它不吃草对不起,这匹马注定啊跑都跑不动,你要背它都背不动,噢你还要骑它吗?这样,所以我们啊一定要了解这个,不要为眼前这些啊小事情所捆住。

  【“如诸商贾为与价故,一切资财悉无●惜舍与于他,此唯得利非能得福。”】

  要晓得,假定你不了解这个菩提的无上的广大的功德,啊那个时候啊,你呀所注意的只是啊异熟的财位,那就像什么?做生意人也是一样,做生意人也是一样,尽管你也布施,就像做生意人一样那个东西也送给别人啊,但是他为什么啊,咦他把那个东西卖出去,又是毫不顾惜,喔,噢卖给人家,啊东西送给人家来得人高兴喔,他也晓得什么,他赚到钱嘛,他得到了什么,他那是得到的利益,世间的利益,不是得到福。

  【“四百颂曰:‘云于此行施,能生大果利,为报而行施,如商利应呵。’”】

  说我们现在这地方呢?行的这个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啊,要晓得它有无上大果,啊什么果啊?菩提大果,就这样,不是为了一点点眼前的报,如果为了报而做的话,那就像做生意人也是一样,那个呀应呵斥的,啊那个要呵斥的,所以我们眼前啊千万注意喔,啊,不要说求将来人天这种不要,眼前的不要,人天的不要,乃至于声闻的小果都不要,要求无上菩提大果,这是我们必须应该了解的,这个四点。第二,啊那么下面继续。

  【“第二唯意乐布施者。”】

  上面这一段啊,就是说啊将财施,财施当中的话呢,啊说,分辨这几个项目。现在呢这个属于第二的话,针对著布施当中有二项,一个呢,实际上的东西来,第二个呢?单单我们观念当中,所以这个是叫唯意乐布施,说。

  【“内居闲静由净意乐淳厚净信,分别化现种种广大无量财宝,胜解惠施一切有情,以少功用生无量福,亦名菩萨巧慧布施,是菩萨地说。”】

  那时候啊,我们不是在外面,以实际上的财物,自己送给别人,而这是啊自己啊,静静的安居在这个里头,而依什么啊?依净意乐,啊这是内心清净的淳厚的这个心情,啊还有啊净信心,关于这个净信心,我想我们大家都了解了啊,这里特别说明,我现在这个布施是为求无上大果利,所以这个财物是无条件的送给别人,还有呢,送给别人了以后,绝对不望报,平常我们啊送给别人哪,总是觉得,唉唷,我帮了你的忙啊,好像啊就是做了一个好人一样,这个千万要不得,不要求回报的,就是这样,然后呢?不但不要求回报,而且呀这个布施了以后得到的一个善根也是啊一起舍给一切众生,一定是根据前面的这个大菩提心相应的一种心情,这个才是啊淳厚的净信心,清净信心,那么以这种信心,我们分别化现种种广大无量财物,就是观念当中啊去想有无量无边的这种财物,啊,胜解惠施一切有情,以这样的殊胜的正确的认识,运用自己的思惟,来布施给一切有情,你这样去做的话,不要花太大的气力,不像我们啊身口实际上的行为,辛苦得很,但是他也有无量的福德,啊这个地方的福啊,要注意啊我们往往啊把它看,在这个梁武帝跟达摩祖师的这个公案,一个说福报,一个叫功德,把这个福看做福报,不是在本论上面啊,前面已经说过的,一个利,世间的这个利益,现在这个地方的福的话,就是福智二资粮的福资粮,这个福资粮是一定有慧来摄持的,啊所以这个,这地方的福资粮,就是将来圆满报身宝土的资粮,这是慧摄持的,是成佛必不可少的,这一点我们要了解啊。亦名菩萨巧慧布施,哪这个就是啊最善巧的,真正有智慧的布施方法,这是菩萨立场说的。

  【“妙手问经虽说此是无资财者所应修学,非有财者不应修习。”】

  这个说法上面那个经典上面,虽然只是说你没有资财的时候啊,要这样修,但是呢不是说有财的人就不要喔,有财的也要,这个意思是说,有财的人啊不但要实际上的财物施,还要拿意乐来施,如果说你没有财物的时候,你就单单意乐施,尤其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如果是个出家人的话,我们真正应该的千万不要以财施,啊现在有很多人啊,出家人啊还要去忙财,那完全错了,啊如果说你是已经说过了,如理如法以及你的宿业所感得的,那个时候啊你要毫不顾惜的去布施,求来的布施那完全错了,这个绝对不是佛法里边的事情。那么继续下去,继续下去。

  【“无资财时巧慧布施,是为乃至未证增上清净意乐初极喜地,若证此地,则诸资财定无匮乏。”】

  上面这些啊,是没有资财的善巧的布施的方法,是说只要在你还没有证得初地,这个初地特别的说明叫增上清净意乐初欢喜地,这,这地方不详细的说明它,换句话说这是见道以后,啊这个之前是这样的,为什么呀?说当你真的修菩萨道,一旦真的证得了那个初地的话,这个初地的果报不得了的大,他的那个财位啊是一定不会缺乏的,一定不会缺乏的,所以在这地方啊,这地方文上面并没明确的说明啊,特别,但是旁边有一点啊,证明一个事实,证明一个什么事实呢?就是现在,哦我们哪常常尤其是在我们,譬如说啊国内我们是禅宗很盛的地方,禅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这个大法,这是千真万确,但禅这个法呀,很妙,从凡夫地一直通到佛地,都可以用的上,都可以用得上,所以它是没有渐次的渐次,所以是种最殊胜善巧的方法,所以单单用这个方法是不能判断你的位置的,前面曾经说过了,大小乘的判断不在这个般若慧,而在你发心的方便,这个我们要了解。当菩萨证得初地的时候,他一定也见道,换句话说那个时候他一定也是个开悟的状态,这样,但是呢他开悟了是不是算初地,还是二地啊,佛地啊乃至于还是个凡夫呀,加行啊,那个不在他见,而在他的行,前面记得吧,见是行,行是见,所以如果说,真正的地上菩萨的话,从初地开始,这个十地经论上面有很多乃至于像那个入中论等等它都说,那个初地菩萨的福德是不得了的,不得了的大,他绝对不会说啊证得了初地啰,还是穷光蛋一个,绝不可能的,这个我们要了解,啊但是,二乘果那是没错,见到的时候啊,他见到的空性固然是可以,但是对不起,他如果说没有修福的话,他可以穷的饭都吃不到,那这地方也是顺便提一下,继续下去。

  【“如菩萨地云:‘如是菩萨现无财宝,巧慧方便而行布施,此说乃至未证增上清净意乐,若诸菩萨已证增上清净意乐,如已获得超诸恶趣,如是生生必当获得无尽财宝。’”】

  他下面就引那个论上的文,那个是瑜伽师地论,菩萨地上面的,这个我们要学菩萨行的人,譬如说在资粮位啊,加行位啊,那是容或现在我们资粮不具足嘛,那个时候,用上面这个意乐来布施,这是啊非常好的方法,假定你一但真正的证得了这个初地以后的话,那绝定不会啊再穷,一定有啊无尽的财宝,那么上面关于啊,布施的几个特质都说明了以后,最后。

  【“第四此等略义者。”】

  这个啊,值得我们这地方啊很认真的研讨一下,啊是上面大要都说完了以后,还有一个重点哪,这个地方重新,也可以说是一个结论,也可以说,在布施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把握得住的,说。

  【“正受菩萨律仪已,学习大地布施道理,发愿修学。”】

  说是当我们啊发了愿心,然后呢,正受了菩萨这个戒以后,开始学,学什么?要学像地上菩萨那样的,这个道理,我们啊虽然现在是凡夫,但是一定要发愿去学,为什么要这样说,为什么要这样说,我们一定这个追根究底要把握得住,反过来,我应该问一下自己说我为什么到这里来,我到这里来是要求无上菩提之果,我们不妨更平铺直摆,更确实的说要彻底解决一切痛苦,要究竟圆满啊一切福德,对,如果是你要求这个果,请问你因地应该做些什么,因地当中第一个是:正知见,然后呢根据这个发这个广大的愿力,说我一心一意要求这个,一心一意要求这个,你有这样的这个心愿力的话,自然而然不断的增长,逢缘触发,耶它就来啰,要不然你没有这个心的话,你处处地方畏缩,唉呀,我不行啊,我不行啊,我马马虎虎,算了,你平常一天到晚想著这个心的话,一个退缘来的话,你就退了,然后呢?真正那个进的上缘,上来的时候啊,你又上不上,唉,总是反正我没有份的,我就这个样啊,因为为什么啊?因为你因地当中啊,播下去的那个种子,就是失败的,退缩的这个因啊,所以遇到这个缘啊,长起来这个失败退缩的那个种子啊,都在这个地方啊,所以他这个地方尽管啊,我今天啊身体这么衰,年纪也比较大,可是我自己一直告诉我,噢唷这个只要有一天命在,啊我一,真正能够做到的就是这个,我一定要做到,一定做到,啊,绝对不是说等到下一生,下一生,下一生,当下这一念,我牢牢把握住这一念,我绝对不放过,这一念“果”那我就不去管它,应该这么说,我正因为要得到这个果,所以我必须在当下一念上面这个因当中要把握的牢牢的,我发愿要做到它,我一定要做到它,我一定要做到它,就这样,就这么简单哪。这个佛法你说它啊,深奥是深奥,但是呢它就这么,这么个踏实法,就这么个踏实法,然后你拿你这个心愿你去念佛,念佛一定上品,你一去持戒,持戒一定上品,你去参禅,参禅一定上品,不管你学那一个,所以我们千千万万啊,不要说唉呀我不行啊,我不行啊,啊前面一再告诉我们,乃至戏笑,你乃至于笑,说笑话,你千万不要说我不行,不,要忏悔的时候,同样的是,忏悔的时候啊,不要说,唉呀,我这个样啊,我一定要是连根把它拔起,是不是现在能够连根拔起,那没关系,但是我这个因本身啊,要没有一点点漏洞摆进去,唉,一直加强这个因,所以外面的任何一个缘碰到的时候啊,一直碰到了,助长你那个连根拔起的,把恶业连根彻底断除的,反过来说呢,你一直发这个圆满的圆成这个因,所以外面任何外缘碰到了时候啊,触发的啊都增长你那个圆满得到这个,那个就是个直路,这个我们要了解的,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我们平常的最重要的是心里建设,千千万万不要把那个失败主义摆在心里。譬如我们上一堂课那个检点等等啊,没有别的无非说来说去,就是共同的目标,所以你一定要把这个什么,大的,殊胜的大利益摆在这里,啊你有了这个的话,什么小事情都挡不了你,你如果没有的话,唉呀,那风吹草动啊,就跟著人家,人家这个眼睛看你一眼呀,你心里面又那么嘀咕的半天,人家要跟你说一下,噢唷,你又在那里转,那个弄了半天,你搞什么呀,你要解决进入法界,虚空界一切有情之苦,现在一点小事情你就缠在这地方,就转不过来,唉,所以啊我这写在黑板上面,所以这么讲啊,嗯,我来干什么啊,嗯记得这个话,你时时记到,我要尽苦,乃至于要尽法界一切有情,虚空一切有情的苦,那苦的根源在那里啊?惑业,所以呢要发这个愿,而且这个心啊你一定要非常强有力,要猛力,如果你能够啊,正确而且是个猛力的话,哇这个力量不得了的大,我告诉你,就是这么不得了的大。

  【“如前所说布施之理,当先了知现在进修开遮之处而勤学习。”】

  那么前面已经说过了,那些对于第一步,这个地方特别讲布施,那么你真实发了这个愿以后,这个愿子能不能成满,还要如法行持,你要去如法行持啊,必定要了解正确的方法,所以什么是该做的是开,什么是不该做的是遮,了解了以后啊精勤努力,照著去学这个原则,而在这个原则当中特别是什么啊。

  【“特于悭吝身财善根而修对治,励力增广能舍之心。”】

  对于坏的那一面,对自己的身财善根啊,这个舍不得的地方啊,要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如理如法的去针对的这个毛病去治疗它,要努力增广能舍之心,正面的要把那个能舍的心啊,要把它增广,这地方妙了,他叫我们是啊能舍之心噢,你心真的能够能舍的话物就能舍了,反过来呀,我们不了解这个特质,唉,这个什么特质啊,我们把那个心跟物啊,往往啊分开来看,在这点啊让你们体会一下,这个心跟物呀,世间说是两样,佛法里面说分不开的,看起来是两样东西,但是那个彼此间啊,这么个密切,譬如说,现在,我有一样好东西,摆在那个地方,平常摆在那里你不觉得什么,那有人啊要你的时候,你是最欢喜的东西,唉呀到那时候啊,你就心里面啊什么感受啊,那个感受你自己去体会,自己去体会,所以那个心啊,难舍这个心啊,是从物上产生的,但是绝不是物,耶所以这个心,这个时候主要的,假如说你真的了有了这个心以后,当人家来要你这东西的话,你就是平常以为你这,针对这个去想这个要是,一旦有人来了哎唷很欢喜的送给别人,这样,所以他前面一直告诉我们啊,说布施的特质在心,但是啊你不要误解了,说啊,既然心的话由心送就可以了,实际上那财物积了一大堆,真是要送的时候又舍不得送,那个是骗自己,那没有这样的事情,啊这个我们要分得清清楚楚,布施是这样,讲其它的都是这个道理,都是道理,下面两句话。

  【“能如是修应自庆喜,心若未能如是薰修应生忧恼。”】

  咦妙了,这两句话,你能够这样做啊,他不仅仅是教我们做了就算,还有什么,应生庆喜这四个字噢,这是个大学问噢,前面我们一直说,随喜功德,随喜功德,要晓得真正修学佛法过程当中最善巧,最有帮助的就是随喜一支,啊真是美不可言啊,实在好啊,啊你自己的功德啊,也要随喜,别人的功德啊也要随喜,说,总之一句话,你一切事处随喜功德的话,那个本身的功德固然在无限的增长,而随喜本身也就是无比的功德,而这功德又绝大的力量,这个力量还是帮助你下面行持这件事情啊,会产生绝大的力量,布施如此,像我们刚才说改过等等也是如此,你一旦改过了呀,你对自己改过还要随喜,能做了,啊欢喜啊,唉呀,我居然做到了,你自己也欢喜呀,功德也增长啊,下次你做的时候能力也增强,还有呢万一不能做怎么办呢?咦他有一个巧妙的办法,唉,应生忧恼,如果不能做的话,那个时候要应生忧恼,平常我们现在啊,做的恰恰相反,不能做还欢喜,还找一个借口,唉呀,我这个东西为什么啊,我本来要舍给你,应该这样做的呀,可是如何如何呀,唉呀,他自己呀保护烦恼,就这样,所以前面告诉我们啊,我们跟烦恼斗的时候啊,要什么啊,要对这个烦恼啊不能忍耐,如果说这个烦恼留在你心里啊应该生忧恼,应该总要想办法去除它,你能够这样做尽管眼前一时做不到,可是你这个心理状态,你这样的行持本身却是在忏悔业障,对不对,当你能够这样去做的话,慢慢慢慢的,自然而然这个障碍减小的话,那个时候啊你就能够改善了。所以啊我们在整个的修行过程当中,无非三件事情,净除罪障、积聚资粮、增长广大回向无尽这三件事情,哪哪这个里面就告诉我们,就是这样,而且如果你能够善巧运用的话,所以它不管是好事也好,是坏事也好,没关系,那事情是有好坏不同,可是对我来说是一直增长功德,或者是用第三支的忏悔业障,或者是用第四支的随喜业障,你那一支做对的话是常随佛学,那一支做对的话是以法供养,对不对,而且这个里边,一定是啊有回向无上菩提,这个事情实在好啊,因为你这样做,处处地方都是如法,处处地方都是增上,不管是好,是坏,实际上你能施,那么是庆幸啊,是不能施,那么是忧恼忏悔啊!

  【“若如是者,则如妙手请问经说。”】

  我们能够这样去做的话。

  【“于当来世,少用功力能满布施波罗蜜多。”】

  这句话最重要。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18章 希望他们的诅咒灵验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8-119卷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18章 精神的真实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18章 附体之说与无二无别

雪漠:无死的金刚心 第19章 求索的灵魂

 

后五篇文章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4-115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2-113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10-111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08-109卷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06-107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