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狮吼音·开示集:米觉多杰教言(第十天) |
 
狮吼音·开示集:米觉多杰教言(第十天)
课程:《无死甘露妙树》又称《百段引导文》 时间:2012年12月2日 藏译中:伦多祖古 我们应该要思惟:如果造了恶业因,就一定会遭受苦业果。从无始以来,我们一直流转在轮回中,也造作了难以计数的罪业,而这些罪业的业果,不只现今依然在遭受着,而未来也有可能还会继续承受。因此,为了不令自己遭受痛苦的业果,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忏悔净除,否则将很难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小乘认为,恶业不论大小,都一定要遭受业果。比方说,佛陀时代有一位国王名为阿阇世王[未生怨王],他曾造下五无间的重罪,虽然他最后依止了佛陀,但往生后仍必须投生地狱一次,有如皮球弹下弹上一瞬间的时间里,遭受地狱道的苦果,之后才又投生到了善道。 我们的罪业,如果不去忏悔,将会如我们借贷之后不去还它,如此我们的负债一天天地增加。弥勒菩萨在慈氏五论中说,所谓感受的业果,可分为二:第一,存心故意的去造作,与无知的造作;第二,最初的动机,与之后的行动。之前我们提到过,造作的罪业,以及不造作的罪业两种。所谓造作的罪业,可以依靠忏悔力,去改变它,净除它。至于像是五无间罪极重的罪业,则必须依靠极大的忏悔力,才能完全净除,如果仅仅以微小的忏悔对治力,很难完全地忏除清净。因此,必须要长时期去忏悔对治。就像未生怨国王造下五无间罪,虽然他后来忏悔,但因为对治力太微小的缘故,罪业未能完全净除,死后必须要下堕地狱,在地狱停留一剎那的时间承受业果。由于善恶因果的缘故,虽然我们在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完全净除罪业,但是由于忏悔的对治力,成熟的业果就会变得非常的小。 又如一个具足菩萨戒之人,如果破了根本堕罪,即使他后来忏悔了,此生他也不可能会获证登地的果位。噶当派格西仲敦巴曾经说,所谓的菩萨戒,即使你破了根本戒,仍然可以再求授。但是一旦你重复破根本戒达到七次,而且累犯不止,则永远不可以再求授菩萨戒。因为你的戒体,已经变成非常的不清净,已经无法在你的相续中产生菩萨戒,不可能再生起菩萨戒体了。 这里所说的忏悔,必须要依靠厌患对治力,所依对治力,现行对治力,返回对治力四种忏悔对治力,长时间去对治,去忏悔自己的罪业。我们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为了积聚财物与自己的名声地位,我们杀害了很多的人,若把自己所杀之人的白骨堆积起来,已是遍满虚空界。而我们为了亲友伤心所流下的泪水,从无始以来积蓄至今,也是遍满整个虚空界。如果想到这一些,我们还有喝茶、喝咖啡、聊天嘻笑这样的闲情逸致吗?就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我们人生就如闪电一般,非常短暂,我们一定要在此极为短暂的时间内,珍惜此人身的时间与机会,令自己的人生有实益,来生能有好的善果。 以上,是厌世出离心引导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对整体外器世间的痛苦,而生起厌离心。接下来,第二部分,现见暂时的因缘,一一找出令自己产生痛苦的原因,并生起厌离心。 首先是指出[在家]的过患,文中说要将[在家]视如火焰一般,看清在家的过失,就如无著菩萨在《佛子行37颂》中说:[贪爱亲友如水涌,嗔恨怨敌似火燃,痴昧取舍犹黑暗,离家乡是佛子行]。轮回中一切的境遇,三善道或三恶趣,不论自己投生何地,或是住在哪里,都是痛苦的本性,都应该要远离。就整体而言,应厌离世间,细说则是厌离家乡及家庭,而到清净的山间去修持。以上是说我们对于境遇的过失。所谓的怨敌,并非专指伤害自己的人,还有那些去区分自方和他方,或者说这是自己的一派,那是他们那一派,自己这一派一定要很兴盛,而他们那一派一定要衰败……。 我们的心,就像是被困在监狱中的犯人一样,只能在狭窄的环境中走动,平常只能够和狱友及狱警相处,有时候,会有少数的人来探监,接收世上的讯息之门完全被关闭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与外界一切的连系,都完全被切断了。同理,我们的我执,也像是这样,我们被关在我执的铁笼子内,把身体视为[我],外界的东西则视为[我的]如:我的亲友、我的房子、我的车子……对少许的东西生起一些执着;但对其他的一切,觉得好像与自己毫无关联,也不会去关心在乎他们。其实,世界上的人彼此之间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都是相互依靠才能存活的。 比方说,当我们呼吸的瞬间,并非是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而产生的,还要去依靠外界的顺缘,比如说:外界的植物、动物、与人类。就如昨天所说的,两星期不吃饭我们不可能存活,一星期不喝水也不知又会如何?我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依靠其他外界的众生而产生。在家人的衣服,大部分都从工厂制造出来,有时尚的,有名贵的。制造出这些衣服的服装设计师、裁剪师等人,他们虽然和我们平日的生活并没有直接的连系,但我们却穿着他们制造出来的衣服,抬头挺胸很自信的走在路上。如果我们去追溯其因缘,那就包含了:制造商、工人、材料、动物……这于是就产生了很深的关联。 即便是呼吸,我们也是要依靠着他缘才能产生。正如科学家所说的,新鲜的氧气,源自于外界的植物。如果我们好好去想一想,生命中的呼吸,并非仅是一二次、一二天,也并非只是一二个月或一年而已,我们一生都需要呼吸。如果我们很详细的去查证,就会发现光是呼吸也要经过成千上万的因缘及顺序,最终才成就了我们的一次呼吸。而且,我们一生之中无数次呼吸的顺缘,都已经完全俱足且是准备好的。我们的呼吸,并不需要人去辛苦制造,可以很圆满的就得到,如此一想,我们就会觉得仅仅是呼吸,就非常地神奇,非常难能可贵的,会觉得非常的安心舒服,如果你能好好地去思惟的话,这已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了!否则,如果你不去思惟这些,老是去钻牛角尖的话,你永远不会生起快乐的心,一直都会处在忧伤之中。 我们人类的欲望是永远不知满足的,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需要。只不过买不起,没有这个能力,不然我们还会想要去买飞机呢。以往在楚布寺,有一个闭关处,僧人会到那里3年闭关,出来之后得到上师的名号,据说有的人,在即将出关之际,他就开始作计划,并准备金刚绳、护身符、甘露丸,准备着要为自己召集信众和弟子了。曾经就有人问楚布寺的一个小沙弥,你学经结束后要做什么呢?小沙弥回说,做维那师。之后呢?去闭关3年。然后呢?做上师,再然后就要去买汽车......大人们这样想,小沙弥也觉得自己要走这条路。由此可见,平常我们并没有去厘清自己的欲望,自己真正用到的和真正需要的只是极少部分,我们只要不饿不冷就足够了,只需要这一点点东西,但我们的欲望却没这么想,我们的欲望觉得我什么都要!我们去一个大商场,里面的东西我们什么都想要,甚么都想买,只不过没有钱或钱不够,因为我们的钱包感冒了。因此,我们应该好好去区分:自己的实际需要的,和自己的欲望,如果一切都放在欲望上,那就很难有知足的一天,也很难有成事的一天! 现今世界上已有70亿人口,在食物、水源、住处上都极为缺乏,如果我们再不节省资源,不懂得知足的话,那么,世界将无法承载这70亿人的欲望。如果一个人只有一个欲望,那倒还好,但每个人都有成千上万个欲望,如此算来,那么70亿人口总共就有多少欲望呢?世界上的自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但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而且永不知足,如果这个[无限]的欲望要去使用[有限]的资源的话,两者之间就不太平衡了! 我们不论流转到轮回的任何地方,皆是具有贪瞋之地,若在以往,我们去偏僻的地方,贪瞋的烦恼会稍微少一些,因为生起贪瞋的因缘非常的少。可是,现今已经很难找到一个寂静之地了,就连过去那些寂静之地如今也已经是人满为患了,比如说嘎丹寺,听说现在已经慢慢地和村庄连在一起了。因此,如果真要去找一个离村庄远一些的僻静之地,以后可能也找不到了。 一旦你生起了贪瞋心念,如此你也很难再待在寂静之地了。所谓断除对地域的执着,最主要是应断除贪恋心,并非是指要远离一个地方。我们住在同一个地球上,也是组成这个世界的一部份,好比说人的身体,不论手或脚,都是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手或脚被砍了,我们都同样会产生痛苦。因此,在这个地球上,我们不应去区分自他,因为在真实的本性中,并无此一分别。在这个世界的大家庭中,我们理应彼此更亲近才对,特别是在佛教中,在藏传佛教中,在达波噶举传承中,我们不应区分彼此,应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尤其大家在辩经的时候,要了解辩经主要的意义是让我们知道事与物的本性与真谛,用我们的思惟专心地去追溯与推断真理,如果我们一边去追寻真理,一边又去做着与真理相违背之事,那就很奇怪了。 所谓了知事物的本性,此明觉之心,在佛陀的境界中,这是佛陀的[智慧],无始以来,他明了一切万事万物;而在众生的心境中,只能看到外在的表相,而不知道真实的义理,所以只能称为[心念]。佛与众生之别就在此。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成佛,是想成为全知,想了悟空性,获知真理,但是,如果我们即想看到真理,又把真理遮盖住,或是遮起自己眼睛的话,那是很愚昧的行为。世间的一切显相,都是幻境。从无始以来至今,我们一直都将幻境视为真实存在,100%去相信它,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一直迷惑其中,流转轮回,而没有获得解脱。 (大后天是休息日,在休息日的时候,我有一些担心,也不希望看见不吉祥的事发生。假日出门,你们大家一定要注意!去大塔周围,去商店,不管去哪里,你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总之,不要和别人发生争执,如果别人来招惹你,要打你,你就赶紧躲开逃回来吧!这才是真正的勇士和英雄。请大家一定要记在心里! )
|